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黄冈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 10 月八年级学业水平评估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20 分)
温馨提醒:
1.答卷前 ,请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在指定位置。
2.请保持卷面的整洁 ,书写工整、美观。
3.请认真审题 ,仔细答题 ,诚信应考 ,乐观自信 ,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少年正是读书时。为探索多样化的阅读方法 ,班级将开展系列专题学习活动 ,快来参与吧!
活动一 :爱朗读 ,感受文字的力量
(积累与运用 20 分)
小雨 本次活动撰写了主持词 ,请你帮他完善一下。
①今天 ,我站在这里 ,想和大家聊一聊我们刚刚学过的新闻单元。这些不仅仅是一篇篇课文 ,它们更
像是一扇扇窗户 ,带我们眺望历史的烽烟 ,触摸时代的脉搏 ,感受一种震撼人心的——新闻的力量。什么
是这种力量?
②这种力量 ,是宣告的力量。它藏在毛主席《消息二则》那力透纸背的豪情里—— “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 ,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这短短的句子 ,像惊雷 ,像战鼓 ,宣告着一个旧时
代的结束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朗读它 ,我们需要让声音如钢铁般_____ , 因为每一个字 ,都承载着历史
的重量。
③这种力量 ,是自豪的力量。它闪耀在《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每一个激动人心的字眼里。“ 北
京时间 2021年 6 月 17 日 18 时 48 分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 这冷静的叙
述背后 ,是几代航天人的梦想与奋斗。 朗读它 ,我们的心中应充满无限的骄傲 ,语调要_____ , 因为这是
我们共同创造的航天奇迹。
④这种力量 ,是震撼的力量。它定格在《一着惊海天》那惊心动魄的瞬间——“ 声如千骑疾 ,气卷万
山来。” 它也是极致的美 ,绽放在《 “ 飞天” 凌空》 中吕伟那 “ 仿佛被空气托住了” 的优雅身影里。 朗读它
们 ,我们的节奏要张弛有度 ,时如( ),时如( ),用声音绘出壮阔与诗意。
⑤而这种力量 ,更是警示与祈愿的力量。 它沉重地镌刻在《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的追问里——
“ 国行公祭 ,法立典章。铸兹宝鼎 ,祀我国殇。” 它呼唤历史真相 ,它祈愿世界和平。朗读它 ,我们的情感
必须沉痛而坚韧 ,前半段是低沉悲怆的缅怀 ,后半段是掷地有声的捍卫!
⑥同学们 ,让我们在朗读中 ,真正听见——新闻的力量 ,文字的回响!
1. 请你为主持词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震撼人心( ) ② 镌刻( ) ③国殇 ( )
2. 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按先后顺序填入主持词第四段括号里 ,使文章语意连贯 , 内容贴
第 1页/共 9页
切 ,音韵和谐( ) ·
A. 疾风骤雨 清风流云 B. 清风流云 疾风骤雨
C. 风驰电掣 小桥流水 D. 小桥流水 风驰电掣
3. 为庆祝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 2025 年 4 月 24 日成功发射 ,小雨拟写了一副对联赞美英雄航天员。上联
是“ 火箭升空神舟冲碧宇” ,请你从下列各项中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
A. 圆梦九州英雄步太空 B. 九州圆梦英雄探宇宙
C. 逐梦华夏英雄探苍穹 D. 华夏逐梦英雄探苍穹
4. 小雨对主持词二、三段横线上两处朗读语调把握不准 ,请你帮他从下列各项中选出正确 一项( )
A. 催人奋进 积极乐观 B. 抑扬顿挫 厚重有力
C. 铿锵坚定 昂扬自信 D. 乐观自信 坚定豪迈
5. 为增添主持词的感染力 ,小雨增补了一些古诗文 ,请你帮他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 高峰入云 ,(1 ) Y (《答谢中书书》)是山清水秀之美;“ 晴
川历历汉阳树 ,(2 ) Y (《黄鹤楼》)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
读诗文 ,就是领
“( 3 ) ,长河落日圆 ” ( 《使至塞上》 )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
略山川之美。 之美;“ 月下飞天镜 ,(4 ) Y (《渡荆门送别》)天高地远 ,气
象阔大之美。
“ 攀条折其荣,(5 ) Y (《庭中有奇树》 ) 以花寄情 ,主人公
想通过“ 折花” 这样的举动 ,传达出对亲人的思念; (6) ,
读诗文 ,也是体
绿杨阴里白沙堤” ( 《钱塘湖春行》),直抒胸臆 ,表达对大自然的喜
味古人情思。 爱之情;刘桢通过设问句式“( 7) ?(8 ) Y ( 《赠从
弟》),告诉我们在严酷环境中要保持坚贞不屈的品格。
活动二:会研读 ,聆听文化的和鸣
(阅读与鉴赏 45 分)
(一)
小雯 阅读古诗文时做了读书笔记 ,请你和她一起完善。
摘录一 :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第 2页/共 9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摘录二: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 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 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巴东三
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摘录三: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 ,书记及口传 ,悉以临惧相戒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① 此境 ,既至
欣然 ,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 ,离离蔚蔚② ,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 ,弥 习弥佳 ,流连信宿③ ,不觉忘返 , 目所履历 ,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 , 山水有灵 ,亦当惊
知己于千古矣。
(节选自郦道元《西陵峡》)
[注释]①践跻 :登临。 ②离离蔚蔚 :形容草木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 ③信宿 :两夜的意思。
6. 【批注】《早发白帝城》诗中 “ , ” 与 “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意境相似。
7. 【随感】“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 【圈点】小雯在摘录中标注了四个疑难字词 ,请帮她解释。
① 襄 :_____ ② 奔 :_____ ③疾 :_____ ④ 习 :_____
9. 【释义】小雯用横线画出了最喜欢的句子 ,请你翻译成现代汉语。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 良多趣味。
10. 【句读】小雯发现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 ,请你用 “ /” 标示(限两处)。
其 叠 崿 秀 峰 奇 构 异 形 固 难 以 辞 叙
11. 【理解】下面是小雯对摘录三有关的概述 ,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陵峡中水流湍急 ,游玩时让人感到恐惧 ,作者相信山松说的话。
B. 这次游历让作者懂得了耳闻不如目见的道理。
C. 西陵峡两岸山林里树木耸立 ,繁荣茂盛 ,竟在云气的外面。
D. 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有仰视 ,也有俯视 ,字里行间透露着喜爱之情。
第 3页/共 9页
12. 【探究】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小雯对 “ 摘录二、三两文分别是如何表现山的不同特点的 ” 这个问题进
行了探究 ,请帮她结合原文分析。
(二)
小雯邀请你一起阅读实用文体 ,关注人工智能 ,请完成后面的问题。
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
王欣
①享受着人工智能带来便捷的同时 ,人们常不无担忧地问 :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吗? 它会不会像《黑
客帝国》中的矩阵一样 ,成为人类的统治者?
②人工智能(简称 AI) 的传说可以追溯至古埃及 ,真正崭露头角则是在 20世纪。 1956年的达特茅斯
会议上 ,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学家们提出了 AI 这个概念 ,试图模拟和拓展人类的智能并应用于生产与生活的
各个领域。 1959年 ,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 1962年 ,第一台搬运机器人诞生; 1965年 ,第一台具有声光
“ 感觉 ”的机器人诞生; 1966年 ,第一台聊天机器人诞生 ……机器人成了人工智能的代表。其实工厂里的
智能机器、家庭中的智能家电、几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等都是人工智能的杰作。
③AI 真的具有智能吗?毫无疑问 ,计算机可以进行计算 ,它的所有智能都建立在计算这种功能之上。
以 AlphaGo 战胜人类的围棋高手为例 ,AlphaGo存贮了很多棋谱的信息 ,可以计算出每一步棋输赢的概率 ,
知道最有可能获胜的下一步棋。 它没有创造出前人没有过的下法 ,也没有战胜对手的主观愿望 ,可是它的
每一步棋都是高手的真传 ,这样的优势积累起来足以令人类的个体望尘莫及。
④人工智能据说也可以写诗 ,只要给它足够数量的文字资料作为语料库 ,再通过编程让它从语料库里
选择一些文字按照一定的原则排列组合 ,就变成了一首诗。乍一看 ,这些诗像模像样、读起来朗朗上口 ,
但是细细推敲就觉得不伦不类 ,无法承载人类的情感与理性。迄今为止 ,还没有人工智能的诗作流传 ,可
见在创造性的领域 ,人工智能想追上人类还遥遥无期。
⑤为了让人工智能变得更聪明 ,计算机科学家不断向脑科学取经。如果把大脑的信息处理比喻成一个
黑箱 ,有信号的输入 ,有信号的输出 ,输入和输出之间是神经网络的信号传递。计算机矩阵破解了这个黑
箱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用矩阵中的点来模拟神经元的发放频率 ,用矩阵中的线(公式)来模拟神经元
的整合规律。计算机矩阵看似庞大复杂 ,其实远比人类大脑简单和单调。计算机矩阵通过一次一次地拟合,
确实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输入—输出之间的联系模仿得比较逼真 ,主要集中在感觉输入—运动输出这样的反
射性活动方面。可见在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思维、推理、联想等脑的高级功能领域 ,计算机可以说是无从
模仿。
⑥人们最担心的一点就是 :人工智能会不会拥有自我意识 ,有朝一日反抗人类?对于这个想法 ,相信
绝大多数脑科学家会报以一声苦笑。什么是自我意识?脑科学目前对这个问题一筹莫展 ,在未来漫长岁月
第 4页/共 9页
中 ,能够把自我意识相关的神经回路、神经递质弄清楚就不错了 ,至于这些物质是怎么变成精神的?在哪
一个层面 ,那些电流、那些化学物质就形成了可以驰骋古今、纵横四海的意识?这是比黑洞还要深奥的秘
密 ,人工智能几乎不会拥有自我意识。
⑦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是 :就让人工智能在运动控制、计算、识别的方面发挥所长吧!至于情感、意
志、决策、想象、创造这些方面则交给人类来做。人类不应该害怕被机器超越 ,人类要不断超越自己——
不要让人性的弱点被 AI 放大 ,无休止地破坏和改变自然 ,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
13. 第④段加点词 “ 不伦不类” 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
14. 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运用问句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 同时也引出了说明对象。
B. 第④段写人工智能创作的诗作不可能流传 ,细细推敲显得不伦不类。
C. 第⑤段中 “ 黑箱” 是指大脑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神经网络信号。
D. 全文流露出作者对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深切忧虑 ,提醒我们保持警惕。
15. 根据文章第②-⑥段内容 ,完成下面的填空。
(三)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小题
月光烧成的灰
①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外婆一直在等一场霜。
②霜落之后 ,菜就甜了。腌白菜 ,腌芥菜 ,腌雪里蕻 ,上色入味。腌萝 卜尤其美味。老种白萝 卜 ,纺
锤形的 ,洗净了 ,切成月牙状 ,齐齐码在竹簸箕上 ,像一只只小白鸭。最初是晶莹水润的 ,半日后就蔫了,
边角内卷了 ,有了皱纹 ,惹了灰黄。再晒一日 ,吹小半天风 ,就可以下坛坛罐罐腌制了。
③每到大雪后 ,我都会给旅居海口的李君寄点儿咸货。咸鸭子 ,咸肉 ,他都特别喜欢。海南冬天的轻
寒不够锋锐 ,就像挠不到的痒 ,不足以让腌味侵入腌货内部 ,无论如何也炮制不出记忆里舌尖上的 “ 腊味”
。用冰箱模拟内地的冬天 ,腌出来也只是概念上的咸货。 味觉的火柴棒 ,无法引燃舌尖上记忆的草蛇灰线①。
到底还是不行。
第 5页/共 9页
④缺了什么呢?
⑤母亲的腌菜手艺 ,比起外婆的要差很远。外婆腌的萝 卜缨子 , 一根根似金丝缕缕 ,拍碎的蒜如碎玉,
切丝的辣椒如红线。用干筷头夹一碟子 ,下入烧熟的香油 , 略翻炒 ,脆黄酸香 ,宜配稀饭干饭 ,宜搭面条,
宜夹馍 ,寡吃也好 ,只是太奢侈。外婆腌的水萝 卜 ,水个嫩嫩 ,黄个生生 , 咬一口 ,嘎嘣脆 ,润润的酸,
酸得半夜想起来不吃一块就睡不着。村里有个孤寡老人 ,临终前想吃一口我外婆腌的水萝 卜。外婆赶快送
来 ,老人吃了一口 ,长叹一口气 ,这才去了。外婆腌的五香萝 卜更是极品。我不曾见过谁会把萝 卜切成那
样的长条 ,长得像蚕豆的豆荚 ,简直有点儿媚 ,像青衣的水袖。那会儿 ,一排排这样的萝 卜躺在竹簸箕上 ,
就像一条条秀美的江南划子② 停在河边 ,在月色里轻轻荡漾。
⑥我记得那是个月色皎洁的冬夜 ,霜染大地 ,晚村寂寥。 院子里 ,芦秆编成的晒席上 ,依然晾着萝 卜
千。露珠在凝结 ,霜也在凝结 ,漆黑如墨的树冠里 ,鸟呢喃有声。霜是凝华态 ,露是液化状 ,总归是水的
前世今生 ,总归是和着尘土的 ,脏 , 回潮。外婆笑着说不怕 ,天明吹一阵小风 ,晒半天日头就好了——哪
里就脏了呢? 她笑着看我 ,月光连忙照亮了她的脸。我立时就赧然了。外婆用新稻草烧灰 ,沾染白净如玉
的糯米裹粽子 ,我能一口气吃三五个 ,不蘸糖。外婆将绿豆壳晒干了 ,焚成灰 ,晒好 ,放一把煮稀饭 ,那
个香 ,那个糯 ,今生恐难重温了。
⑦外婆走了很多年 ,母亲也已经七十三岁。母亲一辈子忙碌 ,没有时间将心思放在食物上 ,食物对于
她就像汽油对于汽车 ,是续命的能量而已。那天我给她做了蒿子粑粑 ,她说真好吃。她是知道好吃的。外
婆一生悲苦 ,却依然那么热爱生活 ,热爱生命。不能解释的都是奇迹 ,外婆便是。爱是最大的奇迹。
⑧霜未至 ,月色如霜。等霜落后 ,今年我要腌点儿萝 卜 ,腌点儿肉 ,腌点儿鸭子。今年我得给李君寄
一些去。我或许还应该告诉他 ,其实参与味道酿制的 ,不仅仅是温度 ,可能还有虫鸣、犬吠 ,可能还有月
光烧成的灰。
(作者 :董改正 ,选自《北京青年报》 2022-01-13 ,有删改)
【注释】 ①草蛇灰线 :成语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②划子:有的地方把用桨划的小船叫
“ 划子 ” 。
16. 【概括事件】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 ,完成填空。
外婆在等霜→ 外婆腌菜手艺好→ ① → 外婆在冬夜月光下晾晒萝卜→ ② → ③
17. 【品味语言】小聪有意在学校的 “ 朗读亭” 朗读此文 ,请从 A、B 句中任选一句 ,仿照示例 ,帮助小聪
进行朗读设计。
第 6页/共 9页
朗读设计:重读 “ 无法” ,“ 还是” ,重读这
【示例】 两个词可以表现出冰箱里腌出来的咸货与记
味觉的火柴棒 ,无法引燃舌尖上记忆的草 忆中的咸货味道的不一致 ,表现失望、遗憾
蛇灰线。到底还是不行。 之情。“ 到底” 与 “ 还是不行” 之间可以停
顿一下 ,从而突出遗憾之深。
A.那会儿 ,一排排这样的萝卜躺在竹簸箕
上 ,就像一条条秀美的江南划子停在河边,
在月色里轻轻荡漾。 我选 句 ,朗读设计:
B.外婆笑着说不怕 ,天明吹一阵小风 ,晒
半天日头就好了——哪里就脏了呢?
18. 【关注构思】文中多次提到母亲和李君 ,请简述作品这样安排的妙处。
19. 【理解标题】通读全文 ,说说题目 “ 月光烧成的灰” 的好处。
(四)
你们班开展《骆驼祥子》和《红星照耀中国》研读分享活动 ,请你完成任务
【甲】
打着那么个小东西 ,他低着头 ,弯着背 , 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 ,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
大家立定 ,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 ,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
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 ,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 ,他走他的 ,低着头像作着个梦 ,又像思索着点高深的道
理。那穿红衣的锣夫 ,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 ,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 孙子!我说你呢 ,骆驼!
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 ,他翻了翻眼 ,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
打锣的说了什么 ,他留神的在地上找 ,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体面的 ,要强的 ,好梦想的 ,利己的 ,个人的 ,健壮的 ,伟大的 ,祥子 ,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
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 ,埋起这堕落的 , 自私的 ,不幸的 ,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个人主义的末路
鬼!
(节选自《骆驼祥子》)
【乙】
徐海东去了一家窑厂当学徒。在“ 当学徒的几年 ”里 ,他没有工钱。他 16岁正式出师 ,在300名工人
第 7页/共 9页
中 ,他的工钱是最高的。他微笑着自夸道 :“ 我做的窑器质量好 ,做工速度在全中国不输给任何人。所以说,
到时候革命完成了 ,我还是个有用的公民!Y
他回想起一件事 , 因为这件事 ,他对地主豪绅更没什么好感了 :“ 一个流动演出的戏班子到我们这一带
来唱戏 ,工人们都跑去看。那些官绅的夫人们也在那里看戏。 工人们自然感到新奇 ,想看看这些平日里被
严密保护的有钱人的老婆是什么样子 ,于是便盯着包厢看。看到这一幕 ,豪绅们命令民团将工人们赶出戏
院 ,然后双方就起了争执。后来 ,我们的厂主不得不宴请被冒犯的‘ 贵人 ’ 吃饭 ,还放了鞭炮 ,算是补偿
那些被人注视过而清白受到玷污的女眷。厂主原本想扣我们的工资来补偿酒席钱 ,但我们以罢工相威胁 ,
他这才改变了主意。这是我头回感受到组织的力量 ,这种力量是穷人自保的武器。”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20. 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的 “ 红星” 该怎样理解?
21. 名著都是有各自的色彩的 ,如果说《红星照耀中国》是红色的 ,你觉得《骆驼祥子》属于什么颜色?请
你结合甲文内容 ,阐述理由。
22. 我们进行专题探究时 ,可以带着思考精读一些章节(内容)。请仿照示例 ,写出你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时探究的专题和精读的内容。
《骆驼祥子》 《红星照耀中国》
专题 :探寻祥子的悲剧原因精读内容 :祥 专题:
子 “ 三起三落” 的情节 精读内容:
23. 联系两个人物的相似起点和截然不同的人生走向 ,说说给你的人生启示。
祥子 徐海东
祥子采取个人主义奋斗方式 ,只顾自 徐海东采取集体主义奋斗方法 ,做窑工时联合工人
己租车、拉车、买车 ,没有联合车夫 以威胁罢工形式斗争 ,后加入共产党组织工农军队,
一起 ,于是走向悲剧。 才能创造辉煌,改变历史。
启示:
活动三:乐分享 ,诉说成长的味道
(表达与交流 55 分)
任务一 :
第 8页/共 9页
24. 为充分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教育部发文 , 自 2022 年 9 月起 ,劳动课将正式
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在日常生活中 ,你会打扫卫生 ,耕田种地 ,煮饭炖汤 ,家具清理 ,手工制作
吗?请选择一项你擅长的生活技能 ,写一段文字来介绍它的操作步骤。( 100 字左右)
任务二:
25. 为了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学校号召家校协
同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对此 ,要求各位同学结合以下材料 ,准备即席讲话 , 向父母说明劳动教育的目的
及必要性。你会怎么说?(要求 :不超过 140字)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不仅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生活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价值观,
尊重劳动 ,尊重劳动者。
对劳动教育的评价 ,不能简单进行考核 ,而要看学生的实际收获 ,如是否形成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的意识。根据课程内容 ,学校设置了各个年级的劳动清单 ,鼓励家长进行督促 ,还通过举办劳动技能大赛
等多项活动 ,检验劳动教育成果。劳动创造幸福 ,劳动教育既要鼓励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培养各种技能 ,
还要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未来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 ,用幸福的教育培养
幸福的人 ,让每一个孩子沐浴劳动阳光 ,快乐成长。
26. 请从下列二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生活到底是什么味道呢?是酸 ,是甜 ,是苦 ,是辣还是咸?每一种滋味都是经历 ,也是成长 ……味道,
不仅仅是指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人们常说 ,“ 人生百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们所听到、看到、
遇到、想到的 ,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
任务一 :以 “ 难忘那味道” 为题 ,写一篇作文。
任务二:请以 “ 的味道” 为题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 600 字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 ,保持卷面整洁。
第 9页/共 9页
【答案】 1. ① . hàn ②.juān ③ . shāng 2. A 3. D 4. C
5. ① . 清流见底 ② .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③ . 大漠孤烟直 ④ . 云生结海楼 ⑤ . 将以遗
所思 ⑥ . 最爱湖东行不足 ⑦ . 岂不罹凝寒 ⑧ . 松柏有本性
6. ① . 朝辞白帝彩云间 ② . 千里江陵一日还
7. 这两句诗既有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也表达了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8. ① . 冲上、漫上 ② . 飞奔的马 ③ . 快 ,迅疾 ④ . 熟悉 ,通晓
9. 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水清树茂 , 山高草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10.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11. A
12. 摘录二采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写山 ,“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正面写山的连绵不断 ,“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 侧面写山的高峻挺拔。摘录三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写山 ,通过 “ 叠崿秀峰 ,奇构异形 , 固难以
辞叙” 直言山景的奇特秀丽。
13. 人工智能通过编程将文字按一定原则组合起来的诗歌经不起推敲 ,显得不规范(无法承载人类 的情感与
理性)。 14. A
15. ( 1 )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建立在计算的功能之上 ,令人类个体望尘莫及。( 2 )在人脑的高级功能领域,
计算机可以说是无从模仿。(3 )人工智能几乎不会拥有自我意识。
16. ① . 外婆为弥留之际的乡邻送上他想吃的腌萝 卜 ② . 外婆用草灰沾染糯米裹粽子给我 吃 ③ .
外婆用绿豆壳灰煮粥给我吃
17. ① . 示例 1 :选 A 句。重读 “ 一排排” “ 一条条” ,重读这两个词可以表现出外婆切的萝卜条细长
秀气的特点 ,“ 在月色里轻轻荡漾” 语速渐缓 ,语调轻柔 ,着力烘托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氛围。 ② . 示例
2 :选 B 句。重读 “ 笑着 ” 一词 ,重读它可以表现出外婆的温柔慈爱。“ 哪里就脏了呢 ” 可以用缓慢轻柔的
语气语调来读 ,表现出外婆面对我的顾虑不以为意 ,从而体现她对尘士草灰的特殊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18. 衬托(正衬与反衬) ,以李君对咸货腌菜的喜欢突出外婆腌菜手艺的高超 ,以母亲对生活的敷衍反衬外
婆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19. 示例 :①题目新颖别致 ,吸引读者 ,激发阅读兴趣。 ②喻指外婆在月光下用新稻草、绿豆壳烧灰做出香
糯 食物 ,点明了文章的内容。③标题含蓄点明了对外婆的怀念 ,对故土生活的怀念 ,点明了文章主旨。
20. 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中的 “ 红星” 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他们在面对强 大敌人
时表现出的英勇无畏 ,就如同红星闪耀着强大的力量。(合理即可)
21. 示例 :灰色(或黑色) 。祥子由一个 “ 体面的 ,要强的 ,好梦想的 ,利己的 ,个人的 ,健壮的 ,伟大的
” 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 “ 堕落的 , 自私的 ,不幸的 ,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 ,让人感受
到 社会的黑暗、残酷 ,整体色调是灰色的。
22. ① . 专题 :探寻领袖人物的成长 ② . 精读内容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
23. 示例:个人主义的奋斗不可取 ,我们应该有集体观念 ,将个人发展同集体发展、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
合 理即可)
24. 示例 :蛋炒饭 ,是一种常见吃食。做蛋炒饭 ,首先 ,我会准备好鸡蛋、米饭、火腿、小葱等食材。 先把
鸡蛋磕在碗中打匀 ,再把火腿肠、葱切成碎粒。然后 ,把油倒入烧热的锅中 ,再慢慢地把蛋液倒入 ,翻炒成
金黄色。接着 ,把饭和火腿肠放入一起炒。最后 ,加入盐、 味精等调料 ,撒上葱花 ,一盆香喷喷的 蛋炒饭
就做好了。
为什么 不用电火炉?柴火的味道也太难闻了吧!” 奶奶看着我说 :“ 生柴火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 闻习惯就
好了。在 你爸爸他们兄弟四人还小的时候 ,家里条件差 ,冬天天冷 ,每天他们从学校回来 ,手脚冻得冰
凉 ,我就给 他们生堆火 ,好叫他们暖和暖和 ……唉 ,那时的苦啊 ,说不完。” 奶奶一边说一边用火钳夹起
火堆边烧剩的 木柴 ,放到柴堆里 ,火燃得更旺了。
当时 ,年幼的我并没有完全觉察到奶奶话中传递出的感情 ,只是记住了奶奶那充满慈爱的笑。
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 ,我写作业时 ,家里突然停电了 , 电火炉没一会儿就变得冷冰冰的。我打了个哆
嗦 ,看着旁边陪我写作业却因劳累而睡着了的爸爸 ,一瞬间 ,我想起了奶奶口中爸爸小时候冰冷的手 ,想
起了老屋中柴火跳动的火光 ,想起了奶奶佝偻的背、布满老茧的手 ……我忽地明白了奶奶为何执着于烧柴火
那是她作为农民 , 骨子里的节俭;那是她作为母亲 ,对儿女最深沉的爱。这时 ,我扭头再看看爸爸 ,一
幕幕画面浮现眼前 ,无微不至的陪伴、耐心细致的鼓励 ……无声无息中 ,不知不觉处 ,对亲人、对养育亲
人家乡的爱原来早已成为我血液中的一部分 ,缓缓流淌。我起身找来毯子 ,轻轻地盖在爸爸身上 ……
曾几何时 ,在我心里 ,一家人围坐在火堆边 ,炭灰里煨上土豆或红薯 , 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看
爸爸偶尔羞涩尴尬的笑 ,成为世界上是最美好的事。我开始期待再次坐在柴火堆旁 ,轻轻握住奶奶的手
,看火光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跳动 ,在烟火气息里回归最纯粹的宁静。我会告诉她 ,艰难的岁月已经走过
,那朴实的本色不会改变 ,爱与温情更不会消逝 ……
我不再讨厌柴火的味道 , 因为那是家的味道 ,是爱的味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