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孔镇镇张桥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孔镇镇张桥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9月份七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答案】 B
解: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此选项正确;
C、声音的传播除与介质种类有关外,还与介质的密度、温度等有关。此选项错误;
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此选项错误。
故选:B。
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本题是一道声现象基础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掌握声现象的有关规律就能正确解答。
2. 【答案】 D
解:因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而空气是气体,水和酒精是液体,钢管是固体,所以声音在钢管中传播最快,在酒精和水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
故选D.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明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本题考查的是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同学们在学习中要记清在三种不同状态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关系.
3. 【答案】 B
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将发声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这是因为鼓面停止了振动,发声也就停止了;故B说法正确。
故选: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知识点。
5. 【答案】 D
解:“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其频率大于20000Hz,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故选:D。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本题声的应用,只要认识到“B超”是超声波,解答就不难了。
6. 【答案】 B
解:A、由于室外比较宽阔,被反射回来的小于0.1s的回声很少,故产生上述现象,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在教师和操场上老师讲话的响度是相等的,故错误但符合题意;
C、在室外老师的声音向周围传开,几乎没有什么反射,故产生上述现象,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在室内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有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回来的声叫“回声”;如果听者听到由声源直接发来的声音和由反射回来的声音的时间间隔超过十分之一秒,它就能分辨出两个声音;如果听者听到由声源直接发来的声音和由反射回来的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十分之一秒,那么反射的声音就会加强原声。
人能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十分之一秒,即0.1s;如果时间间隔大于0.1s,就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如果时间间隔小于0.1s,原声就会与回声叠加在一起。
7.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等知识点。
8. 【答案】 D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知识点。
9. 【答案】 D
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排除体内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
检查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情况用到的是“ 超”,是超声波传递信息的实例,故B错误;
声呐能定向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故C错误;
利用次声波可以监测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0. 【答案】 B
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钟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不符合题意;
B、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故B符合题意;
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空气柱变长,声音的音调变低,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这表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掌握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11. 【答案】 D
解:张飞大喊时,声带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也大,因此会吓退十万曹操大军,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
故选:D。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解决此题要结合响度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12. 【答案】 B
解: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故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就二胡来说,弦的松紧、长短、粗细都可以改变音调。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改变声音的音调的方法,结合实际和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可解答此题。
13. 【答案】 C
解:①歌曲调子太高,是指发出声音的频率高;
②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③“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④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所以“高”字指音调的是①③;
故选:C。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此题考查的是对音调和响度的辨别,要结合定义和生活常识进行分析判断。
14. 【答案】 B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属于基础知识。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解答】
在拨动吉他弦后,弦振动发出声音,但停止了对吉他弦的拨动,吉他弦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余音未绝”;
由此判断选项A、C、D不正确,只有B正确。
故选B。
15. 【答案】 B
解:歌手表演时,主唱的人声音大,伴唱的人声音小,即独唱的男低音歌手响度大,伴唱的女高音歌手响度小;
由于男低音歌手声音低沉,所以音调低,女高音歌手声间尖细,所以音调高。
综上所述,“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故选: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处感觉的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
理解清楚音调和响度的概念,重点理清二者的区别,另外生活中人们把高低和大小说混淆的话,也要区分开。
16. 【答案】 D
解:A、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错误;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错误;
C、在“神舟十号”里有空气,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错误;
D、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正确;
故选:D。
(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本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17. 【答案】 A
解:老牛的声音大,响度大;声音比较粗,音调低.
蜜蜂的声音比较小,响度小;声音比较细,音调高.
故答案为:A.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即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决定;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容易混淆,注意区分,要从句子的含义理解是说明声音高低还是声音大小.
18. 【答案】 C
解:
A、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故B正确;
C、吹奏骨笛时,按压骨笛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误;
D、因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所以悦耳的骨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故D正确。
故选:C。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及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
19. 【答案】 C
解: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唢呐前端的喇叭减少了声音的分散,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20. 【答案】 B
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别出来,该选项说法正确;
C、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声音的响度小,手机接收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两种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传播速度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音色又称音品,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声音在同种介质中,同种温度下,传播的速度是相同的,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本题以时下流行的游戏软件为内容考查声音的相关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1. 【答案】 B
解:
、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
、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增多,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慢 即振动频率越来越低 ,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低,即 瓶的音调最高, 瓶的音调最低,故CD错误。
故选: 。
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22. 【答案】 C
【分析】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
A.从声波的波形图可知,甲和乙的振动频率相同 相同时间内完成了 次振动 ,波形不同,所以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丙的振动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而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响度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丁的振动频率相同,则音调相同,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响度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和丁的振动频率相同,波形相同,所以甲、丁的音调、音色都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23. 【答案】 振动 空气 真空不能传声
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理课堂上老师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宇航员只能靠无线电波进行交流。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即其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一道基础题。
24. 【答案】 信息
本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等知识点。
25. 【答案】 慢 音调
增加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发生振动部分的质量变大,其振动变慢,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第2页 / 共 2页七年级物理试题
一.单进愿(共22愿,每小愿4分,共88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滑的速度与温度无关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滑速度是3X10/s
2。声音在空气、水、酒精、钢管这几种介质中传增时,传滑速度最大的是(
A空气
B.水
C.酒精
D.钥管
3.将发声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下列有关声的产生和传滑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滑不需要介质
B.“隔墙有耳”说明声可以在圆体中传滑
C.相同温度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滑速度比在钢材中的传滑速度快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5。“B超”是利用超声波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A.声普太小
B.超声波的须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颜率
C.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D.超声波的颜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6.在操场上体有课时,总忠觉老师的声音没有在课堂上听起来的响亮,下列说法中铺
误的是()
A人耳很少听到与原声相隔小于0.1秒的回声
B.体有散师的声音的响度太小
C.在室外老师的声音向周圆传开,几乎没有什么反射
D.在室内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7.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
音叉餐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第1页/共4页
。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
C.把音叉的微小摄动放大,便于阅滨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8.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在水中传滑的是()
A。雨清打在雨伞上会听到啪啪声
B.在岸上听到江水拍岸声
C.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濑起水花
D.在业料袋里的闸钟放入水中也能听到声音
9.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意
B.医院利用次声波检查胎儿在母体内是否正常发育
C.声呐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按收次声波的电子设名
D.利用次声波可以监测火山喷发、海嘛等自然灾喜
10.如图所示设计的几个实验,能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橡皮膜
接抽气机的
A
把晕内的空气抽去一丝后,闹钟的快声明显变小
B.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藏
C.用嘴吹晴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嘉,声音变大
D.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蔽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
11.古典名着《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反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喻,吓退
十万曹操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A。颜率高
B.音色差
C.音调高
D.响度大
12。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在演奏前需妥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微的目的
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眼幅
D.音色
13.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⑧她是唱高音的:④
请勿高声建单。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①②
B.②O
C.①⑨
D.⑧④
第2页/共4页

Q夸克扫描王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同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