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秋天 教案+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秋天 教案+课件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核心任务
走进大自然,踏上四季之旅,感受自然的魔法,绘制自然的画卷——集齐秋天美景图、江南水乡图、雪地画家图、四季轮回图,最后进行四季美景图的展览。
欣赏四季,
收集四季轮回图
走进秋天,
收集秋季美景图
畅游江南,
收集江南水乡图
观赏冬雪,
收集雪地画家图
大自然的秘密
展现四季,
展览四季美景图
秋天
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精读引领课
2课时
第一课时
我知道这是( )季节。

秋风
秋叶
秋千
秋天


+
=

qiū
认识课题
禾字旁
学习活动
活 动 二 朗读秋天,赏“一”字美景
活 动 一 标记秋天,采集段落美景
活 动 三 走进秋天,书写秋日美景
活 动 一
标记秋天,采集段落美景
无空格
有空格
《秋天》与之前学习的儿歌有什么不同?
课文
儿歌
认识自然段
前面空两格是课文中自然段的标志,你来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吧!
1
2
3
自然段
认识自然段
活 动 二
朗读秋天,赏“一”字美景
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
“一”字很调皮,它有很多读音,你能把它们都读准确吗?
读好“一”字
读好轻声词
我能读好轻声词
凉了 黄了 叶子 来了
朗读课文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发生了
哪些变化



认读生字
气 树 叶

shù

树林 树叶

空气
气球
像劈开的木片。
用来形容平而薄的东西。
数量多
一片
yí piàn
一 片 片
yí piàn piàn
篆书:片
认读生字
数量少
一( )( )苹果
一 片 片 叶 子
yí piàn piàn yè zi
个 个
一( )( )花
朵 朵
认读生字
认读生字

生活中除了叶子,还有什么是黄色的?
梨(lí)子
小米粥(zhōu)
芒(máng)果
认读生字

+

=

秋风
秋叶

+

=

第二笔是“、”。
从来
跟从
qiū
cóng
秋天
天气
黄了
树叶
一片
认读生字
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把字音读准确。
qiū tiān
tiān qì
huánɡ le
shù yè
yí piàn
从来
cónɡ lái
秋天
天气
黄了
树叶
一片
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把字音读准确。
认读生字
从来
活 动 三
走进秋天,书写秋日美景
书写: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横撇
le
凉了 黄了
书写汉字
书写: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横撇

儿子 孩子
书写汉字

书写汉字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
活 动 五 书写汉字,摹秋香秋色
活 动 四 随文识字,观大雁南飞
活 动 六 朗读儿歌,拾秋收秋景
活 动 四
随文识字,观大雁南飞
朗读课文
数一数,第二段有几句话?
有两句话。
很,多么
朗读课文

认读生字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fēi
飞机(jī)
飞 天
huìr
连读,不分开
带着动作读一读
现在你们就是大雁,请你们带着“人” 字队形和“一”字队形再读句子吧!
朗读课文
啊!秋天来了!
朗读课文
秋天
天气( ),树叶( ),一( )叶子从树上( )。
天空那么( ),那么( )。一群大雁( ),一会儿排成个( )字,一会儿排成个( )字。
啊!秋天来了!
背诵课文
凉了
黄了
片片
落下来


往南飞
“人”
“一”










小游戏:色彩卡片翻一翻
巩固生字
活 动 五
书写汉字,摹秋香秋色
认读生字



这三个字有什么联系?
减一笔
减两笔
减一笔
大人
大雁
人们
人口
书写生字
“大”比“人”
多一横
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
捺脚与撇尖持平。
书写汉字
活 动 四
朗读儿歌,拾秋收秋景
朗读儿歌
秋 了
片 树 叶
我能读准“一”字
恭喜你在大自然中完成了秋季之旅,快把这美好的景色收藏起来吧!
收集秋景图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秋天
走进大自然,踏上四季之旅,感受自然的魔法,绘制自然的画卷。本单元我们将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走进秋天,收集秋天美景图;任务二:畅游江南,收集江南水乡图;任务三:观赏冬雪,收集雪地画家图;任务四:欣赏四季,收集四季轮回图;任务五:展现四季,展览四季美景图。
【拓展资源】
丛书:《拾秋》《一字诗》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任务一:走进秋天,收集秋天美景图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蕴藏着遍地金黄的喜悦,今天让我们跟随《秋天》的脚步,探寻大自然的秘密,收集秋季美景图吧!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一加、结合图片等方法认识“秋、气、了”等9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禾木旁3个偏旁,在对比中会写“了、子”2个生字,学习新的笔画“横撇”。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儿歌的格式,学习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在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读准“一”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课《秋天》。
初探秋天
同学们,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菊花开了,石榴红了,柿子熟了;那鲜红的山楂多么可爱,那一串串紫葡萄更是惹人喜爱(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个季节吗?没错,秋天带着丰收的喜悦来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看看秋天的美丽景色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识记:“秋”是要认识的生字,放在两条蓝线之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如,加一加的方式,禾字旁加上火,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偏旁禾字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禾字旁和“禾”的区别,“禾”做偏旁采取避让原则,捺变点。引导学生给“秋”组词,借助图片和词语反复认读“秋”。
教师范读—小老师领读—学生自读。
活动一:标记秋天,采集段落美景
自主发现,初识自然段。
(一)教师出示第一单元的儿歌《金木水火土》,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儿歌了,看这首儿歌,它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秋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自主发现:儿歌短,课文长;儿歌开头不空格,课文有空格……
(二)教师相机总结:课文是由一个一个自然段组成的,开头空两格是自然段的标志。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数数有几个自然段。
(三)在第一自然段空格处标注①,引导:这就是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标注每一个自然段的序号,对照课件同桌互相检查,确保标注正确。
活动二:朗读秋天,赏“一”字美景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会读的字圈出来。
2.教师范读(分段停顿明显一些),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特别是读不准的。
3.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可以找三位同学朗读,一人朗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出错的地方,可以先由学生纠正,而后教师再纠正读音。
(二)读好“一”字读音。
1.引导: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带“一”的词语,请你读一读这些词,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主发现:“一”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是不一样的。
2.请一位学生带着全班同学读一读上面带“一”的词语,再请同桌两个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三)读好轻声词。
出示轻声词,指导学生读好轻声。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秋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
读后交流:天气凉了,树叶黄了,树叶一片片落下来。
2.识记生字“气、树、叶”
(1)出示生字“气”,学生认读。请学生给“气”组词,如“生气、空气”等。
(2)出示“树”,提示木字旁,引导学生借助“木”字的形成过程,了解木作为偏旁采取避让原则,最后一笔变为“点”。
(3)出示“叶”,学习口字旁。
引导学生借助110页常用偏旁名称表,再次巩固木字旁和口字旁的认读。
3.识记生字“片”。
(1)出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的图片,启发学生直观感受“一片”和“一片片”的不同之处。
(2)出示小篆,讲解:古代的“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人们用它来形容平而薄的东西。
(3)教师小结:“一片片”是告诉我们有许多叶子飘落,中国的语言文字多奇妙啊!重叠了一个字,表示的数量就不一样了。
出示苹果和花朵的图片,引导学生练习用“一()()……”说话。
4.识记生字“黄”“从”。
(1)引导:生活中除了叶子是黄色的,还有什么是黄色的呢?(梨子、芒果、小米粥……)
(2)引导学生借助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秋”和“从”。提醒:从左边的“人”变成偏旁,最后一笔要变为“、”。借助图片和组词巩固认读“秋”“从”。
(五)认读生字。
出示本课要认读的词语,先带拼音,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必要时教师范读。然后去掉拼音,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排火车读—男女生赛读—全班读。
课中问好操。
活动三:走进秋天,书写秋日美景
(一)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了、子”,比较不同。
(二)学写“了”字。
1.出示生字“了”,引导学生认识“了”字的新笔画—横撇。
2.范写,提示要点: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转折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第二笔是弯钩,要沿着竖中线写,稍微弯一些。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三)学写“子”字。
1.在会写“了”字的基础上,根据课本中的笔画提示,先写“了”,再写一横。
2.引导学生对比“子”与“了”书写时的不同点:横撇略短;弯钩略长。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关注书写姿势。
小结书写要点:
出示星级评价标准,同桌互相评价,教师可以采取投影仪投影学生书写,借机提醒书写要点。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图片认读“飞”,在对比中会写“大、人”2个生字。
2.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好二三自然段,借助生活经验理解“那么、一会儿”的意思,读准“一会儿”的读音。
3.结合图片,让学生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活动四:随文识字,观大雁南飞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美丽的秋天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生字词读正确。请学生数一数,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
2.请两位学生分别读第二自然段的两个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两句话分别在写什么?(天空、大雁)
(二)出示第一句话。
1.提问:天空是怎么样的呢?(高、蓝)怎样高,怎样蓝呢?(那么)相机引导:“那么”是什么意思呢?(多么、很)
教师小结:秋天的天空,云朵很少,天空看起来特别蓝,也显得很高,离我们很远。指导学生试着读出天空的高、远。
(三)出示第二句话。
1.请同学朗读第二句话,教师借机说明“一会儿”的读法:自然儿化,不要分开读,要连着读。练习“一会儿”的读音: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全班读。
2.认读“飞”字。出示小篆: 引导学生从字形上理解“飞”的字义,并进行组词。
3.过渡:你们知道大雁为什么往南飞吗?播放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下大雁这种候鸟会根据栖息地的气温计划飞行。
4.指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注意读准字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秋天可真美,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啊!秋天来了!”
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配乐学生朗读。
2.全班填空背诵全文,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习情况自行选择背诵方式。
巩固生字小游戏:色彩卡片翻翻乐。
活动五:书写汉字,摹秋香秋色
(一)指导书写“大、人”两个字,并进行评价。
1.出示田字格中的“大、人、天”,提问:观察这三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主发现:“天”减少一笔就是“大”,“大”减少一笔就是“人”。
2.学写“人”字。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提示:撇从竖中线起笔;捺从撇的中上部及竖中线起笔;捺脚与撇尖齐平,撇捺有笔锋。
(2)学生练写,反馈交流。
3.学写“大”字。
(1)对比观察:“大”中的撇和捺与“人”中的撇和捺在写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生自主发现:“大”中的撇要写成竖撇,捺略短一些。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提示:横从横中线起笔,长短适中;撇是竖撇,且从竖中线起笔;捺从横中线下起笔,捺脚略低于撇尖。
(3)学生练写,反馈交流。
出示星级评价标准,同桌互相评价,教师可以采取投影仪投影学生书写,借机提醒书写要点。
活动六:朗读儿歌,拾秋收秋景
拓展阅读《拾秋》《一字诗》,完成下面练习。
(一)借助拼音自读文章《拾秋》《一字诗》,圈出本课新认识的生字。(秋、了、片、树、叶)
(二)借助拼音读通顺文章,读准“一”字的读音。
回顾小结:本课,我们欣赏了美好的秋景,学会了很多生字和词语,还会背诵《秋天》,在你的生活中,你还从哪里感受秋天了呢?请你收集秋天的美景和大家共赏吧!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