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价值与价值观课件(共55张PPT+3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价值与价值观课件(共55张PPT+3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整体与部分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概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之哲学部分框架体系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
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
与价值选择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
唯物论
唯物
辩证法
认识论
回答如何认识世界
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的主要内容
回答世界怎么样(世界的状态与规律)
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的主要内容
回答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本质)
主要讲物质、意识、规律的主要内容
社会历史观
回答人类社会起源、本质、发展、主体
价值观
回答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哲学
文化

(第二三
四五六课)
(第七八九课)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有哪些?
温故而知新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实现人生的价值
6.1 价值与价值观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6.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人的价值
(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影 响
本课内容及内在关系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影 响
作用
标准
措施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
第一目:人的价值
第二目: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第三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哲学上的价值
★人的价值含义、内容
★人的价值的评价
价值

价值观
人的价值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维导图
价值的含义及特点是?
什么是人的价值(人生价值)怎样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什么是价值观?
如何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一个民族和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什么?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原因、要求)
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并划出来。
自主预习

人的价值
议题一:怎样衡量人的价值的大小?
议学任务:1、哲学上价值指什么
2、什么是人的价值?
3、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
健康
需要
精神
需要
吃的需要
穿的需要
住的需要
行的需要
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价值
上述材料体现了事物的哪些具体价值?
什么是哲学上的价值?
注意:
①“事物” 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1、哲学上价值的含义和特征 P71一段
(1)含义: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事物(客体)
人们(主体)
满足
价值
一、人的价值
注意:
①“事物” 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②“主体”一般指的是人。
事物(客体)
人们(主体)
满足
价值
思考:是不是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有价值?
(1)含义: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1、哲学上价值的含义和特征 P71一段
一、人的价值
结论: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例如: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与人发生关系时,并不具有价值,后来人们逐渐发现了它能观赏和食用,它才具有价值。
客体 ——西红柿 主体 ——人
功能和属性 需要
观赏和食用
是否任何事物都具有价值呢?
思考:
注意:①“事物” 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②“主体”一般指的是人。
③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④ 物的属性+人的需要 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事物(客体)
人们(主体)
满足
价值
(1)含义: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1、哲学上价值的含义和特征 P71一段
判断:事物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事物固有的属性
事物的价值实现取决于人的需要
(认为事物的价值只取决于一方面是错误的)
一、人的价值
高度抽象和概括
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
个别(特殊)
一般(普遍)
营养价值
环保价值
医疗价值
文学价值
思考: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和哲学上讲的价值有何关系?
1、哲学上价值的含义和特征 P71一段
(2)特征: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具体表现)
(概括总结)
(抄)注意: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共性、普遍性)
(个性、特殊性)
审美价值 文学价值
营养价值 医用价值
一、人的价值
议学任务:张桂梅校长为什么能获得感动中国奖章?什么是人的价值?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人的价值的大小?
探究思考
(1)含义:
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内容:
一、人的价值
2、人的价值
——从属地位
——首位
社会
价值
自我
价值
人是价值的享受者
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的需要
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实现自我满足
燃烧自己
照亮他人
七一勋章奖
(贡献)
(索取)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
人的价值
①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③人生价值是贡献和所取的统一;
注意:
①贡献和索取不对等,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应该居于首位。
②实现人生价值并不否认个人利益。
③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3)特点:
一、人的价值
2、人的价值
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易错易混
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
区别 含义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地位 居于主导地位 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居于从属地位
联系 ①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个人只有在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②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 物的价值
物的属性
满足
人的价值
人的属性
人的需要
单向
双向
他人、社会的需要
满足
满足
(“人”对人的积极意义)
(“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拓展:区分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
BY YUSHEN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你不贡献,我不贡献,谁来贡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
——徐虎
名下的巨额财富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
—比尔·盖茨
情境探究
思考 :你认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既然人的价值有两方面的内容,那么如何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呢
(3)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
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即社会价值。(P72第二段)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的贡献
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包括精神贡献和物质贡献,二者之间不存在大小、优劣的问题。
注意
一、人的价值
2、人的价值
原理小结1:人的价值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
(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3)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方法论】
要求我们把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1、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一个人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
A.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B.个体在社会中的影响
C.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
D.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C
2.“天眼之父”南仁东,胸怀祖国、淡泊名利,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不懈奋斗,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南仁东精彩的科学人生告诉我们( )
A.奉献社会的真正目的在于满足自身需要
B.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物质贡献
C.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要奉献
C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价值观的含义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议学情境二
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就是通过教育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进而改变三代人的命运,改变一方水土贫穷落后的命运!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
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
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张妈妈的初心、担当与情怀
议学情境三
1、张桂梅的初心、担当与情怀根本上受什么影响?什么是价值观呢?
2、从张桂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价值观发挥了哪些作用?
3、从国家层面看,张桂梅的事迹被表彰并宣扬说明了什么
20年来,她每年都坚持家访。家访路上,她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险些掉下悬....但着靠这一份责任与坚持走遍了丽江市的一区四县。
为了筹集办学经费,张桂梅在街头“乞讨”。她对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说:“我想办一所学校,你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 ”
她十几年来一直住学生宿舍 , 64岁的她身患20多种疾病,但她仍咬牙坚持每天陪伴学生晨读、上课、自习。
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华坪县委给张桂梅7000元钱制装费,让她买套像样的西服上北京,但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一台电脑,供教师办公,给学生学习。至目前,张桂梅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分钱,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元,全部捐给了山区的孩子们和教育事业。
张桂梅的初心、担当与情怀根本上是受她坚韧顽强、胸怀梦想、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的影响
坚韧顽强
1、张桂梅的初心、担当与情怀根本上受什么影响?什么是价值观呢?
胸怀梦想
爱生如子
无私奉献
议学提示
1、张桂梅的初心、担当与情怀根本上受什么影响?什么是价值观呢?
坚韧顽强
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
正确的价值观
胸怀梦想
爱生如子
无私奉献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①价值观具有主体差异性:对于同一事物,人们的价值观往往有差异。
②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同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性质的价值观有不同的作用
注意
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提示:婚姻观、就业观、家庭观、学业观、饮食观,等等,都属价值观。
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男儿有泪不轻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今朝有酒今朝醉
价值与价值观的区别和联系
关系 价值 价值观
区 别 内涵 一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范畴 属于社会存在范畴 是客观的 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是主观的
联系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从张桂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价值观发挥了哪些作用?
议学提示
立志用教育改变山区贫困女孩的命运
毅然决然选择创办免费女子高中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张桂梅走向美好的人生道路
一生倾注教育工作,把功勋写在教学中
坚韧顽强、胸怀梦想、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人生向导
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促进作用
马克思说:“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一方面,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认识世界—看问题的角度)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促进作用
黑色GDP理念下的粗放发展
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绿色发展
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正确,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就会遭到失败。(改造世界——做事情的方法)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双重作用)≠促进、推动



正确的
价值观
错误的
价值观
作出正确的
人生选择
作出错误的
人生选择
对社会
作出贡献
人生
误入歧途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
②价值观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
③价值观不同,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
要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相关链接)
(1)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辨证统一.
(2)它强调集体利益即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3)它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关链接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3)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民主、法治、个人自由、包容和尊重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自由、平等、诚实、善良、民主、宽容
原理归纳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与方法论
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原理内容】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3)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
【方法论】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湖北·高考真题)秸秆离田是东北利用秸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秸秆打包离田面积过大、量过度,容易导致黑土流失,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做到科学离田,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统一。这表明( )
①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②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可以引导农业的绿色发展
③科学离田能够摆脱条件制约以实现综合利用
④统筹规划可以优化整体功能并避免黑土流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答案】A
【解析】①:秸秆离田是东北利用秸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为防止其负面影响,需要因地制宜,说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必须尊重自然规律,①正确。
②:秸秆离田容易导致黑土流失,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统一,这说明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可以引导农业的绿色发展,②正确。
③:科学离田并不能摆脱条件制约,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说法错误。
④:统筹规划可以优化整体功能,减少黑土流失,但避免一词太绝对,④错误。
故本题选A。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主要是基于(  )
  ①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价值观
  ②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①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③说法错误。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D
学以致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学情境三
1、张校长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相同点
2、从张校长事迹中思考为何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如何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探究问题:①张校长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相同点
②从张校长事迹中思考为何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如何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探究与分享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要把她们培养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红色接班人,于是我们学校就成了一所红色育人学校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3、如何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张校长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契合点
2、从张校长事迹中思考为何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营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
对个人的日常生活提出要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与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契合;
从张桂梅事迹中可以看出只有如张桂梅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有利于彰显中国精神,明确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体现了时代精神
议学提示
1、是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基本内容——是什么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2)基本内容的意义: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
社会层面
个人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2、原因——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地位)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特点)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要求——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国家角度:
3、要求——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要勤奋,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②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③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
④要笃(dǔ)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个人角度:
知识拓展: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的比较
区别
含义
涵盖范围
联系
价值
人的价值
价值观
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涵盖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属于社会存在范畴,是客观的
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只涵盖人生领域的价值
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主观的
价值对人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人生价值,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形成价值观
哲学上的价值
人的价值含义、内容、评价
价值

价值观
人的价值
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课堂小结
5、价值观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
易错纠偏
1、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人的需要
3、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物质贡献
4、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起促进作用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自我满足
(提示:取决于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
(提示: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提示:精神贡献同样重要)
(提示:正确价值观才促进)
(提示:是影响,不是决定)
1、(2023·全国乙卷)农村,这个曾被一些人视为穷困、闭塞、落后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据统计,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从过去“争相跳农门”变成“我要回农村”,说明( )
①任何价值观和价值判断都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源于主体的知识和能力
③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
④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对主体的实践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源于实践,而不是主体的知识和能力,②错误。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④错误。
课堂练习
2、(2023·全国·甲卷)在讲究效率、与时间赛跑的时代,“治愈”“解压”“诗和远方”等网络热词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与困难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动营造“治愈瞬间”、仔细体味“幸福时刻”,让人生充满温暖与亮色,成为青年人进行心理调适、积蓄昂扬斗志的新手段。这说明( )
①价值观正确与否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评价
②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其发展而变化
③价值观往往因人而异,都应当得到包容与认同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价值观正确与否,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评价,而是取决于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①错误。价值观是两面性,不是所有的价值观而是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应当得到包容与认同,③错误。
课堂练习
3、央视《故事里的中国》节目中,从胡清汝的爷爷胡金锜创建平乡县贾村第一所小学开始,在70年的时间里,胡家四代相传,走出了20名乡村教师,先后培养2万余名学生。胡清汝一家把执教当作职业的选择,更当作人生的信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几百万乡村教师的缩影,他们带着知识、带着理想,带着最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完成了中国社会最基层的启蒙教育。该事迹说明(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人的前途和命运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前途和命运,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排除。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