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材知识梳理+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材知识梳理+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材知识梳理+ 课时练习
班级: 姓名:
知识点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摩擦起电:用①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定义: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作②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作③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④ ,异种电荷相互⑤ .
3.电荷量
(1)定义: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⑥ .
(2)单位: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⑦ .
4.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⑧ 物体的性质.
5.验电器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结构:由金属球、绝缘垫、金属杆、金属箔组成,如图所示.
(3)原理:⑨ .
(4)使用方法
知识点2 摩擦起电的原因
原子及其结构:原子的中心是⑩ ,有一定数目的 在原子核外运动,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摩擦起电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物体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
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对摩擦起电的认识
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不同
结果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实质 电荷
知识点3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1.防止:油罐车车尾装有拖在地上的铁链、加油站常设有静电释放器.
2.利用:静电拖把、静电喷漆.
参考答案
①摩擦 ②正电荷 ③负电荷 ④排斥 ⑤吸引 ⑥电荷量 ⑦C ⑧轻小 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⑩原子核 电子 转移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
1.为避免引发安全事故,运输汽油的油罐车尾部需挂一条拖在地上的链子。下列最适合用来制作这种链子的材料是 (  )
A.橡胶 B.塑料 C.硅 D.铁
2.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 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 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
3.小徐将塑料袋剪成细丝,用两块毛皮分别来回摩擦细丝和塑料管后,将细丝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塑料管靠近,细丝可以在空中飞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毛皮摩擦后的细丝间会相互排斥
B.细丝和塑料管带上了相同的电荷
C.摩擦时,正电荷在毛皮与塑料管之间发生了转移
D.该现象可以解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4.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甲、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5.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结构模型,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不带电 B.原子核只占整个原子极小的体积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6.如图所示,验电器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现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发现甲金属箔张角变小,乙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它们带同种电荷
B.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乙流向甲
C.正电荷从甲移到乙,所以两个验电器都带正电
D.电子从乙移到甲,所以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
7.如图所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实验,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相互吸引的是图 ,(选填“甲”、“乙”或“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 (选填“强”或“弱”),在摩擦过程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8.甲、乙、丙三个轻质带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甲带正电,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乙带电情况是带____(填“正电”或“负电”),乙和丙带____(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
9.在“观察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依次两两靠近,如图1所示。图(a)、(b)两图呈现相互排斥的现象,图(c)呈现相互吸引的现象。
(1)由实验现象可知,图中有机玻璃棒所带电荷与橡胶棒所带电荷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2甲所示),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 (选填“蓬松”或“紧密”),原因是 。
(3)三个悬挂的轻质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2乙所示,若C带正电,则A带 (选填“正电”“负电”“可能不带电”)。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知识。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油会与油罐摩擦起电,尾部拖在地上的链子是为了将静电导入大地,避免引起火灾,所以它的材料必须是导电能力强的物体,而橡胶、塑料是绝缘体,不易导电,硅是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铁是导体,导电能力强,故应选铁来制作这种链子。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D
【详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即丙带负电,因为甲丙相互排斥,因此甲带负电,甲乙相互吸引,乙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与分析不相符;
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与分析不相符;
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与分析不相符;
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与分析相符;
3.【答案】C
4.【答案】B
【详解】甲球排斥乙球,则甲、乙带同种电荷,故A错误,B正确;乙球吸引丙球,丙有可能带异种电荷,也有可能不带电,故CD错误.
故选B.
5.【答案】B
【详解】A.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A错误;
B.由锂原子结构模型可知,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故B正确;
C.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C错误;
D.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D错误。
6.【答案】A
【详解】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故A正确;甲带正电荷是由于缺少电子,而乙不带电,此时乙中的电子会经过金属棒从乙移到甲,由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且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甲流向乙,故B错误;金属导体里面做定向移动的为带负电的自由电子,故C错误;甲带正电荷是由于缺少电子,而乙不带电,此时乙中的电子会经过金属棒从乙移到甲,甲使乙带上电,甲带的电减少,仍带正电,金属箔张角变小,而乙由于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带正电,金属箔张开,故D错误;应选A.
7.【答案】 丙; 弱; 失去
【详解】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丙图中玻璃棒与橡胶棒带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
[2][3]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
8.【答案】负电; 同种
【详解】甲、乙、丙三个轻质带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由左图可知,甲、乙相互吸引,甲带正电,由于乙带电,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乙一定带负电;右图中乙、丙相互排斥,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则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
9.【答案】(1)不同
(2)蓬松;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负电
【详解】(1)图(a)和(b)显示同种棒靠近时相互排斥,同种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故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图(c)显示有机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可知,它们带的是不同种类的电荷。
(2)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 ,用手向下捋几下后,由于摩擦起电,细丝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带上同种电荷的塑料细丝之间会相互排斥,因此它们越来越蓬松。
(3)B与C相互吸引,由于C带正电,则B可能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B也可能不带电(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但考虑到A与B也相互排斥,说明B一定带电,故排除B不带电的可能性,综述可知,B一定带负电。由图2乙可知,A和B相互排斥,由于B是带电体,则A也一定是带电体,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可知,B带负电,则A也带负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