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 级高一政治试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C C B C A C A A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C C C A D B B C C C
1.【答案】C【详解】①: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符合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主),而新石器时
代已逐步转向农业经济,①错误。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新石器时代标志性特征是
农业和畜牧业的萌芽(如驯化动植物),符合遗址所处时期的生产方式变革,②正确。
③:新石器时代以氏族公社为基本单位,生产资料(土地、工具等)归集体所有,体现原始公有制特征,
③正确。
④:氏族管理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如母系氏族社会)才更明显,早期可能以集体协商为主;“金属工具得到
广泛使用是奴隶社会生产力特点,④错误。
2.【答案】B【详解】A:先有私有制后有阶级和国家,A 错误。
B: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成为私有财产,产生了私有制,随之出现了
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
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和监狱等暴力机关,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奴隶制国家便产生了。生产
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正确顺序,B 正确。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才会出现私有制,C 错误
D: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并且先有私有制后有阶级和国家,D 错误。
3.【答案】D【详解】诗句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将剥削者比作“硕鼠”,体现出劳
动者(奴隶)受到残酷剥削,这符合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的特征。
①:“农民劳动的大部分产品归地主阶级所占有”,这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农民受
地主剥削),而诗句反映的是奴隶社会,不是封建社会,①错误。
②: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劳动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不能占有和支配劳动成果,
②错误。
③:奴隶社会中,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符合诗句中“无
食我黍”(剥削者掠夺全部劳动成果)的体现,③正确。
④: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存在奴隶主和奴隶这两大最早形成的对立阶级,与诗句中剥
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一致,④正确。
4. 【答案】C【详解】①:在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经济资源,农民也有少量经济资源,该选项说法
过于绝对,①排除。
②:由“农民—小封建主—大封建主—帝王”的层级可知,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②正确。
③: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其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的矛盾,③错误。
④:由“帝王为大封建主给予土地和保护”“大封建主为小封建主给予土地和保护”“小封建主为农民提
供农耕土地”可知,封建社会的土地由大大小小的地主所控制着,④正确。
5.【答案】C【详解】①:该说法本身正确,但材料强调信用评级下调,属于经济危机在信用维度的具体表现,
而非直接生产过剩问题。因此,该说法与题意不符,①不选。
②:材料指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信用维度的集中爆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会导致经济危机,进而引发政府财政赤字、债务风险等信
用问题,因此,这一矛盾加剧了政府的信用危机,②正确。
③: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但材料中事
件聚焦于信用维度的具体爆发,而非一般性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探讨,且并未涉及经济危机“难以
治愈”的问题,③不选。
④: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发展会加剧基本矛盾,导致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支付能力相对缩小
的冲突,从而必然引发周期性、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包括信用危机),④正确。
6. 【答案】B【详解】①④: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的主张主要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表达了对
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实现财产公有和资源共享的愿望,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同时,这些思想
为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基础,①④正确。
②③:康帕内拉的主张属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材料也不涉及揭露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②③排除。
7.【答案】C【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①说法错
误。
②:十月革命首次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成功飞跃,②说法错误。
③④: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
强大生机活力,③④符合题意。
8.【答案】A【详解】③: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
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③排第一。
①: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促进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①排第二位。
④:1921 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④排第三位。
②:1949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诞生,②排第四位。
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③→①→④→②。
9.【答案】C【详解】C: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C 符
合题意。
ABD: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国,这均不是对近代中国基本
国情的准确表达。ABD 与题意不符。
10.【答案】A【详解】①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
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 20 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
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①③正确。
②: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 1956 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②错误。
④:社会主义制度真正建立起来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取得全面胜利后,④错误。
11.【答案】A【详解】①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二者是前后衔接、不可颠倒的,
①③符合题意。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共产党领导的,②说法错误。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变革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
发展,④说法错误。
12.【答案】A【详解】①: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在中国
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①正确。
②: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苏联模式。但苏联模式本身存在一些弊端,而且中国与苏
联国情有别,简单照搬苏联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曲折主要是因为对社会主义
建设规律认识不足、急于求成等多方面原因,而不是没吸收苏联经验,②说法错误。
③: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
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③正确。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
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和矛盾,只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可以通过改革等方式加以解决,④说法错误。
13.【答案】D【详解】①: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党的七大,不是八大,①错误。
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 1953 年提出的,并非党的八大(1956 年召开)提出,②错误。
③④: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党
的八大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次大会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党和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
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④正确。
14.【答案】B【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对于“历史时期”的标注有问题的选项。
A:1840 年鸦片战争的开始,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 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 正确,
但与题意不符。
B:1919 年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 错误,但符合题意。
C: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即 1949-1956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 ,C 正确,
但与题意不符。
D: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即 1956-1978 社会主义建设时
期,D 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15.【答案】D【详解】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 21 世纪的政策目标(2012 年提出,2020 年实现),与 1978 年
改革初期不符,A 排除。
B:2001 年中国加入 WTO,不是农村改革初期,B 排除。
C: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在 2021 年提出的,C 排除。
D:1978 年,小岗村农民首创“包产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初期的典型事件,D 符
合题意。
16.【答案】C【详解】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①错误。
②④: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②④正确。
③:1993 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③错误。
17.【答案】C【详解】①:1978 年 12 月 18 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①排在第一位。
④: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目标,④排在第二位。
②:2001 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②排在第三位。
③:2017 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排在第四位。
18.【答案】C【详解】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非“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①排除。
②:题干中从农村、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实践,都是为解决不同时期的现实问题,且在实践中推动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完善,这启示我们要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深化对其的理解,②正确。
③:不同领域的实践探索(如土地制度、经济模式、教育方针),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助力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③正确。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的,并非“突破
既有理论框架的束缚”,而是对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④排除。
19.【答案】A【详解】①:题干明确提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这与“道路自信”对应,强
调应坚持走符合国情的独特发展路径,①正确。
②:要坚定理论自信,但应在实践基础上推进城市建设,②排除。
③:材料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
本问题,着力破解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城市发展建设定向领航,这
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坚定制度自信,③正确。
④: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增强建设城市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不能为城市建设夯实物质基础,④排除。
20.【答案】D【详解】①:2035 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新时代,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①错误。
②③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
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
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在世界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保
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②③④正确。
21.【答案】B
22.【答案】B【详解】①:“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思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这强调改革
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体现了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①正确。
②:“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主张国家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团结无间,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对应,②排除。
③:“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意思是天地与我共存,而万物与我合为一体,告诉我们应该尊重自
然,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正确。
④:“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强调治理政务的关键是让百姓安定,了解百姓疾苦,体
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全面从严治党无直接关系,④排除。
23.【答案】C【详解】①: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排除。
②:这些成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生命力,②正确。
③:题干强调党的领导下的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未体现依靠人民,③排除。
④:党中央的领导和国家治理能力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彰显了我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
越性,④正确。
24.【答案】C【详解】①:青年一代要立足于实践,而不是立足于伟大梦想,①不选。
②③:青年一代,要践行报国之志,将小我融入大我,勇于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同时要担当起创新主力,
唱响科技报国青春强音,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③入选。
④:中国共产党是民族振兴的先锋队,④不选。
故本题选 C。
25.【答案】C【详解】①: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错误。
②③: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
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②③
正确。
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十四个坚持”,④错误。
26.(1)材料一是原始社会;材料二是封建社会;材料三资本主义社会;材料四是社会主义社会 (4 分)
(2)材料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受雇于资本家,称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 分) 材料四生产关系的
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
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2 分)
27.【答案】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 分)
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 分)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 分)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
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分)
28.【答案】①改革开放极大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
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 分)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
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
开放不仅破藩篱、优机制,也助力中国成为推动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因此新时代要继
续用改革开放的“工笔画”绘就中国发展“大写意”。(2 分)
29.示例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从中央到地方,全党上下要共同参与,形成最大合力,为实现共同
富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示例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来解决实现共同富裕所面临
的诸多现实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深厚
制度保障。
示例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党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百
姓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
事的制度优势,聚全国之力、汇全民之智、集各方之志,形成全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2025级高一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10月20日下午16:30一17:45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远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9月13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考古最新进展。草堰港遗址年代距今约
7200一6900年,为江淮东部已知最早的新石器遗址,特殊的低海拔湿地饱水埋藏环境使得大量有机质遗
物得以完好保留,发现有陶、骨、石、木、玉、蚌等各类遗物2800余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填补
了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下列对该遗址所处历史时期描述正确的是()
①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主,使用的工具为简单打制的石器
②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和最低阶段
④氏族长决定并管理集体事务,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关于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演进过程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一阶级产生一国家产生一私有制产生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一国家产生
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一私有制产生一生产力发展
3.先秦诗经中的《硕鼠》中提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
土乐土,爱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
得我直。”由此诗句可以推断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①农民劳动的大部分产品归地主阶级所占有
②奴隶可以占有和支配一部分劳动成果
第1页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支配
④存在若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对下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帝王
帝王
效忠和
给予土地
①封建国家的各种经济资源均掌握在帝王手中
提供军队
和保护
大封建主
大封建主
②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效忠和
给子土地
服兵役
和保护
③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小封建主
小封建主
④封建社会的土地由大大小小的地主所控制着
服劳役
提供农耕
和耕种
土地
A.①②
B.①③
农民
农民
C.②④
D.③④
5.2025年5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中彻
底告别“3时代”,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剧烈震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在信用维度的集中爆发。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其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②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政府的信用危机
③美国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美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
动、艺术、文化、教有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
荒…”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气势恢宏,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下列对社会主义发
展史描述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②巴黎公社首次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成功飞跃
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