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卓越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原始社会末期,制陶、冶金、铸造等手工业种类日益增多,生产技术日益复杂,如此多样的复杂活动已不能由同一个人来进行,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这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使财富在人群中开始发生分化,推动了私有制的形成。这说明( )
①社会分工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③私有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④生产技术的复杂化直接催生了私有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节选自白居易《杜陵叟》)下列对诗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农民被迫依附于地主,完全没有人身自由
②苛捐杂税的残酷性直接源于封建等级制度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地主剥削的基础
④封建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残酷剥削农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此后每隔一段时间,美国便会爆发阶段性的经济危机。下列关于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③经济危机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④爆发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共产党宣言》在分析资本主义阶级对立状况以后,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断( )
①主张以理性、正义原则实现社会和谐
②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具体蓝图
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激励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1917年11月7日,时任中国北洋政府驻俄公使刘某在发回国内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布尔什维克)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次日,刘某又发了一个电报,对彼得格勒起义作了详细的报告。刘某在电报中描述的这一事变( )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推动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建立起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1939年9月,毛泽东同志会见美国记者斯诺,在谈到中国民主革命阶段性问题时指出,“中国革命有两篇文章,上篇和下篇”“上篇‘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下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目前是民族民主革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关于“上篇”和“下篇”的论述( )
①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③表明从民族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是自发的过程
④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可见( )
①毛泽东同志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③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④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具有可贵的理论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①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推动我国成为先进工业国
④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毛泽东同志警醒地提出:“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应该‘标新立异’。”他说,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这表明( )
①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②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帮助我们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我们无须再借鉴
③中国可以照搬照抄与之社会性质完全相同的国家成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
④中国共产党要结合本国国情,艰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此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可见,这一时期( )
①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党的工作没有任何失误,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取得的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
④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大包干”契约,将集体土地承包到户,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分配方式。1979年,该村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结束了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这一事件( )
A.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B.拉开了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序幕
C.开启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2.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开放内陆省会城市
④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13.下表摘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部分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
会议 中心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这表明( )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②我国改革经历了由点到面的推进
③党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改革的根本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启示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 )
A.要扩大开放,把对外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B.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改革开放的正确轨道
C.应突破现有制度框架,大胆进行根本性的制度变革
D.应不断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以完善自身
1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这表明邓小平理论( )
①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成果
②回应了时代之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③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聚焦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到日益丰富不同领域具有创新性、支撑性的重要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层次分明、系统完备,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国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是基于( )
①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③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④制度建设是党的全部实践的主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世纪末,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贸易的兴起,英国经济逐渐由封建农业向商业和手工业转型。英国毛纺织业手工工场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羊毛的需求不断增长,养羊业的巨大利润驱使着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在这一过程中,约有20万户农民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许多人因此而悲惨死去。圈地运动使得农民成了最低价的劳动力,成了大农场主和手工工场主所雇佣的劳动者,这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人认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是历史的退步。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美国社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愈发凸显,引发全球关注。在看似民主的表象下,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诸多问题不断发酵,普通民众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走向分裂的风险正逐步加大。如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候选人的竞选资金有超过80%来自占比不到1%的大资本家群体。这就导致当选的政治代表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倾向于满足资本家的利益诉求,而忽视普通民众的声音。研究表明,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所拥有的财富超过了底层90%人口财富的总和,富裕阶层享受优质资源,底层人民面临失业、贫困等困境,这种财富差距引发美国社会不稳定,使美国频繁爆发抗议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知识,分析美国社会深层次矛盾凸显、社会不稳定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农业改造方面,鼓励农民自愿组成农业合作社,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工具等生产资料交给合作社,形成集体经营的模式;在手工业改造方面,鼓励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将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方式,通过公私合营等形式,把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重大历史意义。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阅兵场上,雄师列阵,步履铿锵,踏响着历史的回音;铁甲巍巍,彰显大国重器之威;鹰击长空,划出壮丽天际线……“利剑出鞘”的震撼场景,让每一位中华儿女心潮澎湃、倍感自豪。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抗战胜利阅兵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启示。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这是国家命运的历史转折点。40多年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中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2025年以来,我们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多项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稳步推进,我们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25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改革开放——中国腾飞的强大引擎”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逻辑清晰;②思想政治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总字数为150个左右。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C C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A B C A
17.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①圈地运动使农民失去土地,给当时的英国农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展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但这并不意味着圈地运动是历史的退步。
②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圈地运动使得土地集中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促进了英国封建制度的解体,改变了封建制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开拓了市场、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推动了英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历史的进步。
18.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这一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大资本家通过控制竞选资金影响政府决策,使政策制定倾向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加剧了阶级对立,导致美国社会深层次矛盾凸显。
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美国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引起财富分配不均,贫富悬殊,引发民众不满,导致社会不稳定。
19.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20.①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②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21.①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②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坚定制度自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力量,以文化自信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2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腾飞的强大引擎。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凭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实现了经济腾飞、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