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说明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巩固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6:说明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巩固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6:说明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巩固练习
1.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到长安话银杏
胡辉林
①秋意渐浓,又是漫山红叶、银杏飞黄的季节。慈恩寺外,雁塔广场,秋色正赶着趟儿给银杏叶镶金嵌边儿;终南山下,渭河桥畔,斜阳余晖恰在林间挥洒金黄。
②银杏素有“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银杏最早出现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洲、亚洲和美洲;第四纪冰川运动时期地球变冷,仅有位于中国部分地区的一些银杏生存了下来,是第四纪冰川后幸存的最古老的树种。
③银杏源出中国,栽植历史悠久。《左传》载:“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以成纪好也。”这是鲁隐公和莒国人的一次著名会盟。文中提到的“浮来”据说在山东浮来山,有传会盟具体地点是在一棵银杏树下。这座山上也确实有一棵古银杏,树龄近4000年,被誉为“中国植物活化石”。汉末三国时期,长江流域开始大量种植银杏;唐宋年间,银杏种植从如今的浙皖地区传入黄河中下游地区。宋代阮阅《诗话总龟》载:“京师(开封)旧无银杏,驸马都尉李文和自南方来,植于私第,因而着子,自后稍稍蕃多,不复以南方为贵。”相传约公元6世纪,银杏从陆路传到朝鲜半岛,又经海路至日本;还有说,在唐时,日本遣唐使经海路引种至日本。大约在18世纪,银杏从日本引入欧洲,后进入美洲。
④银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如枰、平仲、鸭脚、白果、公孙树等。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曰:“沙棠栎槠,华枫枰栌。”说明西汉时长安城外上林苑中银杏已蔚然成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吴都赋》有:“平仲桾櫏,松梓古度。”初唐诗人沈佺期有诗曰:“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至宋时“银杏”一词出现,如欧阳修诗云:“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果部》载:“白果,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吴怿的《种艺必用》、陈景沂的《全芳备祖》中已有银杏栽培和食用记载。可见从宋开始,银杏成为“官名”,并在都城无比珍贵。
⑤秦槐汉柏宋银杏,银杏文化盛于宋。彼时银杏引种京师并由朝廷赐名,成珍稀名贵之馈赠雅品。欧阳修《梅圣俞寄根杏》曰:“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杨万里诗道:“深存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作金桃。”更是将其比作唐时西域进贡的金桃,足以说明其珍贵。北宋的陈师道、晁补之、陆游等均有咏银杏的诗词,更有乐士宣《银杏白头翁图》《周必大题秦少游帖》等主题书画作品。
⑥银杏亘古孑遗,无论书院园林、佛院道观皆有种植。在陕西西安的楼观台宗圣宫下院,有一棵相传为老子亲手所植的银杏,树龄约2500年。还有位于终南山古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有1300多年历史,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亲手种植。在山东公冶长书院内,也有两株2000多年树龄的银杏,被誉为“天下第一夫妻树”,相传是孔子弟子公冶长手植。
⑦银杏风姿绰约,古人认为它是树中之仙。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绘了银杏高大俊逸的外形外貌。当时秦汉上林苑为皇家园林,引种奇花异木2000余种,足见银杏之不俗。唐代诗人沈佺期的《夜宿七盘岭》云:“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他以银杏洁白喻己清白,象征着文人的风骨。南宋李清照在《瑞鹧鸪 双银杏》中写道:“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此句意谓双银杏的并蒂相连,犹如唐明皇和杨贵妃倚倚靠靠亲密无间。因为银杏雌雄异株,所以也被文人用来比喻坚贞不渝的爱情。
⑧“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每到秋季,行游长安,坐山临水,随处可见银杏树挺拔高大,或镶金叠翠,或灿然似火;映南山巍峨,摹历史烟尘,禅意春秋,道怀天下,翩翩随风似蝶,让人久久留恋。
(1)选文②~④段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银杏的?
(2)选文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一些”为什么不能删去?
(4)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宋开始,银杏成为“官名”,并在都城无比珍贵。
B.因为银杏雌雄异株,所以也被文人用来比喻坚贞不渝的爱情。
C.相传约公元6世纪,银杏从陆路传到日本,接着从日本引入欧洲。
D.唐代诗人沈佺期以银杏洁白喻己清白,象征着文人的风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睡眠这件“小事儿”
①睡眠这件“小事儿”,耗去了我们的小半生(我们人生的1/3都在睡觉)。睡眠在动物中也很常见,蝙蝠把一天内的20个小时都用来睡觉,而马似乎采用了所谓的“达芬奇睡眠法”,一天内打几个盹就够了,加起来才3个小时,有些鸟类和水生哺乳动物的睡眠方式更加奇特,左右脑轮流睡觉,可以一边睡觉,一边飞翔或游弋。甚至连爬行动物、鱼类、果蝇和线虫也有对外界刺激反应降低的安静的休息阶段。
②睡眠看似是一种简单的24小时周期性活动,但其背后却涉及复杂的行为和生理过程。从行为层面上,睡眠被定义为机体对外界环境失去知觉和反应的一种可逆性行为,关于睡眠可观察的行为包括特定身体安势(躺卧)、闭眼、不活动、与环境互动或对环境刺激反应减少或消失、容易唤醒等。睡眠并非是机体的一种消极和被动状态,它是一种神经网络和递质积极主动支配下产生的,并涉及大量生理、代谢和神经行为。
③一般正常成人在一个完整的夜间睡眠中,大脑在进行着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依据多导睡眠图描绘的脑电图模式、眼动和肌张力特征,人的睡眠结构?为两种类型:非快速眼动(NNEM)睡眠和快速眼动(REM)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循环交替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90——110分钟。两个睡眠周期之间通常伴有短暂觉醒,整夜大概出现4——6次。
④具体来说,非快速眼动睡眠又称为安静睡眠或者慢波睡眠,表现为同步化、高压、低频率的脑电活动,大脑活动水平低,肌张力弱,心跳和呼吸较为规律。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最后阶段,个体进入深度睡眠,不易被唤醒;若被唤醒,则会感觉头昏脑涨,出现所谓的起床气。快速眼动睡眠则被称为活跃睡眠,表现为去同步化、低压、混合频率的脑电活动,与清醒状态类似,大脑活动水平较高,常伴有梦境、肌张力缺失、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心跳和呼吸不规律以及阶段性眼动爆发。快速眼动睡眠的这些特征(如肌张力缺失和伴有梦境)与一些睡眠障碍相关。此外,研究者已经证实,婴幼儿在快速眼动睡眠时可频繁出现肌肉抽动和扮鬼脸,属于正常现象。
⑤人为什么会躺着躺着,然后就突然失去意识睡着了呢?科学家发现,入睡或醒来是体内激素对抗的结果。由法国和瑞士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大脑前部一个被称为脑侧室前视核的区域主宰着人是清醒还是睡着。根据他们的理论,脑侧室前视核细胞在人体受到黑暗、酒精和温暖的气氛及其他因素影响时,就会发挥作用,令人入睡。这种细胞发挥作用时,还会阻止大脑的其他区域释放令人“清醒”的激素。这样又会使更多的脑侧室前视核细胞变得活跃,使人进入睡眠状态。这项发现可能为研制使脑侧室前视核细胞活跃或静止的新药开辟道路,帮助医治失眠症或使人保持清醒不眠状态。
⑥有人坚持认为睡眠只是用来保存能量的方式,选择一个隐蔽的地方睡觉,比起四下晃荡也更安全一点,可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机会。不同动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睡眠习惯,也是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适应结果。蝙蝠爱吃的昆虫只在黄昏时出来活动,因此只需那时出来捕食就行,其余时间还是躲起来睡觉更安全经济。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这派观点低估了睡眠的作用。如果并非“保存能量躲避天敌”这样简单,那么睡眠到底有什么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呢?
⑦首先,从保养论的角度看,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恢复精力,消除疲劳。动物需要睡觉,而没有大脑的植物不睡觉;人体的有些器官,比如肝脏,是不休息的。因此可以说,睡眠是脑部特有的现象,睡眠可以使脑部修补自由基所造成的损害。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可损伤人体细胞。其他器官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补这种损害,但大脑无法这样做,只能让人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人体组织才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时间”通过合成抗氧化酶进行“抢修作业”。
⑧其次,从功能论的角度考虑,2014年《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指出,睡眠会促进脑神经元上特定棘状突起的形成、维护特定的树突分支,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不仅如此,科学家通过对健康成人被试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控制,发现睡眠不足会引发被试体内711种基因功能的改变,涉及认知功能、新陈代谢、炎症、免疫力和抗压等领域,明确了睡眠对基因的影响。
⑨另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就认为,睡眠时的梦境可以让人们实现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愿望,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最佳捷径。
2.本文题目称,睡眠是“小事儿”,你认为睡眠是“小事儿”吗?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3.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有同学认为,第③段中“一般正常成人在一个完整的夜间睡眠中,大脑在进行着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一句中,加点词“一般”和“正常”重复了,应删掉一个。你觉得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5.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对“非快速眼动睡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链接】
当我们因睡觉闭上眼睛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睡眠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是——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又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阶段一,浅睡眠。在第一阶段,我们呈现半睡半醒的状态,肌肉会开始放松,有时可能会有轻微的抽筋现象,在这个阶段很容易被唤醒。阶段二,真实睡眠。在开始浅睡眠的10分钟内,我们就会进入第二阶段——20分钟左右的真实睡眠。你的呼吸及心跳的速率会慢慢下降,这个阶段是人类睡眠最大的部分。在睡眠的第三阶段,大脑会开始产生所谓的“delat电波”。这是一种庞大(振幅很高)又缓慢(频率很低)的电波,呼吸和心跳在这里已经处于最慢的状态,到了第四阶段,我们的呼吸开始变得规律,伴随着有限的肌肉运动,若在这个阶段突然被叫醒,我们会无法及时调适,醒来之后的几分钟会觉得神情恍惚而且无力。
A.非快速眼动睡眠,是我们睡眠的两种类型之一。另一种睡眠类型是快速眼动睡眠。
B.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第一阶段,浅睡眠,我们呈现半睡半醒的状态,因肌肉开始放松,有时可能会有轻微的抽筋现象。
C.“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第三个阶段大脑会产生庞大而缓慢的电波,大概入睡后30分钟左右开始进入。
D.“非快速眼动睡眠”中如果我们的呼吸开始变得规律并伴随着有限的肌肉运动就说明是深睡眠状态。
阅读《耐寒植物如何过冬》,完成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6.“英雄好汉”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7.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8.指出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 )
(2)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 )
9.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博大精深的鼓文化
①3月13日晚,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来自湖北的13名优秀鼓手一起演奏定音鼓。在鼓的律动中,全球观众共同见证北京冬残奥会完美落幕。在鼓声中传承中国文化,寓意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来”。
②鼓是中国传统乐器中一种极古老的打击乐器,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它在“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之中属“革”类。关于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渔猎时代。那时,人们在劳动之余,敲击着石头制作的工具,歌舞欢娱,“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他们偶尔敲击空心的树干,发出洪亮的声音,由于种种的启发,进而制作了空腔蒙皮的鼓。
③相传古代的颛顼登上帝位之后,就命令“鼍”——一种爬行动物先来奏乐。鼍就仰面躺下,用尾巴敲着肚皮,发出“嘭、嘭”的声音。帝尧继位后,命人制音乐,就把麋鹿的皮蒙在瓦缶的口上,敲击作乐。
④鼓出现得很早,发展又较快,形制也变化繁多。到了周代,据《周礼》记载,“六鼓”就包括雪鼓、灵鼓、路鼓、鼖鼓、皋鼓、晋鼓六种。另据其他典籍记载,还有建鼓、足鼓、悬鼓、土鼓、铜鼓、鼙、鼗、提等二十余种。
⑤在古代,鼓的用途较广。“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邶风·击鼓》),说明鼓在军事行动中或发号施令或鼓舞士气。逢有日食、大水等自然灾异,举行祭祀时也要用鼓。《春秋》《左传》中多次记载:“大水,鼓,用牲于社。”“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古文中还有“鼓之舞之”的记载,可知还可用它伴奏舞蹈。当然,鼓最主要的功用,还是在音乐演奏中敲击节拍,“以节声乐”烘托气氛。
⑥汉唐以后,从少数民族、西域、天竺等地区先后传入多种形制不同的鼓类,其中盛极一时的要推羯鼓。据《通典》载:“羯鼓,正如漆桶,两头俱击。以出渴中,鼓号羯鼓,亦谓之两杖鼓。”在演奏时,羯鼓被放在一个称为“牙床”的木座上,用两根鼓杖击奏或用一杖敲击、一手拍奏——类似现在的朝鲜族“长鼓”的奏法。羯鼓有着清越透亮的音质,《羯鼓录》称赞说:“透空碎远,极异众乐。”弱鼓可合奏,亦可独奏。《梦溪笔谈》中记载的《大合蝉》《滴滴泉》《阿鹊盐》等均为羯鼓独奏曲名。羯鼓又是唐代“大曲”演奏中的主要乐器之一。陈旸《乐书》记载:“大曲前缓叠不舞,至入破则羯鼓、襄鼓、大鼓与丝竹合作,勾拍益急。舞者入场……”唐代大曲“入破”之后以舞为主,羯鼓似乎起着指挥的作用。
⑦其后,外来鼓类尚有多种,如有挂在腰间用双手击打的腰鼓;有用手指指摩、弹敲的答腊鼓;有单人与鼗同奏的鸡娄鼓;以及花腔鼓、达卜、那葛喇、达布拉等。
⑧今天,有不少种类的鼓失传了,但也有不少沿袭下来,并有了很大的变异和发展。比如伴奏东北大秧歌的大堂鼓,就是从古代的“足鼓”“悬鼓”沿袭发展而来,只是由横置、吊悬或落地发展成竖置并吊放在鼓架之上;3000年前的青铜器时代,中国西南、中南少数民族创制的铜鼓,一直传到今天,不仅如此,还沿用于音乐、舞蹈之中。朝鲜族和瑶族的“长鼓”,壮族的“蜂腰鼓”均源于古代的“细腰鼓”。
⑨那种木柄手摇的“货郎鼓”便是由古代的“鼗鼓”直接沿袭下来,历2000多年而无大差异。或在古籍中有如下记载:“如鼓而小,有柄,两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可见奏法同现在完全相同。鼓在发展中也演化出一些新的品种,如排鼓、单鼓、渔鼓、八角鼓等。
⑩鼓是群音的首领。鼓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从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
10.梳理文章思路,用“|”把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博大精深的鼓文化。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道高一丈”,技术手段织牢反诈“防护网”
何亮
①“一年来,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9.4万起,打掉‘两卡’违法犯罪团伙4.2万个,处罚失信人员20万名。”4月14日,在国新办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上,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介绍,从去年6月至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现立案数连续9个月同比下降,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②杜航伟表示,尽管一年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严打高压态势下成效显著,案件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诈骗手法加速迭代变化,攻防对抗不断加剧升级。
④随着传统犯罪持续减少,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犯罪。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介绍,当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人们生产生活加速向网上转移,进一步加剧了案件的发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全球性的打击治理难题。
⑤而且,诈骗集团紧跟社会热点,诈骗手法加速迭代变化。“他们针对不同群体,根据非法获取的精准个人信息,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实施精准诈骗。”刘忠义介绍,目前,公安机关发现的诈骗类型已经超过50种,其中网络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是5种主要的诈骗类型。去年以来,先通过刷单返利骗取群众信任,后引流至虚假投资平台实施诈骗的案件高发多发,被骗百万元以上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
⑥此外,诈骗集团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AI智能、远程操控、共享屏幕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与公安机关在通讯网络和转账洗钱等方面的攻防对抗不断加剧升级。刘忠义表示,从通讯网络通道看,利用虚假App实施诈骗已占全部发案的60%,犯罪分子开始大量利用秒拔、云语音呼叫以及国外运营商的通讯线路实施诈骗。在资金通道上,传统的三方支付、对公账户洗钱占比已减少,犯罪分子大量利用跑分平台加数字货币洗钱,危害极为严重。
⑦筑牢反诈屏障,打造技术反制“杀手锏”。
⑧针对电信诈骗,如何在技术层面防范打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隋静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以来,工信部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开通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组织集中排查处置涉诈高风险电话卡9700多万张,清理关联互联网账号5700万余个,对全国物联网卡开展拉网式排查,一大批存量高危号卡得到全面清理。
⑨为织牢织密“防护网”,工信部组织建设信息通信行业反诈大平台,打造技术反制“杀手锏”。2021年,工信部依法处置涉诈域名网址104万个;联合公安机关打击“猫池”窝点2219个,缴获设备6807台,重拳清理诈骗作案工具。此外,工信部还建成12381涉诈预警劝阻系统,同步升级推出“老年人亲情号码预警”和“闪信霸屏预警”功能,大幅提升预警劝阻效果。
⑩个人信息泄露通常是被电信网络诈骗的开始,针对如何监管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问题,隋静表示,2022年工信部将加快出台《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规定》,研究制定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标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监管。同时,针对涉诈、涉赌、涉网络黑灰产以及疑似恶意程序等不良App,工信部将组织开展App安全专项治理,建立不良App安全监测处置技术能力,形成“主动发现、风险预警、依法处置、监管追责”的全流程闭环治理体系。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财产安全。公安机关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建立快速止付冻结机制和涉诈银行账户风险监测拦截机制,尽可能多地止付冻结受害人被骗资金,同时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对涉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账户实时开展资金拦截。刘忠义介绍,截止2021年底,全国公安机关共紧急止付群众被骗款3291亿元,共追缴返还人民群众被骗资金120亿元。
刘忠义表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诈骗分子利用三方四方支付、跑分平台、数字货币、贸易对冲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变转账洗钱手法,转账速度快、隐蔽性强,给公安机关追缴赃款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此外,资金返还的法律依据有待进一步健全,返还流程还需进一步完善。公安部将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健全风险监测机制,提升预警拦截能力,进一步加大电信网络诈骗被骗资金的返还力度,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选自《科技日报》2022年5月6号)
13.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们被骗的概率,选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反诈“防护网”?
14.请说说第⑧段中加点的“截至目前”在文中的作用。
15.阅读下面的材料,为了避免材料中的悲剧再次发生,请作为志愿者的你,用选文②~⑥段的知识向老年人宣传预防电信诈骗的注意事项,让他们提高防范意识。
【链接材料】不久前热播的刑侦剧《猎罪图鉴》中,男主的恩师因接到儿子借钱的求助视频,把自己的养老积蓄全都转了过去。在发现自己被骗后,老两口选择投海自杀。随后,男主在和恩师儿子的沟通中发现,这段视频的说话方式、脸部肌肉趋势都与本人有所不同,连光线都是伪造的。原来,这又是一起用以诈骗的“AI换脸”视频,背后则是一个长期通过类似技术手段骗取老人钱财的犯罪团伙。无独有偶,前不久抖音平台上一名为“俄罗斯娜娜”的账号,被人们质疑采用了AI换脸,被抖音平台无限期封禁账号。这种“改脸/换脸技术”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还有辨别的可能,但对于一些中老年人而言,或许真的很难识破。
阅读《人体的色彩科学》,回答各题。
人体的色彩科学
①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用红纸包封的盒子重一些。
②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③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他器官分辨它们。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我们的神经末梢,即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这种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分辨颜色。
④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例如,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的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从红色房间移到蓝色房间,人的体温就会下降。
⑤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寡,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16.专家们发现颜色具有哪些特性?
17.第③段中加波浪线的前后两个分句能否互换?为什么?
18.第④段中加线句运用了三种什么说明方法?直接说明了什么内容?
19.在举重比赛中,为了使举重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水平,你认为比赛场地的地毯应是什么颜色的?杠铃应是什么颜色?这有什么好处?
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
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的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②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鲲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④“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⑧“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富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⑨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⑩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
20.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发射。
B.“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只被用来判断方向。
C.“玉兔”是追求和平的象征,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
D.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希望它能够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21.“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中的“浪漫”一词如何理解?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试题。
科技点亮杭州亚运
①9月23日晚,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钱江潮涌”主火炬塔矗立一旁,全场观众屏气凝神与全世界人民一道满怀期待地等待主火炬被点燃的那一刻。视线转到会场之外,只见流光汇聚,超过一亿名“数字火炬手”在钱塘江上凝聚为一个矫健的巨型人像,“他”手持“薪火”,踏着滚滚钱塘江水,奔着“潮涌”而去。随着主火炬塔缓缓抬起,“数字火炬手”举起手中的“薪火”与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一起,以“数实融合”的方式点燃了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大莲花”在此刻沸腾。
②作为亚运会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它让亿万观众沉浸式参与其中,切身体会到科技与体育的完美融合、数字技术与文艺盛宴的双向奔赴。
③为了这一刻,杭州亚运会组委会可谓用心良苦。数字火炬手如何实现?
④在亚运会倒计时100天时,伴随着亚运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成功采集,首个全亚洲共同参与的线上火炬传递活动“薪火相传”也同步启动。那么,要如何成为“数字火炬手”呢?原来组委会团队特地开发了一款“亚运一站通”小程序,全球网民,均可以打开此小程序,在其中点击“线上火炬传递”。参加“爱运动、爱公益、爱绿色”等活动就可以成为数字火炬手。
⑤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之潮”涌动还带来一系列文艺节目的创新。在开幕式文艺表演《国风雅韵》中,高科技赋能的地屏全景呈现出钱塘江两岸的美景犹如水墨画卷:游船往来、灯影点点,全景立体影像构筑的拱宸桥跃然在大运河之上,展现了钱塘繁华和江南风韵的隽永景象。年轻演员在画卷上翩然起舞: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宋韵女子亭亭玉立、唯美灵动。在《携手同行》中,舞蹈演员化身“白鹭精灵”遨游星海之中,随着悠扬的歌声和清丽的越剧唱腔,数百名大学生手持发光金桂点亮绵延悠长的“金桂之江”,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共同呈现,构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亚洲画卷。这些令人惊艳的视听盛宴正是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的结果,让观众叹为观止。
⑥杭州亚运会之所以涌动起“数字之潮”,是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着力下好数字时代“先手棋”,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还有杭州作为数字经济先发地,拥有着“数字之城”和“互联网之都”的双美誉,从2018年提出“建设中国数字第一城”的目标,到2020年,数字治理指数已经累升至全国第一。“数字化”成为推动杭州飞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其标签与优势。
⑦杭州亚运会的科技还体现在智能化应用这一方面。大运河亚运公园做了一整套智能化配套,比如赛时即时计分系统,路灯自带“5G”,除了照明功能,还是一个个小型信号发射塔。同时,引入无人驾驶接驳系统,配置无人机、无人驾驶的物流配送。VR和5G技术的智能观赛,打造全新的沉浸式观赛体验。富阳水上运动中心有配套赛事直播的VR眼镜。激流回旋和皮划艇赛道长250米,静水赛道长2150米,观众无法定点观看全程比赛,VR机位有助于观众实现赛场任一位置的360°观赛。
⑧杭州,这座被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的千年古都,我们相信,在数字技术与科技的赋能下,杭州亚运会也一定能为运动健儿创造优秀的竞技环境,在亚运史上留下灿烂一笔,为世人留下经典记忆。
(《光明日报》2023-09-27)
22.概括⑤到⑦段说明的内容。
23.选文①段中加点词语“超过”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2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5.选出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亚运会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它让亿万观众切身体会到科技与体育的完美融合、数字技术与文艺盛宴的双向奔赴。
B.杭州亚运会之所以涌动起“数字之潮”,只是因为我国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C.“数字化”成为推动杭州飞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其标签与优势。
D.大运河亚运公园做了一整套智能化配套路灯自带“5G”,除了照明功能,还是一个个小型信号发射塔。
《专题06:说明文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1)②~④段从幸存价值、栽种历史、不同名称三个方面介绍了银杏。
(2)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前一句“银杏亘古孑遗,无论书院园林、佛院道观皆有种植”。
(3)“一些”表示一部分,在句中说明了中国部分地区的银杏也不是全都生存了下来。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所以不能删去。
(4)C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②段“仅有位于中国部分地区的一些银杏生存了下来,是第四纪冰川后幸存的最古老的树种”、第③段“银杏源出中国,栽植历史悠久”、第④段“银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名称”等内容可知,②~④段从幸存价值、栽种历史、不同名称三个方面介绍了银杏。
【小题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
选文第⑥段结合“在陕西西安的楼观台宗圣宫下院,有一棵相传为老子亲手所植的银杏”“在山东公冶长书院内,也有两株2000多年树龄的银杏”可知这里列举了两个地方栽种银杏的例子,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前一句“银杏亘古孑遗,无论书院园林、佛院道观皆有种植”。
【小题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答题格式:先回答不能,再说说原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或表达作用,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仅有位于中国部分地区的一些银杏生存了下来”“一些”表示其中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在句中说明了中国部分地区的银杏也不是全都生存了下来。删掉后变成“仅有位于中国部分地区的银杏生存了下来”,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结合第③段“相传约公元6世纪,银杏从陆路传到朝鲜半岛,又经海路至日本;还有说,在唐时,日本遣唐使经海路引种至日本。大约在18世纪,银杏从日本引入欧洲,后进入美洲”可知“银杏从陆路传到日本,接着从日本引入欧洲”理解有误。
故选C。
2.睡眠不是“小事儿”。因为从保养论的角度看,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恢复精力,消除疲劳,修补自由基对脑部造成的损害;从功能论的角度考虑,睡眠会促进脑神经元上特定棘状突起的形成,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也避免了睡眠不足对基因的影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睡眠可能与潜意识等研究有关。 3.举例子。举蝙蝠黄昏时活动,其余时间躲起来睡觉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不同动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睡眠习惯,也是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适应结果。 4.①不能删。“一般”说明了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不进行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的特殊情况;“正常”排除了有些人不正常的情况。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A
【解析】2.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
首先明确态度:睡眠不是“小事儿”,然后可根据第⑦段“首先,从保养论的角度看,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恢复精力,消除疲劳”、第⑧段“其次,从功能论的角度考虑,2014年《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指出,睡眠会促进脑神经元上特定棘状突起的形成,维护特定的树突分支,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第⑨段“另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就认为,睡眠时的梦境可以让人们实现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愿望,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最佳捷径”等语句阐述理由。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⑥段划线句“蝙蝠爱吃的昆虫只在黄昏时出来活动,因此只需那时出来捕食就行,其余时间还是躲起来睡觉更安全经济”,列举蝙蝠在黄昏时捕食的例子,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说明了前文“不同动物有着截然不同的睡眠习惯,也是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适应结果”这一内容,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
明确观点:不能删。定性:“一般”说明了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不进行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的特殊情况;“正常”排除了有些人不正常的情况,故两个词并没有重复。说明文语言特点:“一般”和“正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
B.根据链接材料中“在第一阶段,我们呈现半睡半醒的状态,肌肉会开始放松,有时可能会有轻微的抽筋现象”可知“肌肉开始放松”与“有时可能会有轻微的抽筋现象”并无因果关系;
C.根据链接材料中“在睡眠的第三阶段,大脑会开始产生所谓的‘delat 电波’。这是一种庞大(振幅很高)又缓慢(频率很低)的电波,呼吸和心跳在这里已经处于最慢的状态”,可知,没有说明第三阶段“大概入睡后30分钟左右开始进入”;
D.根据链接材料中“到了第四阶段,我们的呼吸开始变得规律,伴随着有限的肌肉运动”可知,并没有说明“如果我们的呼吸开始变得规律并伴随着有限的肌肉运动就说明是深睡眠状态”;
故选A。
6.在寒冷的冬季仍不枯萎的植物\不怕严寒的植物\耐得住严寒的植物 7.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8.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9.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结合第①段“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可知:英雄好汉是指这些在寒冷的冬季不枯萎,不怕严寒的植物;
结合第②段“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可知:英雄好汉是指这些耐寒的植物;
结合第⑥段“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可知:英雄好汉是指这些抗冻性强的植物;
7.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
结合第③段“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第④段“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可知:植物通过休眠方式,把养分积蓄起来,使植物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
结合第⑤段“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可知:像树木一类的植物通过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
结合第⑥段“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第⑦段“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可知:冬天时,植物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1)“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中的“如北方的梨树”“松树的针叶”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北方的梨树、松树的针叶的例子;
“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就会冻死”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梨树、松树在不同季节抗寒能力进行比较。
(2)“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结合“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木栓层”比作“甲胄”。
9.本题考查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这样”代指的一般是上文的内容。
结合第⑥段“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可知:植物能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这样”指代的正是这些内容。
10.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1.(1)鼓的起源(2)鼓的形制(种类)(3)鼓的用途(4)鼓的变异和发展 12.列数字具体科学准确的说明了鼓的形制变化繁多。
【解析】10.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
研读全文可知,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第①段为引言,借冬残奥会上的定音鼓表演简要介绍文章主题,即鼓文化。第二层次是第②至⑨段为主体部分,详细介绍鼓的起源、种类、用途和发展,是文章的核心内容。第三层次是第⑩段为结论,总结全文,强调鼓文化的博大精深。故文章三个层次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概括。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博大精深的鼓文化。根据第②至③段“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关于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渔猎时代”“帝尧继位后,命人制音乐,就把麋鹿的皮蒙在瓦缶的口上,敲击作乐”可知,文章介绍了鼓的起源,追溯到原始渔猎时代,人们开始制作鼓。根据第④段“‘六鼓’就包括雪鼓、灵鼓、路鼓、鼖鼓、皋鼓、晋鼓六种。另据其他典籍记载,还有建鼓、足鼓、悬鼓、土鼓、铜鼓、鼙、鼗、提等二十余种”可知,文章列举了周代和古代的鼓种类,说明鼓的种类繁多。根据第⑤段“在古代,鼓的用途较广”可知,文章介绍了鼓在古代的用途,包括祭祀、军事、音乐等方面。根据第⑥段“汉唐以后,从少数民族、西域、天竺等地区先后传入多种形制不同的鼓类”可知,文章介绍了汉唐以后传入的各种鼓类和鼓的发展变化,突出了鼓文化的博大精深。据此作答即可。
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
结合“还有建鼓、足鼓、悬鼓、土鼓、铜鼓、鼙、疲、提等二十余种”可知,“二十余种”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鼓的形制变化繁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3.①工信部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开通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
②工信部组织建设信息通信行业反诈大平台。
③工信部研究制定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标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监管。
④工信部组织开展App安全专项治理,建立不良App安全监测处置技术能力。
⑤建立快速止付冻结机制和涉诈银行账户风险监测拦截机制,同时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 14.截至目前”指到现在为止,说明工信部深入开展排查工作,后面将继续进行,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爷爷奶奶,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犯罪,诈骗手法加速迭代变化,同时诈骗集团利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所以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信任何涉及到钱财的陌生电话。
【解析】1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研读内容,梳理分析。
根据第⑧段“工业和信怠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隋静在发布会上介绍,去年以来,工信部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开通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可知,工信部升级启动“断卡行动2.0”,开通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
根据第⑨段“为织牢织密‘防护网’,工信部组织建设信息通信行业反诈大平台,打造技术反制‘杀手锏’”可知,工信部组织建设信息通信行业反诈大平台;
根据第⑩段“隋静表示,2022年工信部将加快出台《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规定》,研究制定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标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监管”可知,工信部研究制定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重要领域数据安全标准,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监管。
14.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特点。说明文语言具有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和平实性。回答此类题时需要先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再分析假设删去词语后,语言产生的效果,最后结合说明语言的特点得出结论。“截至目前”意思是截止到现在,表示时间上的限制。说明工信部对全国物联网卡开展拉网式排查并没有停止,后面将继续进行,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运用。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内容,梳理总结。
根据第④段“随着传统犯罪持续减少,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犯罪”可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成为主流犯罪。根据“而且,诈骗集团紧跟社会热点,诈骗手法加速迭代变化”可知,诈骗手法加速迭代变化。根据第⑤段“此外,诈骗集团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AI智能、远程操控、共享屏幕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与公安机关在通讯网络和转账洗钱等方面的攻防对抗不断加剧升级”可知,诈骗集团利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与公安机关在通讯网络和转账洗钱等方面的攻防对抗不断加剧升级。作为志愿者,向老年人宣传预防电信诈骗的注意事项。
综合以上可对爷爷奶奶做出如下劝说,如:爷爷奶奶,现在诈骗手段非常多,新型网络犯罪尤其要注意,一些诈骗集团利用新科技进行诈骗,花样百出,所以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信任何涉及到钱财的陌生电话,遇事多与家人商量。
16.有“重量”有“味道”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情绪。 17.不能,因为前半句承接上句,后半句引起下句,互换后会使前后文衔接不顺畅。 18.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直接说明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厌恶的颜色。 19.地毯为红色,因为它可以振奋提神,促使运动员进入兴奋状态;杠铃宜为白色,因为这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很轻,有利于运动员减轻心理压力,发挥更好的水平。
【解析】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结合第①段中“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的内容可概括为:有“重量”;结合第③段中“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的内容可概括为:有“味道”;结合第⑤段中“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寡,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的内容可概括为: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情绪。
17.此题考查学生文中重点词语的作用的能力。理解文中词语某一句中的两个词语不能调换,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两个词语有内部的顺序,二是这两个词语与上文或下文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句话中的“重量”对应上文,“味道”对应下文。所以不能调换。
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仔细阅读划线句“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可知,这个句子是一个具体的例子,有准确的数字,用红色房间和蓝色房间作了对比,所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且突出的说明了本段的观点句,即“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
19.本题考查拓展运用能力。
结合第⑤段中“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的内容可知,地毯应使用“黄、橙、红”等颜色,对运动员能产生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
结合第②段中“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的内容可知,杠铃使用白色,因为白色给人的感觉很轻,有利于运动员减轻心理压力,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20.D 21.国之器的命名都以神话或传说为背景,并有美好的寓意:含有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包含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命名充满诗意: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冀和祝福。
【解析】20.本题考查辨析信息。
A.根据第⑤段中的“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可知,本项“计划发射”有误;
B.根据第⑦段中的“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可知,本项“只被用来判断方向”有误;
C.根据第⑨段中的“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可知,本项“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有误;
故选D。
21.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内容。
根据第③段“‘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可概括为:名字中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
根据第④段“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可概括为:有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
根据第⑥段“‘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可概括为: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根据第⑧段“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可概括为:寓意光明和方向;
根据第⑨段“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可概括为:是追求和平的象征;
根据第⑩段“‘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可概括为: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22.“数字之潮”带来文艺节目的创新;“数字之潮”形成的原因;杭州亚运会科技在智能化应用上的体现。 23.“超过”是“超出”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意思是视线转到会场之外,只见流光汇聚,超出一亿名“数字火炬手”在钱塘江上凝聚为一个矫健的巨型人像,不少于一亿。“超过”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24.举例子,打比方;具体生动地说明了高科技赋能的地屏全景呈现出钱塘江两岸的美丽;进一步说明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之潮”涌动带来一系列文艺节目的创新。 25.B
【解析】22.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⑤段“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之潮’涌动还带来一系列文艺节目的创新”可知,本段说明“数字之潮”带来文艺节目的创新。
根据第⑥段“杭州亚运会之所以涌动起‘数字之潮’,是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着力下好数字时代‘先手棋’,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可知,本段说明杭州亚运会涌动起“数字之潮”的原因。
根据第⑦段“杭州亚运会的科技还体现在智能化应用这一方面”可知,本段说明杭州亚运会科技在智能化应用上的体现。
2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定性:“超过”是“超出”“多于”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根据第①段“视线转到会场之外,只见流光汇聚,超过一亿名‘数字火炬手’在钱塘江上凝聚为一个矫健的巨型人像”可知,超出一亿名“数字火炬手”在钱塘江上凝聚为一个矫健的巨型人像。说明文语言特点:“超过”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语句“在开幕式文艺表演《国风雅韵》中,高科技赋能的地屏全景呈现出钱塘江两岸的美景犹如水墨画卷:游船往来、灯影点点,全景立体影像构筑的拱宸桥跃然在大运河之上,展现了钱塘繁华和江南风韵的隽永景象”,列举了文艺表演《国风雅韵》用高科技赋能的事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高科技赋能的地屏全景呈现出钱塘江两岸的美景犹如水墨画卷”将钱塘江美景比作“水墨画卷”,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而生动地说明了高科技赋能的地屏全景呈现出钱塘江两岸的美丽。生动、具体有力的说明了第⑤段“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之潮’涌动还带来一系列文艺节目的创新”这一内容。
25.本题考查内容的辨析。
B.根据第⑥段“杭州亚运会之所以涌动起‘数字之潮’,是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着力下好数字时代‘先手棋’,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可知,原因有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下好数字时代“先手棋”等,本项“只是因为我国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过于片面,有误;
故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