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二中、永春一中、龙岩一中”三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协作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三明二中、永春一中、龙岩一中”三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协作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可回
“三明二中、永春一中、龙岩一中”三校协作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三物理答题卡
14.(10分)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请将姓名、
班级、
贴条形码区
须使月
3.
主观题答题,
茶容露宽酸区威内作容,出答圈区线书写无效。
(正面制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选择题(共40分,1~4为单选题,每小题5分;5~8为多选题,每小题6分)
1 [A][B][C][D]
5[A][B][C][DJ
2[A][B][C][D]
6[A][B][Cc][D]
3[A][B][C][D]7[A][B][C][D
4[A][B][C][D]
8[A][B][C][D]
15.(13分)
填空、实验题(共21分)
B
1
9.(3分)
0
0,
10.(3分)
I
11.(3分)
12.(6分)
13.(6分)
解答题(10分+13分+16分,共39分)
ㄖ囚■
囚囚■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a

16.(16分)
2.6
1.8
4
3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
者做任何标记
1
I

囚■囚
囚■囚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三明二中、永春一中、龙岩一中”三校协作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联考
高三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下列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用到的物理思想是等效替代
B.乙图中,打到球网上的足球受到弹力是因为足球发生了形变
C.丙图中,箱子静止不动是因为人对箱子的拉力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最大静摩擦力
D.丁图中,重力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2.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对于同一阴极K,用光照强度分别为、,对应的波长分别为、的单色光1、2照射,测得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单色光1照射阴极K后,电子逸出的初动能大小一定为eUc1
B.若直流电源左端为正极,增大电压表示数,则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
C.单色光1的最大初动能大于单色光2的最大初动能
D.
3.如图所示,A、B两小球连在轻质弹簧两端质量为m和2m,B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斜面是固定的,开始时A、B处于静止状态,若不计弹簧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
B.B球受到细线的拉力为2mg
C.当剪断细线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0,B球的加速度为
D.当剪断细线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B球的加速度为g
4.如图所示,人形机器人陪伴小孩玩接球游戏。机器人在高度为2.2米的固定点以速率水平向右抛球,小孩以3m/s的速率水平向左匀速运动,接球时手掌离地面高度为0.4米。当小孩与机器人水平距离为6米时,机器人将小球抛出。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若小孩恰能接到球,则为(  )
A.10m/s B.8m/s
C.7m/s D.6m/s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错不得分,选不全且选对一个得3分)
5.小辉是一名体育特长生,特长为100米短跑,假设百米训练中,前6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第2s内的位移是2.4m,第5s内的位移是7.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6s内加速度为2m/s2
B.第3s末速度为4.8m/s
C.第2s内平均速度为1.2m/s
D.第3s初至第4s末,这两秒内位移为9.6m
6.甲、乙两光滑小球(均可视为质点)用铰链与轻直杆连接,乙球处于光滑水平地面上,甲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初始时轻杆竖直,杆长为5m。无初速度释放,使得乙球沿水平地面向右滑动,当乙球距离起点3m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4
B.甲、乙两球的速度大小之比为4:3
C.甲球即将落地时,乙球的速度与甲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D.甲球即将落地时,乙球的速度为0
7.如图所示,为了将一平房屋顶的货物搬下楼,工人将一根钢管倚靠在墙上并固定,一轻质滑环套在钢管上,绳子A一端与滑环相连,另一端与绳子B和绳子C系于O点,工人将货物系在绳子C上,通过滑轮控制绳子A让货物缓慢下降至地面。忽略绳子质量和弹性,不计滑环与钢管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则(   )
A.绳子A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绳子A上的拉力一直增大
C.绳子B上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绳子B上的拉力一直减小
8.如图所示,倾角为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轻质弹簧一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挡板相连,另一端与物块B拴接,物块A紧挨着物块B,两物块相对斜面静止。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A、B一起沿斜面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A、B分离。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从开始施加拉力F到A、B分离,关于弹簧弹力f、拉力F、A和B间弹力FN的大小与A、B的位移x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9分)
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三个过程和回到原状态,其图像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 (填“a”、“b”或“c”)的分子平均动能最小,在过程中气体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撞击器壁的分子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气体吸收的热量。
10.福建福清核电站采用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反应堆技术,建设了安全级别世界最高的机组。机组利用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发电,那么,铀核()经过 次α衰变和 次β衰变变成铅核(),关于该过程,铀核()的比结合能比铅核()的比结合能 (填“大”、“小”、“相等”)。
11.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有一群氢原子处在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最多能辐射出 种频率的光子,其中波长最长的光子能量为 ;用能级直接跃迁到能级时辐射出的光子照射金属钾(逸出功为),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
12.(6分)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弹簧左端固定,水平放置并处于自然状态,右端与细绳连接,使细绳与水平桌面平行,将毫米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弹簧左端对齐,弹簧的右端附有指针,此时指针的位置为,如图乙所示:
②在绳下端挂上一个砝码(每个砝码质量),系统静止后,记录指针的位置;
③逐次增加砝码个数,并重复步骤②(保持弹簧在弹性限度内),记录砝码的个数n及指针的位置l;
④用获得的数据作出图像。
回答下列问题:
(1)弹簧原长读数为 cm。
(2)若g取,则本实验中弹簧劲度系数。(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考虑弹簧与桌面、细绳与滑轮间有摩擦,则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13.(6分)利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1)图乙是实验得到纸带的一部分,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由于操作失误导致中间4段数据缺失,第1与第6段的间距已在图中给出,打点频率为f,则小车的加速度a= (用相关物理量字母表示);
(2)实验得到的理想图像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但由于实验误差影响,常出现如图丙所示的①、②、③三种情况。则图线①的产生原因是 ;图线②的产生原因是 (均填下列选项字母)
A.未平衡阻力
B.未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
C.平衡阻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
五、解答题(10分+13分+16分,共39分)
14.(10分)如图所示,导热良好、粗细均匀的足够长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用一段高度h=4cm的水银柱,封闭了长度L1=24cm的空气柱,已知大气压强p0=76cmHg,初始时环境温度T1=300K。
(1)缓慢加热玻璃管,使温度升至T2=390K,求此时空气柱的长度L2;
(2)保持温度T2不变,将玻璃管顺时针缓慢转动60°,稳定时求空气柱的长度L3。
15.(13分)某学校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蓝牙设备的有效通信问题,通过实验测试发现两蓝牙设备通信的最远距离。该探究小组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汽车A、B进一步研究运动中的通信时间问题。如图,开始时,A、B两车处于同一平直路段上的两点、,A车从点由静止开始启动,以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与此同时B车从点正以初速度、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此时两车相距。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两小车可视为质点,相遇时擦肩而过,不会相撞。求:
(1)A、B两车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2)A、B两车能保持通信的最长时间;
(3)若两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达到最大速度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B车速度达到最大前A、B两车能保持通信的时间。
16.(16分)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0.2kg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0.1kg的物块(视为质点)放置在木板上表面的中点位置。t=0时刻,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木板上,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t=s时撤去外力作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0~1s时间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t=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
(3))木板至少为多长。
“三明二中、永春一中、龙岩一中”三校协作
高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C C BD AD BD BC
1.答案:C
【详解】A.甲图中,研究微小形变用到了放大思想,A错误;
B.乙图中,球网发生形变,对与之接触的足球产生了力的作用,B错误;
C.由二力平衡得:拉力等于地面对箱子的静摩擦力,但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因此箱子保持静止,C正确;
D.静止在斜面上的人的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力和垂直斜面向下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并不是人对斜面的压力,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详解】A.1光照射阴极K后,电子逸出的最大初动能大小为eUc1,漏最大,选项A错误;
B.若直流电源左端为正极,如果电路中的电流已经达到饱和电流,增大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不变,故B错误;
C.Ekm=eUc故Ekm1小于Ekm2
D.又从题图2可知光强为的光入射时反向截止电压较小,由,得
可知λ1较大,故D正确。
3.答案:C
AB.开始A、B都静止,对A、B整体有
对A有,故AB错误;
CD.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小球A的受力情况不变,所受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对小球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详解】若小孩能接到球,则有,,联立解得得:8m/s 故选C。
答案:BD
【答案】BD【详解】设,由解得a=1.6m/s2,故A错;
C.第2s内平均速度为2.4m/s,故C错;
B.根据题意可知,匀变速运动初速度为零,则第3s末的速度,故B正确;
D.第3s初到第4s末这两秒内的平均速度与第3s末的速度相等,所以这两秒内的位移m,故D正确。故选BD。
答案:AD
【详解】AB.设轻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有
将、分别沿杆和垂直于杆的方向进行分解,则有
解得 ,故A正确,B错误;
CD.当甲球即将落地时,即,此时甲球的速度达到最大,而乙球的速度为零,故C错误,D正确。
答案:BD
【详解】由于过程进行得缓慢,轻质滑环受到的钢管支持力和绳子A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绳子A的方向始终与钢管垂直。结点O受绳子A、B、C的三个拉力处于平衡状态,三力构成封闭三角形,如图所示,三个内角分别是、、,在货物下滑过程中不变,增大,减小。由于货物下滑过程中绳B不会与钢管平行,故不会小于,所以TA一直增大,TB一直减小。故选BD。
答案:BC
【详解】A.施加拉力之前,设弹簧压缩量为x0,此时弹力最大,对A、B整体受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有。施加拉力瞬间A、B开始向上一起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A、B相对于起始位置的位移为x,弹簧弹力,即f与x成线性关系,A、B分离时,A、B间弹力,此时弹簧弹力满足,得,故A错误;
B.对A、B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与x成线性关系,,,A、B分离时,得,故B正确;
C.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得,与x成线性关系,,,A、B分离时,故C正确,D错误,故选BC。
9.答案:a 增大 小于
【详解】[1]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最低,则分子平均动能最小;
[2]在过程中气体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撞击器壁的分子数增大;
[3]在过程中,压强不变,温度升高,内能变大, U>0;体积变大,则气体对外界做功,则W<0,则根据,可知,Q>0,即气体对外界做功小于气体吸收的热量。
10. 答案:7 4 小
【详解】[1][2]设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根据发应前后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解得,;
[3]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所以铀核的比结合能比铅核的比结合能小。
11.答案:10 0.31 0.61
【详解】[1]根据,可得处在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能放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填10;
[2]氢原子处于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当由能级跃迁至能级时,放出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对应的光子能量为,故填;
[3]氢原子由能级跃迁到能级时,辐射的光子能量为
由,解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故填。
12.答案:(1)6.00 (2)33 (3)偏大
【详解】(1)根据刻度尺的读数规律,由图乙可知弹簧原长读数为6.00cm。
(2)根据胡克定律有,解得,可知图像的斜率为,解得
由于弹簧与桌面、细绳与滑轮间有摩擦,导致弹簧的弹力大小小于砝码的重力,结合上述可知,则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偏大。
答案:(1)()(2) B ; C
【详解】(1)由题知,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故相邻计数点的时间为,根据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2)[1]图线①的产生原因是:随着力增大,重物的质量将不再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图线弯曲。
故选B。
[2]图线②的产生原因是:平衡阻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当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即图线与纵轴有交点。故选C。
14.(1) L2=31.2cm (2) L3=32cm
【详解】(1)温度从升高到的过程,封闭气体做等压变化,设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得 (3分)
代入数据,解得L2=31.2cm (1分)
(2)保持温度不变,将玻璃管顺时针旋转,管内气体的压强为
初始状态,管内气体的压强为 (2分)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3分)
代入数据,解得L3=32cm (1分)
(1)16m (2)12s (3)
【详解】(1)两车速度相等时,由 (1分)
解得两车运动时间
此时两车相遇前相距最远,大小为 (2分)
解得 (1分)
(2)由于两车相遇前最大距离为16m,则A车从开始到在B车前16m处这个过程中一直保持通信,设通信时间为,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3分)
代入数据可得 (1分)
(3)已知,当A、B两车分别达到最大速度时,所用时间分别为
, (1分)
设在B车速度达到最大前A、B两车能保持通信的时间为,
则有 (3分)
解得 ,(舍去) (1分)
16.(1)0~1s内,假设物块与木板加速度不同,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分)
解得 (1分)
(1分)
解得 (1分)
可知,则假设成立,即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和。
(2)0~1s内物块与平板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s末速度
(1分)
1~s内,由于木板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
恰好有 (1分)
故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与木板速度相同 (1分)
(1分)
(3)撤去拉力后,对物块相对于木板向前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1分)
解得
由 (1分)
解得
物块和木板停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 (1分)
在0~s内,物块和木板的位移大小分别为x1和x2
, (1分)
此过程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 (1分)
s后到物块和木板停下,物块和木板的位移大小分别为和
, (1分)
此过程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 (1分)
由于 ,木板的最小长度
(1分)
法二:可画出物块、木板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速度-时间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s内,物块与木板相对位移为 (2分)
s后到停下,物块与木板相对位移为 (2分)
由于 ,木板的最小长度 : (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