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04)八年级上 第4章 图形与坐标 过关检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04)八年级上 第4章 图形与坐标 过关检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04浙教版八年级上第4章图形与坐标过关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
1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坐标是(  )
A.(﹣3,﹣2) B.(﹣3,2) C.(3,2) D.(3,﹣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3,6)向下平移8个单位后,得到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如图所示,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负数的点是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上海是世界知名金融中心,以下能准确表示上海市地理位置的是  
A.在中国的东南方 B.东经
C.在中国的长江出海口 D.东经,北纬
点P(2,﹣5)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  )
A.2、5 B.2、﹣5 C.5、2 D.﹣5、2
(2024秋 巴中期末)若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3,且xy=﹣12,则点P的坐标为(  )
A.(﹣4,3) B.(4,﹣3)或(﹣4,3)
C.(3,﹣4) D.(3,﹣4)或(﹣3,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2)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若点P的坐标为(x,y),且xy=0,y<0,则点P在( )
A.坐标轴上 B.y轴上 C.x轴的负半轴上 D.y轴的负半轴上
对点(x,y)的一次操作变换记为P1(x,y),定义其变换法则如下:P1(x,y)=(x+y,x﹣y);且规定Pn(x,y)=P1[Pn﹣1(x,y)](n为大于1的整数).如P1(1,2)=(3,﹣1),P2(1,2)=P1[P1(1,2)]=P1(3,﹣1)=(2,4),P3(1,2)=P1[P2(1,2)]=P1(2,4)=(6,﹣2).则P2019(1,﹣1)为(  )
A.(0,21009) B.(0,﹣21009) C.(0,﹣21010) D.(0,21010)
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O的边OB在x轴上,将△ABO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30°得到三角形OA1B1,则点A1的坐标为(  )
A.(,1) B.(,﹣1) C.(1,﹣) D.(2,﹣1)
1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已知点A(﹣4,﹣6),将点A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A′,则A′的坐标为      .
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的北偏东45°方向上,距灯塔A 20 km处.若以小岛B为观测点,则灯塔A在小岛B的_____方向上,距小岛B_____km处.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M(3,﹣4)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M′,则点M′的坐标是    .
若点P(m,n)在第三象限,则点Q(mn,m+n)在第________象限.
如图是一个围棋棋盘(局部),把这个围棋棋盘放置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白棋①的坐标是(﹣2,﹣1),白棋③的坐标是(﹣1,﹣3),则黑棋②的坐标是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OABC,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如果以对角线OB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OBB1C1,再以对角线OBl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OBlB2C2,照此规律作下去,则点B2020的坐标为__________.
1 、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分)
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相关目标得到的结果,若记图中目标C的位置为,则其余各目标的位置分别是多少?
已知A(a﹣3,a2﹣4),求a及A点的坐标:
(1)当A在x轴上;
(2)当A在y轴上.
若实数m,n分别满足下列条件:
(1)2(m﹣1)2﹣7=﹣5,
(2)n﹣3>0.
试判断点P(2m﹣3,)所在的象限.
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三角形AOB的顶点均在格点上,A(3,2),B(1,3),
(1)将三角形AOB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三角形A1O1B1,请直接作出三角形A1O1B1;
(2)请直接写出三角形A1O1B1三个顶点的坐标;
(3)三角形A1O1B1的面积为_______平方单位.
中国象棋棋盘中蕴含着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是中国象棋棋盘的一半,棋子“马”走的规则是沿“日”形的对角线走例如:图中“马”所在的位置可以直接走到点A.B处.
(1)如果“帅”位于点(0,0),“相”位于点(4,2),则“马”所在的点的坐标为______,点C的坐标为______,点D的坐标为______.
(2)若“马”的位置在C点,为了到达D点,请按“马”走的规则,在图中画出一种你认为合理的行走路线,并用坐标表示.
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老师将一份行动计划藏在没有任何标记的点C处,只告诉大家两个标志点A,B的坐标分别为(﹣3,1)、(﹣2,﹣3),以及点C的坐标为(3,2)(单位:km).
(1)请在图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并确定点C的位置;
(2)若同学们打算从点B处直接赶往C处,请用方位角和距离描述点C相对于点B的位置.
图中显示了10名同学平均每周用于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单位:小时)。
(1)用有序实数对表示图中各点。
(2)图中有一个点位于方格的对角线上,这表示什么意思?
(3)图中方格纸的对角线的左上方的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右下方的点呢?
(4)估计一下你每周用于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在图上描出来,这个点位于什么位置?
如图①,以直角△AOC的直角顶点O为原点,以OC,OA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A(0,a),C(b,0),并且满足+|b 8|=0.
(1)直接写出点A,点C的坐标;
(2)如图①,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Q同时出发,点P从点C出发沿x轴负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从点O出发沿y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当点P到达点O整个运动随之结束;线段AC的中点D的坐标是D(4,3).设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t,使得△DOP与△DOQ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t,使四边形OPDQ的面积是△ABC面积的?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1 、选择题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的位置即可得出答案.
解:点P的坐标为(3,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
【分析】先让点P的纵坐标减8,横坐标不变即可得到所求点的坐标,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求解即可.
解:将点P(3,6)向下平移8个单位后,得到的点为(3,﹣2),在第四象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注意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考点】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
解:点C在第三象限,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负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考点】点的坐标(有序数对)
【分析】根据坐标确定点的位置可得.
解:A.在中国的东南方,无法准确确定上海市地理位置;
B、东经,无法准确确定上海市地理位置;
C、在中国的长江出海口,法准确确定上海市地理位置;
D、东经,北纬,是地球上唯一的点,能准确表示上海市地理位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坐标确定点的位置,掌握将平面用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划分为四个区域,据此可表示出平面内每个点的准确位置是关键.
【考点】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求得﹣5的绝对值即为点P到x轴的距离,求得2的绝对值即为点P到y轴的距离.
解:∵|﹣5|=5,|2|=2,
∴点P到x轴的距离为5,到y轴的距离为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几何意义:点到x轴的距离为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为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由点P(x,y)到x轴距离为3,可得y=±3,再根据xy=﹣12,可得x=﹣4或4,据此可得点P的坐标.
解:∵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3,
∴y=±3,
又∵xy=﹣12,
∴xy=﹣12,
∴x=﹣4或4,
∴点P的坐标为(4,﹣3)或(﹣4,3).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点的坐标,熟练掌握点到坐标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
解:点(﹣1,2)在第二象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考点】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x=0,从而判断得到答案.
解:根据题意可知,x=0,y<0,故点P在y轴的负半轴上,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是解本题的关键.
【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找出题目中的变化规律,得出当n为奇数时的坐标,即可求出P2019(1,﹣1)时的答案.
解:根据题意得:
P1(1,﹣1)=(0,2),
P2(1,﹣1)=(2,﹣2)
P3(1,﹣1)=(0,4),
P4(1,﹣1)=(4,﹣4)
P5(1,﹣1)=(0,8),
P6(1,﹣1)=(8,﹣8),

当n为偶数时,Pn(1,﹣1)=(,﹣),
当n为奇数时,Pn(1,﹣1)=(0,),
则P2019(1,﹣1)=(0,2101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数字的变化,得出当n为偶数和n为奇数时的规律,并应用此规律解题.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设A1B1与x轴相交于C,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C、A1C,然后写出点A1的坐标即可.
解:如图,设A1B1与x轴相交于C,
∵△ABO是等边三角形,旋转角为30°,
∴∠A1OC=60°﹣30°=30°,
∴A1B1⊥x轴,
∵等边△ABO的边长为2,
∴OC=×2=,
A1C=×2=1,
又∵A1在第四象限,
∴点A1的坐标为(,﹣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 、填空题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让点A的横坐标加4,纵坐标加6即可得到A′的坐标.
解:由题中平移规律可知:A′的横坐标为﹣4+4=0;纵坐标为﹣6+6=0;
∴A′的坐标为(0,0).
故答案填:(0,0).
【点评】用到的知识点为: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
【考点】方向角,有序数对
【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解答即可.
解:根据题意,以B为观测点画出方向,如图:
由小岛B在灯塔A的北偏东45°方向上,距灯塔A 20 km处,则AB=20km,∠BAD=45°,
由CB∥AD,所以∠ABC=∠BAD=45°,
则点A在点B的南偏西45°方向上,距离点B 20km处.
故答案为(1)南偏西45°;(2)20
【点评】本题关键是以B点为观察点作出方向,再在图中观察A点的位置.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根据平移规律即可得到点M′的坐标.
解:将点M(3,﹣4)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点M′,则点M′的坐标是(3﹣5,﹣4),即(﹣2,﹣4).
故答案为:(﹣2,﹣4).
【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先确定出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
解:由题意,得:n<0,m<0,∴mn>0,m+n<0,点Q(mn,m+n)在第四象限.
故答案为:四.
【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根据已知两点位置,建立符合条件的坐标系,从而确定其它点的位置.
解:由用(﹣2,﹣1)表示白棋①的位置,用(﹣1,﹣3)表示白棋③的位置知,y轴为从左向数的第四条竖直直线,且向上为正方向,x轴是从下往上数第五条水平直线,这两条直线交点为坐标原点.那么黑棋②的位置为(1,﹣2).
故答案填:(1,﹣2).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确定坐标原点和x,y轴的位置及方向,或者直接利用坐标系中的移动法则右加左减,上加下减来确定坐标.
【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找出部分点Bn的坐标,由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B8n+1(0,24n+1),B8n+2(-24n+1,24n+1),B8n+3(-24n+2,0),B8n+4(-24n+2,-24n+2),B8n+5(0,-24n+3),B8n+6(24n+3,-24n+3),B8n+7(24n+4,0),B8n+8(24n+4,24n+4)”,依此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解:观察,发现规律:B1(0,2),B2(-2,2),B3(-4,0),B4(-4,-4),B5(0,-8),B6(8,-8),B7(16,0),B8(16,16),B9(0,32),
∴B8n+1(0,24n+1),B8n+2(-24n+1,24n+1),B8n+3(-24n+2,0),B8n+4(-24n+2,-24n+2),B8n+5(0,-24n+3),B8n+6(24n+3,-24n+3),B8n+7(24n+4,0),B8n+8(24n+4,24n+4).
∵2020=8×252+4,
∴B2020(-21010,-21010).
故答案为:(-21010,-21010).
【点评】本题考查规律型中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点的变化规律“B8n+1(0,24n+1),B8n+2(-24n+1,24n+1),B8n+3(-24n+2,0),B8n+4(-24n+2,-24n+2),B8n+5(0,-24n+3),B8n+6(24n+3,-24n+3),B8n+7(24n+4,0),B8n+8(24n+4,24n+4)”.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点的坐标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
1 、解答题
【考点】有序数对
【分析】根据目标C的位置为,再按照相同的方法确定其余目标的位置即可.
解: 图中目标C的位置为,
目标A的位置为,目标B的位置为,
目标D的位置为,目标E的位置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利用有序实数对表示位置,理解目标C的位置为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点的坐标
【分析】(1)在x轴上说明a2﹣4=0.
(2)在y轴上说明a﹣3=0.
解:(1)∵A在x轴上,
∴a2﹣4=0,即a=±2,
∴点A的坐标为(﹣1,0)或(﹣5,0);
(2)∵A在y轴上,
∴a﹣3=0,解得a=3,
∴点A的坐标为(0,5).
【点评】此题根据点在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在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解答.
【考点】平方根,点的坐标.
【分析】解方程2(m﹣1)2﹣7=﹣5可得:m1=0,m2=2,解不等式n﹣3>0可得:n>3,把m和n代入P(2m﹣3,),即可判断点P所在的象限.
解:由(1)得:(m﹣1)2=1,
∴m1=0,m2=2,
由(2)得:n>3,
∴当m=0,n>3时,
2m﹣3=2×0﹣3=﹣3<0,
>>0,
∴点P(2m﹣3,)在第二象限,
当m=2,n>3时,
2m﹣3=2×2﹣3=1>0,
>>0,
∴点P(2m﹣3,)在第一象限,
综上所述,点P(2m﹣3,)在第一象限或第二象限.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坐标特征,解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等,利用不等式性质判断点P的坐标特征是解题关键.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1)(2)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O、B平移后的对应点A1、O1、B1的位置,依次连接各点即可.
(3)利用△AOB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1)答案如图:
(2)由图即可知:A1(0,1);B1(-2,2);O1(-3,-1).
(3)3.5; △AOB的面积为所在的矩形的面积减去四周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即S=3×3-2×1×-1×3×-3×2×=3.5 .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作图-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作图-平移变换.
【考点】有序数对
【分析】(1)结合图示,确定原点,再根据题意求出点的位置;
(2)结合图示,确定原点,再根据题意求出马走的路线.
解:(1)∵“帅”位于点(0,0),“相”位于点(4,2),
∴“马”所在的点的坐标为(-3,0),
点C的坐标为(1,3),
点D的坐标为(3,1).
故答案为,,.
(2)以 “帅”为(0,0),则“马”走的路线为,
如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先确定原点的位置,再求未知点的位置.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1)利用A,B点坐标得出原点位置,建立坐标系,进而得出C点位置;
(2)利用所画图形,进而结合勾股定理得出答案.
解:(1)根据A(﹣3,1),B(﹣2,﹣3)画出直角坐标系,
描出点C(3,2),如图所示;
(2)BC=5,所以点C在点B北偏东45°方向上,距离点B的5km处.
【点评】由已知条件正确确定坐标轴的位置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考点】点的坐标(有序数对)
【分析】(1)由图可知:则用有序实数对表示图中各点为(1,9)(1,6)(2,7)(3,5)(4,2)(5,5)(6,4)(7,2)(7,3)(9,1);
(2)图中有一个点位于方格的对角线上,这表示该同学每周看电视和读书的时间是一样的;
(3)左上方的点每周阅读的时间都超过5小时,且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右下方的点看电视都超过4小时,读书都不超过4小;
(4)此问具有开放性,只要和符合你的情况即可,答案不唯一.
解:(1)(1,9),(1,6),(2,7),(3,5),(4,2),(5,5),(6,4),(7,2),(7,3),(9,1);
(2)表示该同学每周看电视和读书的时间是一样的;
(3)左上方的点每周阅读的时间都超过5小时,且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右下方的点看电视都超过4小时,读书都不超过4小;
(4)此问具有开放性,只要和符合你的情况即可,答案不唯一。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以及坐标系表示的意义.
【考点】二次根式和绝对值的非负性,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出a和b的值,即可得出点A和点B的坐标;
(2)由运动知,OQ=t,PC=2t,则OP=8-2t,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S△ODQ=OQ×|xD|=2t,S△ODP=OP×|yD|=12 3t,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由题可知OA=6,OC=8,OQ=t,OP=8-2t,得出SOPDQ=
S△ABC=6,根据SOPDQ=S△OQD+S△OPD得出t=6,根据题意得出0≤t≤4,即可得出结论.
解:(1)∵+|b 8|=0,
∴a-b+2=0,b-8=0.
∴a=6,b=8,
∴A(0,6),C(8,0).
(2)存在t,使得△ODP与△ODQ的面积相等;理由如下:
由(1)知,A(0,6),C(8,0),
∴OA=6,OC=8,
由运动知,OQ=t,PC=2t,
∴OP=8-2t,
∵D(4,3),
∴S△ODQ=OQ×|xD|=t×4=2t,S△ODP=OP×|yD|=(8 2t)×3=12 3t,
∵△ODP与△ODQ的面积相等,
∴2t=12-3t,
∴t=2.4,
∴存在t=2.4时,使得△ODP与△ODQ的面积相等;
(3)不存在t,使四边形OPDQ的面积是△ABC面积的;理由如下:
由题可知OA=6,OC=8,OQ=t,OP=8-2t,
∴S四边形OPDQ=S△ABC=××6×8=6,
∵S四边形OPDQ=S△OQD+S△OPD=×t×4+×(8 2t)×3= t+12=6,
∴t=6,
∵点P到点O运动结束,
∴0≤t≤4,
又∵t=6>4,
∴不存在t使SOPDQ=S△ABC成立.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和绝对值的非负性,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