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四季 教案+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四季 教案+课件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组文阅读课 2课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教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丛书:《英雄不朽,丰碑永矗》《巍巍中山陵》《北京天安门》《卢沟桥》
学习内容
1.跳读文章,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把握纪念性建筑的特点及历史内涵,体悟革命文化与精神。
2.绘制参观线路图,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明确说明顺序。
3.品读文章语言,体会瞻仰记语言既准确、客观又饱含崇敬之情的特点。
学习目标
第1课时
神州大地上分布着众多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建筑,它们共同组成了一部无比恢宏、无比厚重的凝固的史诗,从中选择你熟悉的一座,搜集资料,了解它的建筑特点、相关史实和历史意义,根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写法,向同学做些介绍。
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任务一:明确说明对象,概括建筑关键信息
活动1:请自由阅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摘录关键语句,填充表格,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关键信息。
要素 信息摘录
说明对象
总体特征
纪念碑位置
建造时间
碑身高度
浮雕主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
巍峨、雄伟、壮丽
天安门广场南部
1952年动工,1958年建成
37.94米
虎门销烟、五四运动、胜利渡长江等
活动2:请自由阅读丛书文章《英雄不朽,丰碑永矗》《巍巍中山陵》《北京天安门》三篇课文,从中选择一座纪念性建筑,绘制表格,概括该建筑的关键信息。
任务一:明确说明对象,概括建筑关键信息
参考示例1
要素 信息摘录
说明对象 人民英雄纪念碑
建碑时间 1949年奠基,1958年建成
坐落位置 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
建碑主题 纪念死者,鼓舞生者
碑身造型 方形(四方体),高37.94米
浮雕创作 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八块汉白玉浮雕,描绘从虎门销烟到胜利渡长江等八个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自由幸福、繁荣富强的精神象征,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的荣与辱,凝聚着革命先烈的血与魂。
参考示例2
要素 信息摘录
说明对象 中山陵
建造时间 1926年动工,1929年安葬,1931年全部竣工
坐落位置 南京钟山南麓
建造主题 安葬孙中山先生,纪念其革命精神
建筑造型 中轴对称,民族形式建筑,钟形布局
工艺特色 琉璃瓦顶、石刻碑文、祭堂雕像,庄严肃穆
历史意义 象征革命与自由,融合中西建筑风格。
参考示例3
要素 信息摘录
说明对象 北京天安门
建造时间 始建于1417年,1969年重建
坐落位置 北京中轴线与长安街交会点
建造主题 国家象征,举行重大庆典和政治活动的场所
建筑造型 重檐歇山顶,“八檐九脊”,木结构
工艺特色 彩绘、斗拱、琉璃瓦,重建时保留原貌并增强结构
历史意义 见证中国历史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宣告地
活动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瞻仰记,请再次阅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地点、时间转换的词句,梳理参观流程,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者游览的实景线路图,并进行小组展示。
任务二:选读文本 设计参观路线
参考示例
瞻仰路线图
参观流程:
进入广场 越过广场 踏着石道 走到碑前 踏上台阶 到了平台 参观浮雕 走下台阶,离开
活动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瞻仰记,请阅读6-10自然段,勾画关键词,明确顺序,比较作者介绍十块汉白玉浮雕时不同的侧重点,再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10幅浮雕的内容。
任务二:选读文本 设计参观路线
参考示例
顺序:可以按照“东一南一西一北”的空间顺序,也可以按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作者凝固的浮雕化为鲜活的故事,将人民英雄的爱国情怀、革命意志和牺牲精神与纪念碑的巍峨、宏伟、庄严融为一体。
不同侧重点:作者介绍十幅浮雕时,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事件经过的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避免了行文的呆板。文中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清晰明了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完美结合起来。
解说词示例:
大家好,现在我们看到的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浮雕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
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
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
定决心。
活动1.如果你要瞻仰中山陵或北京天安门这些建筑,你会如何绘制瞻仰路线图,请跳读丛书文章《巍巍中山陵》或《北京天安门》,根据文章内容,绘制瞻仰路线图,介绍参观流程。
任务三:拓展阅读,设计参观路线
参考示例1
中山陵参观流程:进入陵园大道 穿过石牌坊 行至陵门 来到碑亭 踏上石阶 登上平台 参观祭殿 步入墓室,瞻仰后离开
参考示例2
北京天安门参观流程:前门 → 天安门广场(远观全景) → 天安门城楼(近观建筑细节) → 端门 → 午门
瞻仰路线图
活动2.请结合文中语句,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中山陵或北京天安门中最令你感动的一个景点。
任务三:拓展阅读,设计参观路线
解说词示例:
各位来宾,眼前这290级石阶,是中山陵最动人的设计。请您留意:向上看,台阶绵延不绝,仿佛革命道路的艰难险阻;登顶后回望,台阶竟神奇消失,眼前唯见一片坦荡平台。 这一“由险至平”的视觉奇迹,完美诠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征程——所有坎坷,终将化为通往盛世的基石。 魏巍中山陵,巍峨的不仅是建筑,更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与先生崇高的精神。这攀登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历史最深刻地体会。
解说词示例:
各位来宾,今天我们聚焦天安门城楼,它最动人的不是“八檐九脊” 的精巧,而是1969 年重建背后的故事。当时城楼破损严重,党中央决定重建,毛主席定“原样不动,尺寸不变”方针,周总理坚持“我们不能崇洋媚外,自己干”,拒绝请外国人承包。没有施工图,工匠姚金泉、叶荣溪拆旧木料反复拆装揣摩;实木柱倾斜难装,他们靠人工装滑轮精准对接,仅两周完成柱梁安装,最终7天拆完、112天竣工,速度质量举世罕见……这份守护民族象征的赤诚,才是城楼最珍贵的风景。
第2课时
活动一:品析语言,感悟情感
本文作为一篇瞻仰记,不仅有说明性文章准确、客观的一般特点,而且饱含崇敬之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请跳读课文,勾画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仿照课文批注,撰写赏析式批注。
参考示例1
1.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大部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
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批注:恰当使用表示时间、范围或程度等修饰、限制的词语,结合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对象特征更突出、直观,语言表达准确、严谨。
参考示例2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
批注:用“落成”而不用“建成、造好”,是因为“落成”含有庄重、庆贺的意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意义十分重大,如果用“建成”“造好”等一般性词语,无法表达作者的崇敬心情。
参考示例3
1.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2.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批注:“瞻仰”是指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默默致敬”表示心怀敬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示例4
1.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
2.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浪中前进。
批注:介绍十幅浮雕时,运用大量生动的描述性语言,插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将凝固不动的浮雕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故事,使得人民英雄英勇无畏的伟大形象屹立在人们心中。
参考示例5
1.太平天国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批注:文中还用了不少议论性的语言,评价若干历史事件的意义。
小结:作者在介绍纪念碑时,能抓住纪念碑的特征,结合自己瞻仰时的感受和思考,综合运用说明、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准确而又富于变化。这极大地增强了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思想和情感共鸣,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有感情地朗读纪念碑上的三段碑文,感受并铭记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
三年,指的是从1946年到1949年,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这场战争最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三十年,指的是从1919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涵盖了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阶段。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1840年,这一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统治斗争的开始。
活动二:朗读碑文,感受革命精神
感受:
这些时间标记共同构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所要纪念的历史时期,即从稿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的历史进程。纪念碑上的浮雕和铭文详细记录了中国人民在这一时期所进行的艰苦斗争和取得的伟大胜利。分别从近至远地列出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英雄们,纪念每个阶段的英雄人物,感谢他们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对他们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活动三:类文阅读,鉴赏语言
从《巍巍中山陵》《北京天安门》两篇文章任选一篇文章,选择自己认为生动形象的词语或段落,撰写旁批简要点评语句的妙处。
句子: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丘陵,所以这座山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但山腰以下渐趋平缓,松柏森郁,草莽绵连。
批注:
这几句运用了对比和分层描绘的手法。先将钟山与周围的平原、丘陵对比,用“分外雄伟高大”凸显其主体地位。接着,分别描绘山顶的“险峻”与山腰以下的“平缓”,一刚一柔,一张一弛。“松柏森郁,草莽绵连”八字,不仅写出了景色的层次与生机,更营造了一种肃穆、深沉的氛围,为中山陵的坐落提供了气势恢宏而又沉静庄严的自然背景。
句子: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
批注:
这段景物描写是全文的华彩乐章。作者运用了中国画的审美意象进行比喻。晴日下的景象,细节分明,比喻为“工笔长卷”;晨曦暮霭中的朦胧景致,则比喻为“泼墨山水”。一工一写,一清晰一朦胧,生动地写出了从大平台眺望所见的“气象万千”。语言极富诗情画意,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也暗喻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襟与功业。
句子:天安门坐落于首都北京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会点……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从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批注:
此句点明了天安门无可替代的地理位置与政治地位。“中轴线和长安街的交会点”写出了其空间上的中心性,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则奠定了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精神核心地位。语句平实却蕴含千钧之力,从空间到历史,确立了天安门的崇高意义。
句子:“我们不能崇洋媚外,自己干!”周总理放弃了部分人提出请外国人承包的建议。
批注:
直接引用了周总理的这句话,极具力量。它不仅是重建工作的决策,更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民族自尊与自信的宣言。“自己干”三个字,斩钉截铁,体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民族气节,为后文“大国工匠精神”的展现埋下了伏笔。
句子:天安门——这座庄严秀丽的建筑,见证了封建王朝更迭、列强侵略、军阀割据,记录了响彻大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记录了举国欢腾的“……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的庄严宣告……
批注:
这段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续使用“见证了”“记录了”,将天安门人格化,使其成为一位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无声见证者。从屈辱到奋起,从建国到复兴,天安门作为历史的载体,其形象瞬间变得厚重而充满情感,极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必做】阅读丛书《卢沟桥》,概括泸定桥的特点,从文中找出至少3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选做】为当地的纪念性建筑物写一篇说明文,600字以上。(共51张PPT)
核心任务
走进大自然,踏上四季之旅,感受自然的魔法,绘制自然的画卷——集齐秋天美景图、江南水乡图、雪地画家图、四季轮回图,最后进行四季美景图的展览。
走进四季,
收集四季美景图
走进秋天,
收集秋季美景图
畅游江南,
收集江南水乡图
观赏冬雪,
收集雪地画家图
大自然的秘密
展现四季,
展览四季美景图



4
课型:精读引领课
2课时
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
活 动 一:认识汉字朋友
活 动 二:欣赏四季美景
活 动 三:四季书写之美
活 动 一
认识汉字朋友
朗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课文。
想一想,本文和《秋天》有什么不一样?
《四季》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诗歌也分段,诗歌的段有自己的名字,叫“小节”。
给课文标小节号,并找一找每个小节写了哪个季节?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划分小节

chūn
认读生字
春草
春天
春雨

qīng
认读生字
青草
青蛙
青菜
读一读,找一找相似的部位。
xià

dōng


折文

认读生字
第二笔横撇是一笔,不可以分开写。
认读生字
带言字旁( 讠)的字多与说话有关。

shuō
说话 听说

认读生字
含有提土旁的字通常与土地相关。
土地 大地
想一想,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吗?

de

慢慢地走 自由地飞
田地 土地
我发现词语的读音,会根据意思产生变化。
认读生字
认读生字
试着给“地”戴上合适的拼音小帽子。
读准字音,给图片用上生字组词吧!
草尖
说话
春天
青蛙
弯弯
夏天
冬天
认读生字
识字游戏
音乐开始
游戏开始
3
2
1

就是







顽皮地说
活 动 二
欣赏四季美景
朗读课文,找一找这四小节分别写了哪四个季节?哪些景物?




每个季节都有哪些景物?
学习课文
草 芽 尖 尖
荷 叶 圆 圆
谷 穗 弯 弯
cǎo yá jiān jiān
hé yè yuán yuán
gǔ suì wān wān
·
·
·
·
·
·
你发现
了吗
景物都有哪些特点?
学习课文
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叫叠(dié)词
观察小草、荷叶、谷穗的样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它们的特点。
认读叠词
四季还有哪些美景呢?请你说一说。
柳树( ) 桃花( ) 泉水( )
弯弯
咚咚
朵朵
看图说话
活 动 三
四季书写之美

竖 弯
shù wān
学写生字
第二笔横折横要长,竖弯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
四个 四只
学写生字
第一笔竖钩压在竖中线上,左右两笔要对称。
xiǎo
小鸟 小朋友
学写生字
tiān
底部齐平
两横平行,上短下长;撇捺舒展,收笔大致齐平。
天气 天空



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
活 动 四:欣赏四季美景
活 动 五:书写四季汉字
活 动 六:朗读四季儿歌
活 动 四
欣赏四季美景
上面小
下面大
草芽尖尖
读一读第1小节,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草芽是什么样子的?
小+大=尖
学习课文
草芽绿绿
草芽细细
发挥想象,春天的小草除了可以说“草芽尖尖”,还可以怎样说?
学习课文
读一读第2小节,说一说青蛙会在荷叶上干什么呢?
小青蛙会在荷叶上干什么呢?
快乐地读一读
学习课文
读一读第3小节,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谁代表了秋天?它是什么样子呢?
人会鞠躬,谷穗为什么也会鞠躬呢?
学习课文
秋天到了,谷穗成熟了,谷粒饱满,会变重弯下来,就像人在鞠躬一样,这代表丰收。
弯弯的谷穗 人在鞠躬
仿照人的样子
fǎng zhào rén de yàng zi
学习课文
带着丰收的喜悦读
学习课文
读一读第4小节,说一说雪人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演一演:“大肚子一挺”。
学习课文
谁对谁说
怎样说
运用了叠词
找一找,你觉得诗歌有哪些写得好的地方?
学习课文
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学习课文
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
____________,
他对_____说:
“我是_____。”
柳叶飘飘
小桥
春天
______________,
他_______地说:
“我是_____。”
苹果涨红了脸
开心
秋天
学习课文
桃花( ),
它对( )说:
“我是春天。”
朵朵
蜜蜂
学习课文
活 动 五
书写四季汉字
niǎo
书写小贴士
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竖折折钩,横向的折段要拉宽些。最后一笔横要拉长一些。
学写生字
书写小贴士
上下结构。“日”在横中线上方,要写成倒梯形。撇起笔在左下格,与横折的起笔处对齐。最后一笔捺从撇的上半部起笔,与竖连接,且舒展修长。
shì
学写生字


学写生字
跨学科学习
一年为什么有四季变化?你知道吗?点开视频了解一下吧!
借助插图,背一背《四季》。

背诵课文
活 动 六
朗读四季儿歌
借助拼音朗读儿歌。
朗读儿歌
再读一读丛书的《四季》《四季风》,说一说风有哪些魔力,给四季带来了哪些变化?
柳絮满天飞
露珠没碰落
田野被压红
小河结了冰
朗读儿歌
准备好收藏美图了吗?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四季
走进大自然,踏上四季之旅,感受自然的魔法,绘制自然的画卷。本单元我们将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走进秋天,收集秋天美景图;任务二:畅游江南,收集江南水乡图;任务三:观赏冬雪,收集雪地画家图;任务四:欣赏四季,收集四季轮回图;任务五:展现四季,展览四季美景图。
【拓展资源】
丛书:《四季》《四季风》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任务四:欣赏四季,收集四季轮回图
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丽,今天让我们跟随《四季》的脚步,探寻大自然的秘密,收集四季轮回图吧!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尖、说”等10个生字和言字旁、折文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地”,能正确书写“四、小、天”3个字。
2.指导学生了解诗歌是由小节组成的,正确朗读诗歌,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现叠词的构词特点,模仿说话。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4课《四季》。
活动一:认识汉字朋友
(一)自主发现,初识诗歌小节。
1.自读课文。
(1)本课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诗歌也分段,诗歌的段有自己的名字,叫“小节”。请你自读课文,给课文的小节标上序号。
(2)教师借助课件展示正确的小节划分,学生核查自己的标注并订正。
(3)这四小节分别写了哪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2.师生交流识字方法。
(1)借助图片认读生字:春、青。
3.学习多音字。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后认字表中的蓝色字“地”,教师提示:“地”是多音字。
(2)联系《天地人》一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多音字:“地”在《天地人》一课的“天地人”中,读成dì,在本课“顽皮地说”一词中读成“de”。
3.认识偏旁。
引入:课后认字表中还标注了3个新偏旁,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带言字旁(讠)的字多与说话有关;甲骨文字形“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
(2)地:提土旁。通常与土地或建筑相关。如地、墙、塔 等。
(3)折文与生字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冬、夏”两个字的相同点,从而识记该偏旁。都有“夂”,叫做折文。根据课后常用偏旁表来识记。
(4)易错区分:
例字:冬、夏、条。反文旁的横和撤是分开的。例字:放、故、收
(二)认读生字和词语。
出示本课要认读的生字,自由读生字,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必要时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自行为生字组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巩固认读。
认字爆炸小游戏
活动二:欣赏四季美景
(一)这四小节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春、夏、秋、冬;草芽、荷叶、谷穗、雪人。
(二)认读叠词。
草芽尖尖 荷叶圆圆 谷穗弯弯
1.小组交流说发现:加点的词是叠词,说出了事物的特征。
2.教师指导朗读:出示小草、荷叶、谷穗的图片,学生感受它们的样子,把叠词“尖尖”“圆圆”“弯弯”三个叠词读出可爱的感觉。
3.词语积累: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叠词的用法,借助图片仿写“事物+叠词”的词语。
预设:柳树(弯弯) 桃花(朵朵) 泉水(咚咚)
活动三:书写四季之美
1.书写“四”。
(1)老师带读“四”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四”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的占位,全包围结构,共5画。教师提示书写要点。上宽下窄,字形扁方。“儿”居框的中部,大小适中。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2.书写“小”。
(1)老师带读“小”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小”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的占位,独体结构,共3画。教师提示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3.书写“天”。
(1)老师带读“天”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天”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的占位,独体字,共4画。教师提示书写要点:两横平行,上短下长;撇捺舒展,收笔大致齐平。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借助图片巩固认读生字,会写“是、鸟”2个字。
2.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一小节,了解春天的景物特征。
3.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二、三、四小节,继续了解夏天、秋天、冬天的景物特征,初步感受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过程】
活动四:欣赏四季美景
1.学习第1节。
(1)教师范读第1小节,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思考:“他”真的是春天吗?
(2)师生互动回答。预设: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了脑袋。所以说小草发芽了是代表春天来了。第一节要读出草芽高兴、欢快的语气。
2.学习第2-4节。
(1)自由读第二至四小节,你喜欢诗歌中写的哪个季节?圈画你喜欢的语句,和同桌互相交流。学生圈画语句并交流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学习第2小节。
预设:荷叶圆圆。
①教师借助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见过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荷叶( ) (示例:圆圆、绿绿)
②想不想去看看夏天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呢?(师出示图片)
③小青蛙坐在荷叶上乘凉,唱起了歌,你觉得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快乐的)
(3)学习第3小节。
①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秋天?教师借助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发现描述谷穗成熟时,沉甸甸的样子。
②秋天到了,谷穗成熟了,重重的谷穗把秆子压弯了。
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人会鞠躬,谷穗为什么也会鞠躬呢?
“谷穗弯弯”和人“鞠躬”的相同之处,要求学生做一做“鞠躬”的动作。
④教师指导学生齐读: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庄稼都成熟了,让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来读读这一节诗吧!
(4)学习第4小节。
①读一读第4节。
②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这个雪人,你从哪些词语中感觉他很好玩呀?
③让我们也来学着雪人一边做动作,一边顽皮地读他说的话吧。
④教师指导齐读:加上动作,表演着读,感受冬天的快乐。
活动五:书写四季汉字
1.书写“是”。
(1)老师带读“是”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是”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的占位,上下结构,共9画。教师提示书写要点。“日”大小适中,三个横向笔画均匀。下部横画不宜太长,下竖对上框中部,撇短捺长。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2)学生练写,反馈交流。
2.书写“鸟”。
(1)老师带读“鸟”字组词,学生跟读。
(2)学生观察“鸟”字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的占位,独体结构,共5画。教师提示书写要点。头部不宜太大,点画位置恰当。竖折折钩取左斜势;横画长短得当,位置稍靠上。
(3)教师范写,学生先书空,后描红,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活动六:朗读四季儿歌
拓展阅读《四季》《四季风》,完成下面练习。
1.借助拼音自读文章,圈出本课新认识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通顺文章,说说风有哪些魅力,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回顾小结:本课,我们欣赏了大自然四季的轮回变换,学会了很多生字和词语,,在你的生活中,你还从哪里感受四季轮回变化了呢?请你收集相关的美景和大家共赏吧!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