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5张PPT)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文化第7课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第8课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吸收外来第9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活的灵魂教材框架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第2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第3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第5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第6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哲学文化活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内涵与功能民族性与多样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创未来)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第七课课知识体系文化的功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文化的功能什么是文化2.★文化的特点1.文化的含义:广义和狭义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对社会: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对国家和民族:血脉和灵魂③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需要通过载体呈现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人:塑造复习巩固思考:国庆假期你会出游吗?想去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吗?导入新课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圈点勾画,标记问题,时间3分钟左右。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点、影响和意义4.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5.如何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一议题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议学任务:1、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总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议题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议题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哪些?提起中华传统文化,你会想起.......?传统文艺传统习俗传统文学传统建筑传统服饰传统中医药文化传统思想传统技艺议学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材料一: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材料二: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中亚和西亚的农作物、佛教、音乐、医药、乐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进行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得以不断创新发展。议学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情景探究一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P94一段(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农耕文明工匠精神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P94一段(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内部—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体现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内部—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体现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1.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什么) P94一段(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外部:中华化具有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注意:中华文化形成发展≠各民族文化渐趋统一、同一、趋同≠文化差异消除≠全盘吸收知识拓展1.中华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落后之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 我国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2.传统文化不等于历史文化,历史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才是传统文化。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中华文化现代文化(革命文化为典型)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存在于封建社会时期)精华糟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代文化当代文化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材料一:古代先贤的许多名言,表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例如,孔子曾说过,“好仁者,无以尚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君子和而不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等。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等等。 材料二:古代的许多典故或传说,传播着中华优秀美德。例如,夸父追日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雪中送炭的故事、梁山好汉见义勇为的故事、二十四孝中扼虎救父的故事,等等。 材料三:人文精神,是与科学精神相对而言的,是指社会理想、人生信念等方面的价值追求。例如,“以和为贵”的社会理想、“止于至善”的道德目标,等等。正是这些方面的人文价值追求,形成了中华民族鲜明的精神个性。情景探究二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核心思想理念:(2)中华传统美德:(3)中华人文精神: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94二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注意:(1)(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3)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当代文化传统文化糟粕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核心思想理念(重民本)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核心思想理念(求大同)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核心思想理念(守诚信)6.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华传统美德(敬业乐群)4.雪中送炭。中华人文精神(社会和谐)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中华人文精神(向上向善)下面名句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中华传统美德(见义勇为)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情景探究三(1)想一想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体现了什么特点。源远流长:纵向、动态、历史悠久、绵延不绝相关链接P95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 我国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张衡地动仪(2) 从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上,你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博大精深:横向、静态、内涵丰富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①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看,纵向、动态、历史悠久)②博大精深(从内容角度看,横向、静态、内涵丰富)(1)基本特征:关键词——几千年、古老、历史悠久、一脉相承关键词——精彩、独到、区域性、民族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中国相较于其他三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中华文明不但没有中断,还可以不断丰富发展呢?探究与思考4: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①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看,纵向、动态、历史悠久)②博大精深(从内容角度看,横向、静态、内涵丰富)(1)基本特征:关键词——几千年、古老、历史悠久、一脉相承关键词——精彩、独到、区域性、民族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 (形成与发展)(2)表现: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比较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区别 角度 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纵向)的角度来说的 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侧重点 源远流长侧重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侧重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具体运用 看到材料中有“几千年”“古老”“历史悠久”“一脉相承”等体现时间久远的信息,可以断定为“源远流长” 看到材料中有“精彩”“独到”“区域性”“民族性”等体现内容丰富的信息,可以断定为“博大精深”联系 ①两者都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都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②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 【知识拓展】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材料三: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了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由中国传到欧洲等地的重要发明,共计26项。例如,中国的数学早于西方几百年;中国的历法应用的规模之广、延续的时间之久为世界所罕见;中国的瓷器名扬四海;中国医药学自成一家……(3)结合材料三,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外文明发展的意义。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为什么)①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②对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议题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哪些?议学任务: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二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 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探究问题:对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 我们是否应全部学习?为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正确传统文化 埋儿奉母情景探究四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文化经济、政治决定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中华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守正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总结: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糟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谈谈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怎样的正确态度?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P97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谈谈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怎样的正确态度?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P97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侧重于继承)(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侧重于发展)(3)总结: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归纳(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批判继承。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不是先继承后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全面继承/沿袭/承袭/复古回归传统文化关 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区别 内涵 指要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 指在文化继承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形态 主要从静态上分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主要从动态上发展传统文化侧重 侧重于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主要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言的。 侧重于对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主要是对文化创新而言的联 系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前提和基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必然要求。两者体现了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前后相继的关系。 区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知识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 )①全盘吸收各种外来文化②抛弃传统文化,另辟新路③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对点练习√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情景探究五高二某班的同学们正在举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主题班会,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学生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咋世界文化几当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学生乙: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学生丙:”和为贵“与全球治理新,”天下大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人合一与绿色经济发展,”仁者爱人“与国际援助。。。。。。 学生丁: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和为贵”,不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智慧,更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道义准则,已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高度认同。议学任务: 结合同学们的发言,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哪些? 议学提示 学生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咋世界文化几当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学生乙: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学生丙:”和为贵“与全球治理新,”天下大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天人合一与绿色经济发展,”仁者爱人“与国际援助。。。。。。 学生丁: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和为贵”,不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智慧,更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道义准则,已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高度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意义) P98(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P98-1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②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P98-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意义) P98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借鉴意义: P98-3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意义) P98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P96-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意义) P98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对国家发展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根本)(2)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3)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对发展)(4)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国际)2.归纳小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什么要正确对待\意义)课堂小结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传统美德核心思想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古为今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原因)中华人文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对国家发展的意义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对解决当代问题的意义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典例精练(2024江苏扬州联考)在抗洪抢险救灾这场“遭遇战”中,不畏难、不惧苦的广大青年官兵、消防队员、救援志愿者、原本可以享受假期的大学生,在风雨中逆行、在积水中跋涉、在堤坝上奋战、在黑夜里坚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帮助群众脱险。新时代青年身上蕴含着( )①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的核心思想理念②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③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中华传统美德④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C典例精练(2024山西运城模拟)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博物馆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这是因为( )①文物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②文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③让文物活起来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④文物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真题精析】(2024·山东·高考真题)玑衡抚辰仪由十八世纪在华任职的欧洲学者主持设计,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2024年初,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馆与北京天文馆合作,利用3D技术制作了玑衡抚辰仪一比一复制品,并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斯洛文尼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玑衡抚辰仪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②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③“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创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④赠送复制品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玑衡抚辰仪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①正确。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排除。③:“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没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没有创新其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③排除。④:中国将复制品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这象征着中斯友谊,将促进两国共同开展科学探索和交往,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④正确。 故本题选B。B典例精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