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章末质量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章末质量检测(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资源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态环境的保护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24·徐州高二联考)相关资料显示,人口还在增长的地区,人均淡水供给量减少。河流干枯、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国人口数量增长速率大幅下降,不必再节约淡水资源
B.人口增长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也是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C.科技进步不能缓解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无密切联系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
A.人均占有的水、能源等资源减少
B.森林和草原的面积减少
C.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D.泥石流频发
3.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生物技术,将植物所含的有机物加工为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部分代替化石燃料。这种做法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同时也可能缓解(  )
A.温室效应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水体富营养化
4.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低碳交通、垃圾回收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周末返校选择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能使人类的生态足迹减小
B.采用CO2环保型制冷剂进行制冰,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
C.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D.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5.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
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增加化肥的使用
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6.(2024·连云港高二联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人类活动与该理念不相符合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建立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
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D.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漠化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8.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肆虐不断,生态学家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下列人类活动中对生态环境有益的是(  )
A.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加快工农业发展
B.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C.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作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作物产量
9.(2024·宿迁高二联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c、f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
B.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0.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广州市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湿地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11.(2024·镇江高二月考)“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海底黑烟囱”是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奇异生物,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虫、形状类似狗尾草的水螅生物、蠕虫及依靠化学自养的硫细菌(类似硝化细菌)等许多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多样的奇异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B.科学家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环境的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富氧的土壤环境里,其数量会呈“J”型增长
12.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3.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14.2021年,在中国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绘制了美好蓝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D.对即将灭绝的物种应该进行迁地保护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2024·江苏南京调研)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程度加深,我国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国家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其在水平结构上存在着差异
B.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大熊猫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C.虽现存的大熊猫数量过少,但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
D.栖息地的碎片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遗传多样性
16.江南素称“水米之乡”,农民设计稻田养鱼的生态经济模式,利用稻田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使水稻增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稻田非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该稻田生态系统中其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其间接价值
17.(2024·盐城高二校联考)人类只是“地球村”中的成员之一,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信息传递原理,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B.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内循环,所以人们不需要往农田施加氮肥
C.水资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
D.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两大类
18.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网“加环”,如图表示食物网“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了生态学的循环原理
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能正常运转
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60分)
19.(14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         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            。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                。
20.(15分)荣成市桑沟湾湿地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水禽来此停栖。但在此之前,随着城区规模的迅速扩大,部分建设项目盲目向湿地扩展,大量污水排入湿地,湿地面积不断缩小且水质变差,生物种类也有减少的趋势。2010年,当地政府把桑沟湾湿地公园治理工程列入城建重点项目,湿地生态得以逐步恢复。近几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天鹅前来栖息越冬,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
(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请列举湿地的2条间接价值:               。
(2)大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想研究它的生态位,除了栖息地之外,还需要从      、     、         等方面进行研究。
(3)你认为桑沟湾湿地公园治理工程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答出两点即可)
(4)“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请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
21.(15分)(2024·无锡高二期末)2022年全国大范围遭受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因此雾霾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话题。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研究发现,汽车尾气排放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PM2.5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NOx沉降后变为硝酸盐,在土壤中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变为N2、N2O等返回空气中,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2)研究人员选取长期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的成年居民为一组,长期生活在同一城市郊区农村的成年居民为另一组,分别测定汽车尾气对其精子活动率、精子中SDH酶的活性和血液中铅的浓度的影响,结果如表。
组别 精子活 动率/% 精子中SDH 酶的活性 血液中铅的浓 度/(μg·L-1)
郊区组 68.5 322.2 108.5
闹市区组 55.4 204.1 145.8
(注: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的SDH活性来表示。)
①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其作用是               。
②已知SDH酶是一种结合于线粒体内膜的脱氢酶,主要通过影响有氧呼吸中的第三阶段,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     不足。
③根据上表检测结果推测该实验的结论是               。
④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
22.(16分)(2024·徐州高二联考)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为               。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该人工湿地的建设实现了资源的            。
(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5)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人工湿地的碳循环图解。
(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地调查了该人工湿地后,在大力赞赏利用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同时,还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应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这一合理的建议,其依据的生态学理由是           。
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态环境的保护
1.B 某国人口数量增长速率大幅下降,但仍需要节约淡水资源,A错误;人口增长、城市化建设等带来的水污染问题,是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B正确;科技进步在解决海水淡化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C错误;人口过度增长会带来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人口过度增长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D错误。
2.D 泥石流属于自然灾害,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3.C 生物柴油燃烧时也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会缓解温室效应,A错误;破坏臭氧层的是氟利昂等物质,B错误;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而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不含S元素等,所以使用生物柴油会缓解酸雨的发生,C正确;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是N、P等无机盐的增加,D错误。
4.D 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能减少CO2的排放,也能减少人类的生态足迹,A正确;CO2环保型制冷剂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品质余热可回收再利用,比传统方式效能提升30%,B正确;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看,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C正确;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5.A 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
6.C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7.C 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A不符合题意;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B不符合题意;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这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C符合题意;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D不符合题意。
8.C 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作,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9.C a、c、f是不同物种,不同物种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A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称为种群基因库,而a~j包含不同物种,所包含的全部基因不能称为种群基因库,B错误;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等因素也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和称为生态系统,但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错误。
10.B 湿地的破坏会影响湿地的生态功能,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南沙湿地生态系统会受到人类的影响,物种数可能会减少,物种丰富度会受到影响,C错误;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则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错误。
11.D 由于该生态系统所处环境是缺氧环境,说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为厌氧型生物,不能在富氧环境中生存,D错误。
12.C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题干中描述了146种水鸟,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等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13.B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以反复利用,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可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C正确;人类在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
14.A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15.BCD 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正确;大熊猫作为一个物种,含有特有的基因,参与构成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栖息地的碎片化造成小种群的产生,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从而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D正确。
16.B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组分包括非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杂草、害虫和水稻之间分别是竞争和捕食关系,所以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水稻),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正确。
17.AC 生物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这样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A正确;虽然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内循环,但是人们还是需要往农田不断地施加氮肥,B错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类,而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均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18.ABC 在该生态系统中,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不能正常运转,D错误。
19.(1)无机环境 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 就地 (2)直接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环境容纳量 K/2(或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2)游客旅游观赏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20.(1)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等 (2)食物 天敌 与其他物种间的关系 (3)拆除违建设施、禁止污水排放、引进动植物、建立缓冲带等 (4)生物多样性既有直接价值,又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或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解析:(3)题目信息显示,该湿地公园治理前的景象是部分建设项目盲目向湿地扩展,大量污水排入湿地,湿地面积不断缩小且水质变差,生物种类也有减少。因此桑沟湾湿地公园治理工程应该从上述的不良诱因开始治理,如拆除违建设施、禁止污水排放、引进动植物、建立缓冲带等。(4)绿水青山是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而金山银山是在大力度利用绿水青山的基础上获得的。“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意思为宁可停止绿水青山的开发利用,也要保护好环境,即更大程度发挥绿水青山的间接价值,因为生物多样性既有直接价值,又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21.(1)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
(2)①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②能量(或ATP) ③铅对SDH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 ④汽车尾气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解析:(2)①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由于这些因素都能影响精子的运动能力,所以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②由题表可知,闹市区组相对于郊区组来说,精子中SDH酶的活性减小,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氧呼吸中的第三阶段,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能量(或ATP)不足,使精子的运动能力降低。③根据题表检测结果推测铅对SDH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④由于实验的两组人生活环境的区别是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汽车尾气较多,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汽车尾气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22.(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垂直 循环和多层次利用 (3)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氮、磷等矿质养料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4)向水体中适当通入空气
(5)见下图
(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3)人工湿地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大量的氮、磷等矿质养料和二氧化碳,被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吸收,导致其生长迅速。(4)湿地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多数为好氧微生物,为提高其分解有机物的效率,可向水体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6)对重点污染源控制是为了使污染物的排放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
5 / 5(共52张PPT)
章末质量检测(四) 生态环境的保护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
符合题意)
1. (2024·徐州高二联考)相关资料显示,人口还在增长的地区,人
均淡水供给量减少。河流干枯、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
证据。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国人口数量增长速率大幅下降,不必再节约淡水资源
B. 人口增长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也是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C. 科技进步不能缓解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D. 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无密切联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某国人口数量增长速率大幅下降,但仍需要节约淡水资
源,A错误;人口增长、城市化建设等带来的水污染问题,是水资
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B正确;科技进步在解决海水淡化等方面
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C错
误;人口过度增长会带来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等问
题,人口过度增长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下列哪项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
A. 人均占有的水、能源等资源减少
B. 森林和草原的面积减少
C. 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D. 泥石流频发
解析:  泥石流属于自然灾害,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
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生物技术,将植物所含的有
机物加工为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部
分代替化石燃料。这种做法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同时也可能缓解
(  )
A. 温室效应 B. 臭氧层破坏
C. 酸雨 D. 水体富营养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生物柴油燃烧时也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会缓解温
室效应,A错误;破坏臭氧层的是氟利昂等物质,B错误;化石燃
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而生
物柴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不含S元素等,所
以使用生物柴油会缓解酸雨的发生,C正确;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
因素是N、P等无机盐的增加,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低碳交通、垃圾回收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周末返校选择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能使人类的生态足迹减小
B. 采用CO2环保型制冷剂进行制冰,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
C. 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
要举措
D.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
传递效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搭乘校车属于低碳交通,能减少CO2的排放,也能减少
人类的生态足迹,A正确;CO2环保型制冷剂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
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品质余热可回收再利
用,比传统方式效能提升30%,B正确;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看,减少碳释放和增加碳存储(如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
重要举措,C正确;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
率,而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  )
A. 减少氟利昂的使用 B. 增加化肥的使用
C. 增加污染物的排放 D. 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
解析:  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
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
圈臭氧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2024·连云港高二联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人类活动与该理念不相符合的是
(  )
A. 退耕还林、还草
B. 建立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
C.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D. 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漠化
解析: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会破坏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
A. 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 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 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 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
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A不符合题意;
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
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B不符合题意;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
少成本、增加产量,这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
响,C符合题意;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
不稳,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肆虐不断,生态学家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
响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下列人类活动中对生态环境有益的是
(  )
A. 大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加快工农业发展
B.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C. 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作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作物产量
解析: 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作,有利于改善生态
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2024·宿迁高二联考)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c、f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
B. a~j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
C. 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
的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
D. 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和称为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a、c、f是不同物种,不同物种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
A错误;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称为种群基因库,
而a~j包含不同物种,所包含的全部基因不能称为种群基因库,B
错误;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染色体变异和自然
选择等因素也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该生态系统
中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和称为生态系统,但不能称为生态系
统的多样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广州市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
南沙湿地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 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 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D. 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
稳定性升高,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湿地的破坏会影响湿地的生态功能,会影响该生态系
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
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近年来多
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南沙湿地生态系统会受到人类的
影响,物种数可能会减少,物种丰富度会受到影响,C错误;南
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自我
调节能力减弱,则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1. (2024·镇江高二月考)“海底黑烟囱”是指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
温热液活动区,其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海底黑烟囱”是
高温、高压、没有阳光和缺乏氧气的极端环境,却发现了许多前
所未见的奇异生物,包括大得出奇的红蛤、海蟹、血红色的管
虫、形状类似狗尾草的水螅生物、蠕虫及依靠化学自养的硫细菌
(类似硝化细菌)等许多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中多样的奇异生物,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B. 科学家利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研制耐热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的直接价值
C. “海底黑烟囱”生态系统环境的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
价值
D. “海底黑烟囱”中的细菌若移到富氧的土壤环境里,其数量会呈
“J”型增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由于该生态系统所处环境是缺氧环境,说明该生态系
统中的生物多为厌氧型生物,不能在富氧环境中生存,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
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
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
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
物多样性中的(  )
A. 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 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 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多样性,题干中描述了146种水鸟,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近海与海
岸带湿地、城市水域等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综上
所述,C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
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
时进行,相互依存。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
链(网)流动;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可以反复利用,B错误;“退耕还
林、还草”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可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C正确;人类在保持生
态系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才能实现可持
续发展,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2021年,在中国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以“生态
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
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绘制了美好蓝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
保护
D. 对即将灭绝的物种应该进行迁地保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生态系
统。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A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2024·江苏南京调研)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程度加深,我国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国家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其在水平结构上存在着差异
B.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大熊猫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
C. 虽现存的大熊猫数量过少,但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
D. 栖息地的碎片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遗传多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水平结构是群落的特征,A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
以及国家公园属于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
效的措施,B正确;大熊猫作为一个物种,含有特有的基因,参
与构成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正确;栖息地的碎片化造
成小种群的产生,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从而阻止大熊猫
之间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江南素称“水米之乡”,农民设计稻田养鱼的生态经济模式,利
用稻田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
害虫,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使水稻增产。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 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稻田非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
解者
B. 农民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地流
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 该稻田生态系统中其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其间接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组
分包括非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杂草、
害虫和水稻之间分别是竞争和捕食关系,所以农民利用鱼吃掉稻
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
部分(水稻),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
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
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7. (2024·盐城高二校联考)人类只是“地球村”中的成员之一,只
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根
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利用信息传递原理,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
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B. 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内循环,所以人们不需要往农田施加氮肥
C. 水资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
严重威胁
D.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
胜区两大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生物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这样能够调节生物
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A正确;虽然
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内循环,但是人们还是需要往农田不断地施
加氮肥,B错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
保护两大类,而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均属于就地保
护,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 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网“加环”,如图表示食
物网“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
C. 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利用了生态学的循环原理
D. 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能正常运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在该生态系统中,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
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不能正常运转,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60分)
19. (14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 之间协
同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
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
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 保护。
无机环境
遗传、物种和生态系

就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碱蓬,形
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
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
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
还湖”的原因:

直接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
价值
解析: 游客旅游观赏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
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
库中所能维持的某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又称K值,把水库中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应
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结合生物多样性知识解释其原因:

环境容纳

K/2(或
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
的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水库中所能维持的某
种鱼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把水库中
该种鱼的数量控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湿地中不
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原因是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导致的物种入侵会破坏生物多
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15分)荣成市桑沟湾湿地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湿地公园,每
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水禽来此停栖。但在此之前,随着城区规模的
迅速扩大,部分建设项目盲目向湿地扩展,大量污水排入湿地,
湿地面积不断缩小且水质变差,生物种类也有减少的趋势。2010
年,当地政府把桑沟湾湿地公园治理工程列入城建重点项目,湿
地生态得以逐步恢复。近几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天鹅前来栖
息越冬,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乐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请列举湿地的2条间接价
值:

(2)大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想研究它的生态位,除了
栖息地之外,还需要从 、 、
等方面进行研究。
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为
生物提供栖息地等
食物
天敌
与其他物种
间的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你认为桑沟湾湿地公园治理工程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
行:
。(答出两点即可)
拆除违建设施、禁止污水排放、引进动植物、建立缓
冲带等
解析: 题目信息显示,该湿地公园治理前的景象是部
分建设项目盲目向湿地扩展,大量污水排入湿地,湿地面积
不断缩小且水质变差,生物种类也有减少。因此桑沟湾湿地
公园治理工程应该从上述的不良诱因开始治理,如拆除违建
设施、禁止污水排放、引进动植物、建立缓冲带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请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
角度分析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生物多样性既有直接价值,
又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或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
于它的直接价值)
解析:绿水青山是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而金山银山是在大力度利用绿水青山的基础上获得的。“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
山”,意思为宁可停止绿水青山的开发利用,也要保护好环
境,即更大程度发挥绿水青山的间接价值,因为生物多样性
既有直接价值,又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15分)(2024·无锡高二期末)2022年全国大范围遭受了严重的
雾霾天气,因此雾霾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话题。请分析并
回答下列问题:
(1)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研究发
现,汽车尾气排放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是PM2.5
的主要来源之一。PM2.5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NOx沉降后变为硝酸盐,在土壤中可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变为N2、N2O等返回空气中,这体现了生
态系统的 功能。

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研究人员选取长期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的成年居民为一组,长期生活在同一城市郊区农村的成年居民为另一组,分别测定汽车尾气对其精子活动率、精子中SDH酶的活性和血液中铅的浓度的影响,结果如表。
组别 精子活动率/% 精子中SDH酶的活性 血液中铅的浓
度/(μg·L-1)
郊区组 68.5 322.2 108.5
闹市区组 55.4 204.1 145.8
(注: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的SDH活性来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①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
查,其作用是 。
②已知SDH酶是一种结合于线粒体内膜的脱氢酶,主要通过
影响有氧呼吸中的第三阶段,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
不足。
③根据上表检测结果推测该实验的结论是


④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量(或ATP)
铅对SDH酶的活
性有抑制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

汽车尾气对精子运动能力的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①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由于这些因素都能影响精子的运动能力,所以其目的是排除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②由题表可知,闹市区组相对于郊区组来说,精子中SDH酶的活性减小,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氧呼吸中的第三阶段,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能量(或ATP)不足,使精子的运动能力降低。③根据题表检测结果推测铅对SDH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
④由于实验的两组人生活环境的区别是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
汽车尾气较多,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汽车尾气对精子运动能力的
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16分)(2024·徐州高二联考)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
态文明的建设。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
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
鱼、养鸭等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
活污水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为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污水有机物中
的化学能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
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该人
工湿地的建设实现了资源的 。
垂直
循环和多层次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
供了充足的氮、磷等矿质养料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解析: 人工湿地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
的有机物产生大量的氮、磷等矿质养料和二氧化碳,被人工
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吸收,导致其生长迅速。
(4)
湿地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多数为好氧微生物,为提高其
分解有机物的效率,可向水体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6)
对重点污染源控制是为了使污染物的排放不超过生态系统自
我调节能力的限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
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向水体中适当通
入空气
解析: 湿地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多数为好氧微生物,为提高其分解有机物的效率,可向水体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
(6)
对重点污染源控制是为了使污染物的排放不超过生态系统自
我调节能力的限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人工湿地的碳循环图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地调查了该人工湿地后,在大力赞赏利
用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同时,还向相关部门提出
了应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这一合理的建议,其依据的生
态学理由是 。
答案:见下图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对重点污染源控制是为了使污染物的排放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