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3.2 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中国铁路发展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建设进入快车道,年均投产高铁新线3000公里以上,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运营里程世界最长,商业运营速度世界最快,网络通达水平世界最高。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中国高铁正领跑世界不断前进,而100年前的只能“望车兴叹”。 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人民铁路事业迎来曙光。成昆铁路翻越崇山峻岭、青藏铁路铺进雪域高原、……一条条铁路相继开通,“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形。中国铁路逆风翻盘高铁发展背后的动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高铁发展之路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追赶”到“领跑”,中国高铁20年发生巨大变化。搭乘复兴号,以风为速,以轨为尺,丈量大国前行的步伐。议一议:结合视频分析1.从高铁20年发展背后看,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2.这样的发展阶段与之前的发展阶段有什么区别 议一议:结合视频分析从高铁20年发展背后看,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这样的发展阶段与之前的发展阶段有什么区别?1.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中国高铁在高质量发展中砥砺前行、创新超越,成为国人骄傲、引领世界的民族品牌。1、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 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为什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主要矛盾改变发展主题现实变化国际变化原因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增长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突破提升——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基础1、重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2、根本: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目的: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突破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让中国成为拥有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现代化强国。”建设16万公里铁路,这个100多年前提出的设想已经在新时代走进现实。这个愿望实现没有?我们付出了哪些努力?铁路变迁背后的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9月14日,随着龙龙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中国铁路的路网规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等主要指标稳居世界前列。踏上时光列车 看铁路75年变迁议一议:结合课本与视频思考从铁路75年变迁看我国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等技术难题,带着人们触及更广阔的世界。慢火车开行在22个省区市的崇山峻岭之间,让乡村发展越老越好。我国还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铁营业里程超过4.6万公里,“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更加寻常。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快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打通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1、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新发展格局是什么?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2)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①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②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发展的途径从总需求来看从总供给来看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数据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扩大内需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侧供给侧知识拓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2、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2、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新发展格局2、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总之,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实体经济的含义 实体经济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2、实体经济的地位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3、数字经济的含义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4、数字经济的作用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拓展提升——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知识小结——推动高质量发展措施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放眼未来,中国铁路必将继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成为铁路国际事务及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不断拓展互利共赢的开放新空间。知识总结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格局是什么?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练习1.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近些年,我国种业有很大进步,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解决好种子问题( )①需要加大育种核心技术的创新②将直接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水平③有利于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④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需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巩固练习2.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强化财政金融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加快银发经济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上述《意见》,旨在( )A.发展特色养老产业,增加老年产品供给B.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C.优化老年消费环境,提升老年人消费意愿D.扩大银发产业规模,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B巩固练习3.2024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 这个首要任务, 发展新质生产力。( )A.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 B.高质量发展 齐头并进C.构建新发展格局 因地制宜 D.构建新发展格局 齐头并进A巩固练习4.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 ”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 )A.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B.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C.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D.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A巩固练习5.在飞速发展的高铁时代,绿皮“慢火车”是我国广袤大地上一道独特风景。“慢火车”票价低廉,是偏远山区百姓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走出大山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是求学就医、销售土特产品的通道。虽然至今每天仍有81对站站停、速度慢的列车在亏损运行,但年运送旅客却近3000万人次。高铁时代的“慢火车” ( )①可降低山区居民的出行成本,提高居民的恩格尔系数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已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③连接基层保障民生,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可满足偏远山区居民出行的需求,促进山区居民致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D巩固练习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对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大多数相邻大中城市间形成了1~4小时高铁交通圈;普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东、中、西部快捷大通道。其意义在于( )①为我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②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③发挥政府决定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④加快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D3.2 推动高质量发展【教学目标】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新发展格局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认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认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制度、政策及措施,坚持制度自信。科学精神:科学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研判和科学决策;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性。法治意识: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法律意识。公共参与:针对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教学难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1节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二页】同学们,大家知道中国高铁有多厉害吗?我们一起来看视频(播放视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建设进入快车道,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第三页】中国高铁正领跑世界不断前进,而100年前的只能“望车兴叹”。 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人民铁路事业迎来曙光。成昆铁路翻越崇山峻岭、青藏铁路铺进雪域高原、……一条条铁路相继开通,“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形。【第四页】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第二框《推动高质量发展》,看看中国铁路如何逆风翻盘。进入第一个议题。议题一:高铁发展背后的动因【第六页】 中国高铁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我们一起来看视频了解。议学情境: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追赶”到“领跑”,中国高铁20年发生巨大变化。搭乘复兴号,以风为速,以轨为尺,丈量大国前行的步伐。议学问题:1.从高铁20年发展背后看,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答案:1.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这样的发展阶段与之前的发展阶段有什么区别 答案:2.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第八页】:中国高铁在高质量发展中砥砺前行、创新超越,成为国人骄傲、引领世界的民族品牌。那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我们一起总结相关知识点。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 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2、为什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第十三页】中国高铁是中国发展的缩影,而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让中国成为拥有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现代化强国。”建设16万公里铁路,这个100多年前提出的设想已经在新时代走进现实。这个愿望实现没有?我们付出了哪些努力?一起进入第二个议题。议题二:铁路变迁背后的努力【第十五页】9月14日,随着龙龙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中国铁路的路网规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等主要指标稳居世界前列。建设铁路现代化强国之路,我们一步步实现中。踏上时光列车,我们看铁路75年变迁。议学情境:中国铁路75年变迁视频议学问题: 从铁路75年变迁看我国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答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快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打通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师:从铁路75年变迁看我国通过各种措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一起总结相关知识。知识点:构建新发展格局1、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新发展格局是什么?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2)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①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②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3)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3)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结束语:放眼未来,中国铁路必将继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成为铁路国际事务及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不断拓展互利共赢的开放新空间。【知识总结】【巩固练习】1.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近些年,我国种业有很大进步,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解决好种子问题( )①需要加大育种核心技术的创新②将直接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水平③有利于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④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需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近些年,我国种业有很大进步,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保障、风险可控。解决好种子问题需要加大育种核心技术的创新,有利于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①③正确。②:解决好种子问题并不能直接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水平,②错误。④:解决好种子问题与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无直接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A。2.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强化财政金融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加快银发经济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上述《意见》,旨在( )A.发展特色养老产业,增加老年产品供给B.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C.优化老年消费环境,提升老年人消费意愿D.扩大银发产业规模,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答案】B【详解】A:发展特色养老产业,增加养老产品供给是发展银发经济的措施,不是目的,A错误。B:材料提到“强化财政金融支持,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支持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加快银发经济发展”,体现了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B正确。C:优化老年消费环境,提升老年人消费意愿是发展银发经济的措施,不是目的,C错误。D:扩大银发产业规模,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发展银发经济的措施,不是目的,D错误。故本题选B。3.2024年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 这个首要任务, 发展新质生产力。( )A.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 B.高质量发展 齐头并进C.构建新发展格局 因地制宜 D.构建新发展格局 齐头并进【答案】A【详解】本题为时政题,结合客观现实做答,详解略。4.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将“ ”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 )A.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B.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C.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D.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答案】A【详解】ABCD:根据题意,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A正确,BCD排除。故本题选A。5.在飞速发展的高铁时代,绿皮“慢火车”是我国广袤大地上一道独特风景。“慢火车”票价低廉,是偏远山区百姓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走出大山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是求学就医、销售土特产品的通道。虽然至今每天仍有81对站站停、速度慢的列车在亏损运行,但年运送旅客却近3000万人次。高铁时代的“慢火车” ( )①可降低山区居民的出行成本,提高居民的恩格尔系数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但已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③连接基层保障民生,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可满足偏远山区居民出行的需求,促进山区居民致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慢火车”票价低廉,可降低山区居民的出行成本,降低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而不是提高居民的恩格尔系数,①表述错误。②:高铁时代的“慢火车”是偏远山区百姓与外界沟通、走出大山、求学就医、销售土特产品的桥梁、窗口、通道,符合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要求,②表述错误。③④:慢火车票价低廉,是偏远山区百姓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走出大山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是求学就医、销售土特产品的通道;年运送旅客却近3000万人次,由此可见“慢火车”连接基层保障民生,可满足偏远山区居民出行的需求,促进资源的流动和山区居民致富,同时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故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对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大多数相邻大中城市间形成了1~4小时高铁交通圈;普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东、中、西部快捷大通道。其意义在于( )①为我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②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③发挥政府决定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④加快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详解】①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对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大多数相邻大中城市间形成了1~4小时高铁交通圈;普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东、中、西部快捷大通道,加快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优化资源合理配置,为我国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①④符合题意。②: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题意无关,排除②。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而不是政府,排除③。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 统编版.docx 3.2推动高质量发展 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 统编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