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一 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1.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2.在一片草地上,与远离水源处相比,靠近水源处物种数量多,牧草长势好。这体现了群落的( )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C.分层结构 D.时间结构3.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C.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4.(2024·宿迁高二联考)群落中的生物在空间分布上有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中和淡水中的生物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楼前的向阳侧和楼后的背阴侧植物类群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决定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D.湖泊岸边和不同水深区域分布的生物类群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知识点二 生态位与群落随时间而改变5.(2024·盐城高二校联考)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B.物种的生态位就是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C.研究动物的生态位只需要研究其栖息地、食物和天敌D.竞争关系可能导致物种生态位发生变化6.(2024·南京高二质检)某研究团队调查了某地甲、乙、丙3种水鸟的种群数量和觅食范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结果不能完整反映出水鸟的生态位B.推测3种水鸟中丙占据更大的生存优势C.该地3种水鸟的生态位不可能完全重叠D.3种水鸟觅食范围的重叠区间竞争最弱7.(2024·徐州高二校联考)春季随着温度的增加,一般首先形成以硅藻为主的浮游藻类群落,而后转为绿藻为主,继而蓝细菌占绝对优势。这体现了群落的( )A.季节性变化 B.垂直结构C.水平结构 D.分层现象8.(2024·淮安高二联考)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筑巢高 度/m 池鹭 /只 白鹭 /只 夜鹭 /只 牛背鹭 /只 鹭鸟总 数/只6~8 6 6 8 0 208~10 52 6 6 2 6610~12 14 4 4 2 2412~14 10 22 4 0 36(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中鹭鸟的优势种是 。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 (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0 m×10 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正常情况下,由于鹭鸟被捕获一次后,再被捕获的难度增大,则所得数据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 资源的合理利用。(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不同,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 和 ,可以较为均衡地利用资源,二者之间的 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9.(2024·徐州高二质检)立体高效栽培是目前日光温室发展的一个方向,这种栽培方式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采用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打破了传统日光温室中单一栽培草莓的形式。在早春季节草莓收获将要结束时,垄间定植甜瓜,将再一次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提高了阳光的利用率B.甜瓜与草莓套作后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C.该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模式中草莓与甜瓜之间竞争程度较强D.立体栽培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群落10.(2023·海南高考6题)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 分布潮带 海草种类 中潮带 低潮带 潮下带 上部 潮下带 下部海神草 + + + -齿叶海神草 - + + -羽叶二药藻 + + + +二药藻 + + + +海菖蒲 - + +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11.(多选)(2024·扬州高二校联考)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季相。下列关于季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季相更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B.季节性变化不会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C.季相的形成与植物和动物的协同进化有关D.影响群落季节性变化的环境因素有阳光、温度、水分等12.回答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问题:(1)一个群落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这种现象称为 。(2)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种群竞争激烈的区域。图甲呈现了不同群落交错区的群落组合数与鸟类建巢数的关系。请参照该图推测,群落交错区的种群数目比单一群落区 (填“多”或“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生物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结构。图乙表示潮间带常见的滨螺(捕食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密度与藻类种数的关系。请据图分析:①当滨螺密度由0逐渐增大到150个/m2左右时,藻类种数逐渐增多,由此可知,小型绿藻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的竞争中处于 (填“优势”或“劣势”)地位。②当滨螺密度超过了150个/m2时,藻类的种数下降的原因是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1.D 生物群落是指特定空间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A、B、C项都没有包含所有生物,D项包含了全部生物,则D项符合题意。2.B 题述现象是由土壤湿度引起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3.A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这属于种群的特征,并没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季相,B正确;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故混合放养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C正确;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因此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D正确。4.D 楼前的向阳侧和楼后的背阴侧植物类群不同属于不同地段上的植物类群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湖泊岸边和不同水深区域分布的生物类群不同,这属于不同地段上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5.D 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地可能一样,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A错误;物种的生态位包括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错误;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C错误;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时,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会占据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从而使处于竞争劣势的物种生态位发生变化,D正确。6.D 生态位指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图示只显示了这些种群的觅食范围,因此图示结果不能完整反映出水鸟的生态位,A正确;据题图可知,3种水鸟中丙的觅食范围更广,食物来源更充足,在生存上更占优势,B正确;根据竞争排除原理,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重叠时,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会将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该地区3种水鸟都能存在,因此该地3种水鸟的生态位不可能完全重叠,C正确;3种水鸟觅食范围有重叠,即存在食物争夺,重叠区间争夺食物更激烈,竞争更强,D错误。7.A 季节改变而造成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8.(1)池鹭 随机 标志重捕法 偏大 (2)垂直 空间 (3)时间 取食地点(或地点) 竞争解析:(1)表中数据显示,池鹭的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鹭类,因此池鹭是该森林群落中鹭鸟的优势种。样方选取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鹭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种群数量的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志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志的个体数。正常情况下,由于鹭鸟被捕捉一次后,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加,因此所得数据比真实值偏大。9.C 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有效地利用了阳光等环境资源,A正确;该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模式中,由于草莓与甜瓜的种植存在时间差,因此两者之间竞争程度较弱,C错误。10.D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据表可知,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分布的海草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C正确;据表可知,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分布的范围最广,故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D错误。11.ACD 群落中的各种植物生长期、繁殖期等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某些动物的繁殖、迁徙等习性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季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B错误。12.(1)镶嵌分布 (2)多 群落交错区可包含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的大多数种群 (3)①优势 ②小型绿藻浒苔供不应求时,滨螺取食其他藻类,从而使藻类种数减少解析:(2)由图甲可见,某一地段上群落组合数越多,鸟类建巢数就越多,由此推测鸟的种类数也越多,推而广之,其他种群数也越多,原因是该地段包含了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的大多数种群。(3)滨螺捕食藻类,更喜欢取食藻类中的小型绿藻浒苔,即当滨螺所处环境既有小型绿藻浒苔又有其他藻类时,滨螺会首选小型绿藻浒苔取食。正因为如此,随着滨螺密度由0逐渐增加到150个/m2左右时,小型绿藻浒苔被大量捕食,为其他藻类的生存提供了空间等条件,从而使藻类的种数增加,由此可见,小型绿藻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竞争中占优势地位;当滨螺密度超过150个/m2时,其喜食的小型绿藻浒苔几乎被取食殆尽,只能转向取食其他藻类,因此藻类的种数随着滨螺密度的继续增大而减少。5 4 / 4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导学 聚焦 1.通过学习群落的空间结构建立结构和功能观。 2.通过学习生态位的分化建立进化和适应观。 3.通过探讨人类对群落的影响,认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社会责任知识点 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及群落随时间而改变1.群落【微思考】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水生植物能否构成一个生物群落?2.群落结构(1)群落结构的类型①群落的水平结构②群落的垂直结构(2)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①不同种群之间的 和 等关系在群落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②生态位和优势物种a.生态位概念: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 上所占据的 及其与 称为生态位。b.优势物种:在一个群落中,往往有一些种群在 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物种。c.生态位的重叠: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种群之间常存在 关系。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其中一个种群 ,也可能是通过 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使不同种群共存下来。d.生态位的意义: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 的能力。③生物群落的 (非均匀一致)也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影响。实例1:阳光分布的不均匀性影响池塘中植物的垂直分布。实例2:阳光影响池塘中动物的昼夜分布。【微思考】 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在一生中是固定不变的吗?3.群落随时间而改变生物群落的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随着 的推移而发生变化。(1) 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2)群落的外貌常常随 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特征。(3)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 。例如,在温带草原群落中,一年常分为四个季相。(4)动物的某些季节性变化是对环境变化的 。例如:大雁迁飞、角马迁徙。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陆地上,也表现在水域中。( )(2)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3)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4)群落的外貌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 )(5)群落的外貌和空间结构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变化。( )探讨一 分析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1.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3)b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4)有人说“b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探讨二 分析群落的生态位,提高理解能力2.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结果如下表所示。物 种 观察 数量 觅食生境 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 类 草 屑 螺 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 他绿翅鸭 2 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绿头鸭 1 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物 种 观察 数量 觅食生境 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 类 草 屑 螺 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 他鹤鹬 1 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青脚鹬 1 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1)如果要研究绿头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哪些内容?(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为什么?(3)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的生态位。(4)在群落形成过程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这两个物种的发展将是什么结果?生态位的分化有何意义?探讨三 分析群落的时间结构, 提高信息获取能力3.温带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比较明显,群落的季相变化十分显著。春夏季万木争荣,秋冬季植物枯萎、草木枯黄。热带的森林常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相变化。热带的草原受水分的影响较大,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降水量丰富,植物生长旺盛,干季几乎没有降水,植物枯黄。(1)热带地区的群落是否存在季相?你能通过举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吗?(2)请分析资料中群落季相形成的原因。(3)群落季相形成的意义是什么?1.对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理解(1)群落的垂直分层定义于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分层分布,不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高低不同。(2)“高山垂直带”研究的是不同海拔上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群落(主要指植被)的变化规律,是生态系统水平研究的范畴,主要受地形变化制约;“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水平研究的范畴,二者不应混为一谈。(3)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子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对生态位的理解(1)生态位的内容: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所需要的物理(如温度、湿度、pH等)和生物条件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等。(2)生态位分化:在长期的相互竞争作用中,两个生态上接近的物种若要共存,必须在空间、食物、活动时间、生理或习性上有分化,即生态位分化。(3)生态位重叠: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物种灭绝,如图。(4)生态位的应用:在农业中,应该从水平、垂直、时间、营养及物种、数量等多方位进行系统组分的合理组配,以充分利用和拓展系统生态位,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1.(2024·扬州高二检测)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 000 m。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天山各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2.(2024·徐州高二联考)一个物种所能占据的生态位空间,是受竞争和捕食强度影响的。一般来说,没有竞争和捕食的胁迫,物种能够在更广的条件和资源范围内得到繁荣。这种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即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而一种生物实际占有的空间叫作实际生态位。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蝙蝠栖息在不同的树洞中,这是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B.棕蝙蝠比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三种蝙蝠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有利于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如果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为基础生态位3.(多选)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季节性往往随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B.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在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C.不同季节里,有些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明显,有些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小D.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活动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无关 (1)如何表述群落的概念?(2)草菇喜温喜湿喜半阴,是一种可在稻草和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上栽培的食用真菌。某果园在果树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形成果树—草菇结构的立体农业,请你分析其中的原理和意义。(3)什么叫作生态位?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C.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2.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该现象的形成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种植高粱时要合理密植,是因为群落存在垂直分层现象D.在农业生产上,玉米和大豆间行种植是利用了这一原理3.(2024·连云港高二联考)下列对不同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A.草地植株矮小,其中的动物无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B.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存在差异,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淡水池塘中“青、草、鲢、鳙”的垂直分层与其食物的分层关系密切D.森林中的植物呈分层分布,影响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CO2浓度4.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B.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种群,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C.处于同一生态位的种群之间不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5.(多选)(2024·盐城高二联考)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作群落季相更替。下列有关群落季相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阳光、温度、水分等是影响群落季相更替的环境因素B.与夏季群落季相相比,冬季群落季相没有垂直结构C.群落的季相更替不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均属于群落季相更替6.(2024·扬州高二联考)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研究生态位有助于人们认识群落中物种间及物种内的竞争关系,从而调节种群密度,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1)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在教材中介绍了高斯所做的两种草履虫竞争关系的实验。这也是有关于生态位重叠的一个经典实验。高斯实验证明:在同一群落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因为自然界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 ,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 所占有。(2)在自然界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持久性重叠的事件是很罕见的。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之间,常常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生态位的重叠,从而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 ,包括 和 。如绿啄木鸟和椋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各种昆虫的幼虫,这是通过 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后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通过 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3)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天时,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存在 关系。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核心要点·巧突破】知识点自主学习1. 各种生物种群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群落结构微思考 不能,群落应包括特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2.(1)① 水平方向 配置状况 水平格局 不均匀的片状 镶嵌 光照的强弱 地形的差异 湿度的不同 ② 分层现象 阳光 食物 栖息环境 (2)①竞争 捕食 ②a.时间、空间 位置 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b.数量、长势 c.竞争 趋于灭绝 生态位发生分化 d.生物利用环境资源 ③空间异质性实例1:实例2:弱光 较深 表层微思考 物种随着自身发育、食性、空间等发生改变,物种生态位可发生改变。3.时间 (1)群落的外貌 (2)时间 (3)季相 (4)适应4.(1)√ (2)√ (3)√ (4)√ (5)√互动探究1.(1)提示:影响a处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这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2)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质(光的波长)的影响。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3)提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4)提示: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矮小的野草丛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2.(1)提示:研究绿头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2)提示:不一定。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很大的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3)提示:描述鸟类的生态位,通常需考虑觅食生境、栖息地、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等。如青脚鹬,它们的觅食生境包括低潮盐沼—光滩带、海三棱藨草带及海堤内鱼塘—芦苇区,以草屑、螺类、甲壳类为主要食物;青脚鹬与鹤鹬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以草屑、螺类为食物,青脚鹬与绿翅鸭、绿头鸭也存在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青脚鹬和绿头鸭还捕食甲壳类。(4)提示: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种群之间常存在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其中一个种群趋于灭绝,也可能是通过生态位发生分化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使不同种群共存下来。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3.(1)提示:存在。热带草原地区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这里群落外貌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在降雨丰沛的湿(雨)季(持续4~6月),植被繁茂,草木葱绿,动物活跃;在几乎没有降雨的干(旱)季,草木稀疏,到处枯黄,动物则会成群结队迁往有水、草的地区。(2)提示:在一年四季中,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呈现季节性规律变化。不同的物种为了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经过长期的进化而形成了规律性的适应策略,从而使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呈现季节性的变化。(3)提示:①群落的季节性与环境中的生态因子有关,群落的季节性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②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改变,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学以致用1.D 天山各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所有生物的总和,相同物种是种群的概念,A错误;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存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地带性分布,B错误;随着海拔升高,温度变化巨大,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出现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度的不同,C错误;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异明显,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D正确。2.C 三种蝙蝠的实际生态位不仅仅是它们所分别占据的树洞,还和食物及竞争者的分布等有关,A错误;分析曲线可知,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由曲线可知,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这有利于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分析曲线可知,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虽然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也不是基础生态位,D错误。3.ABC 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引起群落季节性变化的重要非生物因素,A正确;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在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B正确;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大,导致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大,而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小,导致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小,C正确;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可表现在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方面,D错误。【过程评价·勤检测】网络构建 (1)提示:群落是指特定空间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2)提示:果树和草菇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3)提示: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课堂演练1.D 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A错误;蛇岛上所有的蝮蛇是一个种群,所有的蛇类不是所有生物,不是群落,B错误;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能构成种群,C错误。2.C 决定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A正确;从生物进化角度说,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正确;种植高粱时要合理密植,是因为种群内部存在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现象,不属于群落研究的范畴,C错误;在农业生产上,玉米和大豆属于不同种群,其间行种植是利用了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原理,D正确。3.C 草地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A错误;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存在差异,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以及栖息环境,C正确;影响森林中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D错误。4.C 不同物种的食物资源可能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的现象,A正确;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所以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种群,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B正确;处于同一生态位的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如杂草与农作物,C错误;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食物资源、天敌或生存空间发生变化,该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D正确。5.BC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因此,阳光、温度、水分等是影响群落季相更替的环境因素,A正确;夏季群落季相和冬季群落季相均有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的季相更替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例如,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达到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错误;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受到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随季节而变化,故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均属于群落季相更替,D正确。6.(1)不存在 竞争 优势种群 (2)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取食不同 栖息场所不同 (3)竞争7 / 7(共83张PPT)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导学 聚焦 1.通过学习群落的空间结构建立结构和功能观。2.通过学习生态位的分化建立进化和适应观。3.通过探讨人类对群落的影响,认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社会责任核心要点·巧突破01过程评价·勤检测02目录CONTENTS课时训练·提素能03核心要点·巧突破01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知识点 生物群落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及群落随时间而改变1. 群落【微思考】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水生植物能否构成一个生物群落?提示:不能,群落应包括特定空间内的所有生物。(1)群落结构的类型①群落的水平结构2. 群落结构②群落的垂直结构(2)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①不同种群之间的 和 等关系在群落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②生态位和优势物种竞争 捕食 a.生态位概念: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 上所占据的 及其与 称为生态位。b.优势物种:在一个群落中,往往有一些种群在 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而成为群落中的优势物种。c.生态位的重叠: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种群之间常存在 关系。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其中一个种群 ,也可能是通过 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使不同种群共存下来。d.生态位的意义: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 的能力。时间、空间 位置 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数量、长势 竞争 趋于灭绝 生态位发生分化 生物利用环境资源 ③生物群落的 (非均匀一致)也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影响。实例1:阳光分布的不均匀性影响池塘中植物的垂直分布。空间异质性 实例2:阳光影响池塘中动物的昼夜分布。【微思考】 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在一生中是固定不变的吗?提示:物种随着自身发育、食性、空间等发生改变,物种生态位可发生改变。3. 群落随时间而改变生物群落的结构不是静止不变的,会随着 的推移而发生变化。(1) 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2)群落的外貌常常随 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特征。(3)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 。例如,在温带草原群落中,一年常分为四个季相。(4)动物的某些季节性变化是对环境变化的 。例如:大雁迁飞、角马迁徙。时间 群落的外貌 时间 季相 适应 4.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1)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陆地上,也表现在水域中。( √ )(2)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 )(3)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 √ )(4)群落的外貌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 √ )(5)群落的外貌和空间结构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变化。 ( √ )√√√√√探讨一 分析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1. 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影响a处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这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质(光的波长)的影响。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3)b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提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4)有人说“b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矮小的野草丛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探讨二 分析群落的生态位,提高理解能力2.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某研究团队以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结果如下表所示。物 种 观察 数量 觅食生境 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绿翅鸭 2 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绿头鸭 1 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物 种 观察 数量 觅食生境 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 类 草 屑 螺 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鹤鹬 1 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青脚鹬 1 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1)如果要研究绿头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哪些内容?提示:研究绿头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很大的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3)任选一种鸟,从觅食生境、种间关系等多个方面综合描述这种鸟的生态位。提示:描述鸟类的生态位,通常需考虑觅食生境、栖息地、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等。如青脚鹬,它们的觅食生境包括低潮盐沼—光滩带、海三棱藨草带及海堤内鱼塘—芦苇区,以草屑、螺类、甲壳类为主要食物;青脚鹬与鹤鹬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以草屑、螺类为食物,青脚鹬与绿翅鸭、绿头鸭也存在种间竞争,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青脚鹬和绿头鸭还捕食甲壳类。(4)在群落形成过程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这两个物种的发展将是什么结果?生态位的分化有何意义?提示: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种群之间常存在竞争关系。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其中一个种群趋于灭绝,也可能是通过生态位发生分化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使不同种群共存下来。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探讨三 分析群落的时间结构, 提高信息获取能力3. 温带地区一年四季气温变化比较明显,群落的季相变化十分显著。春夏季万木争荣,秋冬季植物枯萎、草木枯黄。热带的森林常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相变化。热带的草原受水分的影响较大,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降水量丰富,植物生长旺盛,干季几乎没有降水,植物枯黄。(1)热带地区的群落是否存在季相?你能通过举例阐述自己的观点吗?提示:存在。热带草原地区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这里群落外貌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在降雨丰沛的湿(雨)季(持续4~6月),植被繁茂,草木葱绿,动物活跃;在几乎没有降雨的干(旱)季,草木稀疏,到处枯黄,动物则会成群结队迁往有水、草的地区。(2)请分析资料中群落季相形成的原因。提示:在一年四季中,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呈现季节性规律变化。不同的物种为了适应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经过长期的进化而形成了规律性的适应策略,从而使得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呈现季节性的变化。(3)群落季相形成的意义是什么?提示:①群落的季节性与环境中的生态因子有关,群落的季节性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②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有规律的改变,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1. 对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理解(1)群落的垂直分层定义于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分层分布,不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间的高低不同。(2)“高山垂直带”研究的是不同海拔上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群落(主要指植被)的变化规律,是生态系统水平研究的范畴,主要受地形变化制约;“群落的垂直结构”是群落水平研究的范畴,二者不应混为一谈。(3)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子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 对生态位的理解(1)生态位的内容: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大小、其每日的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所需要的物理(如温度、湿度、pH等)和生物条件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等。(2)生态位分化:在长期的相互竞争作用中,两个生态上接近的物种若要共存,必须在空间、食物、活动时间、生理或习性上有分化,即生态位分化。(3)生态位重叠:当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共同利用某些资源时,即出现了生态位重叠,如果资源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种间竞争,如果竞争激烈,种群对资源的利用就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a)生态位移动或(b)物种灭绝,如图。(4)生态位的应用:在农业中,应该从水平、垂直、时间、营养及物种、数量等多方位进行系统组分的合理组配,以充分利用和拓展系统生态位,提高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1. (2024·扬州高二检测)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 000 m。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天山各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B. 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C. 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D. 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解析: 天山各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所有生物的总和,相同物种是种群的概念,A错误;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有差异,存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体现了群落的垂直地带性分布,B错误;随着海拔升高,温度变化巨大,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出现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度的不同,C错误;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异明显,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D正确。2. (2024·徐州高二联考)一个物种所能占据的生态位空间,是受竞争和捕食强度影响的。一般来说,没有竞争和捕食的胁迫,物种能够在更广的条件和资源范围内得到繁荣。这种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即物种所能栖息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而一种生物实际占有的空间叫作实际生态位。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三种蝙蝠栖息在不同的树洞中,这是三种蝙蝠各自占据的实际生态位B. 棕蝙蝠比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 三种蝙蝠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有利于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 如果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为基础生态位解析: 三种蝙蝠的实际生态位不仅仅是它们所分别占据的树洞,还和食物及竞争者的分布等有关,A错误;分析曲线可知,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由曲线可知,三种蝙蝠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只在特定的时间段活动,这有利于对当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分析曲线可知,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虽然气候适宜、空间充足,三种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也不是基础生态位,D错误。3. (多选)下列有关群落季节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群落的季节性往往随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B. 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在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C. 不同季节里,有些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明显,有些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小D. 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活动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无关解析: 阳光、温度、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引起群落季节性变化的重要非生物因素,A正确;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在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规律性变化,B正确;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大,导致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大,而某些地区在不同季节环境变化较小,导致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小,C正确;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可表现在草原上动物的迁徙、海洋中鱼类的洄游等方面,D错误。过程评价·勤检测02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如何表述群落的概念?提示:群落是指特定空间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2)草菇喜温喜湿喜半阴,是一种可在稻草和麦秸等农作物秸秆上栽培的食用真菌。某果园在果树下加入一个人工栽培的草菇种群,形成果树—草菇结构的立体农业,请你分析其中的原理和意义。提示:果树和草菇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3)什么叫作生态位?提示: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1. 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A. 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B. 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C. 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和所有的生物D. 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解析: 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A错误;蛇岛上所有的蝮蛇是一个种群,所有的蛇类不是所有生物,不是群落,B错误;一个果园中所有的果树不一定是同一个物种,不能构成种群,C错误。2. 下列关于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B. 该现象的形成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 种植高粱时要合理密植,是因为群落存在垂直分层现象D. 在农业生产上,玉米和大豆间行种植是利用了这一原理解析: 决定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A正确;从生物进化角度说,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正确;种植高粱时要合理密植,是因为种群内部存在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现象,不属于群落研究的范畴,C错误;在农业生产上,玉米和大豆属于不同种群,其间行种植是利用了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原理,D正确。3. (2024·连云港高二联考)下列对不同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草地植株矮小,其中的动物无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B. 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存在差异,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等,体现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 淡水池塘中“青、草、鲢、鳙”的垂直分层与其食物的分层关系密切D. 森林中的植物呈分层分布,影响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CO2浓度解析: 草地中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A错误;湖泊中深水区与浅水区的植物类型存在差异,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影响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以及栖息环境,C正确;影响森林中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强度,D错误。4. 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B. 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种群,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C. 处于同一生态位的种群之间不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 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解析: 不同物种的食物资源可能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的现象,A正确;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所以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种群,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竞争,B正确;处于同一生态位的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如杂草与农作物,C错误;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食物资源、天敌或生存空间发生变化,该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D正确。5. (多选)(2024·盐城高二联考)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作群落季相更替。下列有关群落季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阳光、温度、水分等是影响群落季相更替的环境因素B. 与夏季群落季相相比,冬季群落季相没有垂直结构C. 群落的季相更替不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 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均属于群落季相更替解析: 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因此,阳光、温度、水分等是影响群落季相更替的环境因素,A正确;夏季群落季相和冬季群落季相均有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的季相更替可能会引起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例如,有些种类的植物在早春来临时开始萌发,并迅速开花和结实,到了夏季其生活周期结束;另一些种类的植物则在夏季达到生命活动的高峰,从而导致群落在春季和夏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错误;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受到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随季节而变化,故植物早春萌发、鸟类冬季南迁均属于群落季相更替,D正确。6. (2024·扬州高二联考)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研究生态位有助于人们认识群落中物种间及物种内的竞争关系,从而调节种群密度,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1)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在教材中介绍了高斯所做的两种草履虫竞争关系的实验。这也是有关于生态位重叠的一个经典实验。高斯实验证明:在同一群落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因为自然界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 ,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 所占有。不存在竞争优势种群(2)在自然界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持久性重叠的事件是很罕见的。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之间,常常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生态位的重叠,从而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 ,包括 和 。如绿啄木鸟和椋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各种昆虫的幼虫,这是通过 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后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通过 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取食不同栖息场所不同(3)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天时,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存在 关系。竞争课时训练·提素能03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知识点一 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1. 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 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123456789101112解析: 生物群落是指特定空间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A、B、C项都没有包含所有生物,D项包含了全部生物,则D项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2. 在一片草地上,与远离水源处相比,靠近水源处物种数量多,牧草长势好。这体现了群落的( )A. 垂直结构 B. 水平结构C. 分层结构 D. 时间结构解析: 题述现象是由土壤湿度引起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1234567891011123. 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C. 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 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123456789101112解析: 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这属于种群的特征,并没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季相,B正确;淡水鱼养殖的混合放养主要利用了群落的分层现象,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故混合放养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C正确;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因此群落不同地段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D正确。1234567891011124. (2024·宿迁高二联考)群落中的生物在空间分布上有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海洋中和淡水中的生物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 楼前的向阳侧和楼后的背阴侧植物类群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 决定群落中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D. 湖泊岸边和不同水深区域分布的生物类群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123456789101112解析: 楼前的向阳侧和楼后的背阴侧植物类群不同属于不同地段上的植物类群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湖泊岸边和不同水深区域分布的生物类群不同,这属于不同地段上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123456789101112知识点二 生态位与群落随时间而改变5. (2024·盐城高二校联考)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下列有关生态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B. 物种的生态位就是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C. 研究动物的生态位只需要研究其栖息地、食物和天敌D. 竞争关系可能导致物种生态位发生变化123456789101112解析: 不同物种的食物和栖息地可能一样,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A错误;物种的生态位包括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错误;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其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C错误;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时,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会占据那部分重叠的生态位,从而使处于竞争劣势的物种生态位发生变化,D正确。1234567891011126. (2024·南京高二质检)某研究团队调查了某地甲、乙、丙3种水鸟的种群数量和觅食范围,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结果不能完整反映出水鸟的生态位B. 推测3种水鸟中丙占据更大的生存优势C. 该地3种水鸟的生态位不可能完全重叠D. 3种水鸟觅食范围的重叠区间竞争最弱123456789101112解析: 生态位指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图示只显示了这些种群的觅食范围,因此图示结果不能完整反映出水鸟的生态位,A正确;据题图可知,3种水鸟中丙的觅食范围更广,食物来源更充足,在生存上更占优势,B正确;根据竞争排除原理,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完全重叠时,竞争优势较大的物种会将另一物种完全排除掉,该地区3种水鸟都能存在,因此该地3种水鸟的生态位不可能完全重叠,C正确;3种水鸟觅食范围有重叠,即存在食物争夺,重叠区间争夺食物更激烈,竞争更强,D错误。1234567891011127. (2024·徐州高二校联考)春季随着温度的增加,一般首先形成以硅藻为主的浮游藻类群落,而后转为绿藻为主,继而蓝细菌占绝对优势。这体现了群落的( )A. 季节性变化 B. 垂直结构C. 水平结构 D. 分层现象解析: 季节改变而造成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1234567891011128. (2024·淮安高二联考)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时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筑巢高度/m 池鹭/只 白鹭/只 夜鹭/只 牛背鹭/只 鹭鸟总数/只6~8 6 6 8 0 208~10 52 6 6 2 6610~12 14 4 4 2 2412~14 10 22 4 0 36123456789101112(1)表中数据显示,该森林群落中鹭鸟的优势种是 。表中数据的获得是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 (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块(10 m×10 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得出的。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正常情况下,由于鹭鸟被捕获一次后,再被捕获的难度增大,则所得数据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2)4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筑巢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 资源的合理利用。池鹭随机标志重捕法偏大垂直空间123456789101112解析:(1)表中数据显示,池鹭的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鹭类,因此池鹭是该森林群落中鹭鸟的优势种。样方选取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以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鹭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这些树种上某鹭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其种群数量的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志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志的个体数。正常情况下,由于鹭鸟被捕捉一次后,第二次被捕捉的难度增加,因此所得数据比真实值偏大。123456789101112(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和方向上的不同,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 和 ,可以较为均衡地利用资源,二者之间的 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鸟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时间取食地点(或地点)竞争1234567891011129. (2024·徐州高二质检)立体高效栽培是目前日光温室发展的一个方向,这种栽培方式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采用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打破了传统日光温室中单一栽培草莓的形式。在早春季节草莓收获将要结束时,垄间定植甜瓜,将再一次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23456789101112A. 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提高了阳光的利用率B. 甜瓜与草莓套作后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C. 该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模式中草莓与甜瓜之间竞争程度较强D. 立体栽培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群落解析: 立体栽培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有效地利用了阳光等环境资源,A正确;该草莓、甜瓜套作栽培模式中,由于草莓与甜瓜的种植存在时间差,因此两者之间竞争程度较弱,C错误。12345678910111210. (2023·海南高考6题)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见表。 分布潮带 海草种类 中潮带 低潮带 潮下带上部 潮下带下部海神草 + + + -齿叶海神草 - + + -羽叶二药藻 + + + +二药藻 + + + +海菖蒲 - + +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12345678910111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B. 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 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D. 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123456789101112解析: 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都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据表可知,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分布的海草种类最多,物种丰富度最高,C正确;据表可知,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分布的范围最广,故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D错误。12345678910111211. (多选)(2024·扬州高二校联考)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季相。下列关于季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情况下,季相更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B. 季节性变化不会影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C. 季相的形成与植物和动物的协同进化有关D. 影响群落季节性变化的环境因素有阳光、温度、水分等123456789101112解析: 群落中的各种植物生长期、繁殖期等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某些动物的繁殖、迁徙等习性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季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B错误。12345678910111212. 回答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问题:(1)一个群落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这种现象称为 。镶嵌分布解析:滨螺捕食藻类,更喜欢取食藻类中的小型绿藻浒苔,即当滨螺所处环境既有小型绿藻浒苔又有其他藻类时,滨螺会首选小型绿藻浒苔取食。123456789101112(2)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称为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种群竞争激烈的区域。图甲呈现了不同群落交错区的群落组合数与鸟类建巢数的关系。请参照该图推测,群落交错区的种群数目比单一群落区 (填“多”或“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多群落交错区可包含两个或多个重叠群落中的大多数种群123456789101112(3)生物种间关系影响群落的结构。图乙表示潮间带常见的滨螺(捕食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密度与藻类种数的关系。请据图分析:①当滨螺密度由0逐渐增大到150个/m2左右时,藻类种数逐渐增多,由此可知,小型绿藻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的竞争中处于 (填“优势”或“劣势”)地位。②当滨螺密度超过了150个/m2时,藻类的种数下降的原因是 。优势小型绿藻浒苔供不应求时,滨螺取食其他藻类,从而使藻类种数减少123456789101112解析:滨螺捕食藻类,更喜欢取食藻类中的小型绿藻浒苔,即当滨螺所处环境既有小型绿藻浒苔又有其他藻类时,滨螺会首选小型绿藻浒苔取食。正因为如此,随着滨螺密度由0逐渐增加到150个/m2左右时,小型绿藻浒苔被大量捕食,为其他藻类的生存提供了空间等条件,从而使藻类的种数增加,由此可见,小型绿藻浒苔在与其他藻类竞争中占优势地位;当滨螺密度超过150个/m2时,其喜食的小型绿藻浒苔几乎被取食殆尽,只能转向取食其他藻类,因此藻类的种数随着滨螺密度的继续增大而减少。123456789101112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docx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pptx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结构(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