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巩固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2: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巩固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作为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的开幕演出,原创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近日在线上展播。
B.它们不再是“凝固的音乐”,而是矗立在大街两边的艺术长廊,放眼望去,宛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融入银河,就安谧地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这样才算善待生命,不负年华。
D.三妹很不高兴地,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们家的!”
2.小语积累的语文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该书是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B.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等。
C.“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
D.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总决赛在我市隆重举行,决赛现场人山人海,已经到了间不容发的地步。——句中的加点词运用恰当。
3.小思同学写了一组知识卡片,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该句有语病。
B.“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水调歌头》中指月亮。
C.国庆75周年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国旗护卫队步调一致,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此句的加点词语运用不当。
D.文化底蕴是开发地方旅游的重要资源。“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范仲淹让岳阳楼名扬天下,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之意”让琅琊山游客满满,齐鲁之邦也会让山东的旅游业古韵流芳。
4.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②面对当今高新技术发展中极具风险、充满挑战的领域,中国探月人不畏艰险、永不言弃,自主创新、不胜不休,奋力攀登世界航天科技的制高点,充分体现了勇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的胆魄和勇气。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途中,探月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灯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A.第①句的句号应该放在引号内。
B.第②句中的“不畏艰险”“自主创新”“奋力攀登”“伟大复兴”四个短语结构一致。
C.第③句中的画线句是条件复句,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
D.第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探月精神的意义。
5.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歇斯底里,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②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以矢志不渝的精神牢记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真正踏上追梦旅途后,沿路有平川也有丘壑,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阴霾。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引吭高歌。
③志存高远不是好大喜功,脚踏实地不是因循守旧。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才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A.第①自然段划线处的分号运用正确。
B.第②自然段划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从复句类型看,第③段划线的句子属于递进关系。
D.“志存高远”“登高望远”“实现梦想”这三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6.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工易寻,一匠难求,②在如牛皮纸薄的钢板上焊接长征火箭“心脏”,不出一个漏点,把“蛟龙号”潜水器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1/50。③大国工匠以久久为功的钻研和创新,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有力托举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④“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在自己的赛道上创造不凡业绩,成就出彩人生。
A.第①句运用对偶、第②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B.第②句“漏点”后面逗号应改为分号,“1/50”后面句号应改为省略号。
C.第③句中加点的“大国工匠”“久久为功”“高光时刻”“有力托举”四个短语结构一致。
D.第④句中画线句是条件复句,强调了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性。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 ……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B.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事就要宽容: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
C.大雨过后,空气清新的十笏园吸引了一大批游客。走在幽美的园里,游客们不禁感叹道:“多美啊,雨后的十笏园!”
D.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手机游戏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五星红旗、奥运五环旗冉冉升起,北京成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
B.曹操志在千里是诗意;李白豪迈洒脱是诗意;杜甫忧国忧民也是诗意。
C.人类过去几千年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三十年会发生什么?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这两句诗把塞外雄伟壮观的独特景象描写得极为生动形象。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那么,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呢□简而言之,要欣赏书法作品的“形”与“神”。形,是指由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结构、整幅字的布局等□神,是指书法作品的神韵,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
A.。”,, B.”。?, C.。”?; D.”。,;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B.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C.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D.他告诉杜小康:芦苇丛里有芦雁的窝,明天,他可以去捡芦雁的蛋。有兔子,这里的兔子,毛色与芦苇相似,即使它就在你眼前蹲着,你也未必能一眼发现它……
1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说来,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的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
B.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C.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D.“距离期末只有两个月了。”班主任说:“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扎扎实实地学好功课。”
1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B.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C.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还是在商场,或者在公共汽车上,他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D.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共享单车智慧化管理,可以精准调度车辆,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车辆分布不合理。——此句有语病。
B.古人作品命名方式不一,《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是用“谥号”命名,《陶庵梦忆》《稼轩长短句》是用“名号”命名的。
C.“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此句标点使用正确。
D.我们弘扬传统文化,对先贤的思想,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一概否定,而要抽丝剥茧地梳理提炼。——此句加点成语使用无误。
1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
B.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C.我这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容易晕头转向,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
D.晚上,屋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父子俩的翻书声和窗外三、四只蟋蟀的鸣叫声。
15.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不同于唐代服饰艳丽多彩、大胆开放,宋代服饰更趋于独特的素雅之美,风格以简洁、清雅为上。其主要色调以杏黄、葱白为主,这类颜色使着装者清丽婉约、朴素淡雅,令人赏心悦目。衣服样式虽然简约,但是风格素雅,整体给人与众不同、高贵大方之感。这种简约之美,即使是放在当下,也能与大众的审美很好地契合。服饰是文化的缩影,也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不同的社会基础与文化,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审美风格,它们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画卷。
A.“主要”是形容词,“契合”是动词,“赏心悦目”是主谓短语,“风格素雅”是偏正短语。
B.“这种简约之美,即使是放在当下,也能与大众的审美很好地契合。”这是选择复句。
C.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缩影”“镜子”形象的写出了服饰可以反映社会的审美风格和文化面貌。
D.“它们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国古代服饰的历史画卷。”这个句子中,“共同”是定语,句子主干是“它们构成画卷”。
16.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书一世界,一书一人生。②与书相伴,我们能感悟到多样的人生,感知到世界的博大;与书相伴,那璀璨华章丰富了我们的灵魂世界,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单薄。③一本好书就是一方净土,就是一方滋养灵魂的乐园。④它们或宁静或淡雅,或细腻或粗犷,或聪慧或愚直,让我们的灵魂渐渐在读书中得到升华。⑤久而久之,书在我们心田播下的种子,会长成大树,因而连片成林,真正成为我们精神的栖息地。
A.“璀璨华章”和“一方净土”和“灵魂世界”都是偏正短语。
B.句②中加下划线的句子中“丰富”是谓语。
C.句③赋予好书以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句⑤是病句,加点的关联词“因而”应改为“进而”。
1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清清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18.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中华古诗词典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从“诗三百”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一首首情韵盏然、铿锵有力的诗词,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承载着先贤的思想智慧、高雅情趣和高远情怀。中华古典诗词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它们是文化百花园中最为璀璨芬芳的一枝,是精神源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脉。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苍白无力的,失落了诗情画意的民族是没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中华古典诗词是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A.“瑰宝”是名词,两个“和”都是连词,“高雅情趣”是偏正短语。
B.“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苍白无力的”一句中“诗意”是主语。
C.“中华古典诗词是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是递进复句。
D.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19.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情绪更加激动了。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2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徽因(1904—1955),福建人,建筑学家、文学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题使用拟人手法,诗人赋予“你”的提点是爱,是暖,是希望。
B.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创造宣言》作者是陶行知是著名教育家,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
21.对下面语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抚摸一本书,不仅用眼睛和手指,更要用心灵。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此刻,你就沉浸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你的心不知不觉就长出了翅膀。
A.“一本书”是偏正短语,加线的“和”是连词。
B.“抚摸一本书,不仅用眼睛和手指,更要用心灵。”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C.“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D.“你的心不知不觉就长出了翅膀”一句中“翅膀”是宾语。
22.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甲】手机的强大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我们控制着手机,同时也被手机控制着。低头玩手机,是“低头族”最常见的代表动作,【乙】很少有人意识到沉迷于方寸间,人们把太多的情感投入到虚拟的世界中,和现实世界反而有些隔阂,【丙】周围的人好像变得透明一样,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同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众声喧哗和手机外众生沉默形成鲜明反差,【丁】正所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A.【甲】处划线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利益”改为“便利”。
B.【乙】处划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方寸间”后加“的危害”。
C.【丙】处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丁】处划线句子标点有错误,应把“正所谓”后的标点“,”改为“:”。
23.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①法国女作家萨冈写的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是一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②由于这部小说,风情优雅的法国又多了一种“萨冈式微笑”。③萨冈为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起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忧愁。④去掉她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与忧愁优雅地握手,是不错的选择,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⑤能拥抱欢乐,与忧愁握手,距离“只生欢喜不生愁”还会远吗?
(摘自新浪博客)
A.①句的主语是“法国女作家萨冈”。
B.②句中“萨冈式微笑”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这句话是选择复句。
D.“风情优雅”“美丽而庄重”“拥抱欢乐”分别是主谓、并列、补充短语。
24.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近20万英雄献出了宝贵生命,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松骨峰战斗中, , , , 。激战后,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的抱着敌人的头,有的掐着敌人脖子,有的咬着敌人耳朵……他们一个连打死了300多个敌人,坚持等到了部队主力的到来,最终保住了阵地。
A.从词语的性质看,语段中“战斗”“掐”“最终”分别是动词、动词和副词。
B.从修辞的运用看,语段中“有的……有的……有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C.从句子的结构看,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单句,主干是:烈士保留姿势。
D.从标点的用法看,语段中的省略号用于列举的省略,表示遗体姿势还有很多。
25.选出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 )
A.绿茵茵的草地,踩在上面软软的,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味儿,置身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比喻)
B.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排比)
C.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结一心,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胜。(夸张)
D.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拟人)
26.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21年6月29日上午10时,“七一勋章”首次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①习近平总书记为29位功勋党员颁授“七一勋章”。②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③这些获奖者,有“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有“全国劳动模范”王书茂,有第一批驻外记者瞿独伊等,④他们都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
A.第①句中,“近”字的第一笔笔画是点。
B.第②句中的“前仆后继”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仆,倒下的意思。
C.第③句运用了排比修辞,列举了3位“七一勋章”获得者的身份与姓名,给读者以内容充实、条理清晰之感。
D.第④句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默默奉献”后添加“的平凡英雄”。
2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B.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丽: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
28.“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这一新颖的形式,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在某一评论平台上人们纷纷留言,其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主题数字体验展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故宫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风貌,再现了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拟人)
B.养心殿里曾有帝王召对臣工、批阅奏折的勤政劳形,曾有丹青吟咏、潜心礼佛的风雅诚敬,曾有宴飨祈福的天伦之乐。(排比)
C.在紫禁城众多的宫殿里,养心殿的地位不容小觑,这里仿佛一部舞台,演尽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比喻)
D.展览利用不同的数字技术和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元、精彩的“数字故宫”。(比喻)
《专题02: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B C B C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A C C D A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 C C C A A A D
1.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有误,句中引用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句子的一部分,此处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以表示整个句子的结束;
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文学常识、标点符号、成语理解和运用。
D.“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或情势危急到极点。“间不容发”强调的是紧迫性(如时间或安全方面),而非物理空间的拥挤程度。句中用来形容“决赛现场人山人海”,应改为“摩肩接踵”等形容人多拥挤的词语,句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恰当;
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理解辨析。
D.有误,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B.有误,“不畏艰险”是动宾短语,“自主创新”“奋力攀登”“伟大复兴”是偏正短语,这四个短语结构不完全一致;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知识运用。
C.阅读划线的句子可知,“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与“我们才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两个分句是条件关系,标志词是“只有……才……”,表示“只有在……的条件下,才能……”,因此,整个句子并不构成递进关系;
故选C。
6.B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B.第②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并不符合规范。“不出一个漏点”与前后句并没有形成并列关系,因此逗号不需要改为分号。同样,“1/50”后面的句号表示该句已结束,不需要改为省略号;
故选B。
7.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辨析。
A.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应该用逗号,故将冒号改为逗号;
B.“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和“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是并列关系,中间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D.“沉溺于手机游戏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句中的逗号应为句号;
故选C。
8.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B.较短的不分层的并列句之间不用分号,应该用逗号;
C.“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三十年会发生什么”为陈述句,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独立引用,引号外的句号应该移到引号内;
故选A。
9.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结合“我国的书法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是引用了鲁迅完整的一句话,因此结尾的标点为:。”
结合“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呢”为疑问句,因此此处的标点为:?
结合“形,是指由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结构、整幅字的布局等”和“神,是指书法作品的神韵,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为并列关系,因此它们之间的标点为:;
故选C。
10.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A.“一是……二是……”结构中,分句间的标点符号应该是逗号而非分号。选项有误;
C.有误,问号应改为叹号,以符合句子的强烈的质问的语气,末尾的叹号改为问号,表示疑问的语气;
D. “他告诉杜小康:芦苇丛里有芦雁的窝,明天,他可以去捡芦雁的蛋。有兔子……”中的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后面的话不是直接引语,只是叙述的内容,还有“芦苇丛里有芦雁的窝,明天,他可以去捡芦雁的蛋”和“有兔子,这里的兔子,毛色与芦苇相似”是两处并列的句子,中间应该用分号;
故选B。
11.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D.当说话人姓名和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之间时,在提示语前、后的说话内容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故“班主任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D。
12.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A.句中的引号内的句子是部分引用,并且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部分,中间不应用句号,应将引号内的句号删掉;
B.此句中的两个问句并非真正的疑问,而是对戴震提问内容的陈述,因此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C.此句是一个复句,在第一个分句中表示列举的多个地点之间的并列应使用顿号而非逗号,即将第一个分句中“在家里”“在学校”“在研究所”“在供职的单位”中间相隔的三个逗号改为顿号;
故选D。
13.C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C.如果问句是一个倒装句,在句末用问号。故“都到齐了吗?同学们。”改为:都到齐了吗,同学们?故选C。
14.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最炫民族风”是歌曲名称,应使用书名号,即《最炫民族风》;
C.句末问号使用错误,此句不是疑问句,应改为句号;
D.“三、四只”表示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故选A。
15.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赏心悦目”是并列短语,“风格素雅”是主谓短语;
B.根据“即使……也……”可知,这是假设关系的复句,不是选择复句;
D.“共同”修饰“构成”,是状语,不是定语;
故选C。
16.C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C.本句把好书比作净土和乐园,这是比喻,不是拟人。故选C。
17.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
A.“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涉水而来”赋予“四月天”以人的动作。
B.“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迎接”“准备”赋予“大地”以人的动作。
C.“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亲吻”赋予“风”以人的动作。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你”比作“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故选D。
18.A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B.“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苍白无力的”一句中“文字”是主语;
C.“中华古典诗词是有高傲的颜值和尊贵的禀赋,却以平近的方式潜流在我们的血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是转折复句;
D.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故选A。
19.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A.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B.“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将春天赋予人的动作,是拟人;
C.“如钩,尖锐的钩”将月比作尖锐的钩,是比喻;
D.有问有答,是设问;
故选A。
20.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A.诗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题中将“你”比作“四月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非“拟人”;
故选A。
21.B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B.“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故此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故选B。
22.C
【详解】考查基础应用综合。
C.有误,“周围的人好像变得透明一样”一句中,并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23.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单句成分及复句类型。
A.①句的主语是“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法国女作家萨冈写的”为定语;
B.“萨冈式微笑”不是比喻,是特指;
D.“拥抱欢乐”是动宾短语,不是补充短语;
故选C。
24.C
【详解】C.画横线的句子,“激战后”是状语,“烈士们”是定语,“遗体”是主语,“保留”是谓语,“各种各样”是定语,“姿势”是宾语。主干是:遗体保留姿势。故选C。
25.A
【详解】A.这个句子没有本体和喻体,并没有把某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因此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故选A。
26.A
【详解】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A.“‘近’字的第一笔笔画是点撇”判断错误;“近”的笔顺是“撇,横,竖,点,横折折撇,捺”,所以第一笔应该是撇。
故选A。
27.A
【详解】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比喻中的暗喻;
C.对偶;
D.“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为排比;
故选A。
28.D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使用及辨识。D. 展览利用不同的数字技术和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元、精彩的“数字故宫”没有喻体,不构成比喻的修辞,故答案为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