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题 课件(共4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分析题 课件(共49张PPT)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鉴赏
Little White Rabbit White and White Two ears stand up He likes radish and vegetables It's so fast to run
——形象
1. 人物形象
3. 景物形象
2. 事物形象
目录
教考衔接
知识补充
例题讲解
当堂测验
环节
第一章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①指的是诗人自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指的是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
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小乔初嫁了”为了突出周瑜年轻得意。“雄姿英发”来形容周瑜气度雄伟、人才出众。
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
人物形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链接教材】
【问题】请概括周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雄姿英发”是    描写 ,“羽扇纶巾”是    描写,“谈笑间”是  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刻画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               的儒将形象。这都是对周瑜形象的  描写 。
“小乔初嫁了”一句是以美女 英雄,更显出周瑜         的形象。
【问题】《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词中怎样描写周瑜?
肖像
肖像
神态
从容不迫、意气风发、 风流倜傥
直接

青春年少、风姿洒脱
人物形象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链接教材】
[参考答案]
①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
②分析:“静女其妹”“静女其娈”运用“赋”,直接表现女子的美丽,“爱而不见”通过动作行为表现了女子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通过男主人公“搔首踟蹰”侧面烘托其美丽、可爱的女子形象。
【问题】全诗塑造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唐) 皎然
移家虽带郭【注】,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链接高考】
[参考答案]
①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寄情山水、不问尘世的隐士形象。
②两个方面:
一是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环境描写衬托出其高洁不俗;
二是后两句,写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烘托其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态度和不问世俗的性格特点。
【问题】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
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矢志报国、壮志难酬的爱国诗人形象。
②塑造方法:
用典,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的现状。
【问题】“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三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怎么塑造的?
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归纳:
1、知人论世,揣摩形象。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
2、从人物描写(肖像、神态、行动、语言、心理、细节等),分析形象。
3、赏析景物(典型意象)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
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典型意象,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分析典故,感知人物形象。
5、分析他人叙说,感知人物形象。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
【考法】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性格)?试加以概括(分析)。
1.
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
2.
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3.
抓描写,分析形象。
4.
析典故,分析形象。
人物形象
形象特征 身份 代表诗人 示例
忧国忧民 心怀天下 爱国之士 杜甫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者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这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情怀。
傲岸不羁 蔑视权贵 正直之士 李白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藐视权贵的品质,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失意之士 报国之士 陆游 辛弃疾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作者大志空落,揽镜自照却发现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悲怆、忧郁的不遇之士的形象。
豪放洒脱 乐观旷达 旷达洒脱 苏轼 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风雨中拄着拐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旷达乐观、豪放洒脱的形象。
寄情山水 向往田园 隐士 陶渊明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形象。
人物形象
形象特征 身世 代表诗人 示例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 国破家亡 李清照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描绘了一个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形象。
心系恋人寂寞独守 痴情儿女 李清照 柳永 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句,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独寂寞的思妇形象。
历经磨难执着追求 忠贞爱国 屈原 如屈原《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亡国之思思念家乡 游子 李煜 如李煜的《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塑造了一个思念故国、感伤往事的形象。
金戈铁马转战沙场 疆场将士 王昌龄等边塞诗人 如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人物形象
(2025·山东济南调研T16)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 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①乐观豁达。尽管经历了苦雨终风,但诗人看到云散月明,认为天容海色本就澄清,体现出他积极乐观的心态。②心怀高远。诗人虽身处困境,仍有鲁叟乘桴之意,表明他心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③坦然超脱。即使被贬南荒九死一生,诗人也不悔恨,反而认为此次游历奇绝,展现出他的坦然超脱。(每点2分)
人物形象
(2025·湖南永州开学考试T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①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 ①黄庭坚于1102年离开谪居的川蜀,次年又被贬往广西宜州。本诗就写于两次贬谪之间。
全诗是如何塑造胡逸老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①首联以诗书传家与遗金满箱对比,赞美了胡逸老诗礼传家的清高品格。②颔联借灾年与贫人共享粮食之事例以及典故,赞美胡逸老行善积德的仁爱之心。③颈联用景物渲染烘托庵主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④尾联借山水妙境发表议论,赞美胡逸老不慕世俗功名利禄、不在意宦途得失的高洁情操。(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人物形象
【南京市、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沁园春·送孙季蕃吊方漕西归
刘克庄
岁暮天寒,一剑飘然,幅巾布裘。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畴昔奇君,紫髯铁面,生子当如孙仲谋。争知道,向中年犹未,建节封侯。
南来万里何求。因感慨桥公①成远游。叹名姬骏马,都成昨梦,只鸡斗酒②,谁吊新丘。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么休。平生客,独羊昙③一个,洒泪西州。
【注】①桥公,桥玄,汉成帝时大鸿胪,他当年的一句评价改变了曹操的处境。②只鸡斗酒,出自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代指对死者的祭奠物品。③羊昙,东晋谢安的外甥,以善乐闻名。谢安去世后,羊昙辍乐一年,不过西州城;一日醉后误至西州,恸哭不已。
16.词的上阕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了孙季蕃奇人豪客的形象,请结合词作简要赏析。(6分)
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外貌描写,“一剑飘然,幅巾布裘”的装扮和“紫髯铁面”的长相,写出了人物的潇洒自在和与众不同。
②运用想象,“尽缘云鸟道,跻攀绝顶,拍天鲸浸,笑傲中流”等非同凡响的行为动作,展示人物不畏艰险、豪气干云的精神气质。
③运用典故,“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以孙权比孙季蕃,赞美其英明神武的英雄气概。
补充细则:每点 2 分;手法和分析各 1 分。第②点答“夸张”,并能准确分析的可正常赋分。
人物形象
概括形象特点
采用“性格+身份 ” 的格式,概括多种性格和形象身份。
分析形象特点
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如何塑造的形象,分点说明,切忌以译代析。
评价形象意义
联系情感、主旨分析诗歌塑造形象的作用或意义。
答题模板
首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
步骤
1
诗歌中……句写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
步骤
2
诗人通过塑造……,抒发(表现)了诗人(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情操等)。
步骤
3
第二章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题
——“你的容颜我的心”
事物形象一般是具有象征意义和特定含义的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歌,往往都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也要分析诗歌中所寄寓的感情。
人物形象
将 进 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链接教材】
[参考答案]
①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朝”与“暮”、“青丝”与“雪”对比,极写人生易老之感慨,极写了人生苦短,很有冲击力。
②而且也蕴含着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才美不得用的渴望与失望。
【问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选用了“明镜”这一意象来写人生苦短之意,你认为写得如何?
人物形象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宋)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链接高考】
[参考答案]
答:“兰”“蕙”“菊”都是美丽、芬芳的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问题】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
事物形象
(2025·河北名校调研T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咏孤石
朱 超①
侵霞去日近,镇水激流分。
对影疑双阙,孤生若断云。
遏风静华浪,腾烟起薄曛。
虽言近七岭②,独立不成群。
注 ①朱超,南北朝时期诗人,曾任梁朝中书舍人。此诗表面在咏叹孤石,实为叹己。②七岭:这里指庐山。
这首诗刻画了孤石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①高耸。诗中的“去日近”“若断云”突出了孤石的高耸,孤石似乎离太阳很近,又像是顶部被截断的云柱。②孤零零。诗中的“孤生”“独立不成群”,突出了孤石孤零零的形象。③充满力量。孤石雄镇于江中,将激流分成了两股,挡住强风,使波浪顿时止息,刻画了孤石充满力量的中流砥柱式的巨石形象。(每点2分)
事物形象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事物的形象或作用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相关诗句表现出来的,有时还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其特征。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由表及里挖掘物象的含义
任何一首咏物诗,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表明某种志向。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3.知人论世,结合创作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很多作品是有其创作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的象征含义之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深入分析。
鉴赏事物形象“三方法”
事物形象
类别 常见意象 举例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美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州》)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事物形象
类别 意象 含义
植物类 杨柳 象征离别与思念,因“柳”与“留”谐音,常出现在送别场景中,如“杨柳岸,晓风残月”。
菊花 代表高洁、隐逸,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借菊花表达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梅花 象征坚韧、孤高,如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展现其不畏严寒的品格。
梧桐 常与愁苦、孤独相关,如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烘托凄凉氛围。
动物类 鸿雁 传递思乡、羁旅之情,因其南迁习性,常被诗人借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鹃 啼声哀婉,象征哀怨、思归,如李白“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燕子 可表现时事变迁、昔盛今衰,如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事物形象
类别 意象 含义
自然现象类 月亮 寄托思乡、怀人之情,如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或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友人的思念。
流水 常喻时光流逝、愁绪绵绵,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落日 渲染凄凉、孤独,或引发思乡之情,如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地点类 长亭 是送别之地,如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点明送别场景,烘托离别氛围。
南浦 多见于水路送别,如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象征离别的哀愁。
人文器物类 酒 除排解愁绪外,还含祝福之意,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尺素(双鲤鱼) 代指书信,如秦观“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人物形象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 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链接高考】
[参考答案]
①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
②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问题】诗中的“乌”和“马” 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事物形象
(2025·吉林质检T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郡斋忆书事寄子履①
欧阳修
使君居处似山中,吏散焚香一室空。
雨过紫苔惟鸟迹,夜凉苍桧起天风。
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
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
注 ①此诗是作者于治平四年(1067)知亳州时作。子履,即陆子履,欧阳修的朋友,此时在亳州的临郡颍州为官,两人多有诗歌唱答。
颈联中“白醪”与“红枣”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①借“白醪”“红枣”两个意象,描绘出金秋时节的丰收景象;②“白”“红”色彩鲜明,烘托出官民同乐、热闹祥和的气氛;③两个意象营造的意境氛围,使诗歌由安闲惬意转入关注民生,为下文抒情积蓄力量。(每点2分)
事物形象
分析意象作用“五角度”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的作用。
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通常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具体作用,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定。
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前后照应,有的意象则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
事物形象
【2025高考全国I卷】
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①新样者
王安石
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②绿石镌。嗟我长来无异物,愧君持赠有佳篇。
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还与故人袍色③似,论心于此亦同坚。
【注】①玉堂:宋代称翰林院为玉堂。②蛮溪:指南方的溪流。③袍色:官袍的颜色。古时低级官员袍服为青绿色。
16. 尾联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①尾联两句以砚喻人。
②由石砚的绿色联想到友人官位低微,暗含惋惜;
③继而赞美友人的节操坚贞不移,一如石砚的质地坚硬纯正。
事物形象
【常州市2025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登乐游原
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①无树起秋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乞得②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③。
【注】①五陵,指五座汉代帝王的陵墓,分别是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②乞得,另一版本作“欲把”。③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16.同是登乐游原,所见本应相同,但两首诗结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一首突出“五陵”,一首突出“昭陵”,请结合诗歌分析诗人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6分)
事物形象
【参考答案】
①《登乐游原》突出五陵,在结构上与上句汉家事业照应(以秋风中的五陵这一萧瑟的景象间接回应上一句的问题)(1 分),更有助于表达历史沧桑兴亡的深沉感慨(2 分)。
②第二首“望昭陵”结构上暗承前文“江海去”(表达了即将离开长安的留恋与不舍)(1 分),也饱含了作者对本朝前代盛景的追思(1 分),更蕴含了对现实的忧思与无奈(1 分)。
事物形象
概括物象特点
抓住事物的特征以及所处的坏境,分析物象的外在特点
答题步骤
分析物象特点
结合诗句,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彩,尤其是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明确物象作用
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情感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
事物形象
这首诗生动地塑造了……的物象。
规范答题样式
步骤
1
诗歌中……句写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
步骤
2
诗人通过……物象,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步骤
3
第三章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题
——道是无“情”却有“情”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描述。
要注意的是,诗歌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歌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形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链接教材】
[参考答案]
前四句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衰飒的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
景物形象
常见诗词意境特点
意境特点 举例
雄浑壮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壮阔苍茫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苍凉悲壮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闲适恬淡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清幽明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明丽清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萧疏凄寂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安谧美好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
高远深邃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淡雅幽远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清冷幽静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类 型 术 语
动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景物形象
相关答题术语 类型 术语
动 活泼、热烈、喧闹
静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幽远
悲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
壮 壮阔、壮丽、高远、清远、雄浑
美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
景物形象
(2025·山东东营调研T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④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⑤,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 ①此诗为诗人贬任朗州司马时作,汉寿城即朗州古城。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抛弃。③石麟:石头雕刻的麒麟,这里泛指古代王公贵族墓前的石刻。④才:隐约。⑤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东瀛,东海。
前人评价这首诗虽意境衰飒但格调却毫不低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①本诗前三联描写了汉寿城遗址春天的景象,渲染了荒凉、破败的氛围。首联勾勒出来的景物有野草、荒祠、古墓、荆榛,唯独没有人烟;颔联虽有牧童和行人,但是更显田地荒芜、无景物可欣赏;颈联残断的华表和蒙尘的碑文更显出汉寿城今非昔比。②诗歌尾联则指出来日沧桑巨变,汉寿城还会成为重要的地方,这体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兴废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
景物形象
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
  对景物形象的描摹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不能简单地直译原诗。
2.景物形象要结合感情、技巧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要结合诗人的感情和诗歌的写作技巧深入分析。
3.景物形象要结合背景分析
  有的诗词中的景物形象需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的是考生熟知的,有的则是在诗词注释中注明的。
鉴赏景物形象“三注意”
【技法指导】
景物形象
16.据史料,陆龟蒙并没有到过岭南,却以想象描绘了“南海”的景象,其诗如“画本”,颇有画面感,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描绘了想象中岭南城郭山海相连的壮阔全貌,刻画了水荇、芭蕉等典型风物,层次分明;
②白色水草与红色花朵,相互映衬,色彩绚丽;
③江岸渔歌与野禽人语,动静结合,生动可感。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南京2025届高三期初调研考试】
奉和袭美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① 陆龟蒙
曾见凌风上赤霄,尽将华藻赴嘉招。城连虎踞山图丽,路入龙编②海舶遥。
江客渔歌冲白荇,野禽人语映红蕉。 庭中必有君迁树,莫向空台望汉朝。
【注】①袭美:即诗人好友皮日休。南海:泛指岭南地区。②龙编: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河内东边。
景物形象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
【链接高考】
[参考答案]
①诗歌首联描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晓,船又启航,秋雨霏霏,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
②首联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为后文抒发羁旅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问题】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景物形象
江行 [宋]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梢行。离家今几宿, 厌听棹歌①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链接教材】
[参考答案]
①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
②诗中描写了暮色苍茫之时的“残雪” “断雁” “新月”“潮生”这些景致,营造了一种凄迷忧伤的意境(或渲染了一种凄迷忧伤的氛围),表达了漂泊在外的乡愁与孤独寂寞。
【问题】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景物形象
概括景物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用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答题步骤
描绘景物画面
描绘时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力求语言优美
分析作者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这首诗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图画
规范答题样式
步骤
1
步骤
2
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步骤
3
营造了一种……的氛围
景物形象
分析景物作用答题“两技巧”
1.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
(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
(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
(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4)在结构中的作用。
  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承转过渡。
  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
(5)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
2.分析写景的作用,一定要联系诗歌的主旨,遵照题干所指定的方向思考作答
(1)明确指出其作用;
(2)对所写景物进行分析,一定要与“作用”对应;
(3)若“作用”是多方面的,可按题干要求逐条亮明观点并具体分析。
景物形象
16.古诗写景状物,往往景中有人,物中有人。请结合颔联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屋角有梅墙头见山,环境之幽体现主人性情之雅。
②疏梅避俗,以花喻人,体现出主人志趣高洁。
③乱山窥人,用拟人的手法烘托主人热情好客。
(每点 2 分,不结合诗句每点扣 1 分。)
【2025届高三广州一模】
过胡山眉①
吕留良
谁传消息漏行春 一笑相迎岸幅巾。屋角梅疏深避俗,墙头山拥乱窥人。
醉馀茶味交情永,梦里书声习气亲。准备芒鞋随拄杖,亿千峰子亿千身。
[注]①胡山眉,湖州人,吕留良的朋友。
景物形象
帐 夜① 吴兆骞
穹帐连山 ② 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 ③ 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 (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链接高考】
[参考答案]
①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②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听觉和视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③色彩角度:“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问题】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景物形象
1、空间角度:远近、高低、上下。
2、色彩角度。
3、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4、动静角度。
5、正、侧结合。
6、虚实结合。
7、修辞:比喻、拟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