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7《设计和制作“过山车”》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依据2022年新课标)科学观念:通过设计与制作,进一步理解“物体运动与轨道形状、坡度的关系”,知道直线轨道、曲线轨道对小球运动的影响,以及坡度变化与小球运动状态的关联。科学思维:能结合已有知识(如坡度影响速度)分析过山车设计中的问题(如如何避免脱轨),培养初步的工程设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探究实践:能参与“制定方案—绘制设计图—搭建模型”的全过程,学会测量轨道长度、调整坡度、衔接轨道,提升动手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明确分工,完成共同任务。态度责任:在设计与制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优化设计,增强创新意识和对工程实践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过山车设计要求,能制定方案并绘制设计图,合作完成符合要求的过山车模型(轨道总长2米以上、含直线和曲线轨道、小球不脱轨)。难点:解决轨道衔接不顺畅、坡度不合理导致的小球脱轨问题,确保模型稳固且小球能滚完全程。三、教学过程(一)明确任务(约10分钟)情境导入:展示游乐园过山车图片或视频,提问:“大家见过过山车吗?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轨道有什么特点?”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过山车由轨道、支架、车组成;轨道有直线和曲线,有高低坡度变化。明确任务:“今天我们要分组设计并制作一座过山车模型,让小球能从高处自动滚完全部轨道。” 出示具体要求:轨道总长在2米以上。包含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脱轨。与同学合作完成。材料介绍:展示可选用的材料(如塑料轨道套件、卡纸、支架积木、软尺、细绳等),说明轨道长度可通过软尺或细绳测量。(二)制定方案(约15分钟)小组研讨:引导各组围绕“如何满足设计要求”展开讨论,思考以下问题:过山车轨道设计成什么形状(如螺旋状、“S形”等)?需要几条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如何制造坡度(如调整支架高度)?怎样保证小球不脱轨(如轨道衔接紧密平滑)?设计方法指导:介绍两种设计思路:方法1:用绳子在桌面或地面摆出轨道路线,确定大致形状。方法2:在纸上绘制设计图,标注起点、终点,用实线表示上层轨道、虚线表示下层重叠轨道。绘制设计图:各组根据讨论结果绘制设计图,要求:标注起点和终点(用箭头+文字)。明确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位置。注明轨道总长(估算)和坡度变化区域。简单标注所需材料和数量。方案分享:每组派代表简要介绍设计图,其他组提出建议(如“曲线轨道太多可能导致小球脱轨”),完善方案。(三)实施方案(约25分钟)搭建指导:教师演示搭建要点:从低到高搭建,先固定支架,再安装轨道。先搭直线轨道,再衔接曲线轨道,确保接口平滑紧密。用软尺或细绳测量轨道总长,确保达到2米以上。调整支架高度制造坡度,高处为起点,低处为终点。分组制作:各组按照设计图开始搭建,教师巡视指导:若轨道衔接不紧密,建议用胶带固定或调整接口角度。若小球脱轨,检查是否坡度太陡或曲线半径太小,引导调整坡度或轨道形状。提醒小组分工(如1人搭支架、2人装轨道、1人测试小球运动)。测试与优化:各组完成搭建后,用小球测试,记录问题(如“某段曲线轨道小球脱轨”),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并修改。(四)总结与评价(约10分钟)成果展示:各组展示过山车模型,演示小球滚动全过程,介绍设计亮点(如“我们用了7条直线和4条曲线轨道,通过调整支架高度控制坡度,小球没脱轨”)。评价要点:围绕“轨道长度、直线与曲线轨道、小球是否脱轨、模型稳固性”进行评价,肯定成功经验,分析不足(如“轨道总长够,但曲线轨道衔接处太陡导致小球脱轨,下次可放缓坡度”)。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合作完成了过山车设计与制作,知道了轨道形状、坡度、衔接方式都会影响小球的运动。课后大家可以继续优化自己的模型哦!”四、板书设计3.7 设计和制作“过山车”设计要求:总长2米以上含直线+曲线轨道小球不脱轨、滚完全程合作完成关键步骤:明确任务→制定方案(画设计图)→实施方案(搭建+测试)小技巧:轨道衔接要紧密平滑坡度调整要合理从低到高搭建更稳固五、教学反思亮点:以学生熟悉的过山车为主题,能充分激发探究兴趣;通过“讨论—设计—搭建—优化”的流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运动与轨道的关系,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设计图绘制环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减少了搭建时的盲目性。不足:部分小组在轨道长度测量上不够准确,导致总长未达标;少数组因分工不明确出现争执,影响进度;曲线轨道衔接处的平滑度控制仍是难点,小球脱轨现象较常见。改进:下次教学可提前演示轨道长度测量方法(如用细绳沿轨道摆放后拉直测量);在分组时明确角色(如组长、设计师、搭建员、测试员);准备更多衔接辅助材料(如软胶带),帮助学生解决轨道接口问题。此外,可增加“优秀设计图”展示,为学生提供更多参考。2(共18张PPT)3.7设计和制作“过山车”聚焦你玩过过山车吗?聚焦过山车的由什么组成?有什么特点?由支架、轨道组成,轨道有直线的有曲线的,有高有低。聚焦设计过山车让我们来设计并搭建一座自己的“过山车”吧。探索第一步 明确任务用现有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座过山车模型,让小球能从高处自动滚完全部轨道。探索塑料套件卡纸套件过山车材料:测量工具: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第一步 明确任务探索讨论设计方案我们的过山车设计成什么形状?设计成由7条直线轨道和4条曲线轨道组成的螺旋状。探索讨论设计方案怎么制造坡度?调整积木套件支架部分的高度。探索第二步 制订方案方法1:用绳子摆出“过山车”的轨道路线。探索第二步 制订方案方法2: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过山车”轨道设计图需要关注哪些内容?探索第二步 制订方案(1)清楚标注起点和终点,可以用箭头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2)整个轨道路线应该保持封闭和连续。(3)沿着空白设计图纸上的格子绘制直道,弯道用弧线表示。(4)上下层路线,用重叠时位于下层的路线使用虚线,并配上文字说明。(5)设计图不要过于复杂,以免后续的拼搭难以完成。探索实验视频探索第三步 实施方案根据设计图,制作我们的“过山车”。要按照设计图进行搭建先搭直线轨道再搭曲线轨道,从下往上搭。探索第四步 “测试”过山车课堂练习1.在制作“过山车”时,要让小车的运动速度更快,需要将 (填“起点”或“终点”)抬高。2.在搭建“过山车”时,必须要有 轨道和 轨道。起点直线曲线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7《设计和制作“过山车”》教学设计.docx 3.7设计和制作“过山车”.mp4 3.7设计和制作“过山车”.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