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测量气温》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测量气温》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测量气温》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气象观测员实战演练第一场——校园气温探秘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设计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如下要求:
1.核心概念:10.1 天气和气候
2.学段目标(3~4年级):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3.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证据比较不同地点气温的差异,并尝试分析原因。
4.探究实践:能使用气温计在指定地点进行实地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5.态度责任:理解在科学探究中严格遵循测量规范的重要性,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技能应用课,是第2课《认识气温计》的实践延伸。学生将从模型练习走向真实测量,核心任务是掌握规范测量气温的方法并完成首次实地测量。教材通过“测量教室内外气温”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并思考原因,为后续学习《气温的变化》打下数据和思维基础。
四、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可能是不同的;理解规范测量对获得准确数据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点的实测数据,能初步推断出导致温差的主要原因(如阳光、通风)。
探究实践: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气温计,小组合作完成教室内外多个地点的气温测量与记录任务。
态度责任:在测量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养成实事求是、细致合作的科学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气温计的规范使用方法和实地测量操作。
2.教学难点:准确识读气温计并记录数据;基于数据进行分析和简单推理。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测量规范步骤图、数据记录表);《校园气象观测站实地测量认证卡》;多个气温计;提前选定多个测量点(如教室內阴凉处、阳光下、走廊、大树下)。
2.学生准备:每人一份《学习任务单》;铅笔。
3.环境准备:学生4-6人测量小组,每组指定一名材料员、记录员、观察员。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发布任务,激发斗志
教师活动:
“各位‘温度测量小能手’们,恭喜你们已经通过了仪器关!但真正的气象观测员,必须在真实的战场上经受考验。今天,观测站将发布第一个实战任务——绘制我们的第一张《校园气温地图》!(PPT出示任务卡)我们需要你们立刻出动,前往指定的几个地点,测量并记录下当时的气温。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活动:聆听任务,进入“实战”状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设计理念:延续“气象观测站”情境,将本节课定义为“实战任务”,赋予学习活动使命感,持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 战前培训:明确规范,统一标准
教师活动:
“出征前,我们必须进行最后的战前培训!科学测量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规范!任何一点操作失误,都可能让我们的数据失去价值。(PPT出示图文步骤)请大家跟我一起宣誓并牢记操作规范:一选点: 选择通风、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二放置: 保持气温计离地面约1.5米(大约到你们胸口的高度)。三等待: 静置2-3分钟,让液柱稳定。四平视: 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水平,准确读数。五记录: 及时、准确地写下数据,单位是℃。好,请各组材料员上来领取你们的‘装备’(气温计)!”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朗读并记忆操作规范要领,材料员领取实验器材。
设计理念:将操作规范培训设计成“战前宣誓”,形式新颖,能加深学生记忆,强调科学测量的严谨性,为后续探究活动的规范开展奠定基础。
(三) 实战演练:分组测量,收集数据
教师活动:
“现在,我宣布,‘校园气温探秘’行动开始!各小组请根据《学习任务单》上的地图指示,前往你们的第一个测量点。记住操作规范,小组内要分工合作,记录员要及时记录。老师会巡视并提供支援。行动!”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前往2-3个不同的指定测量点(如教室內、走廊、阳光下),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气温数据。
设计理念: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探究环节。通过真实的合作测量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真正掌握测量技能,体现“做中学”的探究学习理念。教师巡视指导,实现过程性评价。
(四) 情报分析:汇报数据,发现规律
教师活动:
“所有小组已完成测量,请迅速返回‘指挥部’!现在我们来召开‘数据分析会’。请各小组汇报你们的数据。(教师将各组数据快速记录在黑板的表格中)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咦,为什么所有小组测的阳光下温度都比阴凉处高?为什么走廊和教室里的温度也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地点的气温不一样;太阳照射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
学生活动:汇报本组数据,观察全班数据,在教师引导下比较、分析,发现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尝试解释原因。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动手做”转向“动脑思”,经历“数据获取-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完整科学思维过程,培养基于证据的分析能力。
(五) 总结升华:数据的力量与科学精神
教师活动:
“看,这一串串数字,就是科学的语言!它比我们的感觉更精确,更能揭示世界的奥秘。从‘觉得热’到知道‘到底有多少度’,这就是科学的进步。正是无数科学家秉承着这种严谨、求实的精神,一次次规范地测量、记录、分析,才构建起人类庞大的科学知识体系。你们今天,也体验了这种精神!”
学生活动:聆听总结,感受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数据的飞跃,体会科学精神的内涵。
设计理念:将本节课的技能学习提升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的高度,让学生感悟到严谨、求实的品质对科学研究的价值,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认证与延伸
教师活动:
“太精彩了!你们不仅完成了测量任务,更发现了重要的规律。我宣布,全员通过实战考核,荣获‘气象测量士’称号!(颁发认证卡)你们的课后任务是:选择一天中的两个时间点,测量同一地点(如你家阳台)的气温,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这将是我们的下一个谜题!”
学生活动:接受认证,明确课后拓展任务,对“气温变化”产生新的好奇。
设计理念:通过认证给予学生成就感。布置的长期观测任务,既是对本课技能的巩固应用,更是为下节课《气温的变化》埋下伏笔,建立课时间的内在联系。
八、作业设计(观测员进阶任务)
1.基础作业(必做):今天放学后和晚上八点,在同一个地点(如家中阳台阴凉处)测量一次气温,并记录在任务单上。
2.提升作业(选做):连续三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气温,绘制一个简单的气温变化柱状图。
3.拓展作业(挑战):查阅资料,了解气象站测量气温的百叶箱为什么被设计成那样(白色、木制、双层百叶窗结构)?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动手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户外测量环节的组织是关键,需提前规划好小组路线和顺序,避免混乱。大部分小组能遵循规范操作,但对“平视读数”和“单位记录”仍需反复强调。数据分析环节应给予学生更多表达时间,让他们自己发现和总结规律。下次可引入平板电脑,让学生现场拍照上传数据,实现更高效的数据汇总与分析。
附:《学习任务单》
《校园气象观测站》实战任务一:校园气温探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第____组
任务一:战前准备——操作规范牢记于心
(请在出发前,默念并确认小组每个成员都清楚)
测量规范口诀:一选点 → 二放置 → 三等待 → 四平视 → 五记录
任务二:实战测量——数据收集员
请按照指定顺序前往测量点,严格操作,准确记录。
测量地点 我的测量数据 (℃) 小组测量数据 (℃) 地点特征 (如:有阳光/阴凉)
1. 教室內(窗前)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 走廊通风处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阳光下的空地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任务三:情报分析——我的发现
观察全班汇总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______。
我猜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我的技能认证(课后由老师评定)
评价内容 加油!(★) 不错!(★★) 真棒!(★★★)
我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气温计
我能准确读数并记录(带单位)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测量
我能根据数据说出一个发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