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嘉兴高级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调研
高一年级政治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涂A,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涂B)
1.人类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3.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国家间的竞争就是制度竞争。
4.党的八大明确了我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5.“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6.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选自宋代诗人梅尧臣《陶者》)。出现诗歌中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地主占有全部土地 B.农民需依附于地主
C.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D.封建土地所有制
7.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都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的进步发展推动人类由低级走向更高级
B.石器、铁器、蒸汽机等生产工具的发明运用
C.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推动了阶级社会的发展
D.新社会的生产关系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剖析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而在当今,美国金融危机、叙利亚战争、俄乌冲突等现象,充分暴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弊端,这些矛盾、弊端的根源在于
A.资本家唯利是图的天性 B.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C.资本主义制度不够完善 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9. 为应对就业市场疲软、经济衰退等局面,美联储于9月19日宣布降息50个基点,试图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据此,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经济政策调整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观点
A.肯定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B.否定资本主义社会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C.否定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 D.肯定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必然趋势
10. 17世纪和18世纪从事制造蒸汽机的人们没有料到,他们制作的工具,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使全世界的社会状态发生革命。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那样,“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控制了商业,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货币制度得到发展)、资本集中。”这说明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③生产工具创新为生产关系变革提供重要条件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和衡量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历史上,圣西门和傅立叶都曾上书皇帝拿破仑一世,欧文也曾试图说服维多利亚女王,希望帝王们能够接受他们变革社会的方案,但得到的是无情的嘲弄。傅立叶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说他每天中午准时在家等待有钱人和社会名流投资新社会试验,结果却无人问津。这表明,该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对未来社会没有提出积极合理设想 ②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路径
③看不到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 唯物史观被称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它的重大意义在于揭示了
①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布尔什维克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李大钊笔下的这一革命
①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指明的出路是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进而转入社会主义。这表明
①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互相衔接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复兴展示了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 1956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伟大变革的一年。在全国组织起来了大约十万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生产合作小组,参加的人数达到五百多万人,大约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2%。由此可见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形成 ②我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④我国手工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 1952年,中国第一条完全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铁路——成渝铁路通车:1957年,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共同原因是
A.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战略性转移 B.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启为发展指明了方向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D.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17.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条总路线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②要求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④使我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 某校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在参观地点的感悟,对应正确的有
①参观地点:中共一大会址 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②参观地点:北京天安门城楼 感悟:毛泽东主席向世界的庄严宣告,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参观地点:中国航天博物馆 感悟:两弹一星的成功,表明我国取得了科技发展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④参观地点:杭州“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感悟: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大大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底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 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进入攻坚期”要求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 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1984年的产值为七亿五千多万元,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六分之一。由此,从侧面可以推断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②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③城市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④乡镇企业在放活中异军突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关于我国的改革开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开放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
④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依托改革创新破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推动改革与现代化建设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这说明
①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改革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④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标识性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特定成长时段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
③“新时代”是具有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的新时代
④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这表明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②伟大中国梦要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首创精神 ④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 平“语”近人,常读常新。某班以“习语润心,文化铸魂”为主题召开班会,深圳学子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领域的重要论述及倡议并进行品读。下列品读分析正确的是
习语摘录 品读分析
①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②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牢牢坚持中国梦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④ 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坚定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长征的胜利,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同心协力、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启示我们迈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
①推进改革创新,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大力锻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
③巩固厚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伟力
④坚定理论自信,以接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 1949年,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天,在“新的赶考”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A.表明要一以贯之的坚持党的建设这一伟大事业
B.凸显了党的自我革命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的价值
C.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和力量源泉
D.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
2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这部著作自2014年出版、面向全球发行以来,截至目前已翻译出版41个语种,发行到世界180个国家和地区。这有利于
①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具体路径
②各国读者了解新时代中国治国理政基本方略
③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④向世界进一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9.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历史终结论”的观点一度甚嚣尘上。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提出,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峰”,昭示着历史发展的“终点”。下列观点有利于批驳这一“历史终结论”的有
①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③苏联解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④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依次更替。当一个旧的社会形态衰亡时,代替它的新社会形态也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历史地决定的。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支配
②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通过统一性反映出来
③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社会形态各有其特殊性
④要认清历史发展趋势,自觉地走社会发展必由之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代表大会。党的二十大重申了两步走战略安排,下列属于“第一步”目标的有
①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③我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④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强调要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纪学习教育
①是党加强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
②是党员永葆初心使命、增强党性修养的要求
③有利于党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伟大自我革命
④有利于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律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体现坚持“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
A.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B.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D.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34. 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防止和克服西方传统现代化伴生的物质主义膨胀、社会两极分化、生态恶化等弊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方法论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关于实现现代化路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
②西方式现代化因掠夺等各种问题并不值得各国借鉴
③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④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因追求民主与科学而被各国摒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 某校高一(1)班同学在学习二十大精神时,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议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以下观点最能支撑这一议题是
①在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创立并不断发展的
②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要成就和历史经验
③立足新时代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④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
36.(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M校中学生业余党校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是对的”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991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原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40多年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政权,国家也更改了名称。社会主义的发展出现了重大挫折。
(1)若你参加此活动,想推荐大家共读《共产党宣言》,请写出两条推荐理由。(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了重大挫折,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 (5分)
3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特殊的“年终盘点”,描摹中国的样子。今日之辉煌成就既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
积厚成势的韧性 ◆“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我们的“家底”更加厚实。 ◆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同频共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更加亮眼。
与古为新的气韵 ◆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跨越千年、六尺巷礼让家风代代相传、天津古文化街人潮熙攘……政通人和的理想,离不开文脉的滋养传延。 ◆从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到步履坚实、筋骨壮实的泱泱大国,文明的深邃光芒给予我们启迪。
创新不辍的突破 ◆“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我们将历史文化记忆镌刻在雪屑漫天的极地。 ◆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探索极限、造福世界,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的“登高望远”,“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请你从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品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8分)
38.(10分)有深刻的懂,才有透彻的爱。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某班同学成立了“读懂中国”学习小组,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
◆读懂历程:奋进的历程,壮丽的诗篇。
时间 内容
1978年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订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实行大包干。
1982年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出台,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1984年 党中央作出《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次年,在全国推行厂长负责制。
1992年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奋进历程”的主要结论。(4分)
◆读懂中国:中国人民在逐梦路上的奇迹,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兴趣,他们通过“读懂中国”,了解中国在减贫、改革开放、现代化等方面的成功奥秘,通过借鉴相关经验和合作,期盼实现他们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权的梦想。
(2)依据材料,运用“中国梦”的相关知识,简述各国人民要“读懂中国”的理由。(6分)
(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以“中国共产党”“使命”“我”为关键词,以“我的青春畅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8分)
要求:①知识和素材运用恰当;论述思路清晰;②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260字以内。
答案第1页,共2页嘉兴高级中学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调研高一年级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
1-5 FTFTT 6-10 DDDCB 11-15 CABAD 16-20 BAACB
21-25 CDDCA 26-30 CCDAB 31-35 CAABB
36.(1)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以上四点任意准确表述其中两点,即可给4分】
(2)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1分)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2分)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看,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1分)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积极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与具体国情和实际结合,走符合自身的发展道路。(1分)
37.【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2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全面深化改革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为改革开放提供精神滋养。(2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为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果提供了制度保障。(2分)
38.(1)①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
②改革持续的推进,表明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分)
③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全面深化,说明改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2分)
④人民是改革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改革必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2分)
【每一点材料、结论各1分,任意准确表述其中两点,即可给4分】
(2)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符合各国人民的期盼,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2分)②中国在减贫、改革开放、现代化等方面的成功,既有中国特色,也有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各国人民都可借鉴。(2分)③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各国也是重要机遇。(2分)
39.【答案】示例: 我的青春畅想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与每一个中华儿女息息相关,为每一个中华儿女提供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2分)
中华儿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也是享有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紧紧依靠人民,依靠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奋斗。(2分)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2分)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