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气的影响》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天气的影响》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一单元第8课《天气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气象观测站的使命——探究天气与生活的深度联结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设计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如下要求:
1.核心概念:10.1 天气和气候
2.学段目标(1~2年级):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科学思维:能通过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双重影响(利与弊)。
4.探究实践:能通过调查、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收集证据,说明天气的影响。
5.态度责任:认识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利用天气为生活服务、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感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天气”单元的总结与升华课,旨在引导学生将前七课所学的天气知识,与真实的生活世界建立深刻联结。教材从天气对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劳动)和动植物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天气的影响(既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一面)。本节课不再侧重于观测技能,而是侧重于分析、讨论和感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一课。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天气变化会对人类生活(衣、食、住、行、健康、生产)和动植物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认识到同一天气现象对不同事物可能产生利、弊两种不同影响。
2.科学思维: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天气影响的多样性和辩证性,发展批判性思维。
3.探究实践:能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分析等方式,探究并表达天气在不同情境下产生的影响。
4.态度责任:深切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天气变化,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了解我国在气象防灾减灾和利用天气资源方面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科技自信。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多方面影响。
2.教学难点:辩证地看待天气的影响(例如,台风带来破坏也带来降水),理解人类如何利用科技适应和应对天气。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多种天气下人类活动与动植物反应的图片、视频;如雨天交通拥堵、雪天玩耍、干旱农田、台风破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中国“海绵城市”、智慧农业、精准天气预报减灾案例介绍)。
学生准备(每组):一份《学习任务单》;角色扮演卡(如:农民、司机、小朋友、大雁、小树等)。
环境准备:教室桌椅布置便于小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联系生活,切入主题
教师活动:
“各位优秀的天气预报员们,经过整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能从科学的角度‘读懂’天气了。但学习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请大家想一想,昨天的一场大风/一场雨/一阵降温,有没有影响到你呢?也许它让你加了件衣服,也许它让你的户外课取消了。(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看,天气无声无息,却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今天,我们就作为‘天气影响评估师’,一起来深入探究——《天气的影响》。”
学生活动:
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分享天气带来的切身影响,快速进入学习主题。
设计理念:从学生最熟悉的亲身经历导入,瞬间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意识到本课研究内容与自身密切相关。
探究一: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
“天气就像一位看不见的‘总指挥’,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分成小组,开展一次‘头脑风暴’。(出示PPT提示)请从衣、食、住、行、工作这几个方面,讨论一下:不同的天气(晴天、下雨、下雪、大风、雾霾……)分别会带来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有好的一面吗?有不好的一面吗?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任务单》上。”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影响,如:雨天对出行不便,但对农作物好;晴天利于出行,但可能导致干旱。) “好,请小组派代表来分享你们的‘发现’!(引导学生分享,并适时点评和补充,如:台风破坏力强,但也能带来充沛降水;人们利用晴天发展太阳能,利用风天发展风能等)”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围绕多个维度进行讨论,发现天气影响的广泛性和辩证性,并记录和分享。
设计理念:采用“头脑风暴”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发现天气影响的复杂性和两面性。
(三) 探究二: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师活动:
“天气不仅影响我们,也影响着地球上的其他居民。现在,请各小组抽取一张角色卡(如:小燕子、小树、青蛙……)。你们需要以这个角色的身份,来说一说你们最喜欢的天气和最不喜欢的天气是什么?为什么?(例如:小树角色——‘我最喜欢晴天,阳光让我进行光合作用;但我最怕干旱,会渴死。’)准备一下,我们来一个‘动植物心声发布会’!” (邀请几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动植物对天气的变化比人类更敏感,它们的许多行为都是对天气的响应,如迁徙、冬眠、落叶等。)
学生活动:通过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代入动植物的视角,理解天气对它们生存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通过角色扮演这种具身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同理心,让他们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适应关系,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四) 升华研讨:人类的智慧与力量
教师活动: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天气的影响巨大,有时甚至带来灾难。面对天气,我们是完全被动的吗?不!我们人类运用科学和智慧,一直在努力!(播放短片或图片展示)看,我们建造大棚,为农作物创造‘小气候’;我们修建水利工程,抗旱防洪;我们研发精准的天气预报,提前预警,转移人员,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插入跨学科内容:海绵城市)我们的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缺水时‘吐’水,巧妙应对雨水问题。这一切,都展现了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伟大智慧!”
学生活动:观看聆听,了解人类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应对和利用天气,感受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设计理念:将认知从“天气影响我们”提升到“我们如何应对天气”,展示科技的力量,初步渗透“人地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五) 情感升华:科技强国,气象护航
教师活动:
“在中国,这份智慧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展示案例)从精准预测台风路径,守护千万家庭平安;到利用风云卫星指导农业生产,助力丰收;再到打造‘海绵城市’,解决内涝难题……这背后,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默默奉献,是祖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力量在为我们保驾护航!(情感升华) 同学们,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在与自然的共处中不断积累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科学,认识天气,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未来更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守护我们的家园,让生活更美好,让祖国更强大!这,就是我们‘校园气象观测站’所有课程的最终使命!”
学生活动:
聆听震撼人心的国家案例,感受祖国科技的进步和强大,将个人学习与家国情怀相联系,树立远大志向。
设计理念:结合中国在气象科学应用领域的伟大成就,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自信,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推向高潮,为本单元乃至整个科学学习注入持久的情感动力。
(六) 单元总结与展望
教师活动:
“至此,我们‘校园气象观测站’的全部课程就圆满结束了。我们从观测员到预报员,最后成为关注社会、心怀家园的‘科学少年’。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份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智慧的头脑去思考,用温暖的内心去担当。科学之旅,永无止境!”
学生活动:
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历程,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和对未来学习的期待。
设计理念: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升华,将科学学习从知识技能层面提升到情感态度层面,为学生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八、作业设计(生活观察员)
1.基础作业(必做):做一名小小调查员,观察并记录本周内天气变化对你家生活的影响(至少3条)。
2.提升作业(选做):查找资料,了解一种动物或植物是如何适应特定天气或气候的(如骆驼、仙人掌)。
3.拓展作业(挑战):和家人一起讨论,制定一份简单的《家庭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如:台风天来临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
九、教学反思(预设)
本节课作为单元终点,成功实现了从知识技能到情感态度的跃升。课堂讨论环节气氛热烈,角色扮演活动效果良好。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需要教师提供恰到好处的案例和提问进行引导。升华部分选取的“海绵城市”等国家案例非常有力,能有效激发民族自豪感。整节课将科学、技术、工程、社会(STSE)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附:《学习任务单》
《校园气象观测站》终极使命:天气影响评估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第____组
任务一:头脑风暴——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请从以下方面,讨论不同天气带来的影响(想一想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并简要记录。
生活方面 天气现象 产生的影响(利与弊)
衣(穿衣) 降温、下雨
食(饮食、农业) 晴天、干旱
住(居住) 暴雨、台风
行(交通) 大雾、下雪
工作/学习 高温、晴天
任务二:角色扮演——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我们小组抽取的角色是:____________。 它最喜欢的天气是:____,因为:。 它最不喜欢的天气是:,因为:。
任务三:案例分析与感悟
1.人类应对天气灾害的智慧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在利用天气资源方面的成就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完本单元,我的最大收获和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我的技能认证
(课后由老师评定)
评价内容 加油!(★) 不错!(★★) 真棒!(★★★)
我能说出天气对人类生活多方面的影
我能辩证地分析天气带来的利与弊
我能理解动植物对天气的适应性为
我感受到了人类应对天气的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