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阅读理解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阅读理解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基于语篇知识的高中阅读理解的教学研究
讲师:
Part3
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高考记叙文测试特征和教学策略
高考记叙文体裁特点
反思部分的内容是“我与我”的对话过程,是 “我”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展历程,是“我”的个性素养的提高历程。
阅读这类体裁的文章不仅是读者与作者分享经历的历程,也是相互分享情感的历程,同时最好能够达到“阅人达己”的效果。
02. 第三人称的 “报道”体裁
01. 第一人称的“叙事+反思”体裁
“报道”的主题一类写人,一类记事。
写人类的文章以人物的“主要业绩或成就”为主干内容,另添加一些爱好、经历等内容使得人物更加丰满。
记事类文章一般是对一个“重要事件”的报道,内容包括该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等,还可能包括人们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和观点,采访的体例特征非常明显。
Part3
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高考记叙文测试特征和教学策略
这类文章的考点主要为主题、主要事件以及主要事件的内在关系(因果为主),而这些考点的答案也构成了记叙文的主干内容。记叙文考查中,出题点比较均等,散布于文章的段落中。以2018年全国卷皿的D篇为例,文章共计4段,测试题目共计4道,其中3道分别布点于1、2、3段,最后一道题考查主旨大意。这一设题特征既考虑了试题的效度,同时又非常人性化,防止了题目过于集中而出现过难题的倾向
例1 : In what way was yesterday's cleanup at the Plaza special
例2 : What happened to Paris on a March day
例3 : What made Wang's architectural design a success
“报道”类记叙文的测试
例1 : How would the author feel about the outcome of the event
例4: 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text
例3 : What can be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
例4: What does the story mainly tell us
“叙事+反思”类记叙文的测试
Part3
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高考记叙文测试特征和教学策略
“叙事+反思”类文章的阅读策略指导--2018年北京卷A篇为例
Part3
“叙事+反思”类文章的阅读策略指导--2018年北京卷A篇为例
36. A month before the marathon, the author
A. was well trained B. felt scared
C. made up his mind to run D. lost hope
考点:考察主要事件的内容和点出主人翁的性格特征
determined
Part3
“叙事+反思”类文章的阅读策略指导--2018年北京卷A篇为例
37. Why did the author mention the P.E. class in his 7th year
A. To acknowledge the support of his teacher. B. To amuse the readers with a funny story.
C. To show he was not talented in sports. D. To share a precious memory.
考点: 考察主要事件的内在关系和点出主人翁的性格特征
Free of shame
因果
Part3
“叙事+反思”类文章的阅读策略指导--2018年北京卷A篇为例
38. How was the author's first marathon
A. He made it. B. He quit halfway.
C. He got the first prize. D. He walked to the end.
考点:考察主要事件的内容和点出主人翁的性格特征
self chanllenge
free of shame
Part3
“叙事+反思”类文章的阅读策略指导--2018年北京卷A篇为例
39. What does the story mainly tell us
A. A man owes his success to his family support. B. Winner is one with a great effort of will.
C.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D.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考点: 考察文章的主题意义/主旨大意
Free of shame
因果
self chanllenge
free of shame
Winner
a great effort of will
determined
Part3
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高考记叙文测试特征和教学策略
新闻体文章的阅读策略指导--2017年全国卷1B篇为例
新闻报道语篇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文章结构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体消息。
新闻报道类文章的语篇知识
新闻标题要准确、凝练、新颖、醒目、概括性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导语一般是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主体消息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语篇结构
标题特征
语言特点
读懂新闻报道,切人点是导语,导语是新闻的核心事件,以核心事件为切入点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自上而下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形成从“宏观一微观”的意义建构思维方式。
Part3
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高考记叙文测试特征和教学策略
新闻体文章的阅读策略指导--2017年全国卷1B篇为例
Part3
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高考记叙文测试特征和教学策略
新闻体文章的阅读策略指导--2017年全国卷1B篇为例
活动1:阅读文章的首段,画出重点句。
设计说明:文章的首段是导语部分,本段的关键句是 “however” 后的句子。活动1的设计是学生通过导语阅读,理解文章的核心事件。
活动2:阅读新闻的主干部分(2、3、4、5段),用最少的语言概括每段的主旨意思。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的核心事件是“cleanup of the Plaza Theater”.
Para2 “special event before the cleanup”.
Para3 “reason for the cleanup”.
Para4 “future for the Plaza Theater after the cleanup”.
Para5 “reaction to the closedown from the audience ”.
活动2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新闻主干的主旨意思,进而理解新闻主干是围绕核心事件的意义拓展。
Part3
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高考记叙文测试特征和教学策略
新闻体文章的阅读策略指导--2017年全国卷1B篇为例
活动3 :将 “cleanup of the Plaza Theater”, “special event before the cleanup”, “reason for the cleanup", “future for the Plaza Theater after the cleanup” 四个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序。
设计说明:新闻报道的方式包括顺叙、插叙和倒叙多种形式。活动3旨在让学生了解这篇新闻报道的写作手法,从结构和意义两个维度理解文章。
活动4:阅读文章X,完成下面任务:归纳文章的核心事件;画出事件关系图;判断文章的写作方法。
设计说明:选取一篇运用“顺叙手法”写作的新闻体文章,供学生比较阅读,内化课堂习得的新闻报道的特征、写作手法等。
新闻报道类文章的阅读,教师指导重点不仅包括语篇知识,还应该设计考虑针对“新”的活动。例如,针对2017年全国卷I阅读B篇的24小题和27小题,都在测“新”,一个“新”是新闻的核心事件,另一个“新” 是观众对“cleanup of the Plaza Theatre”的特殊回应,即文章的“eye-catching”点。该阅读测试题启示我们,对阅读任务设计,不仅要考虑体裁特征,还应该考虑文章自身的特点。
24. In what way was yesterday's cleanup at the Plaza special
27.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audience
4.1 语篇分析意识和阅读策略现状问卷调查
说明:共计18题,满分90分非常符合= 5符合=4 有时符合=3不符合=2完全不符合=1
Part4
语篇知识现状反馈
4.1 语篇分析意识和阅读策略现状问卷调查
Prediction
Genre
Textual pattern
Context
Q16:不同的体裁,我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Q3:阅读时,我会根据语篇内容的推进发展,调整原来对语篇的预测。
Q4:阅读中,我会留意词汇复现来帮助我推测主要话题。
Q6:阅读时,我先会先浏览全文了解语篇结构。阅读时,对于细节问题,我能准确地查找到细节性信息。
Q15:阅读时,通过文章里面的转折现象,我能发现作者的写作重点。
Q9:我能通过语篇中的情景语境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Q14:阅读时,通过上下文语境,我能猜测出关键词在句中的特定意思。
Cohesion
Q11:阅读中,我能关注文中出现的替代,指代,连词和省略,并且我能了解它们的意义和功能。
Q17:阅读中,我会利用语篇和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中的省略和替代。
说明:共计18题,满分90分非常符合= 5符合=4 有时符合=3不符合=2完全不符合=1
Part4
语篇知识现状反馈
说明:共计18题,满分90分非常符合= 5符合=4 有时符合=3不符合=2完全不符合=1
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Part4
语篇知识现状反馈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说明及改进方法
Part4
分析说明:
通过对两个班的语篇知识的现状摸查,可知学生在阅读时不会在注意上下文语境以及句子的衔接。
对于不同文章的体裁特点比较模糊,不能依据体裁的不同做出预测。
不注重文章的替代,指代,连词和省略,无法完成猜词题。
改进方法:关注学生问题点,在实际课堂中不断渗透语篇知识,培养学生语篇意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设计不同认知层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认知从低向高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语篇知识现状反馈








感谢聆听
讲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