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5-2026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语文综合练习题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海口市2025-2026学年六年级第一学期月考语文综合练习题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综合练习题(一)
金秋九月,六(1)班将开展“礼赞中华”主题学习周活动,引导同学们通过语文学习感受祖国的自然之美、科技之兴、人文之魂。
基础知识闯关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 一份有说服力演讲稿,很重要的一点是观点要鲜明。( )
2.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诗句中带点读“jiàn”。( )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它的作者是宋朝的辛弃疾。( )
4. “人生中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永远都会存在,所以让人生变得平淡无味。”( )
5.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浑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宣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
二、选择题(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6. 下列词语读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 摇拽(yáo yè) B. 逶迤(wěi yí) C. 璀璨(cuǐ càn)
7. 关于下图中的路牌的拼音拼写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 JIEFANG LU B. JIE FANG LU C. Jiefang Lu
8.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的括号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当国歌响起时,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 )这鲜红的国旗。
A. 瞻仰 B. 仰望 C. 敬仰
9.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
A.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B.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C.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10. 下列句子中,分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
A.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槐树,使人想起将军;而修竹,则使人想起隐者
B.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C. 它在春天中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在欢乐中嘶吼;在忧伤时哭泣。
主题探究任务
【任务一】参与“山河之美”探究的同学们,梳理并整理与之相关的资料。
三、李阳为本组活动写了卷首语,请读拼音,完成卷首语。
11. 根据以上语段,读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①(shān jiàn)奔腾,②(bào fā)出自然的伟力,群峰③(yì lì),铺展磅礴的画卷。一只④(xǐ què)掠过,⑤(yú yuè)的啼鸣在山河间回荡,谱写壮丽礼赞。
① ② ③ ④ ⑤
四、赵晓负责收集四字词语,请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2. 赵晓负责收集四字词语,请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钉( )铁 硕( )无( ) ( )( )一发
( )天( )地 气( )山( ) ( )( )自赏
(1)黄山的奇松立于峭壁,不与繁花争妍,__________。
(2)黄河浊浪滔天,奔腾不息,那__________的景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五、张莉负责收集美文、古诗文,请按要求填空。
13. 张莉负责收集美文、古诗文,请按要求填空。
(1)文人咏叹草原美。“在天底下,__________,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__________,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块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____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是老舍对草原的赞美。
(2)诗人赞美乡村美。“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赞美了乡村夏夜月明清风;“绿树村边合,________。”勾勒出了乡村清新、恬静的自然风光。
(3)古人称颂气节美。无论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__________。”;还是曹植的“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都展现了为国献身的豪情壮志。
(4)毛主席赞颂长征之伟。《长征》一诗中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个事件相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刘军阅读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美景的文章,于是他用文字描绘了五指山的云雾,请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刘军阅读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美景的文章,于是他用文字描绘了五指山的云雾,请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五指山的云雾,时而如轻纱般缭绕在山腰,仿佛是仙女为山峦披上的神秘面纱;时而如波涛般翻滚在山巅,好似是大海的浪潮涌上了峰巅;时而如棉絮般飘浮在山谷,犹如是天空的云朵落入了凡间。
14. 刘军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根据语境用合适的词语替换句子中的“说”,填入括号中。
(1)李芳读了以上片段后不禁说( ):“五指山的云雾真美啊!”
(2)王鹏邀请李芳去五指山游玩,但她说( ):“我周末要去参加钢琴比赛,下次有机会再一起去吧!”
【任务二】参与“科技之光”探究的同学们,梳理并整理与之相关的资料。
七、这组同学收集与科技有关的一些资料,阅读资料,完成练习。
这组同学收集与科技有关的一些资料,阅读资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技
古代的科技发展在多个领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是中国封建科技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直接影响了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如造纸术,西汉出现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解决了书写载体难题;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幅提高了书籍制作效率,降低了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成本;火药,唐代炼丹家偶然发明,北宋开始应用于军事,改变了传统战争的模式;指南针,战国时期出现“司南”,北宋改进为人工磁化的罗盘针,广泛运用于航海。
【材料二】新中国的科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到如今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是中国航天不断地跨越;2025年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为深海科学研究再添助力;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如2025年AI模型DeepSeek-R1以低成本高性能掀起全球开源革命等等。
【材料三】“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
领域 意义
经济 以科技突破驱动生产力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
国力 通过科技自立、教育普及、培养创新人才、突破关键技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为民族复兴筑牢根基。
社会 既以科技进步改善民生,又以教育普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发展差距,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支撑。
16. 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对的打“√”,错的打“×”。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科技创新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
(2)材料二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发展一直处于高速、迅猛的发展阶段。( )
(3)材料三从经济、国力、社会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科技与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
17. 阅读完三则材料后,你认为下面哪一个标题最能概括这组材料的中心内容?( )
A.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B.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
C. 《科技之光,强国之基》 D. 《“科教兴国”的意义》
18. 1995年,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请结合材料三,说一说中国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这一战略,至少说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美文品读会
“自然与人文读书会”上,我们一起赏析两篇美文,学习如何通过文字传递赞美之情。
八、文学类作品阅读理解
文学类作品阅读理解
草虫的村落
①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xiá jiá】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我的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它们互相打着招呼。
③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④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⑤我的目光被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⑥我的目光顺着僻静【bì pì】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⑦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有删改)
19. 用“\”划去【 】中不恰当的读音。
20.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相应的词语。
(1)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
(2)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
21. 阅读文章,梳理脉络。作者追随小虫游历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景象?
游历的地方 看到的景象
森林 小黑甲虫迷失在森林里。
小丘 __________
_______ 小圆虫逗得许多虫子驻足痴望,黑甲虫围拢蜥蜴,且友好交流。
_______ 甲虫音乐家演奏音乐。
_______ __________
22. 品读文章,感悟写法。
(1)读第⑤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甲虫们演奏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 。
(2)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作者把草虫的世界想象成了“草虫的村落”,把甲虫们想象成了“游侠”“ ”“ ”,富有情趣。
(3)读到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写道“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发挥想象,补充省略号处的内容。(可以从搭建住房、交换物资、举行庆典活动等方面想开去)
阅读。
永不凋谢的红杜鹃
①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②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到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边向乡亲们宣传革命思想。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 精致】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最前面的班长昂首挺胸,拔出手榴弹向敌人扔去。子弹打光了。他们就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③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看见了战士们宣传革命思想时的样子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惨 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④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像一片片红霞,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寂静的山野。它们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好,那么生机勃勃。它们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象征吗?
⑤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有删改)
23. 用“\”划去【 】中不恰当的词语。
24. 短文中不同的人借杜鹃花寄托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感情,请仔细体会后完成练习。
(1)八路军伤员把杜鹃花看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爷爷往烈士墓前放杜鹃花,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爱杜鹃花是因为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我发现文中画线语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从整体描写了_________的场面,又通过“昂首挺胸”“_________”“_________”等动作突出刻画了班长英勇无畏的形象,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26.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下列选项中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将杜鹃花的“红”与烈士的“鲜血”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B. 说明杜鹃花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永远不会凋谢。
C. 暗指的是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将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D. 不仅赞美了杜鹃花美丽,而且歌颂了革命先烈勇于牺牲的精神。
九、习作
27. 你喜欢旅游吗?旅行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感受。如果换一个身份去旅行,我们又会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假如你是一只小鸟,一棵小草,一条小鱼,一颗石子,一朵蒲公英……你又会展开什么样的旅行呢?发挥想象,来一次奇妙之旅。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一些,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50字。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综合练习题(一)
金秋九月,六(1)班将开展“礼赞中华”主题学习周活动,引导同学们通过语文学习感受祖国的自然之美、科技之兴、人文之魂。
基础知识闯关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题答案】
【答案】√
【2题答案】
【答案】×
【3题答案】
【答案】√
【4题答案】
【答案】×
【5题答案】
【答案】×
二、选择题(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C
主题探究任务
【任务一】参与“山河之美”探究的同学们,梳理并整理与之相关的资料。
三、李阳为本组活动写了卷首语,请读拼音,完成卷首语。
【11题答案】
【答案】
四、赵晓负责收集四字词语,请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12题答案】
【答案】 ① 斩 ②. 截 ③. 大 ④. 朋 ⑤. 千 ⑥. 钧 ⑦. 开 ⑧. 辟 ⑨. 壮 ⑩. 河 . 孤 . 芳 . 孤芳自赏 . 气壮山河
五、张莉负责收集美文、古诗文,请按要求填空。
【13题答案】
【答案】 ①. 一碧千里 ②. 平地是绿的 ③. 无边的绿毯 ④. 明月别枝惊鹊 ⑤. 青山郭外斜 ⑥. 死而后已 ⑦. 捐躯赴国难 ⑧. 金沙水拍云崖暖 ⑨. 大渡桥横铁索寒
六、刘军阅读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美景的文章,于是他用文字描绘了五指山的云雾,请读一读,并完成练习
【14~15题答案】
【答案】14. ①. 比喻和排比 ②. 五指山云雾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美感。
15 ①. 赞叹 ②. 解释
【任务二】参与“科技之光”探究的同学们,梳理并整理与之相关的资料。
七、这组同学收集与科技有关的一些资料,阅读资料,完成练习。
【16~18题答案】
【答案】16. ①. √ ②. × ③. √ 17. C
18. ①推动经济发展:科技突破能提升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增强国家实力:科技自立和教育普及可提升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
经典美文品读会
在“自然与人文读书会”上,我们一起赏析两篇美文,学习如何通过文字传递赞美之情。
八、文学类作品阅读理解
【19~22题答案】
【答案】19. jiá bì
20. ①. 熙熙攘攘 ②. 庞然大物
21. ①. 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娇小黑甲虫迎接远归者,欢跃回洞穴。 ②. 大街小巷 ③. 大树下 ④. 小路 ⑤. 村民用前肢推大块食物,行色匆匆赶路
22. (1)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好处:将甲虫振翅的声音比作音乐,再通过作者感受强调其美妙,运用拟人手法使描写生动有趣。
(2)村民 音乐演奏者
(3)甲虫们齐心协力搭建新巢穴,用草叶和泥土筑成圆顶小屋;一群蚂蚁推着浆果与甲虫交换露珠;月光下,它们围着篝火跳舞庆祝丰收,翅膀振动发出欢快的节奏。
【23~26题答案】
【答案】23. 精致 悲惨
24. ①. 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 ②. 对革命烈士的怀念和敬仰 ③. 是烈士鲜血浇灌的,象征革命精神永不凋谢
25. ①. 三位战士引敌战斗 ②. 拔出手榴弹 ③. 拉响手榴弹 ④. 既展现战斗全貌,又突出班长英勇,使场面更生动具体 26. B
九、习作
【27题答案】
【答案】例文:
一朵蒲公英的乘风之旅
我是一朵毛茸茸的蒲公英,白绒绒的脑袋上挤满了细小的种子,像缀满了星星的小伞。风婆婆轻轻抚摸我的时候,妈妈说:“孩子,去旅行吧,找到属于自己的家。”我点点头,踮起脚尖,等着一场奇妙的出发。
一阵暖风吹来,我告别妈妈,乘着风缓缓升起。低头望去,田野像一块彩色的地毯,金黄的油菜花田翻着波浪,粉嘟嘟的桃花在枝头笑红了脸。小蜜蜂嗡嗡地飞过,冲我挥挥手:“蒲公英,一起去采蜜呀!”我摇摇头:“不了,我要去远方看看!”风带着我越飞越高,小河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绕过青青的山坡,岸边的柳树甩着长辫子,把河水梳得亮亮的。
忽然,风停了,我打着旋儿往下落,正好落在一片湿润的草地上。几只小蚂蚁爬过来,好奇地绕着我转圈:“哇,这是从天上来的小伞吗?”我笑着说:“我是蒲公英,正在旅行呢!”它们热情地带我参观草地,我看到蚯蚓在泥土里松土,蝴蝶在野花间跳舞,露珠在草叶上滚来滚去,像晶莹的珍珠。可我还没看够远方,便拜托风婆婆再带我一程。
风又起了,这次我飞到了一座小山坡上。这里有柔软的泥土,温暖的阳光,还有潺潺的溪水从旁边流过。一只小麻雀落在我身边:“这里的土壤很肥沃,留下来吧!”我试着把根往泥土里探了探,泥土湿润又松软,阳光暖暖地裹着我,真舒服呀!
我决定在这里安家。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白绒毛慢慢脱落,身体扎进泥土里,长出了嫩绿的小芽。看着身边的小草发芽、开花,听着小鸟的歌声,我知道,这场旅行虽然结束了,但新的生活已经开始。原来,旅行最美的不是风景,而是在未知的路上,遇见温暖的伙伴,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