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故事导入:丹心如一为人民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0年10月25日
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拍摄的龙先兰一家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龙先兰曾是村里有名的“刺头”。他小时候因为家庭变故性情孤僻,长大后游手好闲、嗜酒成瘾,哪家的姑娘都嫌他“又穷又懒”。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陵山区腹地的十八洞村看望贫困群众。得知村里光棍汉多,总书记笑着勉励大家,要加油干,等穷根斩断了,日子好过了,媳妇自然会娶进来。
2015年,十八洞村相亲大会上,有了一技之长的龙先兰,用一句话赢得了邻村姑娘的芳心:“我没有才艺,但我有力气,哪个愿意跟我走,我让她幸福一辈子!”
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劳务输出、苗绣制作……3年多光景,十八洞村多措并举,摘掉了贫困帽,龙先兰也从三箱蜜蜂养殖开始,彻底改变了人生命运。
从黄土地中走来,从村支书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把人民幸福作为“国之大者”,带领14亿多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故事里的新思想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议题一:新思想之源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既是不懈奋斗史,又是理论探索史。党自成立以来,先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和宪法,不断推进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所进行的理论创新,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写进了党章。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这一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倶进。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议题一:新思想之源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思想之基。纵观马克思主义170多年发展史,不难发现,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如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如此。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并不断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为什么党的十九大在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在十九届六中全会又要进行新的阐释?这主要是因为世情、国情、党情等都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议题一:新思想之源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新科技革命不仅有力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而且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给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带来广泛深远影响,也给世界上不同国家提升实现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议题一:新思想之源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2.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新时代十年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当前,我国建交国数量已增加到182个,对外建立各层级伙伴关系达到110多对。我们不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机制内的政治、安全、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充分发挥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作用,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增强全球和平发展新动能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共建“一带一路”成为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自2015年开业以来,已批准近百个投资项目,贷款总额超过330亿美元,为推动有关国家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议题一:新思想之源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3.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一方面,经济增长不振,地缘政治持续紧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南方”影响力扩大。 新的动荡变革期下,世界面临气候变化形势更加紧迫、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人工智能蕴藏潜在风险、公共卫生挑战仍存、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和发展不平衡加剧等六大共同挑战。 这些共同挑战相互交织、叠加共振,“全球南方”首当其冲,亟须各方携手合作应对。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议题一:新思想之源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
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
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议题一:新思想之源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拓展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议题一:新思想之源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2015年1月13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振聋发聩: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30多年前,习近平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当时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宁德整个地区有几千名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私房。
面对压力,习近平问一名纪委副书记:“你觉得老百姓意见大不大?”
“大。”
“是不是当前影响积极性最大的问题?”
“是。”
“三百万人该得罪,还是这两三千人该得罪?”天平两端、孰轻孰重,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强调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在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他这样为中央巡视组的同志撑腰打气:“不管级别有多高,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都要处理,我看天塌不下来。”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句古语指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出发点和立脚点。
正是为了人民,他始终将作风建设视为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亲自部署、率先垂范、紧抓不放、久久为功,让“八项规定”成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一张“金色名片”。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议题一:新思想之源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实现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开辟新的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探究小结1:
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党情 中国共产党自我 革命开辟新的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世情 世界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加速演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并进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国情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拓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科学社会主义在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议学分析2:原创性的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个明确” (1)内容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是要准确把握“十个明确”的逻辑结构
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目标任务
社会主要矛盾、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理念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发展布局
全面深化改革
发展动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治国方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战略重点
建设一流军队
战略保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部条件
全面从严治党
政治保证
(2)重大意义:“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十个明确”中的每一个“明确”都是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
议学分析2:原创性的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坚持” (1)内容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重大意义:“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四是坚持新发展理念
五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六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七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十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十一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十二是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三是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政治
文化
生态文明
经济
社会
“十四个坚持”记忆口诀:
党领导民中心, 深化改革新发展, 人当家法治国, 核心价值保民生, 人与自然安全观, 一国两制共同体, 领导军队严治党
议学分析2:原创性的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三个方面成就”
(2)重大意义:“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又以一系列重要原创性成果丰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
“10个明确”和“14个坚持”和“13个方面的成就”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
“四梁八柱”
“路线图”
“方法论”
基本方略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0个明确”
“14个坚持”
核心内容
“13个方面”
“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彼此呼应、相互贯通,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构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探究小结3:党和国家
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原 因 理论 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历史 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要求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2年11月8日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2年11月8日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1月29日
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3年3月11日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2013年3月23日
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呼吁各国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2013年3月23日
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8月19日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2013年11月12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年4月15日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014年9月5日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014年10月23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4年12月
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015年10月29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6年7月1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6年7月1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2017年10月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18日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掌舵者、领路人,作为大国领袖、人民领袖,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体系构建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时代背景
核心内容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国际背景
2、国内背景
3、中国式现代化
4、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角度
5.党建角度
十个明确
十四个坚持
1.理论贡献
2.理论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概括(认识论)
实践指南(方法论)
3.(怎样坚持)实践指南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办
十三个成就方面
随堂测试
知识辨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终成果。
3.“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党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而不是最终成果。
错误。“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党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体系构建
4.3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典例 (2024黑吉辽,2)习近平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该理论的贡献在于(  )
①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成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③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解析 该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论述的基础上诠释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这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内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也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②③正确。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①错误。该理论强调生产力三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并未拓展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④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