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份阶段监测联合考试生物试卷(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份阶段监测联合考试生物试卷(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十月份高三年级阶段监测联合考试
生物学参考答案
1.B2.B3.D4.D5.A6.B7.C8.C9.D10.C11.A12.A13.ABD
14.ABC15.C16.AC
1.B
【解题分析】
A错误。内表皮细胞虽无色,但仍含中央大液泡,只是缺乏色素,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只是
观察效果不如外表皮明显。
B.正确。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是还原糖鉴定的
经典方法。
C.错误。解离后必须用清水漂洗,否则残留盐酸会与碱性染料结合,影响染色效果,且易导
致细胞碎片过多。
D.错误。二苯胺试剂需沸水浴加热5mi后才能与DNA反应显蓝色,常温下不显色。
2.B
【解题分析】
A错误。元素种类均为C、H、O、N、P,但DNA中P比例远高于ATP。
B正确。遗传信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碱基)序列决定,表述准确。
C错误。RNA聚合酶识别的是DNA上的启动子,而非RNA的起始密码子。
D错误。彻底水解为游离氨基酸,无肽键,不能发生双缩脲反应。
3.D
【解题分析】
A.错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HC),不是碳酸。CA催化CO2与H2O生成碳酸,但碳酸
随后解离为H+和HCO3ˉ,H被泵出形成胃酸。
B.错误。抑制CA会减少H+生成,间接影响H+-K+泵的工作,K循环受阻,因此K+外流
也会受影响。
C.错误。由图可知,K出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且载体是通道蛋白,物质经过通道蛋
白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D.正确。由图可知,同时转运H+与K的载体要消耗ATP,推测其具备ATP水解酶的
作用。
4.D
【解题分析】
A错误。NADH转变为NAD的过程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与ATP的合成相关,而非
水解;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第1页(共8页)】
B错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NADH的生成;
C错误。CO2供应增加时,暗反应中C3的还原速率上升,导致NADPH消耗增加,而光反应
短时间内产生NADPH不变,故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NADPH会减少:
D正确。NADPH在暗反应中作为还原剂,并将储存的能量用于C3的还原,因此既可作为还
原剂也可提供能量。
5.A
A正确。三种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需经过转录和翻译阶段。
B错误。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本质与量不变,可多次循环使用,并不会“立即降解”。
C错误。Tag DNA聚合酶耐高温。酶在温度过高、过酸或过碱条件下会失活,所以C错。
D错误。三者均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原核生物中无核孔,三种酶不需要通过核孔。
6.B
【解题分析】
A错误。Rb需“双等位基因”失活才表现癌变,属于典型的隐性突变(功能丧失型)。
B正确。Rb基因作为抑癌基因,其突变会导致细胞增殖失控,细胞周期缩短。
C错误。癌变可源于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而非“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
逻辑颠倒。
D错误。若父母均为携带者(杂合子),子代患病概率为1/4(13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与性别无关,女儿发病率应为1/4,D错误。
7.C
【解题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用甲、乙两个容器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个容器内的豆子分别代
表雌、雄配子,用豆子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
机结合。其中红色豆子代表某显性病的致病基因B,白色豆子代表正常基因b,甲、乙两个容
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即表示雌雄配子均为B=20%、b=80%。
A错误。由分析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
机结合;
B错误。重复100次实验后,Bb的组合约为20%×80%×2=32%;
C正确。若甲容器模拟的是男性群体,则该群体中b=80%,B=20%,则患病个体比例为
20%×20%+20%×80%×2=36%,与题意相符;
D错误。该实验是理想模型,随着实验的进行,B基因的频率恒为20%。
8.C
【解题分析】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抵抗病原体感染(如病毒、细菌)。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突
变或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或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自稳: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维持
内环境稳定。
【高三生物学·参考答案第2页(共8页)】十月份高三年级阶段监测联合考试
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用洋葱完成四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中央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

B.洋葱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洋葱中含有还
原糖
C.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染色,可节省漂洗时间
D.将洋葱DNA粗提物溶于2mol·L-1NaCl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立即呈蓝色
2.2024年5月中国科学院首次发现线粒体基因一细胞色素b基因(CYTB)可编码一个新的
胞质翻译蛋白CYTB-187AA,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代谢》。下列关于小鼠细胞中线粒体的
叙述正确的是
A.CYTB基因与ATP的元素种类及比例相同
B.CYTB基因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蕴含遗传信息
C.CYTB基因的转录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D.CYTB-187AA彻底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
3.下图为胃壁细胞分泌胃酸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线
组织
壁细胞
胃腔
间隙
CO2
+C02一代谢
H.CO CAHO
HCO人H
分泌小管
-Na
O表示不需要消耗ATP
O表示需要消耗ATP
CA表示碳酸酐酶
【高三生物学第1页(共8页)】
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由CO2与H2O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生成
B.抑制碳酸酐酶(CA)活性会降低胃酸分泌,但对K+外流无影响
C.K+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导致载体构象改变而运出细胞
D.同时转运H+与K+的载体可能还具备ATP水解酶的作用
4.NAD+是细胞内常见的辅酶,其接受某些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子和质子后可转变为NADH。
NADH非常活泼,可以为某些反应提供电子和质子后转变为NAD。NADP+与NAD+的
结构和功能非常相似,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NADH转变为NAD+的过程总是伴随着ATP的水解
B.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有NAD转变为NADH的过程
C.CO2供应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的NADPH增多
D.NADPH既可作为还原剂也可为相关反应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限制酶、DNA连接酶、Tag DNA聚合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合成过程都需经过转录和翻译阶段
B.三者发挥作用后会被立即降解
C.它们在高温、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均会永久失活
D.它们的合成场所均在核糖体,且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6.视网膜细胞瘤基因又叫R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克隆和完成全序列测定的抑癌基因,位
于人类的第13号常染色体。当细胞的一对Rb基因都发生基因突变时,会导致细胞发生癌
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Rb基因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
B.Rb基因突变后细胞周期可能缩短
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
D.当父母双方都携带突变的Rb基因时,女儿发病率为1/8
7.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
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
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为16%
C.由题干信息可知,男性群体中患病个体占比理论上约为36%
D.随着实验重复次数增加,基因B的频率会逐渐降低
8.自2024年3月以来,美国境内出现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病例一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
病毒,不仅在家禽中传播,甚至还在奶牛中检测到该病毒,并导致了多例与奶牛相关的人类感
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生物兴笛?而1艹。云11十月份高三年级阶段监测联合考试
生 物 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用洋葱完成四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中央大液泡,不能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
B.洋葱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洋葱中含有还原糖
C.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染色,可节省漂洗时间
D.将洋葱DNA 粗提物溶于 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立即呈蓝色
2.2024年5月中国科学院首次发现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b基因(CYTB)可编码一个新的胞质翻译蛋白CYTB-187AA,相关研究发表于《细胞代谢》。下列关于小鼠细胞中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YTB基因与ATP的元素种类及比例相同
B. CYTB基因中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蕴含遗传信息
C. CYTB基因的转录起始密码子位于mRNA上,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D. CYTB-187AA 彻底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
3.下图为胃壁细胞分泌胃酸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三生物学 第1页(共8页)】
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由CO 与H O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生成
B.抑制碳酸酐酶(CA)活性会降低胃酸分泌,但对K 外流无影响
C.K 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结合导致载体构象改变而运出细胞
D.同时转运H 与K 的载体可能还具备ATP水解酶的作用
4. NAD 是细胞内常见的辅酶,其接受某些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子和质子后可转变为NADH。NADH非常活泼,可以为某些反应提供电子和质子后转变为 与 的结构和功能非常相似,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NADH转变为 NAD 的过程总是伴随着ATP 的水解
B.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有 NAD 转变为 NADH 的过程
C. CO 供应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的NADPH增多
D. NADPH 既可作为还原剂也可为相关反应提供能量
5.下列关于限制酶、DNA 连接酶、Taq DNA 聚合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合成过程都需经过转录和翻译阶段
B.三者发挥作用后会被立即降解
C.它们在高温、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均会永久失活
D.它们的合成场所均在核糖体,且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6.视网膜细胞瘤基因又叫 R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克隆和完成全序列测定的抑癌基因,位于人类的第13号常染色体。当细胞的一对 Rb基因都发生基因突变时,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Rb基因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
B. Rb 基因突变后细胞周期可能缩短
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
D.当父母双方都携带突变的 Rb基因时,女儿发病率为1/8
7.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B.重复100次实验后, Bb组合约为16%
C.由题干信息可知,男性群体中患病个体占比理论上约为36%
D.随着实验重复次数增加,基因B的频率会逐渐降低
8.自2024年3月以来,美国境内出现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病例————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不仅在家禽中传播,甚至还在奶牛中检测到该病毒,并导致了多例与奶牛相关的人类感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三生物学 第2页(共8页)】
A. H5N1 感染宿主时可被巨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
B. H5N1 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机体识别和清除被 H5N1 感染的靶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
D.再次感染 H5N1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
9.某研究小组以福鼎大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黑网、红网、蓝网遮阴处理以改变茶树生长的光环境,以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茶树为对照组,检测不同遮阴处理下茶树叶片的植物激素水平,相对含量变化如下表。
植物激素 对照组 黑网组 红网组 蓝网组
脱落酸 0.98 0.97 0.51 1.76
赤霉素 0.96 0.95 1.36 1.98
生长素 0.95 0.94 1.21 1.86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黑网处理对三种激素几乎无影响,说明单纯减弱光强而未改变光质不足以显著扰动激素稳态
B.红网遮阴处理脱落酸含量的变化可引起植株抗逆性减弱
C.蓝网遮阴处理对茶树叶片中检测的三种激素积累均表现为促进作用
D.三种遮阴处理中,仅蓝网显著提高了脱落酸水平,可能减弱茶树的抗旱应答
10.科学家在盐碱区域开创了“上粮下藕、藕鱼套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即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塘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冲淋后盐碱含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鸭和鹅,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藕和作物提供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养模式的稳定无须来自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B.该模式能改善生态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该模式提高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D.“上粮下藕”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养殖咸水鱼体现了协调原理
11.毛花猕猴桃为二倍体,果实大,维生素C含量高。软枣猕猴桃为四倍体,极耐寒,在一40℃下可安全越冬。农科所想利用下图技术流程培育兼具这两种猕猴桃优点的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获得原生质体时通常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渗溶液处理
B.新品种的体细胞只含3个染色体组
C.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高三生物学 第3页(共8页)】
D.该技术属于有性杂交育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1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抗生素分别对三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放在生长有细菌的培养基上,观察抑菌圈的直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细菌的抗药性随着抗生素浓度升高而不断增强
B.实验过程中需使用不含抗生素的滤纸片作空白对照
C.枯草芽孢杆菌对阿莫西林和四环素的敏感度均较大
D.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越强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得0分。)
13.间充质干细胞(MSCs)属于成体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存在于许多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如脂肪组织、骨髓、皮肤、脐血等。MSCs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作用,还参与组织的发育和修复。下列关于MSCs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SCs在体外培养时会出现接触抑制,可用胶原蛋白酶将其分散传代
B.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MSCs时通常需要加入动物血清等成分
C. MSCs的自我更新依赖有丝分裂,分裂前期发生中心粒复制
D. MSCs分化为皮肤细胞时,细胞核DNA序列保持不变,但表观遗传能使性状发生改变
14.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关于这两个定律的叙述,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表述。请判断这些叙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A.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两个定律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B.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因此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先分离,然后非等位基因再自由组合
C.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所描述的基因行为,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行为变化直接证实的
D.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核基因遗传,但都不适用于细胞质基因遗传
【高三生物学 第4页(共8页)】
15.近年来发现一种新的细胞器为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ERGIC),ERGIC不仅是参与调控内质网-高尔基体经典分泌途径的核心细胞器,同时也是非经典分泌途径的关键枢纽,分泌过程如图所示。ERGIC53和 TMED是ERGIC膜上的两种关键蛋白,ERGIC53 可识别糖基化蛋白;TMED能够形成同源寡聚体并调控多种非经典分泌蛋白离开ERGIC。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 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全程追踪分泌蛋白的运输
B. ERGIC与核糖体、溶酶体等共同参与生物膜系统的构建
C.内质网可能使蛋白质糖基化
D.敲除 TMED后,所有分泌蛋白均滞留在 ERGIC 无法离开
16.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是由两个含有叶绿体的保卫细胞组成的。研究发现蓝光可通过与受体结合,引发相应的信号通路,从而调节气孔的开放,为了研究蓝光对气孔的影响,研究人员在饱和红光背景下对鸭趾草离体表皮上的气孔在a点处再进行蓝光处理,其结果变为图中曲线Ⅱ。红光背景下蓝光刺激离体保卫细胞原生质体(去除细胞壁的保卫细胞)促进其吸收K 而吸水膨胀,且细胞培养液pH变得更酸,培养液酸化现象可被质子泵 酶抑制剂抑制,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相比于曲线Ⅰ,2h后曲线Ⅱ对应的气孔开度升高是因为蓝光提供了能量
B.蓝光可激活保卫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将 H 运出细胞
C.蓝光引起的培养液酸化不能被细胞呼吸抑制剂所阻断
D.饱和红光背景排除了光合作用对气孔开放的影响
【高三生物学 第5页(共8页)】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
17.(9分)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幼苗在光照下 的吸收量和在黑暗中 的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幼苗在不同条件下 的吸收量与释放量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光照下 的吸收量( 0 10 18 27 28 29
黑暗中 的释放量 6 11 15 20 24 29
(1)植物在光照下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 。
(2)根据上表的数据,请在给出的坐标中补充纵坐标的含义并绘制呼吸速率和总光合速率的曲线。
(3)昼夜不停地光照,则在实验温度范围内, ℃时该幼苗生长得相对较快,判断的依据是 。
18.(14分)果荚开裂并释放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途径。拟南芥是自花传粉植物,研究者对拟南芥果荚开裂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
(1)利用拟南芥进行人工杂交实验时,对母本要进行处理,则其基本操作过程为 。
(2)研究者通过筛选拟南芥T-DNA 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两个果荚不开裂的突变体甲和乙。检测发现突变体甲的M酶活性丧失,推测编码M酶的M基因由于插入T-DNA,突变为m基因。研究者利用不同的引物对,分别进行PCR,检测野生型拟南芥及突变体甲的基因型,结果如图1,验证了上述推测。在图2中已标出引物3的位置,选出引物1、2的位置,引物1为 ,引物2为 (从A→E中选)。
【高三生物学 第6页(共8页)】
(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乙的E酶活性丧失(E基因突变为e基因)。另有一突变体丙的果荬开裂程度介于不开裂与完全开裂之间(中等开裂)。突变体乙、丙的果荚开裂程度分别由 E/e、A/a基因控制。将上述突变体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F 表型 F 表型及比例
乙×丙 完全开裂 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9:3:4
甲×丙 完全开裂 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2:1:1
图3为甲与丙杂交所得F 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基因M、m的位置已标出,请在图3中标出基因E/e、A/a可能的位置。据上述信息,预测甲与乙杂交所得F 的表型及比例为 ,F 自交所得F 的表型及比例为 .
(4)突变体丙体内的A蛋白缺失。若以基因的表达量为检测指标(检测方法不作要求),请设计实验来验证A蛋白能促进E基因和M基因的表达。(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19.(12分)研究发现,当犬闻到食物气味时,即使未实际进食,其胰液分泌量也会显著增加,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参与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嗅觉 香味等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
(2)食糜中的盐酸可以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胃窦G细胞-液素运输到胰腺之后能促使胰腺分泌胰液,该调节过程的特点有 胃泌素- (答出2点)。
(3)由图可知,胰腺腺泡细胞具有 的受体,因此腺泡细胞在受食物气味刺激后会分泌胰液。若药物A可在神经末梢与腺泡细胞接触处发挥作用,使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则药物 A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 (答出2点)。
20.(12分)营养级联效应(STC)描述了在群落中移除或添加顶级捕食者后对较低营养级产生的显著间接影响的过程。为研究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能量传递效率对STC强度的影响,研究人员构建了具有强烈STC效应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食物链模型进行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配制不同营养供应水平(高磷、中磷、低磷)的水体。
步骤2:以太湖中的浮游植物(p)、浮游动物(m、b和d)、秀丽白虾(e)构建食物链模型:p+(b-d)+e.+e、p+(b+m)+e;p+(b+d)、p+(b+d+m)、p+(b+m,)。其中m易被捕食且营养丰富,d很难被捕食且营养含量低;浮游动物中不同物种比例相等且总密度相同。
【高三生物学 第7页(共8页)】
步骤3:将上述生物组合分别放入装有高磷、中磷、低磷水体的容器中并放回太湖培养。
步骤4:测量各营养级的生物量并计算能量传递效率和 STC值。
(1)完善实验步骤2中 处的内容。
(2)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食物链中,浮游植物固定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能转化为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其原因是 。
(3)步骤3将实验装置放回太湖培养的目的是 。
(4)上述实验测得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STC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结果表明能量传递效率是STC强度的决定因素,理由是 。
(5)STC体现了生态系统通过 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根据STC机制,适当增加第 营养级的数量有助于恢复富营养化的湖泊。
21.(13分)科学家设想将 HIV的壳体蛋白(CA)基因与 Ti质粒连接构建重组载体转染到枸杞细胞内,利用愈伤组织作为反应器生产 HIV的壳体蛋白作为疫苗,以研究CA疫苗对人体的免疫应答。建立愈伤组织反应器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是 过程,进行①过程操作的目的是
(2)选用 Ti质粒作为HIV的CA 基因的载体,优点是 。
(3)切割CA-DNA和 Ti质粒所用的限制酶是 ,不选用其他两种限制酶的原因是 。
(4)为了筛选出含重组载体的农杆菌,在选择培养基上添加氨苄青霉素,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重组载体,原因是 。
【高三生物学 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