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单元十四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课件(共6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单元十四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课件(共66张PPT)

资源简介

(共66张PPT)
大单元十四
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
体系构建
科学思维
1 
1.正确认识思维
(1)特征
①间接性。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②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要点速记
③能动性。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提醒】 思维≠科学思维,思维有正误之分。
(2)基本形态
①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2.全面把握科学思维
(1)含义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2)基本条件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
(3)特征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
对象。
②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③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4)意义
①思维素养意义: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②思想政治意义: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实践创新,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归纳总结】 科学思维方法
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1)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
同一律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2)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
矛盾律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即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
(3)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
排中律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
【提醒】 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
①内容不同,矛盾律指明“有假”,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关系的判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而排中律指明“有真”,即指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②实际作用不同,矛盾律是由真推假,排中律是由假推真。
创新思维
2
1.创新思维
(1)含义
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2)产生条件
以实践为基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要点速记
(3)特征
①思路具有多向性。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向性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体现思路新。
②步骤具有跨越性。创新思维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体现方法新。
③结果具有独特性。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方法就能解决的。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结果新。
2.联想思维
(1)特征
①跨越的联结性。
②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2)方法
迁移和想象。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3)作用
①创新思维离不开联想,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自觉地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有助于提升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②迁移可以为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③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明确创新思维的目标,促使人们以更高涨的热情和坚忍的意志投入创新活动之中;形象化的想象可以填补经验知识的空白,帮助人们找出不同对象之间可能具有的关联,还可以给抽象的认识对象建立起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假如”式想象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事物原有联系方式认识的局限性,帮助人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虚拟世界”,丰富人们的认识内容和精神世界。
3.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项目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特征 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 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方法 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等 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
联系 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在一定意义上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
4.如何运用逆向思维
(1)具体方法
①对已有的有关事物结构顺序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②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③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④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2)处理好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关系
①逆向思维应当合“理”,要遵循客观规律。
②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③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5.超前思维
(1)特征
探索性、预测性、不确定性。
(2)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推理和想象的方法、调查研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3)意义
①哲学层面: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能使人们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
②生活层面: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服务蓝图;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归纳总结】 如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①以实践为基础。
②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③做到思维思路的多向性;体现思维步骤的跨越性;实现思维结果的独特性。
④运用联想思维。创新思维离不开联想,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
⑤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思维发散的技法有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等。聚合思维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
综合等。
⑥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逆向思维应当合“理”,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⑦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推理和想象的方法、注重调查研究等。
典例研析
考向一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典例1] (2025·北京卷)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展开创新尝试:“泥土里长出了课程”,学生在种花种草时观察植物生长,在磨豆腐时预估产量;学校周边公园化身为“乐学公园”,学生一起绘制公园地图、参与公园规划。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  )
①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②积累生活经验,用形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在跨学科的学习体验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④在问题导向的情境任务中,突破思维能力的限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在种花种草、磨豆腐等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①符合题意。形象思维可以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错误。活动整合了多学科知识,如绘制公园地图需结合空间规划和环境知识,磨豆腐涉及产量计算。学生可以在跨学科的学习体验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③符合题意。人的思维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虽然在问题导向的情境任务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但“突破思维能力的限制”说法夸大,④错误。
考向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典例2] (2024·湖南卷)某班开展劳动教育,并评选一名劳动小能手,在评选结果公布之前,该班四位同学进行了预测(如下所示),评选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由此可知(  )
甲:我或者丁是劳动小能手。
乙:丙是劳动小能手。
丙:如果我不是劳动小能手,则乙是劳动小能手。
丁:劳动小能手不是我,也不是甲。
[A]丙的预测为真,甲是劳动小能手
[B]丁的预测为真,乙是劳动小能手
[C]乙的预测为真,丙是劳动小能手
[D]甲的预测为真,丁是劳动小能手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班只评选一名劳动小能手,且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甲预测甲或者丁是劳动小能手,而丁预测甲和丁都不是劳动小能手,甲和丁的预测相矛盾,故二人的预测必有一真,乙预测丙是劳动小能手,丙预测“如果我不是劳动小能手,则乙是劳动小能手”,丙的预测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丙不是劳动小能手,乙是劳动小能手)和否定后件式(乙不是劳动小能手,丙是劳动小能手)。假设乙预测为真,即丙是劳动小能手,这与丙的预测的否定后件式的推理相同,即乙和丙的预测均为真,这会出现三个人的预测都是真的,而乙的预测为假时,只有丙的预测为真,所以丙不是劳动小能手,乙是劳动小能手,综上所述,乙是劳动小能手,甲和乙预测为假,丙和丁预测为
真,B正确,A、C、D错误。
考向三 创新思维
[典例3] (2025·广东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月面建造是人类迈向深空的关键里程碑。随着我国探月工程的推进,在月球上建房,越来越成为举国瞩目的攻关项目。
在实验工程蓝图设计中,月壤砖制造是重要目标。探月工程团队确立了“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理念;针对月面环境,决定以模拟月壤为原材料,采用太阳能聚光熔融制砖技术,研发抗压强度高、热学性能好、抗辐射能力强的模拟月壤砖;选择了赓续数千年的传统榫卯工艺,并将其融入模拟月壤砖设计(如图):榫卯一转一折之际,蕴含一凸一凹之巧,其节点在相互咬合中形成“牢而不固”的柔性结构,具有极强抗震效果。从古代建筑到现代航天,榫卯工艺跨越数千年,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前,融传统榫卯工艺与现代智能制造技术于一体的模拟月壤砖,已通过天舟八号货运飞船成功送往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外暴露试验,若能获得理想数据,将为实现机器人月面建房目标迈出关键一步。据悉,随着攻关蓝图的展开,探月工程团队将不断优化选择创新元素,系统周密地作出方向性判断和选择。
【答案】 ①思路新:突破常规思路,确立“用月球的土,建月球的房”的理念,改变以往从地球运输建筑材料的想法,立足月球自身资源进行月壤砖制造的设计。②方法新:采用太阳能聚光熔融制砖技术,这是结合月球环境和现代科技的新型制砖方法;同时将传统榫卯工艺融入现代航天产品设计,把传统工艺与现代智能制造技术相结合,是方法上的创新。③结果新:制造出融传统榫卯工艺与现代智能制造技术于一体的模拟月壤砖,且该砖已送往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外暴露试验,若能获得理想数据,将为实现机器人月面建房目标迈出关键一步,有望带来新的航天成果。
结合材料,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分析模拟月壤砖实验“新”在何处。
考向四 超前思维
[典例4] (2025·北京卷)2025年1月8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数字中文建设通过“语料库构建”和“语料数字化”,推动中文从“信息载体”向“生产要素”转型,全力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数字中文建设(  )
[A]将改变判断的语言形式,有利于通过逻辑训练提升思维能力
[B]可以用系统化、数字化的语词把知识巩固下来,形成新概念
[C]通过联想思维对中文载体进行交换性思考,转化为生产要素
[D]需要运用超前思维引领未来,提前部署语言资源和关键技术
D
【解析】 数字中文建设需运用超前思维(如政策规划中的前瞻性)引领未来,提前部署语言资源(“语料库构建”)和关键技术(“语料数字化”),以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D正确。题干强调中文功能的转型(从信息载体到生产要素),未涉及改变判断的语言形式和通过逻辑训练提升思维能力,A排除。语料数字化虽能系统化巩固知识,但题干重点在于中文作为生产要素的转型,服务于国家建设,而非形成新概念,B排除。题干未提及联想思维或交换性思考,中文转型是通过技术手段(语料库构建和数字化)实现,而非特定思维方式,C排除。
模拟预测
预测一 思维形态
1.灯光渐暗,漆黑的夜笼罩着湘江,乌云翻涌,沉闷的雷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观众席上方,浮桥在枪林弹雨中摇摇晃晃。敌机呼啸而过,炮声震耳欲聋,“红军战士”们拼死抢渡湘江,现场硝烟弥漫,瞬间将观众带入战争场景中。这是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出《伟大转折》的现场,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历史书上的文字,在现代舞台科技的加持和演员的精彩演绎下,变成了眼前的画面。《伟大转折》的创作(  )
①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了特定的情感 ②运用想象等方法抽象和概括了红军战士的奋斗精神 ③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对历史发展趋势进行科学推断 
④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创新性展示了认识对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伟大转折》的创作主要运用形象思维,是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表达了特定的情感,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创新性展示了认识对象,①④符合题意。抽象和概括属于抽象思维的具体方法,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思维形式,②排除。材料不涉及对历史发展趋势进行科学推断,③排除。
预测二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2.美国总统特朗普重申出于对美国“经济安全需要”考虑必须要“购买”下格陵兰岛,并表示不会排除通过“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可能性。特朗普的言论(  )
①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在“购买”与“军事或经济胁迫”之间态度不明确 
②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既说“购买”又说“军事或经济胁迫”,自相矛盾 ③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因为“购买”与“军事或经济胁迫”属于不同解决方式 
④从思维形态上看,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的抽象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 排中律要求对矛盾判断不能同时否定,必须肯定其一,但特朗普的言论并非否定两种方式,而是同时提出两种可能,不涉及排中律,①排除。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或对立的判断。特朗普既主张通过“购买”解决,又提出通过“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夺取,两者在性质上相互排斥,构成逻辑矛盾,因此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②正确。同一律要求思维保持同一性,但特朗普提出的“购买”与“军事或经济胁迫”是针对同一目标(获取格陵兰岛)的不同手段,未转移论题或混淆概念,未违反同一律的要求,③排除。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特朗普的言论通过逻辑分析手段(如“经济安全需要”“购买”
“军事或经济胁迫”等概念和判断)表达观点,属于抽象思维,④正确。
预测三 科学思维与创新思维
3.上海3座地铁站试点“闸机常开门”模式,当前面的乘客通过后,后面的乘客无须等待闸门关闭后再刷卡或扫码,而是可以直接刷卡或扫码通行。运营方旨在通过实测,验证早晚高峰时段,乘客进出站的顺畅度是否会得到有效改善。这一试点体现了(  )
[A]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B]超前思维的预测具有科学性
[C]逆向思维有助于实现创新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
【解析】 材料主要说的是对“闸机常开门”模式进行实测验证,并未体现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运营方是对已经提出的“闸机常开门”模式进行实测验证,而不是进行预测,B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从相反的思路进行创新,只是在对新的模式进行实测验证,C不符合题意。运营方通过在3座地铁站试点“闸机常开门”模式来验证早晚高峰时段,乘客进出站的顺畅度是否会得到有效改善,这是将“闸机常开门”这一思维结果放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D符合题意。
预测四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鉴于复杂宏伟的科学技术目标,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营周期可能长达数十年,传统意义上“先研发、后转化”的路子并不可取。因此,全过程建立产业化的意识和行动,实现边建设、边研发、边转化,既能提升社会关注度,反哺科学研究,又能充分释放技术的溢出效应,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思路(  )
①运用了辩证思维,正确分析边建边用大科学装置的作用 ②运用了超前思维,精准预测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营的前景 ③运用了逆向思维,对大科学装置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④运用了发散思维,将大科学装置建设聚焦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材料运用了辩证分合的方法,正确分析了边建边用大科学装置所起的积极作用,①符合题意。超前思维需对未来趋势进行精准预测,但题干更侧重模式创新而非预测,②不选。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思路与传统意义上的路子不同,采用新的建设思路,运用了逆向思维,对大科学装置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③符合题意。“聚焦于高质量发展”体现的是聚合思维,④不选。
易错集训
1.形象思维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纠正:抽象思维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2.(2024·辽宁卷)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纠正: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现实中柳树的客观状态,而不是源自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3.(2024·辽宁卷)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
纠正:通过社会实践,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
4.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真。
纠正: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
5.(2024·海南卷)科学运用超前思维必然推出正确结论。
纠正: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科学运用超前思维不一定必然推出正确结论。
6.(2022·山东卷)运用发散思维,围绕环保轴心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
纠正:围绕环保轴心进行思维收敛和集中是运用聚合思维的表现。
7.(2023·辽宁卷)代糖的产生是运用超前意识对糖过量摄入问题的解决。
纠正:超前意识是对未来趋势进行预判的意识。但题干中代糖的产生是针对糖过量摄入问题的应对措施,属于“事后解决”,不涉及超前意识。
9.迁移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是在头脑中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纠正: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8.(2022·山东卷)运用超前思维,创造制冰技术发展的趋势。
纠正:运用超前思维,判断制冰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创造其发展趋势。
10.逆向思维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
纠正:在某些情况下,逆向思维会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如果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还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主题探究:以创新支撑和引领制造强国建设
背景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定位和布局,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增强国家创新体系一体化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数字人主播实现24小时直播带货,自动驾驶汽车成为出行新选择。低空经济发展迅速,空铁联运项目开航,eVTOL航空器完成试飞。量子计算、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催生众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我国在人工智能专利、无人机产业等多个领域成果显著,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在这场变革中占据重要地位。
【知识储备】
必修1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必修2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经济职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发展理念;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必修3 坚持党的领导;国家性质;法治政府;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必修4 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选择性
必修1 时代主题;国际竞争;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选择性
必修3 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质量互变;辩证否定观;创新思维
【典例体验】
1.(2025·吉林长春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指南针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中国智慧遥隔时空在接力。迄今,北斗工程已走过3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1994年,北斗工程立项时,我国制定了“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战略。北斗一号的目标是“花小钱,办大事”,北斗团队攻坚克难,克服了技术储备、工程经验、经费短缺等难题,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北斗二号”工程于2004年8月立项,历时8年完成研制建设;通过自主创新、弯道超车,我国于2016年成功研发出铷原子钟,填补了国内空白;2024年9月,第五十九颗、
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正式收官,北斗三号在前两代星座的基础上,实现了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再次刷新“中国速度”。
目前,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我国将建成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
(1)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分析北斗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如何体现渐进性与飞跃性统一的。
【答案】 (1)质量互变规律要求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正因为有渐进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北斗团队攻坚克难,扎实走好每一步;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实现了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在前两代导航系统的基础上继续迭代升级,建设航天强国。
(2)某地举办以“传承北斗精神,探索宇宙空间”为主题的青少年创想大赛。请运用任意两种创新思维的方法,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提出两条建议。要求:①思维方法与具体建议相对应。②条理清晰、建议合理、表述规范,符合所选思维方法的要求。③每种思维方法的具体建议不少于50字。
【答案】 (2)示例:①运用联想思维,联系北斗在地球的导航功能和我国“探月工程”实践,想象把地面导航功能迁移到月面,为建设月球科研站甚至月球基地的机器人及设备安装上“眼睛”,助力探月工作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②运用超前思维,对北斗的功能和现有应用场景进行调查研究,着眼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想象拓展导航覆盖范围和精度,为将来往返宇宙空间的星际飞船及精密仪器提供精准的通信和导航服务,让中国科技闪耀深空。
2.(2025·浙江绍兴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人工智能(AI)在全球范围加速演化,围绕算力、数据与算法的竞争正从技术圈延伸到国际政治舞台。
材料一 美西方将AI技术视为维持全球主导权关键领域。美国限制高端AI芯片出口,遏制发展中国家算力基建;美西方企业垄断数据交易,抬高非英语数据集价格;欧美主导AI治理框架,设严苛门槛,排斥发展中国家参与标准制定或审查开源代码。
材料二 20世纪末至今,全球南方国家AI技术发展从依赖西方到与中国合作,再到探索替代方案,其技术主权意识渐强。但基础设施薄弱、本地化数据不足、国际合作机制欠缺等问题,仍是这些国家普及AI面临的结构性
障碍。
材料三 中国加速AI芯片和算法框架自主研发,某AI工具产品证明了自主创新与开源合作可行;中国提出治理倡议,主张开放包容;中国通过数字丝绸之路等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成果显著。随着技术门槛降低和更多国家参与,AI发展规则不再由单一国家主导。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相关知识,以“全球视野下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时评。要求:①题目自拟,知识运用合理;材料提取恰当。②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达流畅;3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
打破技术霸权藩篱 共筑AI命运共同体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受技术垄断和规则壁垒制约。美西方凭借先发优势构建技术霸权,这种单极思维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阻碍了全球AI的公平发展。
全球南方国家技术主权意识虽逐步觉醒,但仍面临诸多障碍,这一现状折射出国际旧秩序下的发展失衡。中国通过自主研发开源框架降低技术门槛、依托数字丝绸之路助力发展中国家以及倡导多边协商等实践,为推动全球AI均衡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并行不悖,AI不应成为霸权工具,而应成为人类共同财富。唯有重构AI发展规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超越垄断与对抗,推动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才能促进技术公平共享,构建真正包容、可持续的全球AI生态。
3.(2025·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亟须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
2024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明确,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我国要充分吸收先进国家的经验,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逐步使自己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面对未来,我国必须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机遇,快速推进技术研发与应用,同时还需要加强人工智能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有观点认为,坚持自主创新就能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该观点予以评析。
【答案】 该观点是片面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下,坚持自主创新能够使国家掌握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占据产业链优势地位,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但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还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还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协同并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