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九年级(上)10 月月考
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1.武汉有许多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湖泗窑烧制陶瓷 B.木雕船模
C.用针线制作汉绣 D.用糖水制作武汉糖画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属于并列关系 B.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4.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第 1页,共 8页
5.给 3 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陶土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6.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集气瓶中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
B. 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C.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物质的种类随加热时间的变化
D.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中一份加入了少量催化剂,产生氧
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 5.6 氧化铜粉末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收集完氧气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后撤除导气管
第 2页,共 8页
③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④用 10 量筒量取 8.2 水
A.只有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只有②③
8.某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甲)进行改进。如图乙所示,在容积为 45 的试管
中加入少量细沙,再加入过量白磷(40℃即可燃烧),将注射器的活塞置于 20 刻度处,连接好装置,夹紧
弹簧夹,滴加水(生石灰与水反应可以放出大量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读数。(装置气密性良好)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
①图甲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大量热
1
②图甲实验若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5
③图乙实验若未使用弹簧夹,实验前将活塞置于 10 刻度处,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图乙实验若未使用弹簧夹,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后向左移动
1
⑤图乙实验中若白磷过量,则测得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5
1
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二、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9.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 是一种暗紫色固体, 是空气中的一种重要组分,能够供给
呼吸, 在反应②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在气体 中的燃烧生
成黑色固体。
第 3页,共 8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物质 ______;物质 ______。
(2)请写出金属 在气体 中燃烧的现象 ______。
(3)请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该反应属于 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 分。
10.如图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
(1)经过步骤 处理后的空气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步骤 中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 的原理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______ 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开来。
(3)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食品包装填充气
B.支持燃烧
C.制硝酸和氮肥
D.作电光源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1 分。
11.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请根据下列常见的气体制备装置回答问题:
第 4页,共 8页
(1)写出装置中标号Ⅰ的仪器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 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取氧气实验步骤有:
①在试管中加入试剂并固定好装置;
②把导管移出水面;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收集氧气;
④熄灭酒精灯;
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则以上步骤正确的顺序为 ______(填序号)。
(3)用 装置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 80%左右的原因有 ______(填字母)。
A.氧气密度与空气的密度接近
B.验满时当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C.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4)利用 来收集氧气,要等到 ______时,才能开始收集;待收集满时,水下用玻璃片盖好集气瓶;为防止
在使用 收集氧气时因操作错误导致水倒吸使试管炸裂,可在 与 装置之间连接下图所示装置中的
______(填序号①或②)。
(5)若用 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1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催化剂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的系列探究,该小组在 4 支试
管中分别加入 1 不同的催化剂,再分别向试管中加入浓度为 5%的过氧化氢溶液 20 ,进行了如表实验:
序号 催化剂 温度 实验现象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甲 2粉末 常温
气流平稳
持续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乙 红砖粉末 60℃
气流平稳
丙 红砖小颗粒 常温 缓慢,有少量气泡逸出
丁 块状红砖 常温 十分缓慢,几乎看不到气泡
第 5页,共 8页
(1)实验甲中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______。
(2)对比实验甲和实验乙,某同学认为 2粉末和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具有相同的催化效果,
你认为此结论是否科学?______(填“是”或“否”)。
(3)能说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催化剂形态有关的实验组合是 ______(填实验序号)。
(4)在常温条件下,另取 2 红砖小颗粒,向其中加入浓度为 5%的过氧化氢溶液 20 ,继续实验,发现产
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实验丙快,请你据此写出一条规律性结论 ______。
(5)为了更精确的比较二氧化锰粉末与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对
比实验,以生成 30 气体为标准(其他可能影响的因素均已忽略)设计了两组实验(如表所示)。实验中的“待
测数据”是指 ______。
5%过氧化氢溶液
实验序号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20
① 20 二氧化锰粉末 1
② 20 红砖粉末 1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3.某化学研究小组在利用课本上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多次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体
1
积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5。为了找出原因,他们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足量的红磷燃烧能否耗尽空气中的氧气?
【查阅资料】白磷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物为五氧化二磷。
【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 1 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和白磷均过量)。他们利用
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被点燃。待红磷熄灭且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
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白磷被点燃。
第 6页,共 8页
【记录数据】研究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氧气浓度传感器与数显设备
相连,测量的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 2。
【实验分析】
(1)图 1 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 ______ 。
(2)图 2 中 段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 。
(3)图 2 中 段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实验结论】
(4)红磷燃烧 ______ (填“能”或“不能”)耗尽空气中的氧气。
【再次探究】研究小组的同学再次查阅资料发现,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
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他们尝试用图 3 装置进行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量筒中装有 50 水,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时间/ 0 5 10 30 35 45
量筒中液面的刻度/ 50 35 27.5 19.7 19.7 19.7
(5)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______ 。
(6)若实验结束时,俯视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则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 ______ (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
第 7页,共 8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氧气;四氧化三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10.混合物 物理 沸点
11.长颈漏斗;
⑤①③②④;

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导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满了
二氧化锰
12. 2过氧化氢 → 水 +氧气或 2 2 → 2 + 2;
否;
丙、丁;
其他条件相同时,红砖小颗粒质量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
收集 30 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点燃
13.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红磷+氧气 → 五氧化二磷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温度降低 不能 20.2% 偏小
第 8页,共 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