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
2025年秋期泸州市龙马潭区多校联考八年级第一学月考试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试卷共8页。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余各题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一、基础知识(1-4小题各3分,5小题6分,6小题10分,共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凛冽(lǐng) 要塞(sài)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bān) 记载(zǎi)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
C.残损(sǔn) 翘首(qiáo) 匿名( lì ) 摧枯拉朽(xiǔ)
D.凌空(lín) 由衷(zhōnɡ) 督战(dū) 一丝不苟(gǒu)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桥墩 抵赖 章显 震耳欲聋
B.仲裁 分咐 铭记 惟妙惟肖
C.潇洒 浩瀚 警惕 惊心动魄
D.杀戳 遁形 磅礴 深恶痛疾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B.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C.这件由老师傅耗费三年心血打造的象牙雕刻摆件,无论是亭台楼阁的飞檐翘角,还是人物眉眼的细微神情,都处理得栩栩如生、巧妙绝伦,让人不禁感叹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
D.他出身贫寒,却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敏锐的商业嗅觉,白手起家,从最初的一个小摊位做起,历经十年风雨,终于建立起了如今这家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集团公司。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B.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C.随着东坡文化氛围日渐浓厚,使眉山热爱文学的人越来越多。
D.碧波粼粼,水鸟嬉戏,两岸柳树成行,岸坡灌木丛生,宛如一幅美丽的交响乐。
5.古诗文默写。(6分)
(1) ,行止依林阻。(《梁甫行(曹植)》)
(2)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 , 。
(4)《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俯仰观察两种视角,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 。
6.综合性学习。(10分)
新华社1月5日电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自4月1日起,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中国天眼”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开放运行。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之初,即确立了“中国天眼”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以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做出贡献。
(1)请给上述新闻材料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30个字。(3分)
请以“中国天眼”为描述对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4分)
请用楷书将下列诗句工整抄写在方格内,注意字形端正、结构匀称、无涂改。书写要求:标点符号占一格,诗句居中对齐。(3分)
千钧探秘苍穹眼
百尺穿云中国心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袁越
①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要睡觉,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但动物们为什么非得睡觉呢 睡眠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②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睡眠似乎对动物的生存很不利。你想啊,动物睡觉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觉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 可惜这样的事例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③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是由阳光周期决定的,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的动物也需要睡觉,这说明睡眠需求和光照周期无关。
④不管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硬挺着不睡觉的感觉是很糟糕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位名叫兰迪·加德纳的高中生决定挑战一下不睡眠极限,在几位科学家的轮番监督下保持不睡眠长达7天零25分钟,创下了人类不睡觉最长的世界纪录。据说最后那几天他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具体表现为认知障碍、情绪失控和短期记忆力丧失等等,甚至还出现了幻觉。但是,结束试验之后他休息了两天就完全恢复了,此后好像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这说明不睡觉造成的损伤似乎并不是永久性的,很容易恢复。
⑤按照这个思路,有些科学家认为,睡眠的主要作用可能就是清除脑神经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废物堆积过多当然不好,但如果堆积时间不长的话,只要通过补觉来清理一下、就能完全恢复原状。所以一个人偶尔熬个夜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有长时间睡眠不足才会对身体有害。
⑥那么,大脑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靠什么来清理呢 答案是脑脊液。这是一种像水一样清亮的液体,可以在脑组织和脊髓之间自由流动,其功能有点像清洁液,可以通过反复地冲洗将神经细胞产生的废物清理出去。脑脊液是如何冲进大脑开始“干活”的呢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劳拉·路易斯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脑脊液的流动和睡眠状态密切相关。每当志愿者进入深度睡眠,脑脊液就会大量消入脑组织,开始打扫卫生。
⑦为什么只有在深度睡眠时脑脊液才会流进脑组织中去呢 原来,脑神经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这些氧气是被血液带进来的。人在清醒时(以及在非深度睡眠时)脑神经一直持续放电,耗氧量居高不下,血液必须保持高速流动,并充满整个脑组织,这样才能保证脑神经的氧气供应。处于深度睡眠阶段时,脑神经元放电模式趋向一致,要么大家一起放电,要么集体同时休眠。当脑神经集体休眠时,耗氧量快速下降,血液流速降低25%左右,空出的部分则由脑脊液来填补。换句话说,人类大脑在深度睡眠时放慢了脑神经放电的频率,从而减少了对血液的依赖,脑脊液便可趁机进入大脑,开始清理工作。睡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大脑打扫卫生的。
⑧路易斯博士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2019年1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她相信,如果未来的科学家们能够掌握控制脑脊液流动的方法,就能动员起人体自身的清造工,把脑部产生的所有废物全部清理出去,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⑨当然,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也可以自救,方法就是好好睡觉,别老熬夜了。
(选自《大众健康》,有删改)
链接材料:新冠肺炎疫情对身体素质的大考,让一样人人皆有的武器备受瞩目——那就是免疫力。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维护”时间。
如果总是贪黑、熬夜,健康防线很容易被病毒攻破。
(节选自《读者》)
7.文章前三段对动物睡觉的现象进行了探究,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分)
8.文章第⑧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9.夜很深了,有的同学还在聊天、刷手机、打游戏……睡前,时间总是“余额不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写几句话,规劝你的同学按时休息,不要熬夜。(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13分)
幸福的红绢花
蒋静波
①这一天,奶奶的三位同事来到我家,其中的厂长伯伯和人拉来一辆手拉车。他们将车上的被子、面盆、小油炉、碗盆等许多东西搬进了我家。家里热闹极了。
②奶奶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像芙蓉花那么大,像太阳那么红。大红花映得奶奶的脸红通通的。我上前摸了摸那朵花。
③厂长伯伯问:“阿波,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④我愣了一下,盯着奶奶的红花,环顾四周,恍然大悟地说:“奶奶要当新娘子了。”
⑤“哈哈哈……”整间屋子爆发出阵阵笑声,连地面上的石板和天井玻璃也嗒嗒嗒地响了起来。
⑥奶奶瞪了我一眼,佯装生气:“小孩子,别乱讲。”
⑦厂长伯伯竖起大拇指,说:“阿波真聪明。你奶奶为厂子奉献了一辈子,今天开始就是个光荣的退休工人了,她这是和幸福结婚呢。”
⑧“就是嘛,”我说,“结婚是好事情。”但我没听清奶奶和谁结婚。
⑨大家都笑了。
⑩客人走后,奶奶摘下大红花,放在掌心,左看看,笑笑;右看看,笑笑,好像总也看不够、笑不够似的。我也凑近看,重重叠叠的花瓣外,有三片绿叶,下面有一块红绢条,写着四个金色的字。
“原来是一朵假花。”
“是绢花,不会谢呢。”奶奶用手绢包起绢花,“只准看,不准拿哦。”
晚上,爹爹坐在奶奶的床边聊天,聊着聊着,奶奶刚说一句“苦竹根头出苦笋”,爹爹马上打断她:“妈,这句话以后不提了,好吗?你注意一下就知道,有多少人在羡慕你。”
“苦竹根头出苦笋。”这是奶奶最常说的一句话,奶奶幼年没了爹娘,青年没了丈夫,靠辛辛苦苦在工厂做工养活全家,供爹爹、姑妈读书,吃过的苦说也说不完,奶奶总认为自己苦海无边,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谈论什么,总会插上这么一句,就像吃饭时挂在嘴边的一粒饭。冬天,奶奶双手皲裂,渗出鲜血,奶奶会说:“苦竹根头出苦笋——冬天干活干的。”我家屋暗,雨天漏水,晴天不见阳光,奶奶会说:“苦竹根头出苦笋一一能从旧社会活下来已经不错了,哪有钱造房、买房啊?”与邻居争吵了,奶奶会说:“苦竹根头出苦笋——我这个独枝竹,立不起呀!”姑妈生病了,奶奶会说:“苦竹根头出苦笋——身子弱,小时候饿出来的。”
屋子里静了下来。桌上那只座钟嘀嗒嘀嗒响着。
我钻进奶奶的被窝,紧张地盯着奶奶,有点儿害怕。奶奶是个说一不二的人,她说什么,一定就是什么,从来不允许别人与她唱反调。平常,即使爹爹也不敢与她顶嘴。
过了一会儿,奶奶将红绢花别在蚊帐上。瞬间,那顶泛黄的蚊帐,连同黑咕隆咚的老屋,一下子被照亮了。
奶奶轻轻地说:“几十年了,都说习惯了,以后慢慢改吧。”
爹爹愣住了,看看奶奶,又看看那朵红绢花,好像不相信奶奶会说出这句话来似的。我暗暗松了一口气。红绢花真神奇呢!
第二天,奶奶将桌子搬到门外的弄堂里,将手绢摊开,露出整朵绢花。奶奶坐在桌边拣菜,豆子的妈妈问奶奶:“咦,你怎么不去厂里上班?”
奶奶指着绢花,笑笑。豆子的妈妈过来,念红绢条上的字:“光——荣——退——休!阿婶,好福气呀!”“什么好福气?苦竹……”
我心里怦怦地乱跳。福气,是村人很看重的事,也是奶奶最忌讳的事。谁家办喜事,会请公认的有福气的女人缝被子,意思是让新人也沾一点儿那女人的福气。连办丧事缝白帽子,人们也挑有福气的女人,每逢这个时候,奶奶总会躲在家里长吁短叹:“苦竹根头出苦笋——”谁都知道奶奶是孤儿、是寡妇。
“退休工人不用上班也有工资拿,你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豆子的妈妈说。
更多的邻居围了上来。现在,人们都知道奶奶光荣退休了。豆子的妈妈说:“阿婶,不是我敲竹杠,你得请客给我们糖吃,让我们也沾一沾你的好福气!”
奶奶看着红绢花,笑了起来,露出八颗牙齿。她随即从口袋里摸出10元钱,交给豆子的妈妈,说:“那就去买点儿小糖吧。”
豆子的妈妈接过钱,飞快地往代销店方向跑去。
人越围越多。
不一会儿,豆子的妈妈拎了好大一袋大白兔奶糖,被人们抢了过去,就像人家结婚抢喜糖那样。奶奶笑着说:“吃吧,吃吧。”
一位不认识的婆婆突然挤进来,走到奶奶跟前说:“阿嫂,什么时候有空,帮我女儿缝缝喜被好吗?”
奶奶一愣,马上说:“哎,这就去。”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文章题为“幸福的红绢花”,请梳理小说情节,说说哪些事体现了奶奶的幸福?(3分)
11.“愣”在文中多次出现,请揣摩三处“愣”背后的人物心理。(3分)
人物 原句 人物心理
我 我愣了一下,盯着奶奶的红花,环顾四周,恍然大悟地说:“奶奶要当新娘子了。” (1)
爹爹 爹爹愣住了,看看奶奶,又看看那朵红绢花,好像不相信奶奶会说出这句话来似的。 (2)
奶奶 奶奶一愣,马上说:“哎,这就去。” (3)
12.奶奶的口头禅“苦竹根头出苦笋”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它反复出现,有何作用?(3分)
1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红色的绢花却不会谢,永远红彤彤,鲜艳艳。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红绢花”的作用。(4分)
(三)古诗阅读。(7分)
[甲]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乙]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⑵,立根原在破岩中⑶。
千磨万击还坚劲⑷,任尔东西南北风⑸。
14.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诗以“亭亭”状松之挺拔,乙诗以“咬定”写竹之执着,开篇均凸显物象鲜明特征。
B. 甲诗用“谷中风”“冰霜”,乙诗用“破岩”“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均营造了严酷的生存环境。
C. 甲诗“松枝一何劲”与乙诗“千磨万击还坚劲”,都直接赞美了物象顽强不屈的品性。
D. 两首诗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自然之物表达情感,语言质朴且富有感染力。
15.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甲诗“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与乙诗“任尔东西南北风”两句的妙处。(4分)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浙江①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②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③,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④常时。而僦赁⑤看幕,虽席地⑥不容间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注释】①浙江:钱塘江。②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③海门:浙江入海口。④穹:高。⑤僦(jiù)赁(lìn):租用。⑥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16. 对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江干上下 十 余 里 间/ 珠 翠 罗绮/ 溢目 车 马 塞 /途 饮 食 百 物 皆 倍 穹 常 时
B. 江干上下 十 余 里 间/ 珠 翠 罗绮 溢目/ 车 马 塞 途 /饮 食 百 物 皆 倍 穹 常 时
C. 江干上下 /十 余 里 间 珠 翠 罗 绮/ 溢 目 车 马 塞 途 饮 食 百 物/ 皆 倍 穹 常 时
D. 江干上下 /十 余 里 间 珠 翠/ 罗 绮 溢 目 /车 马 塞 途 饮 食 百 物 皆 倍 穹 常 时
1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见曦月(太阳) B.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骏马)
C. 方其远出海门(正值) D.浙江之潮(去)
18. 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速度之快。
B.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侧面烘托了三峡深秋时节的凄凉。
C. 在描述浙江之潮的气势时,作者同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生动地描绘了潮水的壮观和力量。
D.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作者通过描述观潮人数之多,连一席之地都难以容纳,从正面进一步突出了浙江之潮的壮观和吸引力。
19.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3分)
(2)吞天沃日,势极雄豪。(3分)
(五)读《红星照耀中国》,回答下列问题。(7分)
20.(1)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B.《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真实性是它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C.全书以工农红军的行踪作为线索,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缓缓揭开了中国红军的神秘面纱,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2)根据以下文段信息,写出这四位“红星”人物的姓名。(4分)
“红星”1: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不计较个人财物,喜欢马匹,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
“红星”2: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喜好吃辣,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也是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悬赏二十五万银元的赤匪。
“红星”3:他被称为现代侠盗罗宾汉,对有钱人怀有山区人民的一贯仇恨。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在西北传开了他“刀枪不入”的神话。
“红星”4: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红星”1: “红星”2: “红星”3: “红星”4:
三、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一缕幽幽弥散的书香,一番耐人寻味的话语,一段感人肺腑的真情,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都会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悟到生命的美好。
请以《 浸润我心》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语 文 试 题 答 案
1、B
【解析】A.凛冽(lǐn),锐不可当(dāng)。C.悄然(qiǎo),匿nì名。D.凌空(líng)。
2、C
3、A
4、A
5、(1)妻子象禽兽 (2)日暮乡关何处是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6、(1)示例一:“中国天眼”4月1日将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示例二:“中国天眼”与世界共“见”未来
(2)示例一:“中国天眼”不仅是中国的眼睛,更是世界的眼睛。
示例二:“中国天眼”将我们求索的目光引向世界,引向宇宙,引向未来
(3分)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分)打比方。把人体的排毒功能比作清洁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体自我清洁的功能。【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9.(3分)示例:如果总是熬夜,大脑里的“垃圾”就会堆积,人体免疫力也会降低,最终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按时睡觉。【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表达流畅即可给满分,有欠缺酌情扣分。10、①奶奶为工厂奉献了一辈子,光荣退休,是幸福。②奶奶不用工作,能领退休金,是幸福。③奶奶被邻里羡慕有退休金,被认为是有福气的人,是幸福。(3分)
11、 疑惑 好像不相信/吃惊 难以置信/惊讶 (3分)
12、①“苦竹根头出苦笋”是指奶奶没爹娘、没丈夫,辛辛苦苦做工,吃过的苦说也说不完,总认为自己苦海无边。②反复出现,突出/强调奶奶受过无数苦,与下文写奶奶退休后将过上幸福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怜爱之情,以及对其吃苦耐劳、隐忍负重等优秀品质的敬重。 (3分)
13、作用:①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②有象征意义,委婉含蓄地暗示着奶奶苦尽甘来的幸福生活。③“不会谢的红绢花”暗示奶奶的幸福生活将长长久久。(4分)
14、D 托物言志(3分)
15、甲诗:运用对比手法,“风声一何盛”极写谷风的猛烈嚣张,“松枝一何劲”则凸显松枝的刚健不屈,两者形成强烈反差,鲜明展现出松柏对抗狂风的坚韧品格。
- 乙诗:运用拟人和抒情的手法,“任尔”二字将竹子人格化,传递出一种从容无畏的态度,直接抒发了竹子面对各方风雨磨砺时,始终坚劲不屈的精神,彰显了诗人的刚硬风骨。
16、B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17、D 之:的
18、D 从侧面进一步突出了浙江之潮的壮观和吸引力。
19、(1)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3分)
(2)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气势非常豪迈。 (3分)
20、 (1)C 线索世斯诺的采访行踪
贺龙 毛泽东 刘志丹 周恩来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识记。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纪实文学,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该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运用丰富的结构和叙事角度,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

4
页(共
8
页)
) (

3
页(共
8
页)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