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友情提示:1.这是你们进入初中的第一次质量监控,请细心审题,认真答卷,祝你们考出满意的成绩。2.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请认真书写。积累与运用(48分)1.名句默写。(10分)(1)沾衣欲湿杏花雨, ▲ 。(志南和尚《绝句》)(2)水何澹澹, ▲ 。(《观沧海》)(3) ▲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4)秋风萧瑟, ▲ 。(《观沧海》)(5)枯藤老树昏鸦 , ▲ 。(《天净沙 秋思》)(6) ▲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月抒怀,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用“ ▲ , ▲ 。”表达天涯游子的孤独惆怅。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练习。(6分)美景贮蓄着无穷的力量,能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美景可以是朗润的春山、绿茵茵的小草;可以是温晴的济南的冬天,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看着便觉得有了着落;可以是热烈而又cū guǎng的夏雨,可以是使人jìng mì、使人怀想的秋雨。文人墨客对美景的选择取决于内心,欣赏美景而心生感概,于是写下至美篇章,经久传唱。(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汉字注音。(4分)①贮蓄 ▲ ②着落 ▲③粗 guǎng ▲ ④静mì ▲(2)文中有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2分)▲ 改成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正如之前所料,八班在学校经典诵读比赛中获得冠军,全班同学喜出望外。B.夏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地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C.他博学多闻,口才绝佳,经常显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让人敬佩!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花枝招展,鸟儿也回来了。4.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 ▲ )(3分)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B.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C.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活中获取的信息,约85%左右是靠视觉得到的。D.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B.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令爱”是对别人女儿的敬称。C.秋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其中“秋风”“地上”“黄叶”是名词。D.《世说新语》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6.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①面对身边诸多纠结,多一点智慧和勇气,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可助我们削弱对“纠结”的纠缠。②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纠结”的事越来越多。③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纠结”一词事先在网络上爆红,不但使用率颇高,而且使用更加广泛灵活。④纠结的本意就是“相互缠绕”,常作动词用。语出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意》一诗:“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A.③②④①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7.综合性学习(9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许多新朋友,与人交往,结为朋友,是需要真诚与爱心的。10月11日下午五点,某初中七年级某班组织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为丰富活动形式,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4分)示例:举办“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活动一: ▲ 活动二: ▲(2)请写出两个交友典故的名称。(4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说她的诗稿“不求玉堂金马登高第,但愿高山流水遇知音”,这句话中,“高山流水”用了一个典故,有关“交友”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另写两个交友典故名称。A ▲ B ▲(3)本次活动计划邀请任课教师王老师参加。负责此项任务的小组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卡,请填写卡片内容。(3分)尊敬的王老师:▲▲七(1)班班委会2025年10月7日8.名著阅读(9分)(1)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读者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B.《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C.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学医时做出了弃医从文的人生抉择。D.《二十四孝图》一文写我儿时就很喜欢“老莱娱亲”“卧冰求鲤”等故事,进而引发了自己对这种孝道精神的颂扬。(2)阅读《朝花夕拾》选段,根据表格相关提示,按要求完成填空。 (3分)任务目标 句子摘抄 任务验收识记人物 是我的保姆,生得黄胖而矮,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叫作什么姑娘的。一到夏天,她睡觉时候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此人是 A▲ (人名)。熟悉篇名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此篇”是 B▲ 。了解情节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 伸长了脖子遥望,久候, 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此盛事是 C▲ 。(3)从出生以来,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你认为下列人物中谁是鲁迅最敬重的恩师 请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3分)A.寿镜吾 B.长妈妈 C.藤野先生你的选择:( ▲ )理由:▲▲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古诗,完成10—11题。(6分)田园杂兴·春日范成大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③过墙来。【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饷,通“晌”。 ③鞭笋:竹鞭的先端部分,可食用。9.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B.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C.作者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写出了秋天萧瑟凄凉的景象。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10.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作者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17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选自《韩诗外传》)【注】①镒(yì):重量单位。二十四两为一镒,一说二十两为一镒。②馆:这里指家。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元方入门不顾 ▲③田子为相 ▲ ④孝子之事亲也 ▲12.下列各句中“去”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A.太丘舍去 B.去后乃至 C.相委而去 D.子其去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 ▲(2)母曰:“子安得此金?” ▲14.甲文和乙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甲文的友人和乙文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三)阅读现代文,完成16——19题。(19分)生机汪曾祺芋头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蚝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每天两顿饭,米很白。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顿顿如此。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只是心情很不好。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缈茫。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真是无聊呀。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豆芽秦老九去点豆子。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做“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谚云:“懒媳妇种豆”。还剩下一把。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妈的!”又把石头放下了。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咦!”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东湖挨近钓鱼台。“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做铁蒺藜。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东湖被圈禁起来了。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湖中的堤上还可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长,更不能拍照。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钓鱼台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钓鱼台看两眼,心里想: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东湖解放了。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15.小艾在做阅读笔记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协助她完成。(6分)植物 遭遇的困境 生长状态 作者的感悟芋头 扔在煤堆里 (1) ▲ 明白了面对困境要随遇而安豆芽 压在石头下 被石头顶起 (2) ▲柳树 (3) ▲ 带着铁蒺藜长大 明白了面对困境要迎难而上我发现作者把文章命名为“生机”的原因是:(4) ▲ ▲16.小薛就《生机》中A、B两个句子的朗读,希望和你进行探讨,请补全以下对话。(4分)A.它竟然活了。 B.咦!小薛:我认为,A句的重音可以放在(1) ▲ 字上,因为这样能突出芋头(2) ▲ 的状态。我:是的,也可以放在(3) ▲ 字上,因为这样能突出作者对芋头在煤块里生长起来的惊喜。小薛:有时,一个字的朗读,也能读出味道,比如B句的“咦”字。我:是的,我觉得“咦”字要拉长了语气读,这样才能读出(4) ▲。17.语文老师布置了为文中画线句做批注,请你完成表格。(4分)句子 批注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批注:运用了(1) ▲ 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②段(2) ▲ (摘录原句)可知,写出了“我”看到芋头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顽强生长,内心既惊奇又欢喜,表现了“我”对芋头的喜爱与赞美。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批注:(3) ▲ ▲18.本文与《秋天的怀念》都有一些景物的描写,就写作目的而言,请分析两者的异同。(5分)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三、作文(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成长中,我们一直在接受别人的给予,可能来自父母亲人、良师益友,也可能来自一草一木、明月清风。它们也许给了你自信,让你不再恐惧,充满力量;它们也许给了你温暖,让你卸下疲惫,学会坚强;它们也许给了你光明,让你走出阴霾,找到方向……请以“你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积累与运用(48分)1.名句默写。(10分)(1)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2)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观沧海》)(3)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4)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观沧海》)(5)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6)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月抒怀,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8)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用“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天涯游子的孤独惆怅。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练习。(6分)(1)①贮 蓄 zhù ②着 落 zhuó (2分)③粗 guǎng 犷 ④静mì 谧 (2分)(2) 概 改成 慨 (2分)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3分)4.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3分)6.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3分)7.综合性学习(11分)(1)为丰富活动形式,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示例:举办“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4分)活动一: 举办“网络交友利弊”为主题的辩论赛 活动二: 举办“珍惜友谊”为主题朗诵比赛(讲座/知识竞赛/座谈会/手抄报等形式)(2)请写出两个交友典故的名称。(4分)A 管鲍之交 B 刎颈之交 伯牙绝弦(3)本次活动计划邀请任课教师王老师参加。负责此项任务的小组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卡,请填写卡片内容。(3分)(时间/地点/主题明确,语句通顺,有礼貌即可)尊敬的王老师:您好!,我班准备在班级组织“有朋自远方来”的学习活动,时间定于10月11日下午五点。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参加,期待您的到来!七(1)班班委会2024年10月7日8.名著阅读(9分)(1)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解析:《二十四孝图》一文写我儿时就很喜欢“老莱娱亲”“卧冰求鲤”等故事,进而引发了自己对这种孝道精神的颂扬。错误(2)阅读《朝花夕拾》选段,根据表格相关提示,按要求完成填空。(3分)A阿长或者长妈妈 B《五猖会》 C 迎神赛会(3)A.寿镜吾 B.长妈妈 C.藤野先生你的选择:( ▲ )理由:(3分)例一:长妈妈虽然有些迷信愚昧却淳朴善良给了鲁迅母亲般的关心和疼爱,为他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为他打开通往文学殿堂的大门。例二:寿镜吾老先生质朴、博学,表面看似严厉,实则和蔼,不常用戒尺与罚规,是鲁迅非常尊敬的老师,这些品质无形中影响的鲁迅。例三: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值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崇高品格,是鲁迅非常怀念的一位恩师。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古诗,完成10—11题。(6分)9.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C ) (3分)解析: C项作者以自己的住宅为基点,将笔墨拓展开去,含蓄而又生动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绿满人间的信息。“农民的劳动生活”说法错误,诗中并没有涉及这一点。E项“万”“千”是概数,极写春天花草遍开之景,故E项“确数”表述不正确。故选C、E两项。10.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作者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示例:土膏、春雨、万草、千花、荒畦、鞭笋。(2分,至少写出四个,少于四个只得1分)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分)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17分)11.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②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③田子为相 做;担任 ④孝子之事亲也 侍奉12.下列各句中“去”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3分)A.太丘舍去 B.去后乃至 C.相委而去 D.子其去之(距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去拉元方的手。(2)母亲问:"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 "14.甲文和乙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甲文的友人和乙文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4分)语段一:做人要讲诚信。语段二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2分)相同点: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2分)(三)阅读现代文,完成16——19题。(19分)15.小艾在做阅读笔记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协助她完成。(6分)植物 遭遇的困境 生长状态 作者的感悟芋头 扔在煤堆里 (1) 仅靠一点雨水,在春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1分) 明白了面对困境要随遇而安豆芽 压在石头下 被石头顶起 (2)明白了生命里总会有很多的压力,顶住了便是胜利(2分)柳树 (3)兜着铁蒺藜(1分) 带着铁蒺藜长大 明白了面对困境要迎难而上我发现作者把文章命名为“生机”的原因是:(4) “生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生活中的困境是常有的事情,我们要善于化解困境。遇到困境时,可以顺天应命,随遇而安;可以顶住压力,坚持抗争;也可豁达包容,乐观洒脱。于困境中寻得生机,就能生生不息。 (2分)16.小薛就《生机》中A、B两个句子的朗读,希望和你进行探讨,请补全以下对话。(4分;1空1分)A.它竟然活了。 B.咦!小薛:我认为,A句的重音可以放在(1) 活 字上,因为这样能突出芋头(2) 绝境逢生(顽强生长;有生命力) 的状态。我:是的,也可以放在(3) 竟然 字上,因为这样能突出作者对芋头在煤块里生长起来的惊喜。小薛:有时,一个字的朗读,也能读出味道,比如B句的“咦”字。我:是的,我觉得“咦”字要拉长了语气读,这样才能读出(4)秦老九看到豆芽顶住了压力生长的惊喜(惊讶、惊叹)的心理。17.语文老师布置了为文中画线句做批注,请你完成表格。(4分)句子 批注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批注:运用了(1) 拟人(1分) 的修辞手法;联系第②段(2)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1分) (摘录原句)可知,写出了“我”看到芋头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顽强生长,内心既惊奇又欢喜,表现了“我”对芋头的喜爱与赞美。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批注:(3)“瞪”“趴”两个动词,形象地写出秦老九惊诧和好奇的心理 ,“升高”和“顶”两个动词生动写出豆芽的力量巨大,这些词语从侧面生动地表现出豆子的勃勃生机。(2分)18.本文与《秋天的怀念》都有一些景物的描写,就写作目的而言,请分析两者的异同。(5分)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相同:都运用了借物抒情手法。(1分)不同点:本文通过对芋头、豆芽、柳树的描写,赞美了顽强的生命力。(2分)《秋天的怀念》结尾写菊花表现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菊花象征母亲对“我”的爱,象征美好的生活,借菊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赞美,表明作者将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2分)三、作文(60分)七年级语文答题纸积累与运用(48分)名句默写。(10分)(1) (2)(3) (4)(5) (6)(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练习。(6分)(1)(4分)①贮 蓄 ②着 落③粗 guǎng ④静mì(2)(2分) 改成3.(3分)( ) 4.(3分)( ) 5.(3分)( ) 6.(3分)( )7.综合性学习(11分)(1)(4分)活动一: 活动二:(2)(4分)A B(3)(3分)尊敬的王老师:七(1)班2025年10月7日8.名著阅读(9分)(1)(3分)( )(3分)A B C(3分)我选择( )理由: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古诗,完成10—11题。(6分)9.(3分)( )10.(3分)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17分)11.(4分)⑴ ⑵⑶ ⑷12. (3分)( )13.(6分)(1)(2)(4分)(三)阅读现代文,完成16——19题。(19分)(6分)(1) (2)(4)(4分)(1) (2)(3) (4)(4分)(1) (2)(3)(5分)三、作文(60分)1002003004005006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docx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docx 七年级语文答题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