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 数学归纳法【课前预习】知识点正整数n (2)k+1诊断分析(1)× (2)× (3)√【课中探究】探究点一例1 证明:①当n=1时,a1=1=,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k≥1)时,等式成立,即ak=成立,则当n=k+1时,ak+1===,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①②知,an=(n∈N*).变式 解:(1)由=an+1+3nan-3可得an+1=-3nan+3,又a1=4,所以a2=-3a1+3=7,a3=-6a2+3=10,则a2=7,a3=10,猜想an=3n+1.(2)证明:由(1)得an+1=-3nan+3.①当n=1时,a1=4=3×1+1,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ak=3k+1成立,则当n=k+1时,ak+1=-3kak+3=(3k+1)2-3k(3k+1)+3=3k+4=3(k+1)+1,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①②知,an=3n+1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探究点二例2 证明:①当n=1时,左边=1+1=2,右边=2×1=2,∴左边=右边,故当n=1时,结论成立;②假设当n=k(k≥1,k∈N*)时结论成立,即(k+1)(k+2)(k+3)…(k+k)=2k×1×3×5×…×(2k-1),则当n=k+1时,(k+2)(k+3)…(k+k)(k+1+k)(k+1+k+1)=×(2k+1)×(2k+2)=2k+1×1×3×5×…×(2k-1)×(2k+1),∴当n=k+1时,结论成立.综上,对任意的n∈N*,结论都成立.变式 解:(1)f(1)=4,f(2)=22,f(3)=70.(2)假设存在a,b,c,满足题意,由题意可得解得下面证明f(n)=(3n2+11n+10)对任意的n∈N*恒成立.当n=1时,f(1)=4=×(3+11+10),等式成立.假设当n=k(k≥1)时,等式成立,即f(k)=(3k2+11k+10),则当n=k+1时,f(k+1)=f(k)+(k+1)(k+2)2=(3k2+11k+10)+(k+1)(k+2)2=(k+2)(3k+5)+(k+1)(k+2)2=(3k2+5k+12k+24)=[3(k+1)2+11(k+1)+10],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当a=3,b=11,c=10时,题设中的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探究点三例3 解:(1)观察题中各不等式,可得1++++…+<.(2)证明:①当n=1时,由题设可知,不等式1<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k(k≥1)时,不等式成立,即1++++…+<,则当n=k+1时,有1++++…++<+.要证+<,即证<-,即证<-=,即证4(k+1)2>(2k+1)(2k+3),即证4k2+8k+4>4k2+8k+3,即证4>3,而4>3显然成立,因此1++++…++<成立,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①②可得,不等式1++++…+<对任意的n∈N*都成立.变式 证明:①当n=2时,左边=++=>1=右边,不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k≥2)时,不等式成立,即+++…+>1,那么当n=k+1时,左边=+++…+=++++…++->1+++…+->1+(2k+1)·-=1+>1=右边,∴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①②可得该不等式对所有大于1的正整数n都成立.§5 数学归纳法1.D [解析] 由题知n的最小值为2,当n=2时=,故第一步应验证“当n=2时,1++<2”.故选D.2.B [解析] 不等式左边需添加的项是-=++-.故选B.3.B [解析] 命题P(n)对n=k成立,则它对n=k+2也成立.由P(1)成立,可得 P(3),P(5),P(7),P(9),P(11),…均成立,即P(n)对于所有的正奇数n都成立.故选B.4.B [解析] 由题意得f(k)=1·k+2(k-1)+3(k-2)+4(k-3)+…+k·1,f(k+1)=1·(k+1)+2k+3(k-1)+4(k-2)+…+k·2+(k+1)·1,所以f(k+1)-f(k)=1·[(k+1)-k]+2·[k-(k-1)]+3·[(k-1)-(k-2)]+4·[(k-2)-(k-3)]+…+k·(2-1)+(k+1)·1=1+2+3+4+…+k+(k+1).故选B.5.A [解析] 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5k-2k能被3整除,则当n=k+1时,5k+1-2k+1=5×5k-2×2k=5(5k-2k)+5×2k-2×2k=5(5k-2k)+3×2k.故选A.6.D [解析] 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首先要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现将2n看成函数y=2x(x∈N*)上的点,将n2看成函数y=x2(x∈N*)上的点,由n2=2n,可得n=2或n=4,结合两函数的图象可知,当n≥5时,2n>n2恒成立,所以正整数n的第一个取值应为5.故选D.7.BD [解析] 对于不等式8.CD [解析] 令n=1,则=,=,>不成立;令n=2,则=,=,>不成立;令n=3,则=,=,>成立;令n=4,则=,=,>成立.猜想当n≥3时,>成立.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3时,=,=,>成立;假设当n=k(k≥3)时,>成立,则当n=k+1时,有=,令t=,则==3-,因为t>,所以>3-=,因为-=>0,所以>=,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由数学归纳法可知,>对任意的n≥3都成立.故选CD.9.1++<2- [解析]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n≥2,n∈N*)”时,第一步需要验证,当n=2时,不等式1++<2-成立,即1++<2-成立.10.3·22k [解析] 当n=k时,左边=1+++…+,当n=k+1时,左边=1+++…+++++…+,故由n=k到n=k+1,不等式左边增加了+++…+,共有[22(k+1)-1]-(22k-1)=3·22k(项).11.1+++…++++…+> [解析] 当n=k+1时,不等式左侧为1+++…++++…+,右侧为,∴需验证的式子为1+++…++++…+>.12.2k2+2k+1 [解析] 当n=k时,左边=12+22+…+(k-1)2+k2+(k-1)2+…+22+12;当n=k+1时,左边=12+22+…+(k-1)2+k2+(k+1)2+k2+(k-1)2+…+22+12.则从n=k到n=k+1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项为(k+1)2+k2=2k2+2k+1.13.解:(1)f(1)=,f(2)=,f(3)=.(2)猜测f(n)=,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①当n=1时,结论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k(k≥1)时,结论成立,即f(k)=,则当n=k+1时,f(k+1)=(1-a1)(1-a2)…(1-ak)(1-ak+1)=·=,∴当n=k+1时,结论成立.由①②可得f(n)=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14.解:(1)a2=a1+=1+=2,a3=a2+=2+=3,猜想an=n.当n=1时,a1=1,猜想成立.假设当n=k(k∈N*)时,猜想成立,即ak=k,则当n=k+1时,ak+1=ak+=k+1,所以当n=k+1时猜想也成立,综上可知,猜想成立,即an=n.(2)由(1)可知Sn=,则=2,所以Tn=2=2=,所以T2023==.15.BD [解析] 由4an+1+2an-9=anan+1,得an+1=,又a1=1,所以a2==,a3==,a4==,所以选项A错误.猜想an=(n∈N+),证明:当n=1时,a1=1,等式成立;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ak=,则当n=k+1时,ak+1=====,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所以选项B正确.易知a2>a1,所以选项C错误.因为an===3-<3(n∈N+),所以选项D正确.故选BD.16.8 [解析] 不等号左边的值为=2-21-n,当n=7时,2-2-6=,当n=8时,2-2-7>,所以起始值k至少应取8.§5 数学归纳法【学习目标】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中的一些简单命题.◆ 知识点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 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步骤是: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是一个确定的正整数,如n0=1或2等)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 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1)(2)可以断定命题对一切从n0开始的正整数n都成立.【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1)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只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2)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一步中n的初始值n0只能是1. ( )(3)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 )◆ 探究点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问题例1 对于数列{an},若a1=1,an+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n∈N*).变式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首项为4,=an+1+3nan-3.(1)求a2,a3,并根据前3项的规律猜想该数列的通项公式;(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素养小结]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问题主要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结论,它的步骤如下: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结论正确:2.假设当n=k(k∈N*,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以后,就可以断定结论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 探究点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1×3×5×…×(2n-1)(n∈N*).变式 设关于正整数n的函数f(n)=1×22+2×32+…+n(n+1)2.(1)求f(1),f(2),f(3).(2)是否存在常数a,b,c,使得f(n)=·(an2+bn+c)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素养小结]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时,应关注以下三点:(1)弄清n取第一个值n0时等式两端项的情况;(2)弄清从n=k到n=k+1时,等式两端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3)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的过程中,要设法将待证式与归纳假设建立联系,并朝要证明的表达式变形.◆ 探究点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例3 观察下列不等式:1<;1+<;1++<;1+++<;……(1)由上述不等式,归纳出与正整数n有关的一个一般性结论;(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得到的结论.变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N*,n>1).[素养小结](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第二种形式往往要先对n取前k个值的情况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猜出从某个k值开始不等式都成立的结论,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要注意以下两点:①验证第一个n的值时,要注意n0不一定为1,若n>k(k为正整数),则n0=k+1;②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n=k到n=k+1的推导过程中,一定要用归纳假设,不应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时成立,得n=k+1时成立,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放缩法等.§5 数学归纳法一、选择题1.已知n∈N,n>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A.当n=1时,1+<1B.当n=2时,1+<2C.当n=1时,<1D.当n=2时,1++<22.[2024·宁夏平罗中学高二期末]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从n=k到n=k+1,不等式左边需添加的项是 ( )A.++B.++-C.-D.3.如果命题P(n)对于n=1成立,对于n=k(k∈N*)成立,那么对于n=k+2也成立.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P(n)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成立B.P(n)对于所有的正奇数n成立C.P(n)对于所有的正偶数n成立D.P(n)对于所有大于3的自然数n成立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2×(n-1)+3×(n-2)+…+n×1=n(n+1)(n+2).当n=k时,等式左边为f(k),当n=k+1时,等式左边为f(k+1),则f(k+1)-f(k)= ( )A.1×(k+1)B.1+2+3+…+(k+1)C.1+2+3+…+kD.k×(k-2)5.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5n-2n能被3整除”的第二步中,当n=k+1时,为了使用假设,应将5k+1-2k+1变形为 ( )A.5(5k-2k)+3×2kB.(5k-2k)+4×5k-2kC.(5-2)(5k-2k)D.2(5k-2k)-3×5k6.用数学归纳法推断2n>n2时,正整数n的第一个取值应为 ( )A.1 B.3 C.4 D.57.(多选题)对于不等式①当n=1时,<1+1,不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k(k≥1)时,不等式成立,即k2+k关于上述证明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明过程全都正确B.当n=1时的验证正确C.归纳假设正确D.从n=k到n=k+1的推理不正确8.(多选题)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的n≥k(n,k∈N*)都成立”,则满足条件的k的值可以为 ( )A.1 B.2 C.3 D.4二、填空题9.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n≥2,n∈N*)”时,第一步需要验证的不等式为 . 10.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2,n∈N+)”,需验证当n=k+1时的式子为 . 1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22+…+(n-1)2+n2+(n-1)2+…+22+12=的过程中,第二步从n=k到n=k+1时等式左边应添加的项是 . 三、解答题13.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N*),记f(n)=(1-a1)(1-a2)…(1-an).(1)计算f(1),f(2),f(3)的值;(2)猜测f(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14.[2024·上海七宝中学高二月考] 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an+,Sn是其前n项和.(1)计算a2,a3,猜想{an}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记Tn=15.(多选题)已知a1=1,且4an+1+2an-9=anan+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4= B.an=C.an+11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k)成立,起始值k至少应取 . (共28张PPT)5 数学归纳法探究点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问题探究点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探究点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学习目标】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中的一些简单命题.知识点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_________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步骤是:(1)证明:当取第一个值是一个确定的正整数,如或2等 时,命题成立;(2)假设当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______时,命题也成立.根据可以断定命题对一切从开始的正整数 都成立.正整数【诊断分析】 判断正误.(请在括号中打“√”或“×”)(1)与正整数 有关的数学命题只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数学归纳法证明的第一步中的初始值 只能是1.( )×(3)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 )√探究点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问题例1 对于数列,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证明:①当时, ,等式成立.②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 成立,则当时, ,即当时等式也成立.由①②知, .变式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首项为4, .(1)求, ,并根据前3项的规律猜想该数列的通项公式;解:由可得,又 ,所以, ,则,,猜想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证明:由(1)得 .①当时, ,等式成立.②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 成立,则当 时,,即当 时等式也成立.由①②知,对任意正整数 都成立.[素养小结]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问题主要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结论,它的步骤如下:1.证明当取第一个值 时结论正确:2.假设当时结论正确,证明当 时结论也正确.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以后,就可以断定结论对于从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都正确.探究点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①当时,左边,右边 ,左边右边,故当 时,结论成立;②假设当, 时结论成立,即 ,则当 时,,时,结论成立.综上,对任意的 ,结论都成立.变式 设关于正整数的函数 .(1)求,, .解:,, .(2)是否存在常数,,,使得对一切正整数 都成立 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结论.解:假设存在,, ,满足题意,由题意可得解得下面证明对任意的 恒成立.当时, ,等式成立.假设当时,等式成立,即 ,时, ,即当时,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当,, 时,题设中的等式对一切正整数 都成立.[素养小结]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时,应关注以下三点:(1)弄清取第一个值 时等式两端项的情况;(2)弄清从到 时,等式两端增加了哪些项,减少了哪些项;(3)证明当 时结论也成立的过程中,要设法将待证式与归纳假设建立联系,并朝要证明的表达式变形.探究点三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例3 观察下列不等式:;;;;……(1)由上述不等式,归纳出与正整数 有关的一个一般性结论;解:观察题中各不等式,可得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得到的结论.证明:①当时,由题设可知,不等式 显然成立.②假设当 时,不等式成立,即,则当 时,有.要证 ,即证,即证 ,即证 ,即证,即证,而 显然成立,因此成立,所以当 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①②可得,不等式对任意的 都成立.变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证明:①当时,左边 右边,不等式成立.②假设当 时,不等式成立,即 ,那么当 时,左边右边,当 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①②可得该不等式对所有大于1的正整数 都成立.[素养小结](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 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第二种形式往往要先对取前 个值的情况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猜出从某个 值开始不等式都成立的结论,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要注意以下两点:①验证第一个的值时,要注意不一定为1,若为正整数 ,则;②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到 的推导过程中,一定要用归纳假设,不应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时成立,得 时成立,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放缩法等.1.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考查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结论一定正确;不完全归纳推理则仅仅考查了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结论不一定正确.2.多米诺骨牌多米诺骨牌是一种用木制、骨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体骨牌,起源于中国北宋时期,由意大利传教士带往欧洲.多米诺骨牌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多米诺是一种游戏,多米诺是一种运动,多米诺还是一种文化.多米诺游戏的关键步骤是码放,骨牌准确摆放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别人负责,对全局负责,只要有一张牌摆放的不到位就可能产生“不倒牌”而影响全局.3.数学归纳法中的归纳奠基和归纳递推缺一不可,归纳奠基是递推的基础,归纳递推是递推的依据,二者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开来.就像多米诺骨牌游戏,第一块不倒,后面的牌肯定不倒,中间的任意一块不倒,游戏也不能继续,游戏是环环相扣的.除了用归纳递推外,还要注意第一步是起始值的确定,最后要归纳结论,所以一定要牢记“两个步骤一个结论”.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有一个技巧,即当 时,代入假设后再写出结论,然后往中间“凑”.但中间的计算过程必须有,不能省略也不能含糊不清.这一步是数学归纳法的精华所在,是阅卷老师关注的重要环节.5.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是建立一个无穷递推机制,从而间接地验证了命题对从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都成立,它能证明许多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但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不一定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些命题用数学归纳法也难以证明.归纳推理能发现结论,数学归纳法能证明结论,二者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能很好地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一些问题.例1 已知数列满足,其前项和为,且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解:,,由,得 .由及,得 .同理可求得,由此猜想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1)当时,由 ,可知猜想成立.(2)假设当时,猜想成立,即 ,则当 时,,整理得,则 ,故当 时,猜想也成立.由(1)(2)知,对一切, 都成立.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证明:(1)当时,左边,右边 ,命题成立.(2)假设当 时,命题成立,即,则当 时,左边 .上式表明当 时,命题也成立.由(1)(2)知,命题对一切正整数 均成立.例3 求证: .证明:(1)当时,左边 右边, 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 时,不等式成立.即 成立.则当 时,,当 时,不等式成立.由(1)(2)可知,不等式对一切且 成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 数学归纳法.pptx 5 数学归纳法 【正文】导学案.docx 5 数学归纳法 【正文】练习册.docx 5 数学归纳法 【答案】导学案.docx 5 数学归纳法 【答案】练习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