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模拟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模拟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模拟练习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要塞(sài) 仲裁(zhōng) 凛冽(lǐn liè) 殚精竭虑(dān)
B. 翘首(qiáo) 炽热(chì) 窒息(zhì) 锐不可当(dāng)
C. 悄然(qiāo) 镌刻(juān) 黝黑(yǒu) 广袤无垠(mào)
D. 娴熟(xián) 滞留(zhì) 侏儒(rú) 深恶痛绝(è)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 溃退 咆哮 催枯拉朽 眼花潦乱
B. 轩昂 疆绳 筋疲力尽 正襟危坐
C. 绯红 蒙昧 诚惶诚恐 任劳任怨
D. 燥热 荧光 为富不仁 油光可见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 新闻报道必须保持客观性,不能随意______事实真相。
② 邓稼先在核试验领域______数十年,用生命诠释了 “两弹一星” 精神。
③ 闻一多先生______钻研古籍,锲而不舍地探索真理。
A. 篡改 坚守 潜心 B. 窜改 坚守 专心
C. 篡改 坚持 专心 D. 窜改 坚持 潜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通过学习《“飞天” 凌空》,使我们领略了跳水运动员的优美姿态。
B.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于 1901 年,由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主持。
C. 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D. 能否熟练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是撰写合格消息的关键。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 分)
(1)____________,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2)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答谢中书书》中描绘晨昏景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朱元思书》中总写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4 分)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______的纪实作品,真实记录了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采访经历。书中刻画了许多令人敬佩的革命领袖,如______(写出一位),他身上______的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综合性学习。(4 分)
班级开展 “走近新闻,关注民生” 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20 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日,市教育局联合市图书馆开展 “图书进校园” 活动。活动中,市图书馆向辖区内 10 所偏远学校捐赠图书共计 5000 余册,涵盖科普、文学、历史等多个类别。此次捐赠旨在丰富偏远地区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二、古诗文阅读(25 分)
(一)诗歌鉴赏(10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11 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歌首联中 “______” 字点明时间,“______” 字写出诗人徘徊无依的状态。(2 分)
请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两句的表达效果。(4 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略无阙处( ) (2)沿溯阻绝( )
(3)良多趣味( ) (4)属引凄异(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 分)
文末引用渔者歌谣有什么作用?(3 分)
三、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新闻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9 题。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首次出海训练
① 新华社青岛 4 月 23 日电 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 23 日从青岛某军港解缆起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海上综合演练,标志着我国国产航母训练进入新的阶段。
② 上午 9 时许,伴随着嘹亮的军乐声,山东舰缓缓驶离码头。甲板上,官兵们整齐列队,向送行人群挥手致意。此次出海训练,山东舰将围绕作战体系构建与运用,开展舰机联合搜救、编队协同防空等多个科目演练,重点检验航母的整体作战能力。
③ 山东舰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首艘国产航母,于 2019 年 12 月 17 日正式交付海军。入列以来,山东舰先后完成舰载机起降、实际使用武器等多项训练任务,舰员队伍实战化训练水平稳步提升。
④ 据舰长介绍,此次综合演练将紧密结合航母作战使命任务,聚焦实战化要求,进一步优化舰机协同流程,锤炼官兵打赢本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驾驭好这艘航母,守护好祖国的海疆。” 舰长的话语铿锵有力。
⑤ 军事专家表示,山东舰首次海上综合演练,是国产航母形成战斗力的重要一步,对于完善我国海上作战体系、提升海军战略威慑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______段,它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等核心要素。(4 分)
第③段属于新闻结构中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4 分)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1)山东舰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首艘国产航母。
(2)此次综合演练将紧密结合航母作战使命任务,聚焦实战化要求。
军事专家对此次演练的评价体现了山东舰的哪些价值?(3 分)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山东舰此次出海训练重点检验航母的整体作战能力。
B. 山东舰入列后已完成多项训练任务,训练水平不断提升。
C. 此次演练将进一步优化舰机协同流程,锤炼官兵实战能力。
D. 山东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已完全具备航母自主研发能力。
(二)人物传记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4 题。
稼先的选择
① 1950 年,26 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核武器研究更是一片空白。面对国家的召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身核科学事业。
② 1958 年,邓稼先接受了研制原子弹的秘密任务。他隐姓埋名,告别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来到西北戈壁。那里黄沙漫天,气候恶劣,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十几摄氏度,最低时可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难以保证。但邓稼先毫无怨言,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
③ 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他常常钻进高温的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有一次,为了查清原子弹爆炸后的核材料残留情况,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走进爆炸区取样。同事们劝他不要冒险,他却笑着说:“我是总指挥,我不进去谁进去?” 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成员们齐心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④ 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在戈壁上空升起时,邓稼先和同事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但他没有停下脚步,紧接着又投入到氢弹的研制中。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 7 年,苏联用了 4 年,而中国只用了 2 年 8 个月。
⑤ 长期的核辐射和过度劳累,让邓稼先的身体受到了严重损害。1985 年,他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在住院期间,他依然牵挂着核科学事业,每天都要询问相关的研究进展。1986 年 7 月 29 日,邓稼先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⑥ 邓稼先用一生践行了对祖国的承诺,他的选择,是对 “家国情怀” 最生动的诠释。
文章围绕邓稼先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第②段画线句子描写戈壁的环境,有什么作用?(4 分)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4 分)
第④段列举美国、苏联研制氢弹的时间,有什么用意?(3 分)
谈谈你对 “邓稼先用一生践行了对祖国的承诺” 这句话的理解。(3 分)
四、作文(30 分)
请以 “那一刻,我读懂了______”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 “责任”“奉献”“坚持” 等);(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B 解析:A 项 “仲裁” 的 “仲” 应读 “zhòng”;C 项 “悄然” 的 “悄” 应读 “qiǎo”;D 项 “深恶痛绝” 的 “恶” 应读 “wù”。
C 解析:A 项 “催枯拉朽” 应为 “摧枯拉朽”,“眼花潦乱” 应为 “眼花缭乱”;B 项 “疆绳” 应为 “缰绳”;D 项 “油光可见” 应为 “油光可鉴”。
A 解析:“篡改” 指恶意改动,“窜改” 指改动文字,结合 “事实真相” 选 “篡改”;“坚守” 强调坚定守护,“坚持” 侧重持续做,结合 “数十年” 选 “坚守”;“潜心” 指专心致志,比 “专心” 更强调深度,选 “潜心”。
B 解析:A 项缺主语,删去 “通过” 或 “使”;C 项搭配不当,删去 “榜样”;D 项两面对一面,删去 “能否”。
(1)重岩叠嶂 不见曦月 (2)征蓬出汉塞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5)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埃德加 斯诺 示例:毛泽东 平易近人、胸怀宽广(或周恩来、彭德怀等,品质对应即可)
(1)示例:关注新闻动态,心系民生冷暖 (2)市教育局联合图书馆开展 “图书进校园” 活动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诗歌鉴赏
暮 徙倚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漫山遍野一片秋色、夕阳余晖洒满山峦的景象,营造出萧瑟恬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怅惘之情。
表达了诗人孤独抑郁、茫然无依的心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
(1)同 “缺”,空隙、缺口 (2)逆流而上 (3)甚,很 (4)连接
(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按照时间顺序(夏、春冬、秋)描写。 好处:分别展现了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夏水的凶险、春冬的秀美、秋的凄婉,层次分明,让读者对三峡的景色有全面的认识。
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氛围;印证三峡山高、峡长、水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三、现代文阅读
(一)新闻阅读
① 时间 地点 事件
背景。 作用:补充介绍山东舰的建造背景、交付时间及入列后的训练情况,让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1)三个 “自主” 反复强调山东舰的研制完全依靠我国自身力量,突出了我国在航母建造领域的突破,体现了民族自豪感。 (2)“聚焦” 一词准确说明演练以实战化要求为核心,凸显了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完善我国海上作战体系;提升海军战略威慑能力;推动国产航母形成战斗力。
D 解析:“完全具备” 表述过于绝对,文中仅体现 “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未提及 “完全具备自主研发能力”。
(二)人物传记阅读
① 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② 接受研制原子弹任务,在戈壁艰苦研究;③ 冒险进入爆炸区取样;④ 带领团队先后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⑤ 身患重病仍牵挂核科学事业。
环境描写突出了戈壁自然条件的恶劣,衬托出邓稼先及其团队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为下文展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做铺垫。
① 热爱祖国: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投身核科学事业;② 不畏艰难:在恶劣的戈壁环境中坚持研究;③ 勇于担当:不顾个人安危进入爆炸区取样;④ 敬业奉献:身患重病仍牵挂研究工作。
通过对比,突出我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研制的速度之快,展现了邓稼先团队的卓越能力和辛勤付出,体现了中国核科学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邓稼先一生致力于我国核科学事业,放弃个人利益,隐姓埋名,不畏艰险,为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做出巨大贡献,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对祖国的责任与承诺,诠释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四、作文
评分标准:
一等(27-30 分):立意深刻,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二等(24-26 分):立意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清楚。
三等(21-23 分):立意基本明确,内容较具体,感情较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书写较清楚。
四等(20 分以下):立意不明确,内容空泛,感情虚假,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书写潦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