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上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单元测试卷2
班级 姓名 学号
总分1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Fe:56,Zn:65,Na:23,Ca:4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中国空间站系统建设所使用的下列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建造空间站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B.制造载人飞船使用的滤紫外线石英玻璃
C.制作航天服使用的聚酰胺合成纤维 D.制造火箭使用的第三代铝锂合金
2、镍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将废旧坡莫合金(含镍、铁和铜等)浸入800℃液态镁中形成镁镍合金,再经如右下图所示的真空蒸馏,可实现镁和镍的分离与回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小 B.镁的沸点比镍的高
C.真空蒸馏过程中,镁原子间的间隙发生改变D.坡莫合金可完全溶解于足量稀硫酸中
3、下列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藏品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弦纹玻璃杯 B.翔鹭纹铜鼓 C.工字形木器 D.龙形玉饰件
4、家务劳动蕴含科学知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B.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表面的污渍
C.用含有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 D.清洗铁锅后及时擦干防止生锈
5、分析下列实验过程的相关信息,推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操作2是过滤 B.固体是纯铜
C.反应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6、用思维导图对常温或点燃条件下能与物质M发生反应的物质进行归纳整理,如图,则M可能是( )
A.碳B.铁 C.氧化铜 D.碳酸钙
7、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A.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固体和固体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杂:溶液中混有溶液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C 鉴别:氧化铜和铁粉 取样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9、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
A.图A:分别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镁粉和锌粉
B.图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C.图C: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铜粉和氧气
D.图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10、竖炉炼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赤铁矿石粉碎后可以增加铁元素的含量 B.原料是赤铁矿石、天然气、高温尾气
C.合成气中X的化学式为 D.赤铁矿石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属于化合物
11、2025年全国两会聚焦环保、能源、健康、农业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化学在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各组对相关主题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化学与环保 B.化学与能源
①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②煤炭中加入固硫剂,减少污染 ①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化学与健康 D.化学与农业
①人体内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症 ②实行体重健康管理,不吃含油脂食品 ①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②钾肥能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A.A B.B C.C D.D
12、今年全民营养周提倡“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水产品的摄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酥梨含有的维生素属于无机盐 B.玉米的主要成分淀粉属于糖类
C.鳜鱼富含的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D.青少年需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13、乙醇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制取,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改变
C.该反应中共涉及2种氧化物 D.甲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
14、将可燃物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水。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氧气减少了。实验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时刻,容器内氧气的质量为
B.图中时刻,容器内碳元素的质量为
C.若,则该可燃物一定含有碳、氧元素
D.若,则该可燃物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15、现有一包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钙、氢氧化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步骤1:取少量该固体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振荡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红色褪去且无气泡产生。
步骤3:另取10.6g该固体物质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4.4g气体。
根据以上探究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氯化铜 B.该固体物质最少由三种物质组成
C.该固体物质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D.若该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钠,则一定含有氯化钙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6、重庆以“桥都”闻名世界,桥梁建设用到大量钢铁。
(1)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填“>”或“<”)氧元素。
(2)防锈和除锈是生产、生活中常面临的问题。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
(3)极细的铁粉呈黑色。“黑色”属于铁粉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这种铁粉在空气中能自发燃烧只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金属及金属材料具有广泛用途
(1)铜能被加工成厚度仅为的超薄铜箔,说明铜具有良好的 (填“延展性”或“导电性”)。
(2)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4)铝镁合金是飞机制造、建筑等行业的重要材料。为测定某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铝的质量分数,现将4.8g的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5g氢气。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
18、钢铁工业加速绿色转型,由“碳冶金”向“氢冶金”升级。工程师在高炉炼铁(图甲)的基础上,开发了氢基竖炉炼铁新工艺,其流程如图(图乙)。
(1)赤铁矿石主要成分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炼铁高炉进风口附近的反应,主要生成CO2而不是CO的原因是 。
(3)新工艺绿色环保,“还原反应室”中主反应为Fe2O3+3H22Fe+3X。
①X的化学式为 。
②该反应属于 (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图乙中合成气由甲烷和水反应制得,也可由焦炭制得:C+H2OH2+CO。消耗相同质量的水时,理论上前者与后者制得H2的质量比为 。
19、实验小组对Al和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Al Cu,小组同学一致认为Al和溶液能够发生反应。
(2)小林将铝丝浸入溶液一段时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结合铝的化学性质分析,原因是 。
(3)小艺对小林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改进,观察到明显现象。小艺的实验操作是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0、海水“晒盐”后剩下的“苦卤”也是宝贵的化学资源,其中主要是由氯、钠、镁、硫、钙、钾、溴等元素组成的盐。利用苦卤生产“国防元素”金属镁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池”中分离出Mg(OH)2沉淀的操作名称是 。
(2)“溶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生产过程中,将“苦卤”中的MgCl2先转化为Mg(OH)2,再将Mg(OH)2重新转化为MgCl2,其目的是_____(填标号)。
A.富集MgCl2 B.提纯MgCl2 C.没有任何价值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
21、金属注射成型是一种精密器件的制造技术。某种制备铁镍合金器件的主要工序如图。
(1)原料制备
ⅰ.制铁粉:,则X为 ,参加反应的与的质量比为 。
ⅱ.制纯镍粉:(气态),示意图如图,则温度较高的是 (填“a”或“b”)区。
ⅲ.将铁粉、纯镍粉与石蜡黏结剂混合,制成原料颗粒。
(2)除蜡:若要加快溶剂对石蜡的溶解,可采取的措施是 。
(3)烧结:需在氮气环境下进行的原因是 。与纯铁相比,烧结后得到的铁镍合金的优点有 (写一条)。
(4)渗碳:通过渗碳技术可优化产品性能。对比图中不同温度下含碳量随渗层深度变化的曲线,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
22、活动小组对自热贴发热原理进行探究,某品牌一次性自热贴说明书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食盐对铁粉生锈有催化作用;蛭石是一种优良的保温材料;吸水性树脂具有强吸水和保水能力,且可反复释水、吸水。
【提出问题】自热贴为什么能发热?
【做出猜想】自热贴放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生锈的过程。
【实验初探】(1)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步骤1 取、两袋自热贴,袋打开外袋取出内袋,揭下衬纸;B袋不打开外袋。将两袋样品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 A袋温度很快上升,冷却后其内容物略带红褐色;B袋温度无明显变化,其内容物依旧为灰黑色。 自热贴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 接触。
步骤2 24小时后,各取少量A、B袋内物质放入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片刻。 甲试管中溶液变黄色;乙试管中有气泡产生,部分物质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 24小时后,A袋内物质中一定含有 。
【得出结论】自热贴放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生锈的过程。
【实验再探】小组同学利用图1装置,向锥形瓶中分别放入三组物质进行实验。实验一:5g铁粉、1g氯化钠;实验二:5g铁粉、1g氯化钠、1.5mL水;实验三:5g自热贴袋内物质。测得锥形瓶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
【交流讨论】
(2)实验一中温度几乎不变的原因是 。
(3)能证明实验二中物质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
(4)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在自热贴中可以用来吸附氧气和水加快反应速率。
(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自热贴发热的实质是将 能转化为热能。
(6)将温度传感器改为湿度传感器,重复实验三,得到的数据如图3所示,造成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自热贴中有关的成分是 。
【反思评价】
(7)自热贴储存时应注意的事项是密封)。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9分,共36分)
24、炉甘石洗剂可用于皮肤止痒,其中的炉甘石主要成分为。为测定某炉甘石洗剂中的质量分数,从混合均匀的洗剂中取出100g,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只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全部逸出)。请回答:
(1)稀硫酸过量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主要为和 (写化学式)。
(2)该洗剂中的质量分数。(要求有必要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步骤)
25、某水垢样品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学习小组同学想测定该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于是向盛有水垢样品的烧杯中加入100g足量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待反应完全后,经称量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116.2g。(注意: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g。
(2)计算该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6%。
26、Na2SO3曾作为照相中的显影剂,可由2 NaHSO3 + Na2CO3 2 Na2SO3 + CO2↑ + H2O制得。取100 g NaHSO3溶液,加入5.3 gNa2CO3固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不考虑水的挥发)试计算:
(可能用到的部分相对分子质量:NaHSO3 104 Na2SO3 126)
(1)Na2SO3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2)NaHS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7、某工业生产铜的过程中,可发生反应:2 FeSO4 + CuSO4 Cu↓ + Fe2(SO4)3。实验室模拟这一反应时,用FeSO4溶液103.2 g和CuSO4溶液100 g在该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得到3.2 g固体。试计算:
(1)CuSO4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
(2)原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5、DCBBD 6-10、BACCD 11-15、AAACD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6、(1)<
(2) 涂油、刷漆
(3) 物理
17、(1)延展性
(2)
(3)Ag、Cu、Fe
(4)75%
18、(1)+3
(2)进风口氧气充足,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3) c
(4)3:1
19、(1)>
(2)铝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阻碍了铝与硫酸铜溶液的接触
(3) 用砂纸打磨铝丝后,再将其浸入CuSO4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20、(1)过滤
(2)
(3)AB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9分)
21、(1) 3∶80 a
(2)适当升高温度或搅拌
(3) 作保护气,防止在烧结时,Fe、Ni被氧气氧化 硬度大(或强度大或耐腐蚀)
(4) 温度相同时,渗层深度越大,含碳量越低(或渗层深度相同时,温度越高,含碳量越高)
22、(1) 氧气(或空气 ) 氧化铁/Fe2O3
(2)铁与氧气接触,但是缺水,铁没有生锈
(3)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
(5)化学
(6)吸水性树脂
四、分析计算题(每题9分,共36分)
24、(1)(212.5%。
25、(1)8.8
(2)80%
(3)大于
26(1)23∶24
(2)10.4%;
(3)12.2%。
27、
(1)硫元素/硫/S
(2)8%
(3)10%
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