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10月节点练习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17分)
1.阅读下面语段,你完成问题。(10分)
消息阅读中,我们领略了人民解放军 ▲ 的气势。《“飞天”凌空》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得冠军的潇洒身姿。《一着惊海天》中,我国科研人员dān( )精竭虑地钻研时,我们由zhōng( )感受到了他们对事业的坚持不懈,舰载机飞行员的功绩镌( )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给加点字注音、注形。(4分)
潇( )洒 dān( )精竭虑 由zhōng( ) 镌( )刻
(2)下列词语填入原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惊心动魄 B. 锐不可当 C. 振聋发聩 D. 任劳任怨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B.《梁甫行》作者曹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
C.《庭中有奇树》选自《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2.请补充其中空缺的古诗文。(7分)
诗意在生活中流淌。春日,满树盛开的繁花会让你想起《庭中有奇树》中(1)“庭中有奇树, ▲ ”的美丽景象;夏天,湍急汹涌的江流会让你想起(2)“ ▲ , 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秋天, 空灵澄澈的月光会让你想起(3)“庭下如积水空明,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冬天,高大的松柏在寒风中挺拔傲立,会让你想到(刘桢《赠从弟》)中“风声一何盛,(4) ▲ 。”,并用以自勉;置身在山林和江畔,看到晨昏景物的变化,你不禁想到(5)“ ▲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6) ▲ 。”((7) ▲ (作者)的《答谢中书书》)。
二(48分)
古诗阅读(3分)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3.请选出最适合填入诗中空白处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甜 B.闲 C.得
我选 ▲ ,理由是 ▲
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3)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________ (4)造门不前而反________
5. 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分)

或问:“暂住何烦尔?”(2分)

7.【甲】【乙】两文写的都是夜寻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结合访友目的、原因、结果、情感等方面考虑)(4分)

阅读《藤野先生》的选段,完成题目。(10分)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中“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4分)

9.阅读选段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2分)

10.按照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句中“这样”指什么?)(1分)

(2)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阅读新闻选段,完成题目。(8分)
【材料一】
中新网9月5日电“这是阔别擂台一年多后的回归,我期待这一刻已经太久。”有着“怪物”之称的中国职业拳击运动员徐灿这样说道,他眼中闪烁着对战斗的渴望。
10月7日,前WBA羽量级世界拳王徐灿将重返擂台,对阵墨西哥新星布兰顿·贝尼特斯。徐灿的上一次作战还要追溯到2021年8月1日,他与英国人利伍德苦战12回合,最终告负失去了世界拳王金腰带。在丢掉拳王“光环”的一年里,徐灿放慢了更新社交媒体的频率,逐渐淡出了体育迷们的视野。“我让自己沉寂了一段时间。反复看录像,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失利后的心态进行调整。”他说。
徐灿原计划在今年5月20日回归,但因为遭遇肋骨伤病,比赛不得不延期举行。8月初,徐灿与传奇拳王小罗伊·琼斯进行了一次视频通话。通话中,后者向徐灿提问是否愿意和利·伍德二番战。
徐灿坚定地回答说,伍德的存在是他选择坚守的最大动力,他希望有一天能完成复仇。而现在,他希望以最好的姿态击败贝尼特斯。
在沉寂了一年多后,已经28岁的徐灿迫切盼望卷土重来。冲击世界拳王宝座依旧是他首要且唯一的目标,而与贝尼特斯的比赛则是收复失地的第一步。
【材料二】
尝试拆对重组,培养年轻球员
2022年世界羽联巡回赛日本公开赛9月4日战罢,中国羽毛球队5个单项中唯一闯入决赛的男双组合梁伟铿/王昶,以21:18、13:21、21:17战胜丹麦队组合阿斯特鲁普/拉斯姆森,夺得冠军。
这场决赛耗时61分钟,丹麦队组合不断通过球路变化和稳定的防守反击打乱中国队年轻组合的节奏。面对困难,王昶在网前大胆封网,梁伟铿在后场积极下压,二人轮转配合默契,将比分逐渐拉开,最终锁定胜局。在本站比赛连续战胜印尼队和丹麦队强档组合夺冠,梁伟铿和王昶表示“信心增强了很多”。
梁伟然/王昶是中国羽毛球队00后组合,两人自今年5月搭档以来,参加了5站国际赛事,获得一次冠军、一次亚军,还有一次打进四强,战胜过多对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男双组合,展现了较强的冲击力。凭借冠军积分,梁伟铿/王昶的最新一期世界排名跃升至第五十四位。
在男双项目方面,从东京奥运会到2021年世锦赛,再到2022年世锦赛,3次大赛的冠军都来自不同队伍,竞争激烈。东京奥运会之后,李俊慧、韩呈恺等男双世界冠军退役,中国羽毛球队在男双项目上尝试了多对组合搭配,去年夺得世锦赛亚军的何济霆/谭强也拆对重组。距离巴黎奥运会还有不到两年时间,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男双组合是中国队的重要任务之一。
主管教练陈其道表示,日本公开赛前,中国队男双组合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增强了通过防守制造进攻机会的能力,在比赛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闻标题通常是新闻最主要信息的浓缩,请为材料一拟一则标题。(2分)

12. 根据本文及所学新闻知识,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其强调新闻性、实效性和真实性,新闻特写往往着重描写精彩瞬闻,材料一的新闻是特写。
B.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进行安排,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材料二的新闻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
C. 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择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D. 简要与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所在。
13. 校“新闻社”成员有机会对徐灿或者羽毛球男双主管教练陈其道进行采访,请你选择其中一位采访对象,并设计两个采访问题。(4分)
采访对象: ▲
采访问题一: ▲
采访问题二: ▲
(五)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题目。(12分)
大渡河英雄(节选)
①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就很可能遭到歼灭了。
②率领红军先锋部队进入彝族境内的指挥员熟悉这个部落民族,而且能够说几句彝族话。他同彝族的总首领一起饮了新杀的一只鸡的血,按照部落传统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好几百个彝族人参加了红军。
③先锋部队由彝族战士带路,过狭隘的山间羊肠小道,悄悄地到了大渡河南岸安顺场镇,俘获了那里的守兵团长、他的渡船,确保了北渡的通道。当天的白天和晚上,第二天,第三天,安顺场的三艘渡船不停地来回,最后约有一个师的人员运到了北岸。
④但是河流越来越湍急,渡河越来越困难了。第三天渡一船人过河需要四个小时。照这样的速度,全部人马辎重过河需要好几个星期才行。还没有完成过河,他们就会受到敌人包围。这时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都已到达河边。他们作出了一个决定:部队西移,占领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⑤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一千多里,很少人有生还希望。
⑥南岸主力西移时,他们在夜间摆开一字长蛇阵沿着两岸悬崖前进时,一万多把火炬照映在河面上,仿佛万箭俱发。先锋部队日夜兼程,休息、吃饭顶多不超过十分钟。不久,对岸出现了新的部队,是敌军增援部队,赶到泸定桥去的!这两支部队隔河你追我赶,整整一天之久,终于慢慢地把筋疲力尽的敌军甩到后面去了,因为他们休息的时间久,次数多。
⑦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用铁索修成。十六条很粗的铁索,长达六七百尺,横过河的两岸,两头都钉在两岸的岩石之下。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个师的敌军据守的阵地。
⑧一分一秒钟都是不容许浪费的!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地都站上前来,请求拿他们的生命来冒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在奔腾的河流上,双手紧紧地抓住铁链往前推进。敌军的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
⑨【A】敌人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献出生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敌人的斗志受到了影响!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把桥上没有毁掉的桥板完全炸毁,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们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⑩突然,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敌军已经仓皇后撤!
【B】这时候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
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金星奖章,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奖章。我后来在宁夏,碰到他们中的几个,对他们那样年轻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到二十五岁。
14.下列关于该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3分)
A. 《红星照耀中国》曾用名《西行漫记》,它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它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B.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一场重要战役,发起这次战役的原因是红军顺利渡过了大渡河,这让蒋介石非常愤怒,于是他下达命令切断红军前进道路上最要紧的地方,但红军先遣队伍里有指挥员林彪,他知道四川地区民族情形和族内斗争。
C.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D. 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不断追求进步,五十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年逾花甲仍心系教育,主持苏区扫盲工作,进行教育试验,赢得苏区人民的尊重。“他”就是徐特立。
15.本文详细记录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具体过程,请概括相应的事件。(2分)
地点 具体过程
彝族境内 ①_________
安顺场 红军渡河受阻,决定西移
四百里峡谷 ②_________
泸定桥 红军冒着枪林弹雨,爬铁索渡河
16.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给下列两句话做批注。(4分)
【A】敌人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献出生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B】这时候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

17.说起《红星照耀中国》,你会想到什么?请从下面的词云图中任选一个词语,结合书中具体内容(除去本文所选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0个字左右)(3分)

三(35分)
18.大作文(35分,含书写5分)
每逢节日来临,无论是传统的春节,又或是举国同庆的国庆节,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而每一个节日又都有属于它的美好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请以“节日里的甜”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
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④请认真书写。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10月节点练习答案

(1)xiāo 殚 衷 juān
潇洒——xiāo sǎ;形容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又形容雨落的样子,或形容景物凄清、幽雅等;
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形容用尽心思。
由衷:发自内心,强调某种情感、言论或行为是出自真实的内心,而不是虚情假意或表面应付。
镌刻:juān kè,雕刻,即把铭文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
(2)B
A.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B.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C.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D.任劳任怨: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原文横线句子是说人民解放军不可抵挡、勇往直前的气势,故“锐不可当”符合语境;
故选B。
B
2.(1)绿叶发华滋 (2)虽乘奔御风 (3)水中藻、荇交横(标点符号没有不扣分) (4)松枝一何盛 (5)晓雾将歇 (6)沉鳞竞跃 (7)陶弘景

3.层级赋分:
示例1(3分):B,“闲”字可以和“泉”“间”形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1分。而且,本诗写了天平山上的云和水,从“云自无心”可以看出作者借云的自由飘逸1分,来抒发自己渴望自由和闲适的情感1分,所以选“闲”,符合作者的心境。(或:B,“闲”字可以和“泉”“间”形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1分。本诗写了天平山上的云和水,从“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的反问,写出了作者不赞同白云泉奔向人间,给人间增添波浪,而是希望泉水在山上自由自地流淌1分,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和闲适的情感1分,所以选“闲”,符合作者的心境。)
示例2(2分):A,“甜”字可以和“泉”“间”形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1分。而且“甜”字写出了白云泉水的清甜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云泉的喜爱之情1分。
示例3(1分):A,“甜”字可以和“泉”“间”形成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1分。(或者只回答:“甜”字写出了白云泉水的清甜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云泉的喜爱之情1分。)
示例4(0分):C
(1)只是 (2)想到 (3)曾经 (4)同“返”,返回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句意为: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
“夜大雪”为时间状语,此处应有停顿;“开室命酌酒”动作上紧承“眠觉”,二者之间应有停顿;“四望皎然”是“开室”的结果,“开室命酌酒”与“四望皎然”间应有停顿。
(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
(1)重点字词:空明:清澈透明。藻荇: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
(2)重点字词:或:有人。何:疑问代词,为何。烦:麻烦。
7. 情感相同: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的好友。
目的和起因不同:甲文为了找好友一起欣赏美景,以闲适之情排解被贬的抑郁之苦,最终找到了好友;乙文注重找好友的过程,重在想念好友,最终没有见到好友。
相同点:根据甲文“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知,作者感受到月色美好想找友人一同欣赏;甲文前文对美好的月色进行了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进而引出议论抒情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其意思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作者被贬此地,为官清闲,用与“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相对的“闲人”来写自己,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胸。
乙文第二段“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饺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可知,半夜大雪王子猷看到四面一片洁白,想找好友戴安道,于是乘船“就之”,表现了作者追求自由不羁、率性而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据此可知,两段文字都表现了他们那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的好友。
不同点:根据甲文“念无与为乐者”可知,苏轼是想找好友一起欣赏美景;联系苏轼被贬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找好友赏景目的在于以闲适之情排泄被贬抑郁之苦闷;根据“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可知,最终苏轼找到好友,与好友共同赏景。
根据乙文第二段“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可知,王子猷乘着兴致去找好友戴安道,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因为自己已然没有了兴致;可见王子猷注重找友的过程,重在想念好友,最终没见到好友。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王子猷住在会稽山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没了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8.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每点1分)
9.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较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2分)
10.(1)(1分)细心帮助我修改讲义。
(2)“吃了一惊”是先生竟然给我这个弱国的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很多错漏让先生很费神;“感激”是因为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异国他乡、学习有困难的我及时给予热情帮助。
11. 徐灿阔别擂台一年多,伤愈后冲击世界拳王宝座
12. 恰当引用梁伟铿和王昶“信心增强了很多”的话,使本则新闻可感、可听,同时也暗含着记者对他们的肯定与鼓励,更体现真实性。
13. A
A.材料一的新闻不是新闻特写,新闻特写着重描写精彩瞬间,材料一主要是对徐灿重返擂台事件的报道,并非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14. 示例1:徐灿
你最近在公众的视野里沉寂了一段时间,可否将你这段时间的经历分享给你的粉丝或者关心你的人们吗?
你在这段时间里,请问你是如何调整自己心态的?
示例2:羽毛球男双主管教练陈其道
目前男双组合在训练中重点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
对于梁伟铿/王昶这对组合,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15.B B.有误,应为“红军先遣队伍里有指挥员刘伯承”
16.①红军与彝族人结盟; ②红军日夜兼程,甩开敌军增援部队。
17.A句:心理描写,写出四川军队对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而感到惊诧,表现出红军不怕牺牲的精神,表达作者对红军的赞赏。
B句:动作描写,通过“爬上”“扑灭”“铺上”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士一往无前,乘胜追击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由衷赞美和敬佩之情。
18.例一:我会想到信仰。《红星照耀中国》里提到长征是一场举国大迁移,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创造了一个个军事奇迹。取得这样的奇迹,毛泽东认为是源于坚定的信仰,这样的回答让我感受到信仰是有力量的。
示例二:我会想到“信仰”。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千难万险的,身后有追兵,头上有敌人的飞机,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他们却胜利完成了。支撑他们走完漫漫长征路靠的是什么 就是伟大的革命信仰。
示例三:我会想到“梦想”。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梦想。他们相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够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示例四:我会想到“成长”。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平凡人通过革命的洗礼,比如勇敢机智的红小鬼们,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他们不仅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更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人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在困难中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够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节日里的甜》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每当我想起这首动听的歌儿,我也就会想到中秋节那大玉盘似的明月。它是那样的圆,那样的亮啊!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期盼已久的圆月儿终于出来了。月亮是米白色的,照得阴暗的天空变亮了许多。月亮中间有一些灰灰的部分,粗粗一瞧,什么也没有,可细细一观察,月亮中似乎有一棵桂花树,隐隐约约还有两个人影——哦,那是嫦娥和吴刚!他们正在朝我微笑呢!他们的身旁还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玉兔,蹦蹦跳跳地朝我打招呼呢。我看得入了迷,仿佛自己也在月亮上,同他们一起庆祝中秋这个欢乐的日子。
时间不早了,我去吃饭了。我快步走向餐桌,还没坐下来,眼前景象便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平时只有我和妈妈的餐桌,不仅多了爸爸,还多了姑姑,奶奶和许多爸爸的朋友,坐了一大桌人;平时只有几盘菜的桌子上,多了不少大鱼大肉,还有一盘香喷喷的水果;平时安静的屋子里,传来了争先恐后的谈话声,一串接一串的笑声,整个屋子都洋溢着欢乐、甜蜜的气氛。
瞧,年纪稍大的在一边喝茶,一边谈着过去的事。回忆起往事,他们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年纪轻一点儿的,则谈着最近发生的愉快的事,还一边往嘴里塞一些香甜的点心。而我则静静地听着,听着他们诉说着一件又一件让人快乐的事,也情不自禁的笑起来。
晚餐过后,我拿起一块儿月饼和一杯椰子汁,搬了一张小凳子,又一次坐在院子里赏月。这时月亮往高升了一点儿,也变得调皮了一点儿,忽而躲到云层中,忽儿躲到树枝缝中,等我拿起相机照相时,它却完全躲进了云层,一点儿也看不到了。这时我似乎又闻到了桂花香!那久久不散的香气留在了我的鼻子里。我突然觉得,中秋节的夜晚是那样的甜蜜!有甜甜的月饼,有甜甜的椰子,有甜甜的瓜果,有甜甜的空气,有甜甜的笑声,还有月亮那甜甜的微笑!顿时,我的嘴里像含了一块世界上最甜最香的糖,很难融化。
中秋节,是一个幸福的日子,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是一个甜蜜的日子!
第一,审题。“节日”这一特定的时间限定了故事的氛围背景。节日应该是宁静祥和的、充满欢声笑语的、合家团聚的。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国庆节等等,与之相关的景物应该是对联、鞭炮、元宵、月饼、美食、鲜花等,这就限定了文中所记叙的事情要与这特定的节日、特定的氛围有关。选取一个具体的节日,描写节日的场面以及发生的事件和你的心情,体现“甜”的美好滋味,体现节日的美好。
第二,立意。注意要写的必须是跟“节日”有关的事情或感情,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描述节日里发生的温馨、快乐的事情,表达对节日的喜爱、对家人的关爱、对生活的感恩等积极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节日带来的甜蜜和幸福;也可以将节日作为一个背景,讲述在节日中经历的事情使自己获得了成长和进步,比如学会了一项新技能、明白了一个道理等,从而体现出节日不仅有欢乐,还有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也可以探讨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在庆祝节日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展现出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精神滋养和甜蜜感受。
第三,选材。本文适合写记叙文。那么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或自身的遭遇,围绕“节日里的甜”为主题来展开,例如可以描写春节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感受浓浓的亲情和欢乐的节日氛围;或者写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参与的乐趣;可以写特别的庆祝方式:讲述在某个节日里,和朋友一起进行了一次特别的旅行、举办了一场独特的派对等,这些独特的经历为节日增添了别样的甜蜜;也可以写节日里的礼物和惊喜:可能是收到了一份心仪已久的礼物,或者是为他人准备礼物并看到对方惊喜的表情,通过这些细节来展现节日里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还可以写美食体验:节日往往与美食相伴,描述品尝到各种美味佳肴的感受,以及制作美食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