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奉献社会我践行 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奉献社会我践行 课件(共28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当选“感动中国”
“曾经在城市的校园里苦读
如今到原野的风暴中驰骋
教育的根锁住流沙
年轻的心点燃梦想
大风刮过山岗
你们已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长成一棵大树”
《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
视频在附件,使用前自行添加。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框
9.2 奉献社会我践行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共同组织实施的背景,了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青少年的时代责任,树立听党话、跟党走、奉献社会的信念。
道德修养:通过支教团践行社会责任、帮助学生等事例,理解奉献社会对个人和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培养主动奉献、服务他人的道德品质。
责任意识:结合不同历史时期青年的责任担当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奉献社会的要求,增强担当意识。
要求:阅读教材P79-82,自主预习以下问题。 (2分钟)
1.奉献社会的表现?
2.奉献社会的意义?
3.如何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
总议题:扎根西部的保定格桑花何以感动中国?
子议题一:投身公益献爱心——观奉献之表现
子议题二:丹心一片育桃李——悟奉献之意义
子议题三:涓流汇海显担当——践奉献之路径
子议题一
投身公益献爱心
——观奉献之表现
【议学任务】
1.你参加过类似的公益活动吗?这些活动具有什么性质?
2.参加活动时你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议学情境一:经验分享会
义务植树
当志愿讲解员
写春联、送祝福
参加安全宣传活动
含义:奉献社会是指个体或组织在自身能力范围内,付出时间精力等为社会做出贡献,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拓展)
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敬老助残等都是奉献社会的表现。
【议学小结】(笔记)
1.奉献社会的表现?(P79)
子议题二
丹心一片育桃李
——悟奉献之意义
议学情境二:西行列车上的抉择
截至2024年,支教团共培养了9000多名毕业生。那些从校园走出去的孩子,有人成为了乡村教师,有人返乡创办了特色农产品合作社,有人带着乡亲们搞起了旅游。从“走出大山“到“回报家乡”,教育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西部的经济生态。
【议学任务】
结合视频及教材79页内容,请你说说保定学院西部支教团的
选择与坚守有何意义?(个人、社会)
视频在附件,使用前自行添加。
①奉献社会能够使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道德境界不断提升。(对个人)
②奉献社会能够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对社会)
【议学小结】(笔记)
2.奉献社会的意义?(P79)
涓流汇海显担当
——践奉献之路径
子议题三
议学情境三:沙尘暴中的坚守
2000年,新疆且末县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日子飘着浮尘,沙尘暴袭来,屋里像关了灯,空碗放一夜能积半碗沙。 回忆初到且末县的场景,支教老师辛忠起仍历历在目。
这样的环境里,15名新教师登上了讲台,面临语言不通、学情参差不齐等挑战,他们几乎承包了初一所有科目的课程教学,其中6人担任班主任,“因为气候干燥,有时候正上着课,鼻血就往外流。” 辛忠起说,那时,总有坐在前排的男孩站起来,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卫生纸递给他们擦一擦。
议学情境三:沙尘暴中的坚守
到且末县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面对语言、环境、学情等挑战,他们并没有退缩。
李桂枝老师潜心教学研究,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她的“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在全巴州推广。
黄淑荣老师虽没有带班经验,但她把满腔的热情全部倾注到学生身上,她和5名同学到新疆巴州和静县高级中学去学习带班经验,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成了同事们眼中最敬业的年轻人。
【议学任务】
1.支教团的各位老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2.这对我们奉献社会有何启示?
①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
原因:青少年处于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
做法: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
【议学小结】(笔记)
3.如何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P81)
议学情境四:西部计划的来源
【议学任务】
1.结合教材81页,说说什么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它在新时代有何使命?
2.你想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吗?加入共青团意味着什么?
西部计划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至3年的志愿服务的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而实施的,财政部、人社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
相关链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介绍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
②追求进步,主动向团组织靠拢。
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作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做法:我们要积极参加团组织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埋头苦干、真诚奉献,努力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议学小结】(笔记)
3.如何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P81)
议学情境五:跨越时空的青春接力
【议学任务】
你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吗?请模拟志愿者小组合作完成志愿者服务策划书。
截至2025年5月,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共有400多名毕业生,奔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教书育人。他们扎根讲台、改善学风,让学生成绩大幅提升,用青春践行“到西部教书去”的信念。
据中国志愿服务网数据,截至2025年1月3日,我国实名注册志愿者2.38亿人,各类志愿团队达135万个,志愿项目总数1281万个,覆盖文化、文艺、体育、医疗、环保、法律等多个领域。
议学情境五:跨越时空的青春接力
活动形式:角色扮演+方案设计
要求:根据下列情境任务,小组任选其一完成,策划书包括活动目的、具体内容、人员分工、活动收获等。各组展示设计方案,互相点评。
“美化校园”志愿服务方案设计
1
任务:设计一个美化校园环境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社区助老”
志愿服务策划
2
任务:为社区独居老人设计关爱服务方案
志愿服务策划书 选择志愿服务主题
活动目的
服务内容
人员分工
活动收获
③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原因: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
做法:我们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在志愿服务中长知识、强本领、增才干,努力推动形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
【议学小结】(笔记)
3.如何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P81)
议学活动:时空对话——青春的责任传承
"百年征程中的青年担当"时间轴——不同历史时期青年的责任担当:
1919年五四运动:救国图存
1950年代建设时期:艰苦奋斗
1980年代改革开放:创新发展
21世纪新时代: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嘉陵江之江小学的回信中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把家乡建设好,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你们这一代人接力奋斗。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志向,珍惜美好时光,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议学任务】
1.不同时代青年的责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说说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的时代责任是什么?
④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原因: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青少年的时代责任。
做法: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成才、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议学小结】(笔记)
3.如何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P81)
①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
②追求进步,主动向团组织靠拢。
③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④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议学总结】(笔记)
3.如何以实际行动奉献社会?
课堂小结







奉献社会的表现及意义
如何奉献社会
对个人
对国家社会
意义
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
表现: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敬老助残等
追求进步,主动向团组织靠拢
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勇于担当时代责任
启思导行
近年来,募集闲置衣物给有需要的人、给生活不便的老人送温暖、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等微公益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汇聚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
立足新时代,做有奉献的青少年
微公益活动虽小,却意义重大。请分享你参加的微公益活动,并谈谈收获。
1.2006年“三支一扶”计划开展以来,5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扎根乡村,开展支教、支农、支医等服务。带领山区孩子走出大山,成就精彩人生;向农民传授农业技能,助力增收致富;为村民看诊送药,守护村民健康……在乡村广阔的舞台上,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青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下列诗句最能体现高校毕业生奉献精神的是( )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B 
课堂练习
2.长沙尖山,有位“木梯爷爷”用三年时光背着柴刀钉锤上山,自费修建了陡峭岩壁间的木梯与凉亭。游客感叹道“曾经觉得雷锋遥远,如今他就在尖山上。”游客的称赞源自“木梯爷爷”的( )
①无私奉献,服务社会 ②以礼待人,诚实守信
③关爱他人,与人为善 ④意志坚强,战胜挫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