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新疆托克逊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诊断测试(九年级语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托克逊县第一中学开展了“我的美好读写时光”主题活动,小阳写了一段读书心得,请帮他完成下列任务。
君子之志泽天下,少年应养君子之正气,做时代最强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出自《周易》的箴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自强不息意味着自信自立、不屈不挠,既没有面对困难时絮絮叨叨的抱怨,也没有附庸风雅、矫揉造作的伪饰,更不会人云亦云、一味máng(  )从。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或忧戚,都要有面对未来,奋斗终生的勇气,要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尊重别人,恪守时间,宽容待人,有风度有教养,便是“厚德载物”;心无旁wù(  ),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一意孤行,敬业乐业,便是“自强不息”。纵观中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前仆后继,诠释着他们对自强不息的理解。
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用正楷字在田字格内正确工整的抄写一遍。(3分)
2.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矫( )揉造作 恪( )守
máng( )从 心无旁 wù( )
3.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附庸风雅 B.持之以恒 C.一意孤行 D.前仆后继
4.下面是一则发言稿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些问题, 请你帮助修改。(7分)
选择了某一“业”,就要把自己的汗水、才华和青春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它。【甲】敬业,不仅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职业操守。是否敬业,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能否积极地承担岗位赋予我们的职责。【乙】敬业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行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中,做到不负韶光、不负青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
(1)【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改为:  。(3分)
(2)【乙】处划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后添加   。(4分)
5.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6分)
(1)三年谪宦此栖迟,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4)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   ,   。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托克逊县第一中学举办了“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回答下面下面的问题。
6.下面是班级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宣传标语,不符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有困境,自强是良方。
B.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胸有凌云志,男儿当自强。
7.下面是班级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对联,请根据画线句内容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3分)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这样的英雄和先锋。如不顾年事已高、奔赴防疫最前线的钟南山院士,致力于肝胆外科研究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吴孟超院士,专注于杂交水稻研究,让国人消除饥饿的袁隆平院士……
上联:百年杏林披肝沥胆解病痛
下联:万亩稻田    
8.小语向小文推荐去看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小文觉得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画面过于惨烈,也没必要看。如果你是小语,你不同意小文的观点,该怎么劝说?(4分)
三、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11分)
(甲)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则有去国怀乡   
(2)至若春和景明   
(3)而或长烟一空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6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忧乐记挂心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他说的“①   ,②   ”看出。(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6分)
首 丘
①宴席的第一天,老村长就没来。
②伊河村无河,四面环山。山叫老牛背,牛横卧下去,伸展腰腿,刚好将村子合围开来,牛四蹄相接处山势渐矮,故意给村里人留了向外的通路。
③村口有古槐,枝叶如盖。第一天的宴席就在槐树下,入席分了次序,老人孩子优先,今天也不例外。树下都是等开席的人,用老人们的话说,这阵仗的席口在伊河村算是头一遭。
④食材是从城里用越野车运来的,江鱼打着挺,新鲜的海货张口吸着大山的空气,大人孩子跟看戏似的守在村口。随着越野车从老牛背上爬上又爬下,食材便备齐了。
⑤太阳刚挂到槐树上头,临时搭建的厨房就忙碌起来了。据说厨师是城里的名家,看人家那一招一式,瞧得老少爷们儿直咂巴嘴儿——这阵势! 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小山一样的菜肴,溢着香气。
⑥林木招呼着乡邻,见宴席已经开始,便快步向村子深里走去。
⑦这是一处普通农家院落,木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是晚熟品种,豆多,林木打小就爱吃。屋门开着,他走了进去,他知道,老村长在家。
⑧“来了。”老村长把土烟袋在炕沿上敲了敲。
⑨“过去吃两口吧。”
⑩“吃过了。”
木制炕桌上的大盆里摆着白花花的馒头,还有一碟酱菜。老村长见林木盯着盆看,说了句,“吃点儿 ”
林木喉咙动了动,“不了。”
老村长扫了一眼林木,半晌无语,忽地说:“小林子,陪叔上一次老牛背!”
山路再往上,就是山顶了。
林木站在山顶斜逸出来的大石上,大口大口喘气,脊背见了汗。老村长气定神闲,全然不像年近七旬的老人。
山脚下是一片金黄的稻田,秋风吹起饱胀的稻穗,一波推着一波往前赶。山丁子树上结满了玛瑙般的果实,一簇簇的,映着日光,养眼。
林木顺手搀了一把山丁子,放在嘴里,嚼得嘎嘣作响。
“还是那个味儿!”
“咱山里的东西从来都是这味儿,永远不变,馒头也是。”
听老村长这一句,林木顿感脸上火烧火燎的。
从老牛背向远处望,依稀能看到伊河高中操场上飘扬着的国旗。老村长看着远处,不作声,周遭只有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
一瞬间,林木竞有些失神,他仿佛又看见一个少年,在风雨里赤脚奔跑着,肩头挂着黄胶鞋。
“这娃咋不上学了 这是大学苗子!”壮年的村长对着一对夫妻大声说。
“饭都吃不上了。”男人抱着头,蹲在院当中,声音明显矮了几分。
“饭我供!”
从此,每天清早,村长家的门总是敞开的,一个瘦弱的少年进门,村长把两个馒头塞进瘦弱少年的书包,少年便跑向了老牛背,直到消失在村长目送的视线外。
林木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城里的一家公司上班。后来自己做生意,生意越做越大,心里却总觉得空落落的。父母相继离世,林木同家乡也少了联系。回村宴请乡亲,虽然说是对家乡的感恩,但多少也让人看出有一些摆排场的意思。
林木回村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老村长,老村长听林木说要摆两天的宴,请乡亲们,鼻子哼了哼,烟袋在炕沿上敲得比平日更响了。
夕阳像打在青瓷碗底的蛋黄,慢慢摊开一汪金黄,下山的路林木走得从容许多,这一趟老牛背没白来,他心里有数了。
起雾了,山路被雾气截成了一段一段,夕阳把稻田涂抹得金灿灿的。
“越饱满,越低头。”
林木记下了老村长在山上指着稻田对他说的这句话,他想,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了。回到村里,林木取消了第二天的宴席,带着厨师等一干人返回城里。
不久,伊河高中教务处收到了一个自称“家乡人”捐赠的一百万助学金。
老村长站在老牛背山顶,眺望远方,脸上绽开了久违的笑容……
12.根据小说内容,将情节补充完整。(4分)
林木设宴,村长未到——(1)   ——林木忆旧,村长助学——(2)   
13.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老村长听林木说要摆两天的宴,请乡亲们,鼻子哼了哼,烟袋在炕沿上站得比平日更响了。
14.结合全文,理解文章第 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意思是狐狸在外面死的时候头是向着巢穴的,比喻故乡情深或怀念故乡。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4分)
四、写作题(40分)
16.作文(40分)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的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在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脑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的汉字书写;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