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根据下列反应进行判断,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①C1O+5C1-+6H+—3C12↑+3H2022FeCl3+2KI-2FeCl2 +2KCI+I2③2FeCl2+Cl2-2 FeClsA.CIO>Cl2>I2>Fe+B.Cl2>ClO>I2>Fe+C.C1O3 >Fe3+>Cl2 >I2D.ClO3>Cl2>Fe+>I215.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在发生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2KNO,+3C+S一K2S+N2个十3CO2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KNO3与S都是氧化剂B.S发生氧化反应C.CO2是还原产物D.氧化性: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12分)I.已知有以下几种物质:①蔗糖、②KI固体、③Hg、④氨水、⑤液态HC1、⑥FeCl溶液、⑦CO2、⑧熔融MgCl2、⑨空气、①CaCO,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能导电的是(2)下列物质属于如图所示化学概念交叉部分(阴影部分)的是(填字母)。液态不导电水溶液导电非电解质A.乙醇B.铁丝C.NHD.NaClE.S02第4页(共8页)Ⅱ.用如图所示装置利用FeCl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3)向烧杯中加入40L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停止加热。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4)关于FeCl溶液和Fe(OH)3胶体这两种分散系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稳定性:FeCl溶液>Fe(OH)3胶体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C.两者都能透过滤纸17.(12分)I.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日常生活中的牙膏也常用它作摩擦剂。目前轻质碳酸钙的生产主要用碳化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H20过滤石灰石高温区充分反应B溶液CaCO脱水干燥轻质碳粉碎酸钙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为(2)物质A易吸水可用作(3)生产碳酸钙的方法很多,请再设计一种制备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第5页(共8页)Ⅱ.某溶液的溶质可能由下列离子组成:CI、CO 、SO 、H+、Na+、Ba+,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②向①的滤液中加入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③向①的沉淀中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消失,有气体产生。依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断,(4)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5)原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6)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18.(12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研究了离子反应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电导率传感器可测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数目、离子所带电荷数、溶液体积均有关,通常离子数目越多,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则导电能力越强;离子数目一定,溶液体积越大,则导电能力越弱。实验I: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滴人盐酸的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导逐滴滴加稀盐酸能电导率传感器滴有酚酞的Ba(OHD2溶液滴入稀盐酸的体积图1图2(1)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2)逐滴滴加稀盐酸过程中,烧杯里的现象是;AB段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第6页(共8页)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D 【解析】金属的冶炼是金属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金属元素被还原,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钢铁的锈蚀是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食物的腐败是食物被氧气氧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 不 符 合 题 意;钟 乳 石 的 形 成 涉 及 的 化 学 反 应 有 CaCO3 + H2O+CO2 Ca(HCO3)2、Ca(HCO3)2 CaCO3↓+H2O+CO2↑,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2.C 【解析】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盐酸属于混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A 错误;CO 和酸碱都不能反应,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B错误;氢氧化钾属于碱;硝酸属于含氧酸;苏打是碳酸钠,属于盐;MgO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MgO属于碱性氧化物;SO3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SO3属于酸性氧化物,C正确;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碱性氧化物,D错误.3.C 【解析】一般来说,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而不是三者都生成,也可以利用“强制弱”的原理发生复分解反应,如 HCl+CH3COONa NaCl+CH3COOH,A错误;铵盐(如氯化铵)的水溶液中不含有金属离子,B 错误;酸式盐(如 NaHSO4 的溶液)可能呈强酸性,C 正确;酸式盐与碱反应(如 NaHCO3 与NaOH 反应)也可能只生成盐和水,D错误.4.B 【解析】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B错误;根据交叉分类法,碳酸钠属于钠盐、碳酸盐,C正确;云、雾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的可见物质,它们都形成气溶胶,D正确.5.B 【解析】NaCl在熔融状态和溶于水时发生电离:NaCl=Na+ +Cl- ,A正确;氯化钠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体不导电,B错误;图a表示固体NaCl,图b表示熔融NaCl的导电情况,图c表示NaCl在水溶液中的导电情况,表示 NaCl水溶液中的微粒迁移,C正确;根据异性相吸的原则由图c可判断水合离子中 H和 O原子的朝向受到离子所带电荷种类的影响,D正确.6.C 【解析】NaNO3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而生成氯化钠,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A错误;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B错误;各步都能实现转化,C正确;硫酸钡无法转化为硫酸钠,所以无法实现乙到丙的转化,D错误.7.A 【解析】Br- →Br2时,Br元素化合价升高,需加入氧化剂才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A符合题意;HSO-3 →SO2-3时,元素化合价不变,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就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B不符合题意;H2O2→O2时,加热就可以转化,不需要加入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MnO-4 →Mn2+ 时,Mn元素化合价降低,则需要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关系,D不符合题意.8.B 【解析】某溶液中含有Fe3+ 、SO2-4 、Al3+ 和X四种离子,且各离子的数目之比为2∶4∶1∶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所带的负电荷数为2×3+1×3-2×4X =1;结合离子共存,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铁沉淀,选1 B.化学答案 第 1 页(共5页){#{QQABYYwQggAAAIAAABgCQQ0QCkCQkBGCCYoGRBAYMAAAiRFABAA=}#}9.C 【解析】CuO与C反应,铜元素得电子,C元素失电子,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A错误;反应中Na共失去2e- ,Cl2 共得到2e- ,电子转移数目正确,但电子转移方向有误,B错误;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C正确;该反应中 C1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转移电子数为12,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选项D错误.10.A 【解析】各离子之间互不反应,能共存,A正确;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呈酸性,CO2-3 与Ca2+ 、H+ 均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OH- 与 NH+4 反应生成 NH3 H2O,不能大量共存,OH- 与 Mg2+ 反应生成Mg(OH)2沉淀,C错误;强碱性溶液中 OH- 与 HCO-3 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11.CD 【解析】熔融状态下的 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SO4 Na+ +HSO-4 ,A 错误;水溶液中的 KNO3的电离方程式为 KNO3 K+ +NO-3 ,B错误;水溶液中的 NaHCO3电离:NaHCO3 Na+ +HCO-3 ,C正确;水溶液中的 Al2(SO4)3的电离方程式为 Al(SO ) 2Al3+ +3SO2-2 4 3 4 ,D正确.12.B 【解析】Cu与稀硫酸不反应,A错误;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碳酸钙沉淀,石灰水变浑浊,离子方程式为CO +Ca2+2 +2OH- CaCO3↓+H2O,B正确;H2CO3不稳定会分解为CO2和 H2O,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离子方程式为:CaCO +3+2H Ca2+ +H2O+CO2↑,C错误;氧化铁为Fe2O3,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 +3+6H 2Fe3+ +3H2O,D错误.13.D 【解析】由(1)取少量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或碳酸钙,则一定有K2CO3;由(2)向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3)向少量(2)的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3)中白色沉淀为 AgCl,则原粉末一定含CaCl2,不能确定是否含Ba(NO3)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一定有Ba(NO3)2,A错误、B错误;肯定有 K2CO3、CaCl2,C错误、D正确.14.D 【解析】已知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则 ClO- +5Cl- +6H+3 3Cl2↑+3H2O中氧化性:ClO-3 >Cl2;2FeCl 3+3+2KI 2FeCl2+2KCl+I2 中氧化性:Fe >I2;再结合2FeCl2+Cl2 2FeCl3 可知氧化性:Cl2>Fe3+ ,即氧化性:ClO-3 >Cl>Fe3+2 >I2,选D.15.AD 【解析】反应2KNO3+3C+S K2S+N2↑+3CO2↑中,N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KNO3是氧化剂,S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S是氧化剂,A正确;反应2KNO3+3C+S K2S+N2↑+3CO2↑中,S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C到 CO2,C的化合价升高,CO2是氧化产物,C错误;CO2中 C的化合价为+4价,C单质中的 C为0价,一般情况下,同种元素化合价越高氧化性越强,氧化性CO2>C,D正确.16.(12分)(1)②⑤⑧⑩(2分) ①⑦(1分) ③④⑥⑧(1分)(2)CE(2分) 化学答案 第 2 页(共5页){#{QQABYYwQggAAAIAAABgCQQ0QCkCQkBGCCYoGRBAYMAAAiRFABAA=}#}(3)△红褐色(2分)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2分)(4)ABC(2分)【解析】(1)电解质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⑤⑧⑩;非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①⑦;可以导电的是金属或者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为③④⑥⑧.(2)属于如图所示化学概念交叉部分的物质是非电解质,水溶液可以导电,液态不导电的物质,选CE.(3)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4)关于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这两种分散系,一种是溶液,一种是胶体:溶液稳定性大于胶体,稳定性:FeCl3溶液>Fe(OH)3胶体,A正确;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为1~100nm,B正确;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能透过滤纸,C正确.17.(12分)(1)Ca(OH)2(2分)(2)干燥剂(2分)(3)Na2CO3+CaCl2 CaCO3↓+2NaCl(2分,合理即可)(4)CO2- 2- +3 、SO4 、Na (2分)(5)H+ 、Ba2+ (2分)(6)Cl- (2分)【解析】Ⅰ.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 CaO 和 CO2,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 Ca(OH)2,故 A 是CaO,C是CO2,B是 Ca(OH)2,CaO易吸水,可用作干燥剂,Ca(OH)2能与CO2反应生成CaCO3和 H2O.Ⅱ.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可能是碳酸钡、硫酸钡,说明不含有Ba2+ .②向①中滤液里加入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含有氯离子,因为加入了氯化钡.③将①中的沉淀加入稀盐酸中,沉淀部分消失,有气体产生,说明沉淀为碳酸钡、硫酸钡,即原溶液含硫酸根和碳酸根,说明不含氢离子.18.(12分)(1)Ba(OH) 2+ -2 Ba +2OH (1分)(2)红色变浅直到消失(1分) Ba(OH)2+2HCl BaCl2+2H2O(2分)(3)Ba2+ 、Cl- (2分)(4)①(1分)(5)H+ +SO2- +OH-4 +Ba2+ BaSO4↓+H2O(2分) H+ +OH- H2O(1分)(6)ad(2分)化学答案 第 3 页(共5页){#{QQABYYwQggAAAIAAABgCQQ0QCkCQkBGCCYoGRBAYMAAAiRFABAA=}#}【解析】(1)Ba(OH) 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Ba(OH) Ba2+2 2 +2OH- .(2)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钡溶液显示红色,烧杯里的现象是红色变浅直到消失,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A、B段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 BaCl2+2H2O.(3)B点溶质为BaCl2,BaCl 2+2 完全电离,则溶液中除了含有 H2O外还含有Ba 、Cl- .(4)由分析可知代表滴加 H2SO4 溶液的变化曲线为①.(5)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 NaHSO4溶液的反应,根据图知,b点溶液溶质为 NaOH:H+ +SO2- +OH- +Ba2+ BaSO ↓+H + -4 4 2O;②中d点溶质为 Na2SO4:H +OH H2O.(6)由分析知①中a点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②中b点溶液溶质为 NaOH;①中c点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d点溶质为 Na2SO4,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呈中性的是ad.19.(12分)(1)氧化(1分) 还原(1分)(2)K2Cr2O7(1分) CrCl3(1分)(3)3∶4(2分)(4)6(2分)(5)15∶14(2分)(6)4 4(2分)【解析】(1)NaNO 能将Fe2+2 转化为Fe3+ ,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Fe2+ 是还原剂,则 NaNO2 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服用维生素C来缓解中毒状况,则维生素C可将Fe3+ 转化为Fe2+ ,维生素C做还原剂,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2)反应中 Cr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氯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 K2Cr2O7为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CrCl3是还原产物.(3)被氧化的 HCl与未被氧化的 HCl的个数比为6∶8=3∶4.(4)HCl生成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升高至0价,该反应中每生成3个Cl2 转移6个电子.催化剂(5)2NO+2CO N2+2CO2,NO中 N元素化合价降低,NO 是氧化剂,CO 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CO 是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30×2)∶(28×2) 15∶14.催化剂(6)2NO+2CO N2+2CO2 反应中,CO 中 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 CO2,CO2是氧化产物,NO 和CO2的质量比为30∶44,若消耗3gNO得到氧化产物的质量为4 4g.20.(12分)(1)①+1(1分)②正盐(1分)③H3PO4(2分)化学答案 第 4 页(共5页){#{QQABYYwQggAAAIAAABgCQQ0QCkCQkBGCCYoGRBAYMAAAiRFABAA=}#}(2)6H2O+2P4+3Ba(OH)2 2PH3↑+3Ba(H2PO2)2(2分)(3)①漏斗、烧杯、玻璃棒(2分)②CaCO3(2分)③加热浓缩,冷却结晶(2分)【解析】(1)①次磷酸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由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分子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② 由题意可知,次磷酸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只生成 NaH2PO2,说明NaH2PO2是正盐;③由题意可知,利用次磷酸进行化学镀银反应时,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银离子是反应的氧化剂,磷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次磷酸是还原剂,设氧化产物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a价,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粒子个数之比为4∶1,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得:1×4=(a-1)×1,解得a=5,则氧化产物为磷酸,化学式为 H3PO4.(2)由题意可知,白磷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磷化氢气体和次磷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2O+2P4+3Ba(OH)2 2PH3↑+3Ba(H2PO2)2.(3)①过滤操作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②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③从滤液获得晶体的操作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化学答案 第 5 页(共5页){#{QQABYYwQggAAAIAAABgCQQ0QCkCQkBGCCYoGRBAYMAAAiR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答案(PDF版) .pdf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卷(图片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