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宋声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宋声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与解析
1.①江入大荒流 ②山山唯落晖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④浅草才能没马蹄 ⑤大漠孤烟直 ⑥长河落日圆 ⑦经纶世务者 ⑧岂不罹凝寒 ⑨松柏有本性⑩寄身于草野
2.①婉转 ②此起彼伏 ③亮相
3. D
4. B(原句的语病在于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
5.示例:探索花饽饽的文化魅力与传承之路。
6.示例一:王女士,花饽饽在胶东地区的节日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示例二:张女士,高密花饽饽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独特的技艺或创新点 (答案不唯一)
7. A(A“到”;B分别为“在”“对,对于”;C分别为“来”“把”;D分别为“跟从”“顺从”)
8.(1)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2)我已经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
9.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10.示例: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失意,生活也不顺,虽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依然能和朋友共赏空明澄澈、宁静淡雅的月色,表现了他内心的乐观与旷达。
11.示例: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情感态度,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意近即可)
【附译文】
我从钱塘调任到胶西做知州……刚到的时候,连年灾荒歉收,到处都有盗贼,案件也多得不得了;而且厨房里空空如也,每天只能吃枸杞、菊花(等野菜),人们一定怀疑我不会快乐。(我)在这里住了满一年后,面容变得丰腴了,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已经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于是我整治这个园子,打扫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
来修补破败的地方,作为苟且求全的办法。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时常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
高台高大又安稳,幽深又明亮,夏天凉爽,冬天温暖。下雨落雪的早晨,刮风赏月的夜晚,我没有不曾在那里的,宾客也没有不曾跟从(我去那里)的。(我们)采摘因子里的蔬菜,捕捞池塘里的鱼,酿造高粱酒,煮糙米来吃,(大家)都说:“游玩得真痛快啊!”
12. B(B“展示蛇的生理特征”有误,文本二虽然提到了国家自然博物馆的蛇主题生肖展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但展览的重点是展示蛇主题的中国传统生肖文化以及蛇的独特魅力,而不仅仅是展示蛇的生理特征)
13.文本二主要介绍了2025年国家自然博物馆的蛇主题生肖展相关情况。文本三主要介绍了蛇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代表智慧和生命力;还介绍了根据《白蛇传》创作的文创雕塑《灵蛇定乾坤》。
14.示例一:选第一张邮票。蛇身绘有绚丽花纹,色彩丰富,寓意生活多姿多彩、富足美好,也象征蛇的灵动活力,传达吉祥如意之意。示例二:选第二张邮票。蛇身盘绕成“福”字,“福”字代表福气、福运,整体造型寓意福运连绵,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意近即可)
15.①新鲜、刺激 ②芦苇地深处 ③发现金黄色稻田,后发现浓烟,决定去对岸看看 ④惊讶(意近即可)(从文章第③段“许是因为步道上杂草丛生,芦枝纵横交错,气氛有些荒凉,人迹罕至。不管别人怎么想,我感觉新鲜又刺激”可以明确,作者进入芦苇地并探索时的情感是新鲜、刺激。文章第④段开始描述作者在芦苇地深处转身往西看夕阳,以及第⑤段描述水鸭、白鹭等动物的活动,所以观夕阳美景、动物活动的地点是芦苇地深处。从第⑦⑧段“两天后的清晨,我偶然发现南岸的村庄里有一片金黄
色的稻田”“上午九点,我看到田野里升起烧田的浓烟,那浓烟飘过溪流,往我这边来。它好似一纸请帖,使我心血来潮,想去对岸看看”可知,主要事件是发现金黄色稻田,后又看到烧田的浓烟,决定去对岸看看。从第 段“我在一片树木野草错落堆叠的野地里,发现了难以计数的麻雀。它们叽叽喳喳,像云一样飞起,又像云一样飞回,我真没见过如此多的麻雀 ”可以体会到作者看到如此多麻雀时的惊讶,所以作者观察麻雀时的情感是惊讶)
16.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受,突出了其积极心态;在结构上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和连贯。(内容上:此句直接表明了“我”在芦苇地时独特的内心感受。前文提到“步道上杂草丛生,芦枝纵横交错,气氛有些荒凉,人迹罕至”,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却觉得“新鲜又刺激”,突出了“我”对芦苇地这种特殊环境的独特体验,展现了“我”与众不同的感受和心态,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我”当时的情绪。结构上:为后文“我”在芦苇地的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做了铺垫。因为“我”有新鲜又刺激的感觉,所以才会继续深入芦苇地,进而有了后文听到芦苇地里的声音、看到夕阳美景和各种动物活动等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7.示例:通过拟人的修辞方法,“用尽力气”“将最后的光芒吐露”,把太阳当作人来写,赋予太阳以人的行为和力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壮观景象,同时渲染出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答案不唯一,其他角度也可)(修辞手法角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
尽力气”“将最后的光芒吐露”,把太阳当作人来写,赋予太阳以人的行为和力量,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太阳落山时,竭尽全力释放光芒的画面,使太阳落山这一自然景象充满了动态感和生命力,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太阳努力散发余晖的样子。用词精妙角度:“行将“一词,准确地写出太阳即将落山的状态,给人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用尽”“吐露”这两个词极具表现力,“用尽”突出太阳在落山之际的努力,“吐露”则细腻地表现出光芒散发的过程,用词精准,将太阳落山时的景象刻画得细致入微,增强了画面感,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种太阳努力散发余晖的独特氛围)
18.示例:作者通过对农妇动作、地瓜形态以及对话场景的细致刻画,展现乡村劳作生活的真实画面。(“一个农妇拿着锄头,正在水沟旁挖地瓜,翻起的泥土新鲜肥沃,地瓜圆滚滚的,随意放到地上”,锄头、水沟、新鲜肥沃的泥土、圆滚滚的地瓜,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出乡村田野劳作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真实)(意近即可)
19. B(先后顺序有误,“五行山收孙悟空”在“鹰愁涧收白龙马”之前)
20.(示例)报道的准确性:如“15个整天”“一共368天”等具体的数字准确报道了红军长征路途的艰难,增加可信度。态度的鲜明性:许多言语都表明作者态度,如“最险峻的地带”“奇迹”表明作者对红军的肯定、赞扬、敬佩之情,态度鲜明。
21.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兴宁市宋声学校八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10分)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化中,寄情山水的诗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上,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山川之美·览物之情”进行了佳句竞答活动。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晓 杨: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用“山随平野尽,① ”写出长江奔腾、原野开阔之美。
晓 柳:王绩在《野望》一诗中,用“树树皆秋色,② ”展现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
晓 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③ ,④ ”描绘了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
晓 月: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⑤ ,⑥ ”以大漠长河为意象,写尽了边塞的无限风光。
主持人: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
小 语: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⑦ ,窥谷忘反”。
小 文: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⑧ ⑨ ”(《赠从弟<其二>》)的赞叹,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
小 美:面对自然万象的差异,曹植表达了“剧哉边海民,⑩ ”的同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走进成都宽窄巷子,“民间有戏”的精彩舞台映入眼帘。表演者 wǎn zhuǎn的唱腔、 的服饰、灵动的身姿,将人们带进了传统戏曲的迷人世界,鼓掌声、喝彩声 cǐ qǐbǐ fú。
从初一至初七,川剧变脸、昆曲、豫剧、黄梅戏等剧目纷纷在这里登台 liàng xiàng。流动的民俗画卷,在新春佳节期间徐徐展开,让宽窄巷子变成一个活生生的“戏曲博物馆”。春节期间,戏曲演员还会 巡游快闪表演,为节日 喜庆氛围。
看演出、逛庙会、学非遗……通过一系列特色文旅体验,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四川成都的年味,留下难忘的记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①wǎn zhuǎn( ) ②cǐ qǐ bǐ fú( )
③liàng xiàng(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绚烂 进行 增加 B.绚丽 举行 增加
C.绚烂 举行 增添 D.绚丽 进行 增添
4.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特色文旅一系列体验,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四川成都的年味,留下难忘的记忆。
B.一系列特色文旅体验,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四川成都的年味,留下难忘的记忆。
C.特色文旅一系列体验,让人们沉浸式体验四川成都的年味,留下难忘的记忆。
D.通过一系列特色文旅体验,使人们沉浸式体验四川成都的年味,留下难忘的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4分)
在“花饽饽的文化与传承”主题活动中,花饽饽的文化传承人来广州宣传,学校派你作为学校记者团成员去采访他们。请结合以下文字,完成采访任务。
山东青岛王家台后村村民王娟:在胶东地区,逢年过节离不开花饽饽。我小时候,每到过年,村里的老人就会凑在一起蒸花饽饽。她们将面团捏制成金鱼、兔子、花朵等形状,再配以红豆、红枣等食材进行点缀。受老一辈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做花饽饽。
山东潍坊高密面花非遗传承人张东芹:随着春节的临近,我家的花饽饽供不应求,我们加班加点地赶订单,往往做了一天一夜的花饽饽,第二天早上一两个小时就能卖光!高密花饽饽的特点是造型多样、色彩鲜艳。我们采用南瓜汁、菠菜汁、仙人掌果粉等天然食材上色。
山东青岛王哥庄李记鸿福食品公司负责人李凯建:做馒头看似简单,实则面团的分量、揉面的力道、醒馍的时间、蒸制的火候等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才能蒸出香甜筋道的大馒头。王哥庄大馒头不仅入选省级非遗,更是“蒸”出了好日子,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金饽饽”。
5.请结合材料拟写一个采访主题。(2分)
6.请从三位人员中选择一位作为采访对象,提出一个采访问题。(2分)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①……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③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胶西:密州,今山东诸城市。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任密州知州。②岁比不登:连年灾荒歉收。③瀹(yuè)脱粟:煮糙米。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过中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B.相与步于中庭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C.以修补破败 投以骨(《狼》)
D.客未尝不从 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2处)(3分)
而 园 之 北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稍 葺 而 新 之。
10.有人说,苏轼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请你结合甲文,说说苏轼是怎样从困苦中找到乐趣的。(4分)
11.甲、乙两文作者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文本一】
2025年是农历乙巳年,也就是蛇年。在十二生肖中,蛇也许是最特别的存在。
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
一方面,人们畏惧蛇的致命毒性和攻击性。在原始社会,刚刚学会直立行走的人类祖先一定对这种潜伏在隐秘角落随时准备发动致命攻击的猛兽防不胜防。这种对蛇的恐惧被写入人类的基因中。
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祖先掌握了降伏或者提防这种猛兽的能力,对于自然和动物的认识也有了提高和发展,开始将动物身上令人崇拜的生理属性赋予象征意义。比如蛇会蜕皮再生,在古人看来就是长寿的象征;繁殖能力强意味着子孙绵延,多子多福……
在我国出土的绘画作品中,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大多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在商周时代,蛇被看作是神灵和巫师通灵天地的助手,这一时期的考古文献里发现了很多珥蛇、践蛇、操蛇、戏蛇的例子;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的《山海经》里,描述蛇的内容出现了100多次,蛇的种类有20余种。
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人们通常会将生肖中的蛇称作“小龙”,由此可见蛇与龙关系之密切。很多学者认为,龙的形象包括蛇身、兽脚、马毛、鬣尾、鹿角、狗爪、鱼鳞和须。而蛇占有其中的主干部位,龙的基本形态也是从蛇演化而来的。
(摘自《科技日报》2025年1月 24 日,有删改)
【文本二】
2025年上新的蛇主题生肖展中,国家自然博物馆发挥极具特色的藏品优势,精选蛇类标本,配合丰富的文物图片和展板,增加了关于蛇的生理、生态和演化等科学知识介绍,全面展示蛇的独特魅力。
国家自然博物馆展览策划部主任苗雨雁介绍:“今年推出的蛇年生肖展重点展示蛇主题的中国传统生肖文化,在唤起市民年俗文化记忆的同时,也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
此次展览分为“生肖文化的源与流”“腾蛇乘雾”“幽幽蛇影”“蛇舞丰年”四个单元。展览设计以中国传统配色中的红、蓝、绿三色划分不同单元主题,同时融入大量跟蛇相关的设计元素,与蛇类标本相呼应。旨在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生动展现蛇之形态的同时,寓意福蛇贺岁。
(摘自《光明日报》2025 年1月27日,有删改)
【文本三】
蛇,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化中充满神秘色彩与象征意义的生灵。它既是智慧的象征,代表着深邃的思考与敏锐的洞察力,又是生命力的象征,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彰显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我们重新审视这一古老而神秘的生肖,从民间传说《白蛇传》中汲取力量与智慧,创作了文创雕塑,取名为《灵蛇定乾坤》。它以一对憨态可掬的灵蛇为形象,一青一白,昂首挺胸,身姿缠绕,预示蛇转乾坤,迎接锦绣前程。在制作上,两条小蛇的工艺精湛,不仅融合传统的非遗技艺,更在表面采用独特的高温釉彩技艺进行精细着色。这使得小蛇的身姿显得格外圆润活泼,将它捧在手心,不仅能感受到细腻的质感,更能深刻体会到浓厚的艺术气息。
(摘自《人民日报》2025年1月27日)
【文本四】
(备注:2025年蛇年生肖邮票,共2枚)
1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通常会将生肖中的蛇称作“小龙”,由此可见蛇与龙关系之密切。
B.国家自然博物馆的蛇主题生肖展,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展示蛇的生理特征。
C.蛇,自古以来便寓意深刻,既是智慧的象征,又是生命力的象征。
D.2025年生肖邮票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寓意深刻,形象生动且富有层次感。
13.文本二、三分别介绍了关于“蛇文化”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分)
14.仔细观察文本四的图片,请任选一张,并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其寓意。(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芦苇地与冬日稻田
黄明安
①溪滩公园有片芦苇地,一百多米宽,与溪流相平行。设计者在地里打桩,再铺上金属步道,步道蜿蜒,置身其间,有种野外探险的感觉。
②冬日的一天下午,我去溪滩公园散步,先是碰到一群放风筝的孩子,而后跨过大桥,进了芦苇地。
③芦苇的长势很好,把我半个身子都遮住了。这里也有树,像木麻黄树、银合欢树、柳树,仿佛站立的大人,看着一群玩闹的孩童。许是因为步道上杂草丛生,芦枝纵横交错,气氛有些荒凉,人迹罕至。不管别人怎么想,我感觉新鲜又刺激。
④仔细听,芦苇地里有“吱吱嚯嚯”“咕咕噜噜”的声音,像虫鸣,也像水鸟叫,究竟是什么动物发出的,不大敢确定。微风吹来,芦苇随之摇曳,发出细碎的声响。慢慢往前走,位置渐深,自觉有一股特殊的氛围笼罩着我———转身往西看,原来太阳贴近山顶,光芒开始收敛,颜色趋向深红。它仿佛在芦苇地里撒了把金粉,四周金光弥漫,教我迷了眼。我不禁抬手去擦,那样子,像流泪……
⑤一群水鸭在凫水.几只风筝在高飞。突然,有条小船从河的上游驶来,船主到不远处撒网,把网绳的一头系在附近的木桩上.另一头系在船头。水鸭并不害怕,它们灵活地避开网,时而飞起,向下游行进。一群白鹭则从下游“逆行”穿越芦苇地,掠过我的头顶。
⑥太阳行将落山,它用尽力气,将最后的光芒吐露。我极目与之对视,想认清它的五官布局和表情变化——它是大地的眼睛,也是万物的记忆,既见证死亡,又预示重生。溪流上的那道光柱,犹如一条红毯,我把这条红毯当作对我的邀约,就在这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里。
⑦两天后的清晨,我偶然发现南岸的村庄里有一片金黄色的稻田。对这片稻田的生长,我未曾留意。水稻十月灌浆,十一月由淡黄变深黄及至金黄,当金黄出现在视野里,我才开始关注它。
⑧南岸这片土地素有“万亩良田”之美誉,入冬后,田野里搭起一座座塑料大棚,一垄垄蔬菜青绿养眼。上午九点,我看到田野里升起烧田的浓烟,那浓烟飘过溪流,往我这边来。它好似一纸请帖,使我心血来潮,想去对岸看看。
⑨下楼开车,朝对岸驶去。我把车停在树木掩映的辅路上,往稻田的方向走。
⑩一个农妇拿着锄头,正在水沟旁挖地瓜,翻起的泥土新鲜肥沃,地瓜圆滚滚的,随意放到地上。我相中一种紫红色的地瓜,虽然个头不大,但是一看就是好东西!我和农妇打招呼,称赞她家的地瓜好,她看了看我,说:“你要买吗 ”我赶忙解释自己只是路过,问这叫什么村呀 她答道:“海边。”
起初,我没听清这两个字的发音,因为农妇说话的时候,声音被风吹破了。她只好重复一遍。
我与农妇告别,继续走,路遇一座宫庙,站在宫庙前看匾额和楹联,又走进去看正殿神龛里危坐的众神。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被厢房里的一个男人叫住了,看样子他有五十多岁,穿一件灰色大衣,正坐在八仙桌旁喝茶。他对我说:“进来喝茶吧!”就好像我是他的老友。
我迟疑地进了屋,站着与他聊天,试图搞清楚村名的由来。男人解释道,古时这里是一片海洋,后来慢慢变成长满蒲草的盐碱地,再后来筑坡建坝、蓄淡拒咸,如此,大片土地才变成良田。“海边,就是最边角的一个村庄!”他说道。
轮到他提问了。他问我来做什么,我说我来看看那片稻田。他解释道:“这是最后一片稻子,周围所有村庄的鸟都飞过来吃,你去宫庙前的野地看看,麻雀像云一样!”
按照男人指引的方向,我在一片树木野草错落堆叠的野地里,发现了难以计数的麻雀。它们叽叽喳喳,像云一样飞起,又像云一样飞回,我真没见过如此多的麻雀……
(选自《北京晚报》2025 年 1 月 25 日,有删改)
15.梳理文章,根据提示,填写下表。(4分)
地点 主要事件 情感
芦苇地 进入并探索 ①
② 观夕阳美景、动物活动 惊喜
南岸村庄 ③ 期待
稻田边 与农妇交谈,夸赞地瓜、了解村名 平静
野地 观察麻雀 ④
16.请分析第③段中的画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不管别人怎么想,我感觉新鲜又刺激。
17.请赏析第⑥段画横线句子。(3分)
太阳行将落山,它用尽力气,将最后的光芒吐露。
18.文章第⑩段中,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乡村生活场景的 (4分)
(四)根据名著内容,完成19~20题。(6分)
1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记录了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采访经历,真实报道了红军及领袖情况。
B.《西游记》中唐僧收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先后顺序是:鹰愁涧收白龙马、五行山收孙悟空、高老庄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
C.《朝花夕拾》中有许多深刻的“理性的批判”,如《五猖会》中对封建强权教育的批判,《〈二十四孝图〉》中对虚伪残酷的封建孝道的批判。
D.《骆驼祥子》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20.《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很强的报道作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报道的准确性,二是语言的平实性,三是态度的鲜明性。请结合下面选段,任选两个特点简要分析。(4分)
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即近24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生活需要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生活需要在挫折中磨砺意志,生活需要在宽容中加深理解,生活需要在关爱中增进感情……生活是一幅画,有缤纷的色彩;生活是一首歌,有或高亢或低沉的旋律……
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先将文题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不少于5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