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宁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一9月份月考地 理 答 题 卡学校 班级姓名 考号(第Ⅱ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1题(8分)(1)(2))(22题(12分)(1)(2)(3))(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23题(14分)(1)(2)(3))(24题(16分)(1)(2)(3))常宁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一9月份月考地理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D A D A D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C C A D C C B D1.C 2.D【解析】1.据材料分析可知,该热木星属于巨行星。海王星与热木星同为绕恒星运行的行星,层级相同,C正确;猎户座星云属于星云、太阳属于恒星、木卫二属于卫星,排除ABD。故选C。2.恒星能量来自核聚变,而非核裂变,A错误;热木星表面温度极高,说明其绕行恒星温度应高于太阳,B错误;恒星温度越高,质量通常更大,亮度更强,C错误;恒星温度越高,辐射波长越短,D正确。故选D。3.B 4.D 5.A【解析】3.地月系在太阳系之中,太阳系在银河系之中,而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因此地月系是最小一级天体系统,但七颗行星属于太阳系,不属于地月系,所以七颗行星所属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B正确,ACD错误。故选B。4.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在地球上观察“七星连珠”,结合图中各行星相对位置及距离太阳远近关系判断,①是木星,A错误;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②位置明显不是距离太阳最近的,B错误;③是海王星,C错误;读图可知,④是土星,D正确,故选D。5.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使得行星有可能在特定时刻大致排列在同一方向上,形成“七星连珠”现象,A正确;我国最北端漠河出现极光是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相互作用产生的,与“七星连珠”无关,B错误;八大行星公转方向均自西向东,主要体现的是行星公转的同向性特征,这一特征与行星能否排成近似直线(七星连珠)关系不大,C错误;钱塘江潮差达一年中最大主要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以及地球、月球、太阳的相对位置有关,和“七星连珠”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A。6.D 7.A 8.D【解析】6.独立型太阳能监控系统依赖太阳能,运行效率与太阳能资源丰度正相关。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在我国运行效率最高,D正确。四川盆地多阴雨,太阳能匮乏;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太阳能资源丰度不及塔里木盆地,ABC错误。故选D。7.该系统无需外部电源,适合部署在缺乏电网的偏远区域。野外生态保护区地处偏远,电网难以覆盖,符合系统“独立运行、无需外部电源”的特点,A正确;超市、地下停车场、大型体育馆位于城市,电网覆盖完善,更适合普通监控系统。因此最适合的场景是野外生态保护区,BCD错误。故选A。8.该系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独立供电,可摆脱对电网的依赖,①正确;太阳能发电受天气(阴雨、云层等)影响大,并非“全天候运行、受天气影响较小”,②错误;无需外部电源,安装时无需复杂布线,灵活性高,③正确;利用太阳能,环保节能且降低用电成本,④正确。综上,①③④正确,故选D。9.B 10.D 11.A【解析】9.耀斑是太阳色球层的剧烈能量爆发现象。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A错误;色球层会出现耀斑,B正确;日冕层的主要活动为太阳风等,并非耀斑,C错误;太阳大气最外层是日冕层,但耀斑不位于最外层(日冕层),D错误。故选B。10.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2025年发生强烈太阳耀斑,下一次“发飙”(太阳活动高峰年)最可能在2025+11=2036年。2028年、2030年、2032年与2025年的时间间隔均不足11年,不符合太阳活动周期规律,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太阳耀斑爆发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电离层,导致无线电通信出现干扰,A正确;极光仅出现在高纬度地区的夜空,海南纬度较低,不会出现极光,B错误;太阳活动对全球降水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部分地区增多、部分地区减少),并非全球降水量异常增多,C错误;太阳活动强烈时,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往往增加,而非减少,D错误。故选A。12.C 13.C 14.C【解析】12.从图中可知,横坐标是深度,纵坐标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①为2900千米深度以内,包括地壳和地幔部分,故A错误。由图可知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不会消失,是纵波,故B错误。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位于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①包括地壳和地幔,C正确。乙波在①层的传播速度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快,而①层中包括地幔部分,故乙波可以通过地幔,D错误。故选C。13.震源越浅,破坏程度应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程度越大,所以排除②、③,震级越大,破坏越大、断层越发育,地质越不稳定,破坏越大,①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快,横波慢,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横波到达后才倒塌,C正确。同一次地震同一地点,地震波传播介质是相同的,人体的生理反应能力个体有差异,不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一般存在差异,ABD错误。故选C。15.A 16.D 17.C【解析】15.甲圈层含金属盐,与岩石圈特征相符,乙圈层可提供水,为水圈,丙圈层有多种气体,为大气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乙圈层为水圈,能为生物发展提供水等必备要素,D正确;水圈不只是气态,主要为液态,A错误;水圈不仅存在于地球表面,还存在于地下(地下水),B错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C错误。故选D。17.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有机质埋藏于地下,经岩石圈地质转化而成的,其依赖生物圈有机质埋藏和岩石圈转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C 19.B 20.D【解析】18.二叠纪属于古生代,此时恐龙尚未成为主要生物类群,A错误;三叠纪是中生代早期,恐龙开始演化但不是其主要生存的典型时期,B错误;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晚期,是恐龙(包括大型恐龙)繁盛的重要时期,且足迹年代(1.1亿到1.15亿年)处于白垩纪时间范围(约1.45亿年前—6600万年前)内,C正确;第四纪属于新生代,恐龙已灭绝,D错误。故选C。19.根据材料可知,该恐龙生存在白垩纪,其对应的气候为温暖、干燥。故选B。20.被子植物在新生代繁荣,该地层对应白垩纪早期至中期,被子植物化石不会大量存在,A错误;可开采的铁矿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而非白垩纪地层,B错误;早期人类化石出现于新生代,该地层属于中生代,不会有早期人类化石,C错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十分繁盛,因此该地层可能发现大量裸子植物化石,D正确。故选D。21.(1)特征:层理结构;含有化石。理由:①沉积岩地层中一般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②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③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④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影响,通过化石可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2)①地层是最年轻地层,B地在①地层形成时期属于地壳上升期,没有发生沉积作用22.(1)②—岩石圈;③—软流层。情况:④为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处,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2)①—地壳。(3)岛上居民距离震中位置较远,受地震响应(影响)的时间相对较晚;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传播,因此岛上居民先感觉到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传播,因此岛上居民后感觉到地面左右摇晃。23.(1)M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且晴朗天气多,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N位于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地势低,地形较为封闭,水汽不易扩散,多云、雨、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年太阳辐射总量低。(2)从副热带地区向高、低纬度逐渐降低。(3)形成煤炭、石油等能源;提供丰富的、清洁的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光照条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24.(1)温度低:距日距离远(1.52天文单位),接收太阳辐射少;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大气稀薄:质量与体积小,引力弱;可能缺乏内部地质活动与全球磁场,无法有效维持大气。(2)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存在;具有适宜的大气成分和厚度,能维持生命生存;有相对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3)火星位于小行星带附近,易受小行星撞击;外围大气层较稀薄,对小行星阻力小。常宁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一9月份月考试题地 理请注意: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20=50分)热木星是指大小与木星相当,但温度极高、运行轨道距其绕行恒星非常近的气态巨行星。2023年8月,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处发现了一颗热木星,其表面温度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热木星在天体系统中的层级类似( )A.猎户座星云 B.太阳 C.海王星 D.木卫二2.该热木星所绕行的恒星( )A.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表面温度较太阳低C.亮度较太阳弱 D.辐射波长均值较太阳短《哪吒2》中“六星连珠”时十二金仙重聚,现实中2025年2月28日成都转晴,夜空上演“七星连珠”。观测时可以发现,“七星连珠”非七颗星绝对呈直线排列,而是近似直线。下图为“七星连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构成此次“七星连珠”的七颗行星所属的最小一级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4.此时,在成都观察“七星连珠”现象,图中所标示的序号与七颗行星相对应的是( )A.①土星 B.②水星 C.③天王星 D.④土星5.与“七星连珠”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 B.我国最北端漠河出现极光C.八大行星公转方向均西向东转 D.钱塘江潮差达一年中最大独立型太阳能监控系统(如下图)是太阳能监控中最基础的一种类型。这类系统通常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摄像头和录像设备组成,完全独立运行,无需外部电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独立型太阳能监控系统在我国运行效率最高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东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7.该系统最适合运用的场景是( )A.野外生态保护区 B.超市C.地下停车场 D.大型体育馆8.相比普通监控系统,独立型太阳能监控系统的优势是( )①独立供电,摆脱对电网的依赖 ②全天候运行,受天气影响较小③安装灵活,无须复杂的布线工程 ④环保节能,降低用电成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北京时间2025年5月14日下午4点25分,太阳突然“发飙”了!一场今年最强烈的太阳耀斑爆发(如下图),强度高达X2.7级,对地球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最外层10.太阳下一次“发飙”的高峰年最可能是( )A.2028年 B.2030年 C.2032年 D.2036年11.此次太阳突然“发飙”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无线电通信出现干扰 B.海南的夜空出现极光C.全球降水量异常增多 D.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减少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5年9月16日0时34分堪察加东岸远海(北纬53.00度,东经160.55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本次地震震中区域平均海拔-2157米,属典型深海地震。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 B.甲为横波C.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①内部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13.下列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②震源越浅,破坏越小③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小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地震波传播介质差异 B.人体的生理反应能力C.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地球上以生物圈为核心,以物质和能量交换、传递为载体,由于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下图为地球上四大圈层物质交换示意图,甲、乙、丙为四大圈层中的某三个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甲、乙、丙分别表示( )A.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16.图示乙圈层( )A.主要组成形式为气态结构 B.仅存在于地球的表面C.为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 D.为生物发展提供必备要素17.图中化石燃料的形成和储存主要依赖于( )A.水圈、大气圈的物质交换与交互作用 B.水圈的溶解和搬运C.生物圈的有机质埋藏和岩石圈的转化 D.大气圈的气体沉降2025年8月初,美国得克萨斯州洪水退去后,一名清理废墟的志愿者发现了15个纵横交错的大型三爪恐龙足迹(图1)。随后古生物学家证实:这些足迹大约有1.1亿到1.15亿年的历史。图2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大型三爪恐龙生存的主要地质时期是( )A.二叠纪 B.三叠纪 C.白垩纪 D.第四纪19.推测该恐龙生存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干 B.暖干 C.冷湿 D.暖湿20.在该地层中,科考人员还可能发现大量( )A.被子植物化石 B.可开采的铁矿 C.早期人类化石 D.裸子植物化石二、综合题(共50分)21.下图示意A、B两地地层和化石分布。依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8分)(1)简述图中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并解释沉积岩能够说明地球的历史的理由。(4分)(2)简述B地缺少①地层的原因。(4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物质特性对地震波的传播、板块运动、地幔对流等地质活动有重要影响,这些活动直接关联到地震、火山活动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年12月12日09时51分在斐济群岛东北部海域(14.95°S,178.15°E)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下图为部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1)指出图中②和③分别代表的地球圈层,并描述④在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具体情况。(4分)(2)判断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地球内部的圈层的名称。(2分)(3)地震发生时,相较于震中附近船上的渔民,岛上居民体会到震感的时间较迟,先感觉到地面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因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年太阳辐射总量地区差异很大(图甲)。图乙示意全球地表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变化情况。(1)简述我国M和N两地地形区名称及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6分)(2)简述全球地表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的变化特点。(2分)(3)简要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6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2023年2月24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向公众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火星大气稀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火星表面的均温为-65℃,低于地球表面均温且地表密布多个环形陨石坑。下列左图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场景图,右图为探测器拍摄到的火星图片。材料二: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① 0.39 0.72 1 1.52 5.2 9.54 19.19 30.07公转周期(年) 0.24 0.62 1 1.88 11.86 29.46 84.01 164.79自转周期(天) 58.79 243.69 1 1.03 0.42 0.45 0.72 0.67表面平均温度(℃) 167 464 15 -65 -110 -140 -195注:①日地距离为1天文单位(1)分别分析火星表面平均温度较地球低,与地球相比火星大气也更稀薄的原因。(6分)(2)简述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更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6分)(3)分析火星上密布多个环形坑的原因。(4分)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 答题卡.docx 常宁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一9月份月考地理答案.docx 常宁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一9月份月考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