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姓名:准考证号:秘密★启用前2025-2026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5年10月1日,某中学生与家人到青岛旅游,入住时他发现宾馆大堂墙面上五个城市的钟表时间不同。图1为墙面上五个城市的时刻及经度坐标。据此完成1~2题。6北京莫斯科堪培拉伦敦华盛顿(116E)(3737'E)(149°E)(0.12°W)(77°W)图11.图示五个城市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自转线速度差异B.自转角速度差异C.地球自转运动D.地球公转运动2.图示城市可能处于2025年9月30日的是A.莫斯科B.堪培拉C.伦敦D.华盛顿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观察到每年某日的正午太阳光会恰好照亮埃及阿斯旺一口深井(2403N)井底的水面,而不在井壁上留下一点影子,此时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的方尖塔与太阳光线的夹角α为7.2°。图2为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观察到的光照现象图。据此完成3~5题。高二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太阳光线亚历山大方尖塔阿斯旺一口深井02…图23.该日,亚历山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90°B.82.8C.72°D.80.2°4.与现在相比,公元前3世纪的地球①热带范围大②温带范围大③寒带范围大④北温带范围比南温带范围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说明阿斯旺地区A.太阳终年为东升西落B.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大C.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季节变化D.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规律图3为某科考人员于某岛屿前后20天内拍摄的甲、乙二日的日落时刻(图中所示为北京时间)合成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甲日20:40乙日20:00正西方向图3高二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2025-2026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参考答案1.C图示五个城市时间不同是由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以及地球不停的自转运动造成的。选项ABD错误,C正确。2.D根据图示五个城市的经度可知其所处的时区。北京时间为10月1日9时,则莫斯科为当日4时,伦敦为当日1时,堪培拉为当日11时,华盛顿为9月30日20时。选项ABC错误,D正确。3.B由图可知,太阳光线与亚历山大地面构成的角度为90°-72°=82.8°,则亚历山大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82.8°。选项ACD错误,B正确。4.C由图文可知,公元前3世纪,每年某日的正午太阳光会恰好照亮埃及阿斯旺一口深井(2403N)井底的水面,说明2403N能够接受太阳直射,但不一定是接受太阳直射的最北限。由此可知,公元前3世纪,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超出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则地球五带中的热带、南北寒带范围比现在大,南北温带范围比现在小,②④错误,①③正确。选项ABD错误,C正确。5.C在图文中得不出阿斯旺地区太阳升落方位的相关信息,选项A错误;该地纬度较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不大,选项B错误;根据材料“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观察到每年某日的正午太阳光会恰好照亮埃及阿斯旺一口深井(2403'N)井底的水面”推测,其他日期正午太阳光不会一直照到深井的水面,正午太阳高度具有季节变化的特点,选项C正确;仅凭阿斯旺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去推测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不严谨的,选项D错误。6.D由图可知,乙日20:00日落时太阳方位为正西方向,可以确定该日为春分或秋分日且日落时当地地方时为18:00,晚于北京时间2小时。故甲日该岛屿日落地方时为18:40,昼长=(18:40-12:00)×2=13小时20分。选项ABC错误,D正确。7.A由图推断,乙日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等长,太阳视运动幅度应当是180°。选项BCD错误,A正确。8.C根据三大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判断,图4中的0为侵人型岩浆岩、P为变质岩、Q和R为沉积岩,图5中的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选项ABD错误,C正确。9.C图4中的P为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图5中的③为变质作用。选项ABD错误,C正确。10.A由图可知,构成I、Ⅱ山地的物质主要为沉积岩。选项BCD错误,A正确。11.B由台湾岛的经纬度位置和图中的板块运动方向推断,台湾岛及其附近区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受板块构造的影响显著。选项ACD错误,B正确。12.A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使岩层发生碰撞、挤压、褶皱、隆起,进而形成多山脉且面积较大的台湾岛。选项BCD错误,A正确。13.D末次冰期时,台湾山脉海拔已经很高,加上冰期气候变冷,台湾山脉的雪线下降,台湾岛得以留下末次冰期冰川遗迹。选项ABC错误,D正确14.B由于地壳运动,使河口段侵蚀基准面下降,溯源侵蚀作用强烈,并引起强烈的河流下切作用,泥质灰岩经河流下切,形成陡坡段;石灰岩因下切作用较弱,形成缓坡段,进而形成裂点。②③错误,①④正确。选项ACD错误,B正确。15.D构造运动抬升河床导致河流强烈下切,当下切到抗侵蚀能力较弱的下部岩层时,下部岩层的侵蚀速率要大于中上部岩层,底部极易形成侵蚀凹槽或岩穴,致使上部岩层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崩塌,使瀑布陡坎进一步加大。地震、火山喷发和滑坡不是塑造裂点型瀑布的地质作用,选项ABC错误,D正确。16.答案:(1)岱崮地貌主要由两部分岩层构成,顶部为寒武纪厚层石灰岩,形成顶部平缓、周围陡峻的崮顶;(2分)岱崮地貌的下部以页岩夹薄层石灰岩为主,厚度远大于崮顶,在山麓地带形成坡缓的崮座。(2分)(2)地壳运动使寒武纪海相沉积岩层拾升为陆地;(2分)在地壳拾升过程中,岩层发生断裂(节理)和断层;(2分)这些断层和节理为流水、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提供条件,为最终形成岱崮地貌奠定基础。(2分)(3)早期阶段,岩层不断抬升,流水下切作用显著,形成山与谷的地貌分异,进一步形成岱崮地貌;(2分)风力作用伴随整个过程,加强对松软岩石的吹蚀,使崮体表面凹凸不平;(2分)后期阶段,重力作用显著,崮顶石灰岩边缘在重力作用下因悬空失稳而发生崩塌,长期持续的崩塌使崮体顶部面积缩小。(3分)高二地理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答案.pdf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10月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