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件-(共41张PPT+2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件-(共41张PPT+2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考情分析
五.重难点
六.教学方法
及课时安排
四.教学目标
八.板书设计
七.教学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统编版必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上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下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理解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如何在新时代继续下去”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有一定了解,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提供了知识上的储备。同时,高中学生初步具有在具体现象中进行理论分析的能力,为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相关内容提供助力。但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尚未理解通透,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结合视频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深刻阐释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措施,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锐意进取,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
三、考情分析
考点要求 考查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选择题 湖北卷 河南卷 山东卷 广西卷 北京卷
重庆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从考查形式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侧重基础概念辨析,如新时代内涵、新时代的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2.从考频上看,近三年均有省份考查此模块,因内容与时代紧密相连。试题常结合我国在科技、经济领域成就考查新时代意义,或用社会民生问题考查主要矛盾,注重知识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
1.通过了解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与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探索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辩证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新时代的关系。 【政治认同】: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 【公共参与】: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的内涵;
3.新时代的意义;
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5.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6.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意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难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如何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六、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
学生为主体
启 发引 导点 拨
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
交流合作
创设情境
教师为主导
1.教学方法
课时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课时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课时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课程结尾+导学案讲解
2.课时安排:3个课时
七、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P42-P47,在课本上找到以下问题答案,并做好批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3个意味着)
4.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是什么?
5.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6.找出我国主要矛盾中的“变”与“不变”。
7.如何应对我国主要矛盾中的“变”与“不变”?
8.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原因是什么?
9.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一以贯之?
检查课前导学
议题一:新内涵---新时代科学内涵如何准确理解
议题二:新矛盾---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如何全面把握
议题三: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与发展
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议题设置
观看视频,对比两次阅兵-说明今日中国处在何种历史方位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
202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
议题一:新内涵---新时代科学内涵如何准确理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新的历史方位
易错易混:
1.新时代≠新时期
2.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阶段
新时代是我国新的历史方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阶段。
3.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新时代;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顾过去五年,中国制造不仅以连续15年全球第一的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更在“中国芯”、核电、高铁等领域取得关键突破。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十连冠”,充电网络日益完善,这正是我们持续追求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缩影。面向未来,国家正积极谋划“十五五”规划,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这一系列从辉煌收官到崭新开局的实际行动,不仅夯实了国家发展的根基,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议学情景一:“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五五”规划蓝图展开,悟新时代科学内涵及意义
1.材料中的这些成就和规划,分别体现了“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中的哪些方面?
2.展望“十五五”,我们国家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对新时代发展有什么意义?
1949年的中国
站起来
1978年后的中国
富起来
今后的中国
强起来
(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历史脉络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奋斗目标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人民期待
注意: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4)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历史使命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5)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世界意义
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注意:≠决定性贡献/主导世界/站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延迟符可删除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小结:2.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历史脉络)
(奋斗目标)
(人们期待)
(历史使命)
(世界意义)
延迟符可删除
“新时代”新在哪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十九大上的报告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迎来了≠实现了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政治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实现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社会主义阵营遭受重创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
20世纪80年代
苏联解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世界意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1.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2. 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特伟大旗帜
3. 中特道路、理论、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其它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小结:3.新时代的意义(三个意味着)
1.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代进步的先进性本色。材料表明,新时代(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是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③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变革的继续
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议题一课堂练习
C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2.在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后,同学们对新时代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是他们对新时代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小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时代
B.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C.小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D.小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A
共同富裕还未实现
议题二:新矛盾---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如何全面把握
议学情境二:谋划“十五五”,既要瞄准“新需求”,又要立足“基本国情”?
2025年,我们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与“十五五”壮阔启航的历史交汇点。回望来路,我们的“购物车”从追求“有没有”升级为挑选“好不好”,假期旅游从向往都市繁华到探寻乡村诗意。这背后,是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广泛、多元的“新需求”。然而,眺望前方征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东部沿海的科技浪潮与西部内陆的振兴步伐之间,仍需协调;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突破,依然任重道远。这些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正是满足新需求的主要制约。那么,谋划“十五五”,我们在全力瞄准“新需求”的同时,又必须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请你结合材料和p44-45思考: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2.瞄准“新需求”的同时,又必须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这“变”与“不变”的考量中,蕴含着怎样的发展智慧?
1.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注意:主要矛盾≠基本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1)不平衡:表现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
(2)不充分:表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供给的水平不够高等。
意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1956年党的八大:
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中国三次主要矛盾的“变”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
(1)人民需求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2)社会生产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3)制约因素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不平衡:区域差距、
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
不充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供给的水平不够高等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社会的需要
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
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
社会主要矛盾变了: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3.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一个“变”
两个“不变”
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1)针对“变的”角度:(P44相关链接)
(2)针对“不变“的角度(P45第1段)
“一个着力解决、两个提升、两个全面”
“三个牢牢”
4.如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如何应对“变”和“不变”)?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45第2段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知识拓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强国之路。
议题二课堂练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同时,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意味着,进入新时代( )
①我国仍是最大发展中国家,要为世界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②社会主要矛盾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变
③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④应该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推动城乡区域同步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材料聚焦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未涉及我国为世界共同繁荣作贡献的内容,与题无关
“同步发展”表述错误,城乡区域发展应是协调发展
4.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布局的关键之年。五年规划作为国家战略与民生工程,党中央通过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全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福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五年规划实施推动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根本转变
②党领导实施五年规划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
③五年规划以发展保障民生,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④谋篇布局“十五五”助推2035年建成现代化强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而非基本矛盾的根本改变
2035年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才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议题三:新征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与发展
议学情境三:践行新时代——一以贯之,奋斗有我
2025两会精神指出,实现“十五五”目标需全体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在稳中求进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课本45—47页内容思考:
1.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如何理解“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
2.个人的使命:作为高中生,在“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能做些什么?
(1)社会性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历史进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1840
1949
1956
1978
民主
革命
社会主义
革命
社会主义
建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2 十八大
新时代
1919
(3)事业崇高:
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
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一以贯之?
①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②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
注意: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者,也是参与者。
共产党人
中国人民
2.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做)
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亟待回答的重大课题。从“第二次结合”到吹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号角,再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探索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这表明,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 )
①坚持自信自立,在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中走自己的路
②强化战略思维,超越社会历史条件以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保持政治自觉,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
④运用科学方法,努力消除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各种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议题三课堂练习
A
社会历史条件具有客观性,不能超越
“消除矛盾”的说法错误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为此,中国共产党人需要( )
①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③开新局于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④坚持底线思维,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开新局于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固化
是什么:内涵
为什么:意义
为什么:变化依据
“变”与“不变”是什么
怎么做:变与不变
一以贯之
一个新变化
一个新时代
一个新要求
为什么
怎么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本课小结
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