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运动和位置 课件(19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运动和位置 课件(19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3.1运动和位置
聚焦
学校操场上,有运动的同学,也有一些静止的人和物体。
你认为图中哪些物体在运动?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请用红笔圈出运动的人。
探索 1
说一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我判断物体是运动的,依据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我判断物体是静止的,依据是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
运动:跟地面相比,该物体移动了;
静止:跟地面相比,该物体没移动。
探索2
什么是运动的 什么是静止的
是运动的,它相对于 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是静止的,它相对于 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国旗
地面
旗杆
地面
探索 2
物体的运动——选择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结论: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
地面
探索2
什么是运动的 什么是静止的
是运动的,它相对于 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是静止的,它相对于 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公共汽车
地面
站台上的人
地面
探索 2
汽车开动,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是运动的,它相对于 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是静止的,它相对于 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乘客
地面
乘客
公共汽车
探索 2
汽车开动,站台上的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是运动的,它相对于 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是静止的,它相对于 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站台上的人
乘客/公共汽车
站台上的人
地面
探索 3
在教室里,你的前、后、左、右各是谁?他们和你的距离有多远?请描述他们所处的位置。
方向可以用前、后、左、右、 上、下来表示。
距离可以用米、
厘米等来表示,也可 以用步数等估计。
探索 3
请同学们说一说
探索 3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西
西北
东北
东南
西南
方向: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
1米
明明
佳佳
佳佳在明明的 方向 处。
东北
1米
根据同学的描述,玩“蒙眼抓人”游戏。
探索 4
他就在你左边三步远的地方。
研讨
1、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研讨
2、在“蒙眼抓人”游戏中,只知道方向不知道距离或只知道距离不知道方向,能抓到人吗?
在 “蒙眼抓人” 游戏里,只知方向或距离是抓不到人的,二者结合才能确定目标位置。
研讨
3、怎样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需要选定某一位置或事物作为参照物,然后再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
拓展
乘坐公共汽车时,我和同学坐前后排,位置没有变化。但地面上的同学却说我们的位置和公共汽车一起在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以汽车为参照物,你们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你们则是运动的。
课堂练习
静止的
运动的
静止的
东北 3
西北 2
正南 2


西
西北
东北
东南
西南
课堂练习
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关键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有没有发生变化,判断前要先选好 。
2.观察右图,以鹰为参照物,牛是 的;以房子为参照物,牛是 的。
3.在生活中,我们利用 和 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位置
参照物
运动
静止
方向
距离
谢谢观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运动和位置》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明确物体具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掌握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位置的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图片、分析物体位置变化,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借助工具描述位置的过程中,提升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能准确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熟练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并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态度责任:养成关注生活中物体“运动”和“静止”状态的习惯;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难点
重点:清晰阐述判断物体运动的依据;精准运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
难点:深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灵活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物体位置。
三、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呈现运动会场景图片,让学生指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并阐述判断依据,初步激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思考,引入课题“运动和位置”。
(二)知识探究(25分钟)
探索1: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
展示更多不同场景图片(如公交汽车站、大草原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哪些物体运动,哪些静止,判断依据是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相比,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的。并以教室为例,让学生找一找运动和静止的物体,巩固概念。
探索2: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教师介绍方向盘和软尺的使用方法:将方向盘的8个方向对应教室实际方位铺好,站在方向盘中间圆圈的同学拿软尺0刻度一端,胸前握紧;站在方向盘外的同学拉软尺另一端,同样胸前握紧,借助方向盘确定方向,软尺确定距离。
活动一:静止时我的位置。两人一组,一人站在方向盘中心静止不动,另一人拉软尺确定其位置并记录,然后交换角色,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静止物体位置的方法。
活动二:运动时我的位置。站在方向盘中心的同学保持状态,外围同学拉软尺向任意方向改变位置,至少改变三次并记录,体会运动过程中位置描述的变化。
活动三:“我”在校园的位置。提供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借助透明方向盘和测量尺,选择校园内某一物体作为参照物,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或者利用课件,在校园平面图中随机放置方向盘,显示距离,让学生描述位置,提升学生灵活选择参照物描述位置的能力。
(三)研讨总结(7分钟)
组织学生围坐讨论:“通过学习,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鼓励学生结合探究活动发言。
教师总结: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要看其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描述位置时要明确方向和距离,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使描述更准确。
(四)拓展提升(3分钟)
出示简单坐标图,告知方向和距离信息,让学生在图中标出物体(如车子抛锚)的位置,强化学生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鼓励课后继续探索,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
运动和位置
判断运动还是静止:位置是否移动
和[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改变→运动;位置不变→静止
描述位置:方向+距离
示例:我在教室门的东北方向5米处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