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怀柔一中2025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十月月考
高一地理试卷 2025.10
第Ⅰ部分 单项选择题(60分)
2016年4月,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提议,发射纳米飞行器到达离我们的星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如果获得成功,科学家将可以推断该星系的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和我们的星系同属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如果推断阿尔法星系的行星上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该行星
A.有大气 B.有液态水 C.体积适当 D.有卫星
2017年9月5日,美国太阳监测卫星观测到2017年最大的太阳黑子。下图为当日观测的太阳影像。太阳活动强烈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抛出大量的带电粒子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层中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最外层
4.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
A.耀斑 B.太阳风 C.太阳辐射 D.电磁波
5.太阳活动强烈时会
①影响传统指南针的精度②诱发地震灾害以及出现潮汐现象
③改变地球大气层的厚度 ④在极地地区夜空出现绚丽的极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完成1~3题。
6.图中横波不能通过的圈层是(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7.关于图中①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 B.位于水圈与大气圈之间
C.气体为主的内部圈层 D.由厚度不同的岩石组成
8.岩石圈位于图中所示的 (  )
A.①底部 B.①全部和②顶部 C.②顶部 D.②底部和③全部
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三叶虫属于( )
A.原始的脊椎动物 B.古老的两栖类
C.古老的爬行动物 D.古老的无脊椎动物
10.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 )
A.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
B.各地层的海陆分布状况
C.地层的排列顺序和生物化石的结构复杂程度
D.各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
2025年,福建省政和县距今1.5亿年的地层中出土鸟类化石“政和八闽鸟”及大量保存完好的水生/半水生爬行动物类化石。图(a)为“政和八闽鸟”化石及正型标本,图(b)为地质年代表(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政和八闽鸟”化石的发现揭示了鸟类起源时间应不晚于( )
A.寒武纪 B.石炭纪 C.侏罗纪 D.白垩纪
12.“政和八闽鸟”的生活环境可能为( )
A.湖边沼泽 B.冰山雪原
C.无光深海 D.干旱沙漠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关于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圈由地表各种水体构成,主体是河水
B.岩石圈由莫霍界面以上的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大气圈由不同类型的气体构成,干燥且洁净
14.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4年11月15日23时13分,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托举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点火升空,顺利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3小时后,飞船与轨道高度约400多公里的中国空间站成功“握手”,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此次发射升空过程中,飞船( )
A.挣脱了地球的吸引,远离地球大气层 B.始终位于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
C.与地球间的通讯可能受太阳辐射干扰 D.可利用太阳活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发电
16.飞船升空过程中,由大(多)到小(少)规律分布的要素有( )
①气温②大气密度③气压④水汽和尘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12时51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图),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完成下面小题。
17.中国空间站在绕地轨道上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天体系统的级别相同( )
A.银河系 B.地月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18.可能会对“全家福”正常向地球传输信号造成影响的是( )
A.昼夜交替 B.天气状况
C.太阳活动 D.太阳辐射
2023年3月24日夜晚,天空中明亮的金星被月亮掩盖,出现“月掩金星”天象。表1为金星和地球的特征比较。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9.“月掩金星”天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月球能发光,亮度大 B.月球运行至地球和金星之间
C.金星比月球的体积小 D.金星围绕着地球公转
20.金星表面平均温度超过450℃,远高于地球,主要原因是金星相比于地球( )
①距离太阳近②自转周期短③公转速度慢④温室气体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水星变身一颗“小黑痣”,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过,这一现象被称为“水星凌日”。完成下面小题。
21.“水星凌日”时,下列能正确反映水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A.A B.B C.C D.D
22.太阳系中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除水星外,还有( )
A.金星 B.火星 C.土星 D.天王星
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地球是唯一适合生物生存的行星。读某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通电后‘太阳’可发光)图”,完成下面小题。
23.该模型模拟地球上生物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地热能 B.重力势能
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
24.该模型中有待改进之处有( )
①太阳位置需要上移②行星数量需要增加③行星公转轨道未能显示④行星大小比例不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太阳活动现象给地磁活动、电离层电波传播环境、卫星运行及人类健康等带来影响,人们把这种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短时间变化,称为空间天气。下图为2024年11月19日9:30发布的空间天气级别与空间天气指数预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涉及到的太阳活动及其所在的太阳大气层分别是( )
A.黑子-光球层 B.耀斑-色球层 C.日冕物质抛射-日冕层 D.耀斑-光球层
26.未来24小时,太阳活动对( )
A.地球磁场影响 B.卫星导航干扰明显 C.电离层干扰明显 D.北京的降水影响大
下图为主要地质年代生物演化及气候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白垩纪整体的气候特点是( )
A.暖干 B.暖湿 C.冷湿 D.冷干
28.关于地球演化的正确叙述是( )
A.古生代爬行动物种类繁多 B.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期
C.新生代气候波动幅度最小 D.鱼类出现的时间晚于人类
甘肃省博物馆陈列的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化石——马门溪龙(图1),距今约1.4亿年,身长22米,高近4米,颈长9米。图2为地质年代简表(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马门溪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
A.寒武纪 B.古近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
30.研究化石有助于( )
①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②研究生物演化历程
③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④确定地层的年代和顺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部分 综合题(40分)
31.(10分)下图为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三个测站看出,太阳黑子数具有________的变化特点,其变化周期大约是________年。
(2)在70°~80°N测站测到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在60°~70°N测站测到的降水量变化与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图中反映出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________有一定的相关性。
(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_____,他们是太阳活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活动除了影响气候外,还会对地球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请举例说明。
32.(10分)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表地球的字母 ,地球绕日公转方向 ,图中字母F是 (行星) 。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填名称)。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是 。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和 。
33.(10分)左下图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右下图为地理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左上图中不连续面A处地震波波变化特点: 。
(2)若模式图(右)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左图中的 (不连续面字母)。
(3)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其中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地球的公转
轨道为 ,那么曲线①为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4)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
是 代,当时 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 时期。
(5)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是 层,曲线②③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
3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方法之一,某地理实践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某处的地层与化石进行了实践学习。
活动一:地层与古地理环境
下表为该实践小组绘制的地层柱状剖面图(是把一个地区的地层层序、化石和厚度等,按一定比例尺和图例,用柱状图解的方式表示)。
该小组的实践报告如下:
在⑦地质年代,该处曾是一片海洋,说明判断理由。(2分)
地层②形成时间较地层⑦________(填“早”或“晚”),说明判断理由。(3分)
活动二:植物化石与古气候
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时期撒出的孢子和花粉总称。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地层②中含有大量的桦树孢粉。
(3)从地层②到地层①的形成阶段,该地气候变化有哪些表现,分析并说明原因?(5分)试卷第1页,共3页
怀柔一中2025级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十月月考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A B C D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A B D B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C D B C A B C B
31.(1)波动性;11
(2)降水量随黑子增多而增加(或正相关);降水量随黑子的增多而减少(或负相关);黑子相对数
(3)耀斑;重要标志
(4)太阳活动会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信发生短暂的中断;太阳活动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导致罗盘指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此外,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和水旱灾害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32.(1) C 自西向东 土星
(2) 火星 木星
(3) 2 太阳系 太阳
(4) 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33.(1)大
(2) 地壳 B
(3)土星
(4) 中生 爬行 成煤
(5) 日冕 黑子
34.(1) 该地层中含有海洋动物化石(三叶虫化石),因此可推断该处曾是一片海洋。(2分)
(2)晚/理由:地层②中含有形成于中生代时期的恐龙化石,地层⑦中含有繁盛于古生代时期的三叶虫化石,因此地层②比地层⑦形成的时间晚。(3分)
(3)地层②中含有大量的桦树孢粉,说明当时喜冷耐旱的桦树大量生存,当时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而在地层①中含有大量的煤层,说明该时期适宜植被生存,气候温暖湿润,因此从地层②到地层①的形成阶段,该地气候的变化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多。(5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