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
1、含义: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2、解决的问题:(1)如何划分行政区域;
(2)如何规范中央、地方权限。
3、形式: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一个国家的政体,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说的是“如何组织政权”的问题,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强调国家机关及其关系
主要包括: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议会制
强调国家中央(联邦)和地方(州)及其关系
主要包括: 单一制和联邦制
国家制度
国体(国家性质)
内容
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管理形式)(政体)
国家结构形式
横向落实权力
纵向落实权力
统治阶级如何落实权力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立法机关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
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含台湾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区县、乡镇级国家机关

中央
国家机关
省级
国家机关
地市级国家机关
2.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1. 什么是国家主权?地位是什么?
2.国家主权有何体现?
3.主权国家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4.行政区划/政权分层的原因?
5.我国的行政区划是什么?
6.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是如何划分的?
7.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什么?
1982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谈话。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这充分显示了邓小平的睿智与强硬立场,奠定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基础。
乌兹别克斯坦一位政治家也曾说:"我们不当任何人的小兄弟,不做任何大国的势力范围,我们要独立和主权。"这无疑反映了广大中小国家人民的心声。
活动探究:
为什么"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一、国家主权
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1、国家主权的含义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先决条件。
对内:国家主权具有至高无上性
对外:国家主权具有独立自主性
▲有政权不一定有主权。如港、澳、台都有自己的地方政府组织(立法院、行政长官),即政权,但对外不能代表中国,对内也没有至高无上性,它们只是地方行政区域。
2、国家主权的地位
(1)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2)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一、国家主权
(3)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安全的核心。
(4)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南斯拉夫
1991年解体为6个国家,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北马其顿和波黑六个国家,并存在科索沃的地位争议,原联邦制国家失去统一主权。
国家主权原则
(1)国家主权原则的地位: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2)国家主权原则内容:各国一律享有主权平等,各国不问经济、社 会、政治或其他性质有何不同,均有平等权利与责任,并为国际社会之平等会员国。
各国法律地位平等。
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
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
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
每一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
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
(3)主权
平等
的要

相关链接:
3、体现:
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内表现),对外则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对外表现)。
一、国家主权
相关链接:国家主权成立
即一国主权之存在,离不开其他国家的承认
承认说
即一国政府宣布其国家主权之时,其国家主权就已自然形成
宣示说
活动探究:
10月12日上午9时19分,菲律宾3002、3003号公务船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闯入南沙礁附近海域。其间菲3003船无视中方多次警告,危险接近正在执行维权任务的中国海警21559艇,造成两船擦碰,责任完全在菲方。中国海警依法对菲方船只实施管控措施并予以坚决驱离,后续将继续在中国管辖海域依法开展维权执法活动。中国外交部重申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指出菲方行径严重违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破坏南海和平稳定,要求菲方立即停止侵权行径。
思考:我国海警为什么要驱离菲方船只?我国海警行使了什么权利来维护国家安全?
含义 表现
独立权 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管辖权 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平等权 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自卫权 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1)独立自主——自主选择本国制度
(2)不受干涉——自主实行本国对外政策
对人:本国公民和侨民(撤侨)
对物:含驻外使领馆
对事:管理政治经济文化主权、网络主权
国际法上地位平等,外交上有权使用本国文字
防御,国防建设,如建立军队、建筑要塞等,以防外来侵犯;自卫,抵抗入侵驱逐外敌,即当国家受到外国攻击时,有权进行自卫等。“国防建设”“建筑要塞”“还击入侵”“捍卫主权”等。
“自己意志”“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自主决定”等
“不分大小国享有投票权”“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法律地位平等”等。
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我的事情我做主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人民我守护
我们都一样
守我国家,犯我必诛
知识拓展:主权与人权
①人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利。人权享有的范围和程度是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及社会制度分不开的,人权要有物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②主权和人权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没有主权就谈不上人权,主权高于人权,人权是主权的表现。
牛刀小试: 下列行为体现了主权国家的哪种基本权利?
平等权
管辖权
独立权
自卫权
1.美参议院投票通过涉华汇率法案逼迫人民币升值,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2.联合国的成员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平等地享有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权。
3.利比亚内乱,我国派专机接回滞留的中国人。
4. 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在渤海湾正式组建,标志航母部队战斗力建设进入新阶段。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干涉。
独立权
我国为什么坚定维护国家主权?
知识运用:当别国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时可用以下知识点作答
(1)含义: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2)地位:
①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
②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③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安全的核心。
④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3)体现:
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在新兼并疆域设县,郡初置边疆,战国后期形成郡县两级制。
秦朝统一 :秦始皇废除分封,全面推行郡县制,初置36郡,中央直接任命郡守县令,强化集权。
汉朝 :西汉初郡国并行,武帝设十三州监察区,东汉末州演变为行政区,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南北朝 :州郡县三级制固化,州数量激增至300余个,范围缩小。
隋唐 :隋废郡行州县两级;唐改道—州府—县三级,边境设都护府。
宋:以路统州府军监,虚化高层级;元创行省制,设11行省,下辖路府州县,层级复杂。
明清 :明改行省为布政使司(15省),清增至22省,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确立。 民国改革 :1913年废府州厅,改省县两级;1928年废道,1932年设行政督察区为派出机构。
新中国成立:推行市、县、乡三级制,1958年调整为省、市(专区)、县三级。改革开放后推行市管县体制,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后强化省级政府职能。2018年启动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布局,目前全国共有333个地级市、1464个县级市/县/自治县。
阅读材料思考:从古至今,中国为何要进行行政区划?
① 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
②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
行政区划的影响因素: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1、政权分层的原因(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原因)
二、中央与地方
2、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01
02
03
省、市、县
内蒙、新疆等
港、澳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高度自治权
二、中央与地方
以下我国两种行政区域对比
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共同点
社会制度
自治程度
自治权
自治地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经济建设自主权 立法权
文化自主权 社会治安管理权 财政管理自主权 获得帮助权
行政管理权 立法权
对外事务权 司法权和终审权 其他权力(参加民间国际组织、发行货币等)
一定的自治权
高度的自治权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地方权力,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
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
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
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的划分
二、中央与地方
(1)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①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表现: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党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
要求:
①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②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党的组织体系角度
国家机构角度
——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原则:民主集中制
4、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二、中央与地方
知识回顾:民主集中制
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地位:我国政体(人大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也是党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
人民民主选举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大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一府两院一委"都由人大产生,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国家机关各司其职,贯彻执行人大决定,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易错易混
1.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政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3.国家主权通常以约定俗成的形式加以规定。
4.平等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5.为了管理便利、有效,中央政府直接对全国区域进行管理。
×国家的结构形式,决定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
×独立权指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国家主权
含义
地 位
党的组织体系
国家机构
中央与地方
(政权分层)
行政区划的原因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
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表现
原则
行政区的划分依据
课堂小结
1. (2023·湖南卷)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十年间,“一带一路”打造了可靠的“朋友圈”,强化了全球互联互通网络,助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极大提升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这体现出(  )
①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和平等权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公共外交是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的首要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2. (2024·安徽A10联盟联考)2023年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说明,我国(  )
①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级事务
②是单一制国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地方各项事务统一接受国务院领导
④地方政府权力是其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3.2023年3月30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时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针对个别国家在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的侵权挑衅行径,中国军队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是基于(  )
①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
②国家主权是保卫国家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③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
④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在完善中央决策、地方执行的机制基础上,明确中央在财政事权确认和划分上的决定权,适度加强中央政府承担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和能力,维护中央权威。要切实落实地方政府在中央授权范围内履行财政事权的责任,最大限度减少中央对微观事务的直接管理,发挥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加强区域内事务管理的优势,调动和保护地方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材料中中央和地方在财政事权上的划分是(  )
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②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要求
③基于法律对中央和地方权力的规定
④对地方特殊利益最大化和积极性的考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