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卷1(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卷1(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卷1
班级 姓名 学号
总分1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Na:23,Mg:24,Cl:35.5,Ca:40,Zn:65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博物馆馆藏的下列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青铜面具 B.龙凤玉佩 C.立人陶俑 D.青花瓷瓶
2、下列项目中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
B 剧烈体育运动后可适量补充糖类 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美丽的霓虹灯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劳动时使用铁合金工具 铁合金比纯铁熔点高
A.A B.B C.C D.D
3、金属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纯铜的硬度比黄铜的大 B.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C.铁制品刷漆可防止生锈 D.回收废旧金属可实现资源再利用
4、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华阳国志》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该过程涉及蒸发结晶
B.《天工开物》记载“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指煅烧石灰石可生成熟石灰
C.《吕氏春秋》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为刚”。描述的是合金的熔点降低
D.《梦溪笔谈》记载“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磁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5、欲探究Mg、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仅用组内试剂无法实现的是( )
A.Mg、Cu、稀硫酸、AgNO3溶液 B.Mg、Cu、Ag、稀硫酸
C.溶液 D.溶液、溶液
6、为验证活性炭或食盐能加快铁粉生锈速率,进行实验。下表是铁粉、水与不同质量活性炭、食盐均匀混合后,在10分钟内温度上升的实验记录( )
实验编号 活性炭质量/g 食盐质量/g 温度上升值/℃
1 0 0 0.1
2 0.2 0 22.0
3 0.1 3.1
4 0.2 0.1 56.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A.铁的锈蚀不需要氧气参与
B.表中的值为0.2
C.欲得出结论“活性炭能加快铁粉生锈速率”可以对比实验1和2
D.对比实验1和4得出的结论是“食盐能加快铁粉生锈速率”
7、如图所示为某班学生用废旧金属制作班徽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中利用了铁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 B.②中稀盐酸可用氯化钠溶液替代
C.④中铁板上会出现红色图案 D.⑤中塑封是为了防止班徽生锈
8、将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硝酸亚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滤渣中只含有银
B.若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C.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可能含有硝酸银
D.将所得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可能与所加锌粉的质量相等
9、小驰帮助同学们整理学习笔记时,发现如下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B.铁钉投入稀硫酸中,冒出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盖后,瓶口出现白烟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0、项目小组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图1所示实验,充分反应后,甲试管内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然后将甲、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如图2所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可能存在3种物质 B.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渣中可能存在2种物质
C.若滤渣为混合物,则其质量可能小于2mg D.若滤渣为纯净物,则滤液中可能存在3种金属离子
11、压电式打火机的工作示意图如下。按下按钮,液态丁烷迅速汽化,同时压电陶瓷工作产生高温,丁烷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打火机工作时涉及多种能量转化B.打火机外壳用的塑料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
C.压电陶瓷工作使温度达到丁烷的着火点 D.生活中应避免打火机受到外力撞击
12、《本草纲目》记载,高温下“生铁打铸,皆有花出”。冷却后的“花”即“铁末”,可用于仿制碑文拓片,其方法为“铁末浸醋,书字于纸,背后涂墨(炭黑)如碑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铁末”含有铁的氧化物
B.“醋”所含的醋酸(CH3COOH)属于有机物
C.“铁末浸醋”只发生物理变化
D.“墨”经久不褪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3、二氧化氯是目前采用的一种新型、高效饮用水消毒剂,制备的原理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NaClO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均不变
C.是一种氧化物 D.中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在密闭容器中加入和模拟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质量、各生成物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X的化学式为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容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5、某不纯的工业烧碱中只含有NaOH和。取33.3克该样品与200克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
A.29.2g B.33.3g C.46.8g D.62.5g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6、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1)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用钠和硫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硫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中钠原子 电子形成钠离子。
(2)我国无人机技术全球领先。无人机的部分组件由铝、铜等金属熔合而成的材料制成,此材料属于 (填“合金”或“合成材料”)。铝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
17、云南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其制作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滇南闻见录》记载:“自来铜(铜基合金),不可经火,须生锤成器”,通过捶打将斑铜塑成不同形状,体现了金属的 性。斑铜的熔点比纯铜 (填“高”或“低”)。
(2)斑铜主要含有铜、锌、锡、铁等。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通过一次实验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回答下列问题。
①组装好装置,装入药品前,应先 。
②集气瓶中金属B和溶液X可能的组合为 (任填一组)。
18、人类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某饮用天然水的特征性指标如下表。
特征性指标
每100mL含量(μg/100mL)
钙 ≥400
镁 ≥50
钾 ≥35
钠 ≥80
偏硅酸 ≥180
pH约为7.8(25℃)
①其中钙、镁、钾和钠是指 (填“元素”或“原子”)。
②25℃时,该天然水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燃油汽车尾气的“催化转化器”工作原理如图二。
①“催化转化器”的外壳材料属于 。
A.高分子材料 B.金属材料 C.无机非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②“催化转化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在燃油汽车上大量使用该装置可以减轻的环境问题是 。
19、郑州古荥镇发现的汉代冶铁遗址,证实中原炼铁历史悠久。炼铁高炉内主要物质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能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B为固体燃料,C为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写出物质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A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冰雪同梦绽放光芒,亚洲同心共谱华章。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亚冬会运动员身穿的运动服面料中添加了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具有的优良性能是 (答一点即可)。
(2)“舌尖”上的亚冬会,黑土地美食款待八方来客。为制作亚冬会美食,食堂准备了下列食材:黄瓜、鲤鱼、大米、冻梨,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3)“中国高铁,世界第一”,许多国内外的体育爱好者乘坐高铁到哈尔滨观看比赛。高铁列车使用的材料有铝合金,铝合金的优点之一是耐腐蚀,其原理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4)开幕式中,手提冰灯的孩子们与火炬手携手同行共同点燃主火炬塔“雪韵丁香”。为使火炬塔中的燃料充分燃烧,火炬塔的设计师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氧气,二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
21、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桥梁是贵州一张亮丽的名片。金属材料在桥梁建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桥梁的金属材料
①建造桥梁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铁、锌、铝、钢丝、镀锌钢丝、镀锌铝钢丝等。其中属于合金的是 (选填一种)。
②将赤铁矿()、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炉内和反应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金属材料的制造
一种超高强度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生产的主要工序如下:
①“酸洗”时,将钢丝放入酸洗槽中除去钢丝表面的铁锈。若“酸洗”时间过长,铁会被稀盐酸腐蚀,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镀锌”利用了锌的活动性强于铁为钢丝提供保护。验证金属活动性选用的试剂是 。
③“镀锌铝”时,镀层厚度随浸镀时间和温度变化关系如图,若需生产镀层厚度的锌铝镀层钢丝,最好控制时间和温度为 。
(3)金属材料腐蚀及防护
①在镀层中加入适量可调节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取含质量分数为的镀层测试镀层腐蚀速率的结果如图,镀层的腐蚀速率随镀层中不同、质量分数变化的规律是 。
②某桥梁主缆采用钢丝,工程师为了缆索主缆不被腐蚀,设计了桥梁干燥系统如图。说明缆索主缆的防护原理 。
22、化学社团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实验。
(1)用砂纸打磨铁片的目的是 。
(2)铁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 。
【查阅资料】室温下,氯化银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粉末状的银为黑色
【提出问题】在水中,铁能与溶于水的硝酸银反应,是否也能与难溶于水的氯化银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I:能反应 猜想II:不能反应
【实验预测】
(3)若猜想I正确,则可观察到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为 。
【进行实验】
(4)取少量氯化银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再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搅拌,静置后液体颜色无明显变化。甲同学据此认为猜想II正确,乙同学认为影响液体颜色变化的因素很多,液体颜色无明显变化不能说明反应没有发生。于是他们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继续实验。请完成表格中①~③处填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滤渣的成分为 。猜想I正确
b.取滤渣于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铁、银 产生气泡,烧杯内有黑色固体剩余
【反思提升】科学探究中,我们要敢于质疑、收集证据、修正错误观点,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9分,共36分)
23、“金粉”(Cu-Zn合金)是一种金属颜料,可用于文物修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金粉”中铜的含量,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图示数据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2)该“金粉”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4、向和NaCl的混合物中加入167g水充分溶解,再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5、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借助pH传感器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测得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是将 滴入到另一种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A点时,溶液中溶质为 (填化学式)。
③B点时,溶液的 。
④取C点时的溶液,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序号)。
a.铜 b.锌 c.氧化铜
(2)已知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发生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将和的混合物22.1g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冷却至室温,再向其中加入15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的质量为 g。
26、现有一定质量的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粉末,其中含钠元素2.3g。向该混合粉末中加入81.8g水,完全溶解后,逐滴滴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沉淀和溶液。计算:
(1)混合粉末中硫酸铜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配制上述5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2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毫升(;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5、ADAAB 6-10、CBDAD 11-15、BCAAC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6、(1) 失去
(2) 合金 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氧化膜,阻止进一步反应
17、(1) 延展 低
(2) 检查装置气密性 Fe与稀硫酸(合理即可)
18、(1) 元素 碱性
(2) B 酸雨(或空气污染)
19 灭火(合理即可)
20、(1)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腐蚀(答一点即可)
(2)鲤鱼 (3) (4)与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
21、(1) 钢丝/镀锌钢丝/镀锌铝钢丝
(2) 铁片和硫酸锌溶液(合理即可) 600~800s,460℃
(3) Zn质量分数由95降低到93.5,Mg质量分数由0增大到1.5过程中,腐蚀速率下降;Zn质量分数由93.5降低到92,Mg质量分数由1.5增大到3过程中,腐蚀速率上升 利用干燥空气的流动,除去缆索主缆中的水、粉尘和其他污染物
22、(1)除去铁片表面的杂质
(2) Fe+2AgNO3=Fe(NO3)2+2Ag 强
(3)浅绿色
(4) 产生白色沉淀 稀盐酸(或稀硫酸)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9分,共36分)
23、(1)0.2(2)74%。(3)9.8%。
24、(1)10(25%。
25、(1) 稀盐酸 NaCl、NaOH 7 b
(2)5.3
26、(1)8g;
(2)10%;
(3)16.7mL。
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