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82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随后,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如下图)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特殊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和体积小 B.日地距离适中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自身不发光(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太阳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也不断地探索着太阳。图1是太阳大气层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2023年4月21日~24日地球地磁活动水平(Kp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②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地壳运动也离不开太阳能③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④太阳辐射是产生美丽极光的主要原因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图1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气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A.甲层是光球层,Q代表耀斑 B.乙层是色球层,N代表耀斑C.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黑子 D.丙层是日冕层,P代表日珥5.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时( )①北京可以看到极光现象 ②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③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④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北京时间2020年1月16日11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5G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月16日,卫星通信测试成功。下图为5G卫星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各种地理事象中属于天体的是( )A.分离后的火箭 B.进入轨道的5G卫星C.发射前的5G卫星 D.分离前的火箭7.与图示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可观测宇宙(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当地时间6月29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再次爆发。受到火山灰巴厘岛国际机场在6月29日被迫关闭。读“火山景观图”(图左)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厚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莫霍界面位于( )A.①圈层的下方 B.②圈层的下方C.③圈层的下方 D.④圈层的上方11.火山喷发时的岩浆物质直接来自( )A.①—岩石圈 B.②—地幔 C.③—外核 D.④—软流层12.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慢 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世界奇观平塘天坑群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西部与罗甸县东部的交界处的“大贵州滩”中心地带。平塘天坑群主要由三叠纪和二叠纪的碳酸盐岩构成,以其规模数量大,天坑地貌发育完整,凹陷深邃,被地质专家称为“天坑博物馆”,极具科学考察和旅游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下面四幅图片中,地貌类型与平塘天坑群一致的是( )A. B.C. D.14.“大贵州滩”帽筒朱砂博物馆中陈列着三叠纪时期完美、完整的“贵州龙”、“海百合”化石。下列关于这一地质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繁盛 B.出现三叶虫C.裸子植物繁盛 D.哺乳类动物繁盛(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上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地球演化历程中,恐龙繁盛的年代( )A.鸟类灭绝 B.被子植物繁茂C.裸子植物兴盛 D.原核生物出现16.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A.炎热干旱的环境 B.潮湿茂密的森林C.热带浅海环境 D.湖泊或沼泽(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读下列四幅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17.四幅图片所示地貌中,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 )a.长江三峡 b.长江三角洲 c.冲积扇 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e.喀斯特地貌 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A.aef B.bce C.cdf D.ace(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海滩、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等奇特地貌应有尽有,堪称海岸地貌博物馆。下面右图示意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左图中的景观进一步演化,向陆向海可能演化为右图中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0.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海浪侵蚀 D.海浪沉积(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航空的理想空域要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低,阴雨天气少,能见度高。民航客机的最大飞行高度尽可能地接近理想空域。下表为我国部分民航航线信息。完成下面小题。航线 起点城市及坐标 终点城市及坐标 飞行时间 最大飞行高度Ⅰ 上海(31°N,121°E) 长沙(28°N,113°E) 2.1小时 8400米Ⅱ 昆明(25°N,102°E) 厦门(24°N,118°E) 2.3小时 9270米Ⅲ 济南(36°N,117°E) 银川(38°N,106°E) 2.0小时 8100米21.三条航线最大飞行高度位于( )A.平流层 B.对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22.航线Ⅱ的最大飞行高度明显高于另外两条,主要是因为( )A.离海洋更近,高空水汽更加充足B.气候干旱,风沙影响能见度低C.所在纬度低,水汽分布高度更高D.空域繁忙,避开其他飞机干扰(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下图示意潮州市某年3月11-14日的天气预报。完成下面小题。3月11日(星期一) 3月12日(星期二) 3月13日(星期三) 3月14日(星期四)10℃-15℃ 11℃-23℃ 11℃-15℃ 9℃-17℃白天晴 夜间晴 白天晴 夜间晴 白天多云 夜间多云 白天晴 夜间晴23.与3月13日相比,潮州市3月14日( )A.白天温度较低 B.夜间温度较高C.昼夜温差较小 D.昼夜温差较大24.图示期间,潮州市大气保温作用最强的是( )A.3月11日 B.3月12日 C.3月13日 D.3月14日(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下图示意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25.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26.全球一致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使(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减弱(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口径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一片天然喀斯特洼地中。2019年8月,“中国天眼”成功锁定了一个来自8亿光年外重复无线电信号。下左图示意“中国天眼”俯拍景观,下右图示意天体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中国天眼”成功锁定了一个来自8亿光年外重复无线电信号,该无线电信号来源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8.大窝凼洼地最可能是( )A.火山喷发遗留的火山口 B.风蚀洼地地貌C.溶洞坍塌形成的天坑 D.岩层断陷形成的洼地(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大同土林位于恒山北麓、大同盆地的东南部,处于御河与桑干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上。土林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6~8月。远眺景观类似于雅丹地貌,大大小小的城堡(小丘)林立,参差错落。图为大同土林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9.大同土林属于( )A.流水沉积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C.风力沉积地貌 D.风力侵蚀地貌30.土林强烈发育形成的季节应当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1.(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填名称)(2)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是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是 。(3)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体积将会变小C.变为炎热的“火球” D.大气层将会消失(4)八颗行星的公转具有同向性、 和 的特征。32.(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科幻电影《地心历险记》讲述了主人公在旅行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洞穴,并沿着洞穴向深处走去,不小心掉入了神秘的地心世界的故事。下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1)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D圈层厚薄不一, 部分比较厚, 部分比较薄;D和E共同组成的地球圈层名称是 。(2)主人公掉入地心过程中,穿过了地幔,地幔是由图中 (填字母)组成的。(3)一般认为软流层是 的主要发源地。(4)图示F、G之间的不连续界面是 (填名称),地震波由上而下穿过该界面时的波速变化是 ;主人公在越过F、G之间的不连续界面后直至地心穿过的物质状态依次是 态、 态。33.(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大气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03-308:00~03-310:30的气温统计气象站点 最小值(℃) 最大值(℃)崇明 11.2 30.6徐家汇 15.8 29.1闵行 13.1 30.7金山 12.7 29.6(1)图1中数字代表的大气分层,有利于高空飞行是( )A.① B.② C.③ D.④(2)探空气球从地面上升到30千米高空,随高度增加气温的变化是( )A.逐渐升高 B.先升高后降低C.逐渐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3)图2中的数字编号,①属于 (A.短波B.长波)辐射,③④都属于 (A短波B.长波)辐射;④代表的名称是 。(4)闵敏通过APP查询上海的天气情况(图3)。从4个气象站的昼夜温差,可以判断3月30日上海的天气是 (A.晴天B.阴雨天)。结合图2,解释具体的判断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B【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解析】【点评】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有: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属于地球所在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由于地球不属于河外星系,所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也不属于河外星系,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A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特殊行星,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与其相关的自身原因有:日地距离是中国,地球表面形成了适宜的温度;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了适宜人类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B正确,A错误。CD.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自身都不发光,所以这是地球普通性的表现,不是地球特殊性的成因,C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3.A4.B5.D【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圈层结构【解析】【点评】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地质时期固定的太阳能,①正确;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动力,与太阳有关,植物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也离不开太阳能,地壳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②错误;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③正确;极光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属于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4.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为光球层,Q代表黑子,A错误。B.乙为色球层,N代表耀斑,B正确。C.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日珥,C错误。D.丙为日冕层,P代表太阳风,D错误。故答案为:B。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极光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在极地等高纬度地区才看得到,北京纬度低,难以看到,①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降水,使得地球上有些地方降水多,有些地方降水少,但不会使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错误;磁暴发生时,地球磁场会受到影响,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③正确;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6.B7.C【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解析】【点评】天体的判断方法(三看) 一看位置: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返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二看实质:是否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三看运转: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6.A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分离前的火箭在地球上没有离开大气层,分离后的火箭有的进入大气层被燃烧,有的落回地球,有的进入太空,但没有独立的运转轨道,因此分离前、分离后的火箭都不是天体,AD错误。B.进入轨道的5G卫星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且在一定的运转轨道上独自运转,是天体,B正确。C.发射前的5G卫星还在地球上,没有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不是天体,C错误。故答案为:B。7.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如图所示,5G卫星绕着地球在转,绕转中心是地球,与地月系的绕转中心一致,因此级别相同;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的天体系统级别比地月系要高,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8.B9.C【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解析】【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9-41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图中②为地幔,①为地壳,③是外核,④是内核,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9.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圈层是地壳,陆壳厚度大于洋壳,A错误。B.地震波的纵波波速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横波波速较慢,只能通过固态,②圈层为地幔为固态,横波、纵波都可以穿过,B错误。C.③圈层是外核横波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消失,推测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C正确。D.④内核圈层是地球最内部,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10.A11.B12.C【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解析】【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9-41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地壳;图示②圈层深度到达2900千米,应为地幔;由图可知,③层位于2900千米以下,不是地幔,应为外核;④位于地球最内部,5000千米以下,应为内核,莫霍界面位于地壳的下方,地幔的上方,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1.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岩浆物质来源于软流层,岩石圈包含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不包括软流层,A错误。BC.软流层深度在80—400km之间,图示②圈层为地下33千米到2900千米,应为地幔,软流层属于地幔,不属于外核,B正确,C错误。D.④圈层为内核,D错误。故答案为:B。12.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地壳中,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A错误。B.②为地幔,由地震波波速在②层中传播出现变化可知,地幔物质组成不均匀,B错误。C.③层中横波不能传播,表明外核③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态,C正确。D.内核④组成物质是铁和镍,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13.B14.C【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解析】【点评】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13.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坑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类型,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A图是沙丘,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A错误。B.B图是石林,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下形成,B正确。C.C图为海岸地貌的海蚀柱、海蚀崖,由海水侵蚀形成,C错误。D.D图为雅丹地貌,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D错误。故答案为:B。1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涉及地球的演化历史,三叶虫和蕨类植物繁盛出现在古生代,裸子植物繁盛出现在中生代,哺乳类动物繁盛出现在新生代。题目中“三叠纪”时期属于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15.C16.D【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解析】【点评】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15.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是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部分时期,在该时期,鸟类出现,被子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荣;原核生物出现发生在前寒武纪,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6.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层的特点和地层中化石的特点都能够反映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芦苇生长在淡水湖沼中,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湖泊或沼泽环境,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17.C18.A【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外力作用【解析】【点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石钟乳、石柱、石笋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丹霞地貌。(2)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漫滩平原。(3)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4)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5)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刃脊、冰斗、角峰、峡湾(挪威曲折的海岸线、北美五大湖——冰蚀湖)。(6)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冰碛丘陵、冰碛湖)17.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②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为冲积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④是沙丘,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是流水对黄土高原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a正确;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的,b错误;冲积扇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c错误;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搬运的沙粒堆积形成的,d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形成的,e正确;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f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19.A20.D【知识点】海岸地貌【解析】【点评】海蚀地貌是基岩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海积地貌是近岸碎屑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1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景观是海蚀拱桥,受外力风化侵蚀和重力作用,顶部易崩塌,位于陆地一侧的形成海蚀崖(右图的①),位于海洋一侧的形成海蚀柱(右图的④),故向陆向海演化为①④;②处景观为海蚀穴是海浪侵蚀海岸形成的,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均与海蚀拱桥的演化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0.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风力沉积地貌一般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海坛岛在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湿润,A错误。B.图中没有显示河流,主要外力作用不是流水沉积,B错误。C.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不是侵蚀作用形成的,C错误。D.③处附近有海面,海浪往陆地运动过程中,将携带的泥沙沉积至海岸,D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21.B22.C【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解析】【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21.大气垂直分层从近地面到高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和季节不同而不同,低纬度17-18千米,中纬度10-12千米,高纬度8-9千米,夏季厚冬季薄,平均厚度在12千米;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千米;高层大气在距地表50千米以上的高空,而在80-500千米的高层大气中有若干电离层,根据图表信息,三条航线飞行路线位于低纬度和中纬度,最大飞行高度在8—9千米,因此,三条航线最大飞行高度位于对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2.C、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较为稳定,几乎没有雨、雪天气现象,空气较为干燥,天气现象少,是航空的理想空域,因此航行时为了安全应飞行流层,在对流层由于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即低纬度地区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空气对流旺盛的地区,水汽多,水汽分布高度更高,对流层高度就高,空气对流较弱的地区,水汽少,对流层高度就低。由图可知,航线Ⅱ在低纬度飞行,航线Ⅰ、Ⅲ经过了中纬度飞行,航线Ⅱ的纬度更低,空气对流旺盛的地区,水汽多,水汽分布高度更高,因此为避免复杂天气对飞行的影响,飞行高度更高,C正确;A、三条航线的起点或终点城市都有一个在沿海地区,因此航线Ⅱ的最大飞行高度高与距海位置无关,A错误;B、航线Ⅱ在昆明和厦门间飞行,两者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风沙影响小,B错误;D、不能从材料分析出航线Ⅱ空域繁忙,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23.D24.C【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点评】大气受热和保温作用过程:因为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23.A.读表中数据,3月13日白天温度15℃,3月14日白天温度可17℃比前一日更高,A错误。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3月13日夜间温度11℃,3月14日夜间温度可达9℃比前一日更低,B错误。CD.3月13日昼夜温差为4℃,3月14日昼夜温差达8℃比前一日更大,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2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大气保温作用最强,即大气逆辐射最强,也就是大气云量多云层厚,只有3月13日才是夜间多云,所以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是3月13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25.C26.D【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为:因为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但对太阳辐射会通过部分吸收、散射、反射进行削弱,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2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太阳辐射中到达地面的部分,④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对应箭头③,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6.A.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太阳辐射中到达地面的部分,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二氧化碳减少对①太阳辐射没有影响,A错误。B.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会增加,B错误。C.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获得更多热量,同时也释放更多地面辐射,③增强,C错误。D.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实际上导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使大气逆辐射④减弱,D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27.D28.C【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27.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无线电信号来自于8亿光年外,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太阳系、地月系为银河系内天体系统,所以该天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8.根据题意,“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一片天然喀斯特洼地中”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而石灰岩溶洞就是喀斯特地貌,该洼地可能是石灰岩溶洞崩塌形成的天坑,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29.B30.B【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解析】【点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石钟乳、石柱、石笋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丹霞地貌。(2)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漫滩平原。(3)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4)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5)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刃脊、冰斗、角峰、峡湾(挪威曲折的海岸线、北美五大湖——冰蚀湖)。(6)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冰碛丘陵、冰碛湖)29.AC.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眺景观类似于雅丹地貌,大大小小的城堡(小丘)林立,参差错落,类似于雅丹地貌应是侵蚀地貌,AC错误。B.由材料“大同土林处于御河与桑干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8月可知,该地貌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B正确。D.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30.由上题分析可知,大同土林属于流水侵蚀地貌。土林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8月,故土林强烈发育形成的季节应当在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31.【答案】(1)火星;木星(顺序可以颠倒)(2)2/两;太阳系;太阳;地月系;地球(3)A(4)共面性;近圆性(顺序可以颠倒)【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介于D火星和E木星之间。(2)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其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系包含了所有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其他天体,以太阳为中心。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其中心天体是地球。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其唯一的自然卫星—月球组成的系统。(3)如果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地球会变为寒冷的“冰球”,这是因为海王星距离太阳更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远远小于地球目前所接收的,因此,地球上的温度会大幅度下降,导致水体冻结,生命形式受到极大威胁,A正确,C错误。地球的体积与大气层与地球本身的质量和引力有关,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BD错误。故选:A。(4)八大行星的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同向性指的是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共面性指的是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公转,而近圆性则是指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接近圆形,而非极端的椭圆形。【点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介于D火星和E木星之间。(2)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其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系包含了所有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其他天体,以太阳为中心。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其中心天体是地球。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其唯一的自然卫星——月球组成的系统。(3)如果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地球会变为寒冷的“冰球”,这是因为海王星距离太阳更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远远小于地球目前所接收的,因此,地球上的温度会大幅度下降,导致水体冻结,生命形式受到极大威胁,A项正确,C项错误;地球的体积与大气层与地球本身的质量和引力有关,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B、D两项错误。故选A。(4)八大行星的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同向性指的是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共面性指的是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公转,而近圆性则是指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接近圆形,而非极端的椭圆形。32.【答案】(1)大陆;海洋;岩石圈(2)E、F(3)岩浆(4)古登堡界面;横波在此处消失,纵波波速突然减慢;液;固【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图中D为地壳,E为上地幔顶部。读图可知,该圈层厚度不均,大陆地方厚,海洋地方薄;岩石圈指软流层之上到地表的区域,包括地壳(D)和上地幔顶部(E);(2)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即E和F所处区域。(3)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软流层中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温度超过物质熔点,物质因处于熔融状态而成为岩浆源地。(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图中F位于地幔中,G位于地核中,二者之间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由图1可知,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减速。地震波的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突然消失,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的外核(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为液态或熔融态;据推测,地球内核为固态。【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9-41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图中D为地壳,E为上地幔顶部。读图可知,该圈层厚度不均,大陆地方厚,海洋地方薄;岩石圈指软流层之上到地表的区域,包括地壳(D)和上地幔顶部(E);(2)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即E和F所处区域。(3)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软流层中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温度超过物质熔点,物质因处于熔融状态而成为岩浆源地。(4)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图中F位于地幔中,G位于地核中,二者之间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由图1可知,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减速。地震波的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突然消失,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的外核(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为液态或熔融态;据推测,地球内核为固态。33.【答案】(1)B(2)D(3)A;B;大气逆辐射(4)A;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少云层,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分析】(1)②在平流层上面且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表示平流层;对流运动微弱,以平流运动为主,没有上下颠簸,没有复杂的天气现象,非常适宜高空飞行,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对流层的平均厚度约12千米,从地面上升到30千米高空,先经过对流层再经过平流层,故气温先降低后升高,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3)经过大气上界,指向地面为太阳辐射,温度较高,为短波辐射;③④为大气和地面辐射,温度较低,为长波辐射;④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天上海的昼夜温差较大,应该为晴天;晴天一般云量较少,白天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少云层,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故昼夜温差大。【点评】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1)②在平流层上面且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表示平流层;对流运动微弱,以平流运动为主,没有上下颠簸,没有复杂的天气现象,非常适宜高空飞行。(2)对流层的平均厚度约12千米,从地面上升到30千米高空,先经过对流层再经过平流层,故气温先降低后升高。(3)经过大气上界,指向地面为太阳辐射,温度较高,为短波辐射;③④为大气和地面辐射,温度较低,为长波辐射;④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4)据材料可知,当天上海的昼夜温差较大,应该为晴天;晴天一般云量较少,白天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少云层,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故昼夜温差大。1 / 1天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82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随后,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如下图)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特殊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和体积小 B.日地距离适中C.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自身不发光【答案】1.D2.B【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解析】【点评】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有: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属于地球所在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由于地球不属于河外星系,所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也不属于河外星系,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A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特殊行星,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与其相关的自身原因有:日地距离是中国,地球表面形成了适宜的温度;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了适宜人类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B正确,A错误。CD.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自身都不发光,所以这是地球普通性的表现,不是地球特殊性的成因,CD错误。故答案为:B。(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太阳对地球产生巨大的影响,人类也不断地探索着太阳。图1是太阳大气层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2023年4月21日~24日地球地磁活动水平(Kp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②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地壳运动也离不开太阳能③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④太阳辐射是产生美丽极光的主要原因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图1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气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A.甲层是光球层,Q代表耀斑 B.乙层是色球层,N代表耀斑C.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黑子 D.丙层是日冕层,P代表日珥5.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时( )①北京可以看到极光现象 ②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③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④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3.A4.B5.D【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圈层结构【解析】【点评】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地质时期固定的太阳能,①正确;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动力,与太阳有关,植物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也离不开太阳能,地壳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②错误;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③正确;极光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属于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4.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为光球层,Q代表黑子,A错误。B.乙为色球层,N代表耀斑,B正确。C.乙层是色球层,M代表日珥,C错误。D.丙为日冕层,P代表太阳风,D错误。故答案为:B。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极光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的,在极地等高纬度地区才看得到,北京纬度低,难以看到,①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降水,使得地球上有些地方降水多,有些地方降水少,但不会使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错误;磁暴发生时,地球磁场会受到影响,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③正确;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北京时间2020年1月16日11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一颗5G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月16日,卫星通信测试成功。下图为5G卫星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下列各种地理事象中属于天体的是( )A.分离后的火箭 B.进入轨道的5G卫星C.发射前的5G卫星 D.分离前的火箭7.与图示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可观测宇宙【答案】6.B7.C【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解析】【点评】天体的判断方法(三看) 一看位置: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返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二看实质:是否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三看运转: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6.AD.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分离前的火箭在地球上没有离开大气层,分离后的火箭有的进入大气层被燃烧,有的落回地球,有的进入太空,但没有独立的运转轨道,因此分离前、分离后的火箭都不是天体,AD错误。B.进入轨道的5G卫星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且在一定的运转轨道上独自运转,是天体,B正确。C.发射前的5G卫星还在地球上,没有独立存在于宇宙中,不是天体,C错误。故答案为:B。7.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如图所示,5G卫星绕着地球在转,绕转中心是地球,与地月系的绕转中心一致,因此级别相同;银河系、太阳系、可观测宇宙的天体系统级别比地月系要高,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当地时间6月29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再次爆发。受到火山灰巴厘岛国际机场在6月29日被迫关闭。读“火山景观图”(图左)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厚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8.B9.C【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解析】【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9-41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图中②为地幔,①为地壳,③是外核,④是内核,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9.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圈层是地壳,陆壳厚度大于洋壳,A错误。B.地震波的纵波波速较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横波波速较慢,只能通过固态,②圈层为地幔为固态,横波、纵波都可以穿过,B错误。C.③圈层是外核横波在地下2900千米左右消失,推测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C正确。D.④内核圈层是地球最内部,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D错误。故答案为:C。(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莫霍界面位于( )A.①圈层的下方 B.②圈层的下方C.③圈层的下方 D.④圈层的上方11.火山喷发时的岩浆物质直接来自( )A.①—岩石圈 B.②—地幔 C.③—外核 D.④—软流层12.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慢 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答案】10.A11.B12.C【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解析】【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9-41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地壳;图示②圈层深度到达2900千米,应为地幔;由图可知,③层位于2900千米以下,不是地幔,应为外核;④位于地球最内部,5000千米以下,应为内核,莫霍界面位于地壳的下方,地幔的上方,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1.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岩浆物质来源于软流层,岩石圈包含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不包括软流层,A错误。BC.软流层深度在80—400km之间,图示②圈层为地下33千米到2900千米,应为地幔,软流层属于地幔,不属于外核,B正确,C错误。D.④圈层为内核,D错误。故答案为:B。12.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地壳中,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A错误。B.②为地幔,由地震波波速在②层中传播出现变化可知,地幔物质组成不均匀,B错误。C.③层中横波不能传播,表明外核③的物质在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态,C正确。D.内核④组成物质是铁和镍,D错误。故答案为:C。(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世界奇观平塘天坑群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西部与罗甸县东部的交界处的“大贵州滩”中心地带。平塘天坑群主要由三叠纪和二叠纪的碳酸盐岩构成,以其规模数量大,天坑地貌发育完整,凹陷深邃,被地质专家称为“天坑博物馆”,极具科学考察和旅游价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下面四幅图片中,地貌类型与平塘天坑群一致的是( )A. B.C. D.14.“大贵州滩”帽筒朱砂博物馆中陈列着三叠纪时期完美、完整的“贵州龙”、“海百合”化石。下列关于这一地质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繁盛 B.出现三叶虫C.裸子植物繁盛 D.哺乳类动物繁盛【答案】13.B14.C【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解析】【点评】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13.A.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坑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类型,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形成,A图是沙丘,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A错误。B.B图是石林,由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下形成,B正确。C.C图为海岸地貌的海蚀柱、海蚀崖,由海水侵蚀形成,C错误。D.D图为雅丹地貌,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D错误。故答案为:B。1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涉及地球的演化历史,三叶虫和蕨类植物繁盛出现在古生代,裸子植物繁盛出现在中生代,哺乳类动物繁盛出现在新生代。题目中“三叠纪”时期属于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时间,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基本上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地球演化历程中,恐龙繁盛的年代( )A.鸟类灭绝 B.被子植物繁茂C.裸子植物兴盛 D.原核生物出现16.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A.炎热干旱的环境 B.潮湿茂密的森林C.热带浅海环境 D.湖泊或沼泽【答案】15.C16.D【知识点】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史【解析】【点评】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15.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是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部分时期,在该时期,鸟类出现,被子植物出现,裸子植物繁荣;原核生物出现发生在前寒武纪,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6.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层的特点和地层中化石的特点都能够反映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如果岩层是由淤泥等组成的泥质页岩,并含有芦苇化石,芦苇生长在淡水湖沼中,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湖泊或沼泽环境,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读下列四幅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17.四幅图片所示地貌中,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8.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 )a.长江三峡 b.长江三角洲 c.冲积扇 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e.喀斯特地貌 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A.aef B.bce C.cdf D.ace【答案】17.C18.A【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外力作用【解析】【点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石钟乳、石柱、石笋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丹霞地貌。(2)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漫滩平原。(3)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4)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5)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刃脊、冰斗、角峰、峡湾(挪威曲折的海岸线、北美五大湖——冰蚀湖)。(6)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冰碛丘陵、冰碛湖)17.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②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为冲积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④是沙丘,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是流水对黄土高原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a正确;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的,b错误;冲积扇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c错误;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搬运的沙粒堆积形成的,d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形成的,e正确;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f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海滩、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等奇特地貌应有尽有,堪称海岸地貌博物馆。下面右图示意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左图中的景观进一步演化,向陆向海可能演化为右图中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0.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海浪侵蚀 D.海浪沉积【答案】19.A20.D【知识点】海岸地貌【解析】【点评】海蚀地貌是基岩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海积地貌是近岸碎屑物质在波浪、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1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景观是海蚀拱桥,受外力风化侵蚀和重力作用,顶部易崩塌,位于陆地一侧的形成海蚀崖(右图的①),位于海洋一侧的形成海蚀柱(右图的④),故向陆向海演化为①④;②处景观为海蚀穴是海浪侵蚀海岸形成的,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均与海蚀拱桥的演化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0.A.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风力沉积地貌一般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海坛岛在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湿润,A错误。B.图中没有显示河流,主要外力作用不是流水沉积,B错误。C.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不是侵蚀作用形成的,C错误。D.③处附近有海面,海浪往陆地运动过程中,将携带的泥沙沉积至海岸,D正确。故答案为:D。(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航空的理想空域要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低,阴雨天气少,能见度高。民航客机的最大飞行高度尽可能地接近理想空域。下表为我国部分民航航线信息。完成下面小题。航线 起点城市及坐标 终点城市及坐标 飞行时间 最大飞行高度Ⅰ 上海(31°N,121°E) 长沙(28°N,113°E) 2.1小时 8400米Ⅱ 昆明(25°N,102°E) 厦门(24°N,118°E) 2.3小时 9270米Ⅲ 济南(36°N,117°E) 银川(38°N,106°E) 2.0小时 8100米21.三条航线最大飞行高度位于( )A.平流层 B.对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22.航线Ⅱ的最大飞行高度明显高于另外两条,主要是因为( )A.离海洋更近,高空水汽更加充足B.气候干旱,风沙影响能见度低C.所在纬度低,水汽分布高度更高D.空域繁忙,避开其他飞机干扰【答案】21.B22.C【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解析】【点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致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对流层大气主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21.大气垂直分层从近地面到高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和季节不同而不同,低纬度17-18千米,中纬度10-12千米,高纬度8-9千米,夏季厚冬季薄,平均厚度在12千米;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千米;高层大气在距地表50千米以上的高空,而在80-500千米的高层大气中有若干电离层,根据图表信息,三条航线飞行路线位于低纬度和中纬度,最大飞行高度在8—9千米,因此,三条航线最大飞行高度位于对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2.C、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较为稳定,几乎没有雨、雪天气现象,空气较为干燥,天气现象少,是航空的理想空域,因此航行时为了安全应飞行流层,在对流层由于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即低纬度地区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空气对流旺盛的地区,水汽多,水汽分布高度更高,对流层高度就高,空气对流较弱的地区,水汽少,对流层高度就低。由图可知,航线Ⅱ在低纬度飞行,航线Ⅰ、Ⅲ经过了中纬度飞行,航线Ⅱ的纬度更低,空气对流旺盛的地区,水汽多,水汽分布高度更高,因此为避免复杂天气对飞行的影响,飞行高度更高,C正确;A、三条航线的起点或终点城市都有一个在沿海地区,因此航线Ⅱ的最大飞行高度高与距海位置无关,A错误;B、航线Ⅱ在昆明和厦门间飞行,两者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风沙影响小,B错误;D、不能从材料分析出航线Ⅱ空域繁忙,D错误。故答案为:C。(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下图示意潮州市某年3月11-14日的天气预报。完成下面小题。3月11日(星期一) 3月12日(星期二) 3月13日(星期三) 3月14日(星期四)10℃-15℃ 11℃-23℃ 11℃-15℃ 9℃-17℃白天晴 夜间晴 白天晴 夜间晴 白天多云 夜间多云 白天晴 夜间晴23.与3月13日相比,潮州市3月14日( )A.白天温度较低 B.夜间温度较高C.昼夜温差较小 D.昼夜温差较大24.图示期间,潮州市大气保温作用最强的是( )A.3月11日 B.3月12日 C.3月13日 D.3月14日【答案】23.D24.C【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点评】大气受热和保温作用过程:因为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23.A.读表中数据,3月13日白天温度15℃,3月14日白天温度可17℃比前一日更高,A错误。B.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3月13日夜间温度11℃,3月14日夜间温度可达9℃比前一日更低,B错误。CD.3月13日昼夜温差为4℃,3月14日昼夜温差达8℃比前一日更大,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2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大气保温作用最强,即大气逆辐射最强,也就是大气云量多云层厚,只有3月13日才是夜间多云,所以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是3月13日,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下图示意地球表面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25.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26.全球一致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使(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④减弱【答案】25.C26.D【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点评】大气受热过程为:因为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但对太阳辐射会通过部分吸收、散射、反射进行削弱,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2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太阳辐射中到达地面的部分,④为大气逆辐射,③为地面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对应箭头③,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6.A.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太阳辐射中到达地面的部分,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二氧化碳减少对①太阳辐射没有影响,A错误。B.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会增加,B错误。C.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获得更多热量,同时也释放更多地面辐射,③增强,C错误。D.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实际上导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使大气逆辐射④减弱,D正确。故答案为:D。(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口径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一片天然喀斯特洼地中。2019年8月,“中国天眼”成功锁定了一个来自8亿光年外重复无线电信号。下左图示意“中国天眼”俯拍景观,下右图示意天体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中国天眼”成功锁定了一个来自8亿光年外重复无线电信号,该无线电信号来源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8.大窝凼洼地最可能是( )A.火山喷发遗留的火山口 B.风蚀洼地地貌C.溶洞坍塌形成的天坑 D.岩层断陷形成的洼地【答案】27.D28.C【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岖不平,岩石绚丽,奇峰林立,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27.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无线电信号来自于8亿光年外,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太阳系、地月系为银河系内天体系统,所以该天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8.根据题意,“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一片天然喀斯特洼地中”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而石灰岩溶洞就是喀斯特地貌,该洼地可能是石灰岩溶洞崩塌形成的天坑,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大同土林位于恒山北麓、大同盆地的东南部,处于御河与桑干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上。土林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6~8月。远眺景观类似于雅丹地貌,大大小小的城堡(小丘)林立,参差错落。图为大同土林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9.大同土林属于( )A.流水沉积地貌 B.流水侵蚀地貌C.风力沉积地貌 D.风力侵蚀地貌30.土林强烈发育形成的季节应当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29.B30.B【知识点】河流地貌;外力作用【解析】【点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石钟乳、石柱、石笋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丹霞地貌。(2)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漫滩平原。(3)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4)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5)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刃脊、冰斗、角峰、峡湾(挪威曲折的海岸线、北美五大湖——冰蚀湖)。(6)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冰碛丘陵、冰碛湖)29.AC.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远眺景观类似于雅丹地貌,大大小小的城堡(小丘)林立,参差错落,类似于雅丹地貌应是侵蚀地貌,AC错误。B.由材料“大同土林处于御河与桑干河汇合的三角地带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8月可知,该地貌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B正确。D.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D错误。故答案为:B。30.由上题分析可知,大同土林属于流水侵蚀地貌。土林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8月,故土林强烈发育形成的季节应当在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31.(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轨道和 轨道之间。(填名称)(2)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是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其中心天体是 。(3)若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体积将会变小C.变为炎热的“火球” D.大气层将会消失(4)八颗行星的公转具有同向性、 和 的特征。【答案】(1)火星;木星(顺序可以颠倒)(2)2/两;太阳系;太阳;地月系;地球(3)A(4)共面性;近圆性(顺序可以颠倒)【知识点】天体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与地月系【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介于D火星和E木星之间。(2)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其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系包含了所有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其他天体,以太阳为中心。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其中心天体是地球。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其唯一的自然卫星—月球组成的系统。(3)如果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地球会变为寒冷的“冰球”,这是因为海王星距离太阳更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远远小于地球目前所接收的,因此,地球上的温度会大幅度下降,导致水体冻结,生命形式受到极大威胁,A正确,C错误。地球的体积与大气层与地球本身的质量和引力有关,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BD错误。故选:A。(4)八大行星的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同向性指的是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共面性指的是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公转,而近圆性则是指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接近圆形,而非极端的椭圆形。【点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介于D火星和E木星之间。(2)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其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系包含了所有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其他天体,以太阳为中心。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其中心天体是地球。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其唯一的自然卫星——月球组成的系统。(3)如果地球在海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是地球会变为寒冷的“冰球”,这是因为海王星距离太阳更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远远小于地球目前所接收的,因此,地球上的温度会大幅度下降,导致水体冻结,生命形式受到极大威胁,A项正确,C项错误;地球的体积与大气层与地球本身的质量和引力有关,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B、D两项错误。故选A。(4)八大行星的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同向性指的是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共面性指的是八大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公转,而近圆性则是指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接近圆形,而非极端的椭圆形。32.(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科幻电影《地心历险记》讲述了主人公在旅行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洞穴,并沿着洞穴向深处走去,不小心掉入了神秘的地心世界的故事。下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1)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D圈层厚薄不一, 部分比较厚, 部分比较薄;D和E共同组成的地球圈层名称是 。(2)主人公掉入地心过程中,穿过了地幔,地幔是由图中 (填字母)组成的。(3)一般认为软流层是 的主要发源地。(4)图示F、G之间的不连续界面是 (填名称),地震波由上而下穿过该界面时的波速变化是 ;主人公在越过F、G之间的不连续界面后直至地心穿过的物质状态依次是 态、 态。【答案】(1)大陆;海洋;岩石圈(2)E、F(3)岩浆(4)古登堡界面;横波在此处消失,纵波波速突然减慢;液;固【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图中D为地壳,E为上地幔顶部。读图可知,该圈层厚度不均,大陆地方厚,海洋地方薄;岩石圈指软流层之上到地表的区域,包括地壳(D)和上地幔顶部(E);(2)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即E和F所处区域。(3)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软流层中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温度超过物质熔点,物质因处于熔融状态而成为岩浆源地。(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图中F位于地幔中,G位于地核中,二者之间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由图1可知,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减速。地震波的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突然消失,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的外核(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为液态或熔融态;据推测,地球内核为固态。【点评】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部分。特征:①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39-41km,海洋6km。海拔越高,厚度越大);②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深度2900km)之间,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物质组成。软流层(深度80km-400km)分布在上地幔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1)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图中D为地壳,E为上地幔顶部。读图可知,该圈层厚度不均,大陆地方厚,海洋地方薄;岩石圈指软流层之上到地表的区域,包括地壳(D)和上地幔顶部(E);(2)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即E和F所处区域。(3)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软流层中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温度超过物质熔点,物质因处于熔融状态而成为岩浆源地。(4)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图中F位于地幔中,G位于地核中,二者之间的分界面为古登堡面。由图1可知,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突然减速。地震波的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突然消失,说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的外核(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为液态或熔融态;据推测,地球内核为固态。33.(2024高一上·和平期中)大气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03-308:00~03-310:30的气温统计气象站点 最小值(℃) 最大值(℃)崇明 11.2 30.6徐家汇 15.8 29.1闵行 13.1 30.7金山 12.7 29.6(1)图1中数字代表的大气分层,有利于高空飞行是( )A.① B.② C.③ D.④(2)探空气球从地面上升到30千米高空,随高度增加气温的变化是( )A.逐渐升高 B.先升高后降低C.逐渐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3)图2中的数字编号,①属于 (A.短波B.长波)辐射,③④都属于 (A短波B.长波)辐射;④代表的名称是 。(4)闵敏通过APP查询上海的天气情况(图3)。从4个气象站的昼夜温差,可以判断3月30日上海的天气是 (A.晴天B.阴雨天)。结合图2,解释具体的判断理由 【答案】(1)B(2)D(3)A;B;大气逆辐射(4)A;晴天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少云层,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分析】(1)②在平流层上面且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表示平流层;对流运动微弱,以平流运动为主,没有上下颠簸,没有复杂的天气现象,非常适宜高空飞行,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对流层的平均厚度约12千米,从地面上升到30千米高空,先经过对流层再经过平流层,故气温先降低后升高,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3)经过大气上界,指向地面为太阳辐射,温度较高,为短波辐射;③④为大气和地面辐射,温度较低,为长波辐射;④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4)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天上海的昼夜温差较大,应该为晴天;晴天一般云量较少,白天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少云层,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故昼夜温差大。【点评】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1)②在平流层上面且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表示平流层;对流运动微弱,以平流运动为主,没有上下颠簸,没有复杂的天气现象,非常适宜高空飞行。(2)对流层的平均厚度约12千米,从地面上升到30千米高空,先经过对流层再经过平流层,故气温先降低后升高。(3)经过大气上界,指向地面为太阳辐射,温度较高,为短波辐射;③④为大气和地面辐射,温度较低,为长波辐射;④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4)据材料可知,当天上海的昼夜温差较大,应该为晴天;晴天一般云量较少,白天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间少云层,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故昼夜温差大。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