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同学们,你们觉得 “饿” 和 “饱” 是什么关系?
饿的时候想赶紧吃饱,可真吃撑了又会觉得不舒服,甚至盼着 “消化消化” 再饿一点。
“饿” 和 “饱” 明明是对立的状态,却总在互相依赖、互相转化,少了哪一个,吃饭这件事都不完整。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CONTENTS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问题的精髓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PART 01
议学情境
爱因斯坦对光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朋友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后,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

微粒
对立

统一
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议学情境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丑)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恶)矣。”“有无相生(生成),难易相成(成就),长短相形(比较),高下相倾(依存),音声相和(和谐),前后相随(伴随)。”“天下之至(最)柔,驰骋天下(自由穿行)之至坚。”“知其雄(刚强),守(安守)其雌(柔弱)。”“知其白(洁白),守其黑(暗黑)。”“知其荣,守其辱。”“兵强(逞强)则灭,木强(坚硬)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治理一旦过头,就会滋生混乱;勇敢如果太过,遇到强大的对手,就会怯弱)”“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荣辱、强弱、祸福、治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绝对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生活中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
斗争性
同一性
同一性
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议学情境
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
假如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相互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相互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4)意义: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哲学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
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问题的精髓

PART 02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每一事物中存在着矛盾。
庄稼吸收水分——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庄稼生长过程的始终。
工厂的生产——消费:也是一对矛盾。生产直接就是消费,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只要工厂存在一天,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就不会停止。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议学情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哲学原理:
矛盾存在在一切事物中,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地位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A
A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议学情境
个子不高,面容黑瘦,短平头,头发根根竖立,胡须像隶体“一”字,穿着长衫 ,常咬着烟嘴。
分析材料,我们能够得出什么哲学结论?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哲学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议学情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如果问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对这一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可能的,应当给出确定的条件。比如说,当谷物播种完毕时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 这时如果回答是有益的,就是正确的回答。可是,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 这时如果回答是有害的,也是正确的回答。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含义:
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原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议学情境
结合材料,分析这个人能否吃到他想吃的水果?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议学情境
水果
植物果实,含有果酸、糖类等成分;都有多汁、味甜等特点
特殊性(个性)
普遍性(共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中国人
黄种人

动物
生物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哲学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PART 03
议学情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毛泽东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认为,虽然攻打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攻占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利的关键。因为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撤回关内的唯一陆路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的大门堵死,关起门来歼灭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毛泽东提出先攻占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二者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
矛盾
复杂事物中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哲学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二者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统筹兼顾,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议学情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蔷薇花总是有刺;
我相信,天上可爱的天使,
他们也决不会没有瑕疵。
............
天幕上最光洁的星辰,
要是伤了风,也会堕入凡尘。
最好的苹果酒常带木桶的味道,
太阳里也有黑点可以看到。
以上诗句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优点
瑕疵
可爱的天使
哲学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二者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不可忽视支流。(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复杂事物
既看主要矛盾
一种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两点论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重点论


两点是有
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又看次要矛盾
【注意】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关系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主次方面关系
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特殊—普遍—特殊
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特殊性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抓住重点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
抓重点,统筹兼顾
主流
支流
全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十年间刮骨疗毒、浴火重生。历史记下了“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庄严承诺,记下了“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铮铮誓言,记下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决心,记下了“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果敢行动。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要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从严治党要坚持适度原则
③党的自我革命是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
④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从严治党的重点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