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西路七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西路七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西路七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海外仓和出口前置仓是当前跨境电商运营的两种模式。海外仓是建立在海外的仓储设施,以实现跨境贸易本地化。出口前置仓是设置在国内口岸的服务货物出口的物流中心,采用散货入仓“即报即验”的新通关模式。近年来,部分大型卖家开始撤回海外仓,改用出口前置仓模式,助力货物出海。完成下面小题。
1.与海外仓相比,出口前置仓主要优势在于( )
A.物流配送速度更快 B.仓储成本更低
C.更接近消费市场 D.扩大市场范围
2.关于海外仓和出口前置仓的区位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口前置仓通常设在国内交通枢纽,便于货物集散
B.出口前置仓靠近目标消费市场,便于快速响应需求
C.海外仓多布局在国内沿海港口,以降低运输成本
D.海外仓的布局主要考虑接近国内生产基地
大西洋上的福戈岛由火山周期性喷发形成。研究团队对其开展考察,发现该岛整体环境较为干旱,但部分区域森林茂密。图1示意福戈岛地形,图2为用无人机拍摄并经技术处理的该岛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3.该岛的甲区域土层特别疏松且厚度大,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冻融风化 D.火山喷发
4.推测森林最茂密的区域位于该岛的(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5.拍摄图2照片时,无人机位于该岛的(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可能位于( )
A.长白山区 B.天山山区 C.太行山区 D.阴山山区
7.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2月1日、晴天 B.7月1日、阴天
C.4月1日、多云 D.12月1日、多云
8.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气候 C.海拔 D.地形
沉积岩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有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情况。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 )
A.未发生剧烈构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 B.未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有过沉积间断
C.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 D.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无地壳升降运动
10.断层线①②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特点是( )
A.①西侧岩层相对下沉 B.①东侧岩层相对北移
C.②东侧岩层相对上升 D.②西侧岩层相对南移
11.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表现为( )
A.断层形成早于岩浆活动 B.P地层沉积早于水平挤压
C.水平挤压晚于岩浆侵入 D.K地层的沉积早于J地层
火星冲日是指火星运行到地球的背后,地球居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时的现象。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火星冲日天文观测,2025年1月16日至春节期间都是观测火星冲日的最佳时机。如图为1月16日兴趣小组绘制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示意图,∠β比∠α大3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哈尔滨(126°E,45°N) B.北京(116°E,40°N)
C.上海(120°E,30°N) D.海口(110°E,20°N)
13.该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火星冲日天文观测期间经历的节气是( )
A.冬至 B.小寒 C.大寒 D.春分
14.该小组所在城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幅度约为( )
A.20° B.40.5° C.43.5° D.47°
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下图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北极燕鸥从越冬地开始迁往繁殖地的时间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16.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 )
A.大致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 B.大致顺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
C.大致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D.大致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
17.关于北极燕鸥及其迁徙的叙述,可信的是( )
A.北极燕鸥每年的飞行距离不超过3万千米
B.北极燕鸥靠近陆地迁徙是为了利用沿岸洋流
C.运用RS技术可以全程追踪北极燕鸥的迁徙位置
D.北极燕鸥是地球上一年中经历白昼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2025年2月28日(农历初一)北京时间8:30,我国某中学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成人礼仪式的帷幕,高三学生用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迎接属于自己的青春。该校某小组学生于当地正午用立杆测影的方法开展测量太阳高度角的地理实践活动。图1为“该小组分别在二至日北京时间12:48测得的日影示意图”,图2为“学校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成人礼开始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校旗杆的影子朝向西南
B.东京(35°N,139°E)房屋影子朝向西北
C.洛杉矶(34°N,118°W)与北京同处一天
D.开罗(30°N,31°E)正值日落
19.一年中正午旗杆顶端的影子会在PQ间移动,当旗杆顶端的影子( )
A.落在P点时,南半球极昼范围最大
B.落在O点时,该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
C.落在Q点时,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从P移到Q时,地球公转线速度增快
20.从该日起再过一周,该校某教师下班路上拍摄到的月相照片如下图所示,观测到的月相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7月19日上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与传统高坝蓄水不同,该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通过隧道将江水从派乡地区引到背崩乡地区,工程共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下图为该工程位置及剖面构想示意图。
(1)简述该工程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开发方式的优势。
(2)分析该工程电力规划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的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该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综合效益与潜在挑战。(要求:观点明确,论述与材料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盆地、乌海宽谷(图1)均属于“吉兰泰—河套”古大湖的一部分,后来古大湖消失,乌海宽谷形成。乌海宽谷东侧发育了河流阶地地貌(图2),调查发现T1阶地上部有粉砂、细砂分布,分选性佳,无水平层理发育,T2~T4表层由磨圆度高的砾石构成,中部主要由细砂层、黏土层组成,水平层理发育显著,其中存在灰绿色黏土层(湖泊沉积物)。
(1)指出目前农田主要分布的阶地位置,并分析原因。
(2)有研究人员发现T1阶地表层细砂物质来自风力沉积,请说明其判断依据。
(3)有观点认为“吉兰泰—河套”古大湖最终消失于4.1万年前左右,请推测其理由。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以来随着青藏高原逐步向北扩展,被认为是最晚卷入青藏高原的年轻山地。祁连山平均海拔在4000~4500米,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山脉和山谷组成。域内大陆性气候明显,降水稀少,区域内大风天数多,在山地北坡的山麓地带有断断续续分布的戈壁。祁连山的隆起对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形成一条宜耕宜居的农耕文化走廊。下图示意祁连山地形分布。
(1)简述祁连山山麓戈壁的形成过程。
(2)从内力因素角度,阐释晚新生代以来祁连山脉的形成过程。
(3)说明祁连山脉对河西走廊农耕文化形成的重要作用。
(4)请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可能给河西走廊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A D B C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C A C D B C B
21.(1)截弯取直,增大落差,提升可装机容量,提高发电效率;缩短引水距离,降低部分坝体建设难度,节省投资,缩短工期;避免在险峻的V形峡谷中大规模筑高坝淹没河谷,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破坏生态环境;减少移民搬迁和耕地、林地淹没损失。
(2)西藏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电力需求有限,我国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使得超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成为可能;“西电东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发展战略,能够优化全国能源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论点: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建设综合效益与挑战并存,该工程在开发过程中力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才能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综合效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提供大量清洁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安全;带动西藏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维护边疆稳定;工程建设改善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民生。
潜在挑战:大规模工程扰动加剧地质灾害风险;改变河流自然流态,影响下游水文生态环境;涉及当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藏文化保护等问题;雅鲁藏布江是国际河流,其流域开发可能引发下游国家的密切关注。
22.(1)阶地位置:T1。
原因:表层土壤以细砂为主,下层为砾石,土壤条件好;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2)流水沉积作用的沉积物应具有明显水平层理结构,T1表层沉积物无水平层理;该区域地处西北,冬、春季多大风,沙源丰富,细砂为风力堆积物。
(3)T1阶地剖面无湖泊沉积物发育;T2阶地形成于4.1万年前左右;T2阶地底部为灰绿色黏土层湖相沉积地层、上部为磨圆度高的砾石地层,说明此时期湖泊逐渐转变为河流。
23.(1)气候干旱,风化强烈;河流携带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麓沉积,形成冲积扇;多大风,大风将冲积扇表面的小颗粒沉积物吹走,留下粗大砾石,形成戈壁。
(2)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碰撞,青藏高原隆起;受青藏高原向北扩展的板块挤压作用,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祁连山脉。
(3)祁连山系海拔高,山地降水较多,冰川积雪面积大;冰雪消融,发源河流,带来大量水源;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冲(洪)积扇,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4)全球变暖,祁连山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将总体减少;使其下游的河流水量减少,河流沿线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湖泊干涸;沿途绿洲因为缺少水源而出现植被退化;加剧土地荒漠化,造成绿洲生态破坏,进而威胁整个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