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盼 教案+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 盼 教案+课件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解锁“立意”密码,争当“立意写作小达人”
任务一:
找准中心,读懂写法
任务二:
围绕中心,妙笔成文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17 盼
课型:精读引领课
课时:2
任务一:找准中心,读懂写法
◎活动一:把握中心意思,梳理表现中心意思的方法
◎活动二:结合心理描写,感受感情变化
◎活动三:拓展阅读,巩固“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活动四:初步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事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把握中心意思,梳理表现中心意思的方法
1. 联系生活,体验“盼”
请同学们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你曾经特别盼望做什么事情?
——去游乐场玩耍、去书店阅读、去商场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零食等。
活动一:把握中心意思,梳理表现中心意思的方法
2.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特别盼望什么?围绕中心意思,课文是选择哪些具体事例来写的?哪个事例写得最具体、最详细?
(1)文中的“我”特别盼望“穿上新雨衣”。
(2)围绕中心意思,课文主要是选择“我”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三个具体事例来写的。
(3)盼穿雨衣写得最具体、最详细。
《盼》
得到雨衣
(1-3)
盼穿雨衣
(4-17)
穿上雨衣
(18-20)
盼变天
盼外出
盼雨停
活动二:结合心理描写,感受感情变化
1.默读课文第 1 ~ 3 自然段,学习“我”得到雨衣的部分,找出具体描写“我”得到雨衣盼望变天的句子,体会“我”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填写在表格中。
自然段 相关描写 我的心情
第1~3自然段 得到雨衣
活动二:结合心理描写,感受感情变化
自然段 相关描写 我的心情
第1~3自然段 得到雨衣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高兴
急切
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突出得到雨衣的高兴和盼穿雨衣的急切心情。
2.小组合作学习第 4 ~ 17 自然段“盼穿雨衣”部分和第 18 ~ 20 自然段“穿上雨衣”部分,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我”盼的心理的。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盼穿雨衣”部分,课文通过哪几个小事件来具体写的,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变化,填写表格。
自然段 小事件 相关描写 我的心情
第4~17自然段 盼穿雨衣 放学下雨
借故外出
窗前看雨
雨后看景
第18~20自然段 穿上雨衣 /
兴奋
迫切
担心
期待
兴奋、喜悦
在文中勾画
在文中勾画
在文中勾画
在文中勾画
在文中勾画
得到新雨衣
开心
盼下雨
急切
下雨了
喜悦
盼出去
沮丧、焦急、无奈
盼雨停、明天下
担心、快乐
穿上新雨衣
兴奋、激动
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布置作业
请你模仿文中对“盼”的细节描写,写一写你盼望某件事(如盼春游、盼生日)的表现。(100字以内。)
第二课时
活动三:
拓展阅读,巩固“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1.自主阅读丛书中的《一双穿在心上的雨鞋》和《手(节选)》,思考文章围绕中心意思分别写了哪些具体事例。
文章题目 中心意思 具体事例
《一双穿在心上的雨鞋》
《手(节选)》
展现物质匮乏年代里孩子朴素的心愿。
(1)初见雨鞋的兴奋
(2)与姐姐争夺穿雨鞋
(3)经济好转,“我”也有了新雨鞋,但那双“不属于我”的雨鞋却成了最深刻的记忆。
表现农村孩子在城市求学时遭遇的歧视、坚韧的品格,也暗含对阶级差异与教育公平的思考。
(1)王亚明因“手”被孤立
(2)王亚明学习中的笨拙与坚持
2.这两篇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1.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
2.把重要的事例写得生动具体。
活动四:
初步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事例
活动四:初步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事例





布置作业
再次阅读《一双穿在心上的雨鞋》,摘录写得生动的两处,品味这样写的好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2.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拓展资源】
丛书:《一双穿在心上的雨鞋》《手(节选)》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盼》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以一个汉字“盼”作题目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留心作者围绕这个“盼”字,选了哪些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解锁作者的“立意”密码,它可以为我们写好本单元的习作提供直接的借鉴。
活动一:把握中心意思,梳理表现中心意思的方法
1.联系生活,体验“盼”。
请同学们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你曾经特别盼望做什么事情?
——去游乐场玩耍、去书店阅读、去商场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零食等。
2.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特别盼望什么?围绕中心意思,课文是选择哪些具体事例来写的?哪个事例写得最具体、最详细?
——预设:
(1)文中的“我”特别盼望“穿上新雨衣”。
(2)围绕中心意思,课文是主要选择“我”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三个具体事例来写的。
(3)哪个事例写得最具体、最详细?
——盼穿雨衣。
活动二:结合心理描写,感受感情变化
1.默读课文第 1 ~ 3 自然段,学习“我”得到雨衣的部分,找出具体描写“我”得到雨衣盼望变天的句子,体会“我”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填写在表格中。
自然段 相关描写 我的心情
第1~3自然段得到雨衣
——预设:从第1自然段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我”得到新雨衣高兴的心情。从第3自然段的心理描写中体会到“我”因为想穿新雨衣而盼着变天的急切心情。
自然段 相关描写 我的心情
第1~3自然段
得到雨衣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高兴 急切
2.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读出“我”盼的急切心情,从中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生动的地方。
小结:这部分是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突出得到雨衣的高兴和盼穿雨衣的急切心情的。
3.小组合作学习第 4 ~ 17 自然段“盼穿雨衣”部分和第 18 ~ 20 自然段“穿上雨衣”部分,进一步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我”盼的心理的。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盼穿雨衣”部分,课文通过哪几个小事件来具体写的,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变化,填写表格。
自然段 小事件 相关描写 我的心情
第4~17自然段 盼穿雨衣 放学下雨
借故外出
窗前看雨
雨后看景
第18~20自然段 穿上雨衣
——预设:放学下雨,“我”很兴奋;借故外出,“我”很迫切;窗前看景,“我”很担心;雨后看景,“我”很期待。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些小事件。
①小组交流第4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放学下雨”,从“放慢了脚步”“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等动作描写中,体会到“我”因为下雨而兴奋。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一般人遇到下雨天,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加快脚步、捂住头快步跑……
追问:“我”为什么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
——盼望着下起雨来穿上自己的新雨衣。
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心理描写)
②小组交流第5~15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借故外出”。小组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汇报。读出“我”盼望穿上雨衣外出的迫切心情。
提示:注意对话中的提示语。“嚷着”“嘟囔着”“央求着”“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通过提示语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兴奋、失落、不甘……
练习分角色朗读,全班交流展示。
③小组交流第16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窗前看雨”,环境描写衬托“我”想穿上新雨衣淋雨的心情。心理描写则直接表现“我”因为怕不能穿新雨衣而担心。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环境描写)
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心理描写)
小组合作展示感情朗读,配上音乐烘托氛围。
④小组交流第17自然段。
提示:边朗读边想象画面,配上音乐感受“我”的心理活动。
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环境描写)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心理描写)
明确: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我”盼望雨点儿淋在新雨衣上的急切心情。
小结:以上四件小事情,都是围绕“盼”字,用了动作、心理、语言、借景抒情等方法,写出了“我”盼望穿上新雨衣的心情。
⑤交流第18~20自然段穿上雨衣部分,有感情朗读。
——这部分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我”穿上雨衣前后的兴奋与喜悦。
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动作描写)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小结:课文围绕“盼”依次写了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三个事例,其中“盼穿雨衣”又分为放学下雨、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后看景四个小事件,抓住动作、对话、心理等描写,写得具体、详细。
课堂总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个方法也要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跟着作家铁凝笔下的蕾蕾,一起经历了一场特别的“盼”,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阅读《一双穿在心上的雨鞋》和《手(节选)》这两篇文章, 去看一看,雨鞋为什么不是穿在脚上,反而“穿”在了心上?一双“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手的背后藏着一个女孩怎样的求学故事?
活动三:拓展阅读,巩固“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1.自主阅读丛书中的《一双穿在心上的雨鞋》和《手(节选)》,思考文章围绕中心意思分别写了哪些具体事例。
文章题目 中心意思 具体事例
《一双穿在心上的雨鞋》
《手(节选)》
2.这两篇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1.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不同事例。2.把重要的事例写得生动具体。
活动四:初步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事例
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选的材料。判断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学生自由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围绕中心意思选取的材料都要为中心服务。在写作前,首先要确定中心意思,然后考虑围绕中心意思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来写,哪些是重点部分,重点部分要写得详细、具体一些。掌握了这些写作方法,你的习作肯定会更加出色,向“立意写作小达人”又更近了一步。
布置作业:
再次阅读《一双穿在心上的雨鞋》,摘录写得生动的两处,品味这样写的好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