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思想政治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g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欧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广东省佛山市西樵山遗址群经考古发掘,在旧石器时代堆积中出土石器800余件,石料以霏:细岩为主,另有凝灰岩、粗面岩等。这一发现将珠三角地区人类活动历史提前至4万年前,填!补了该区域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从出土的这些遗存可以推断出当时该地区A.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已经开始出现B.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封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了分工D.一切大事由全氏族共同讨论决定2.在奴隶社会,衡量奴隶主财产多少的重要一项就是看他占有奴隶的数量。奴隶主打伤或杀死自己的奴隶,就像毁坏了自己的物品一样,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奴隶稍有怠慢,就要遭到皮鞭、棍棒的毒打。奴隶主对逃跑的奴隶,或处死,或套上枷锁强迫其劳动。这表明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社会历史的倒退线③奴隶主阶级同奴隶阶级是剥削和被剥削关系④奴隶主的残酷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首次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地主通过商业资本和高利贷,持续兼并自耕农土地,形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根本原因在于A.苛捐杂税繁重B.农业生产效率低下C.封建土地所有制D.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高一思想政治第1页(共6页)】Q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4.研究表明,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所拥有的财富超过了底层90%人口的财富的总和。富裕阶层享受优质资源,底层人民面临失业、贫困等困境,这种财富差距引发美国社会不稳定,频繁爆发抗议活动。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原因③资本主义社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其内在社会矛盾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财富差距扩大的根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1929一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剧烈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资本主义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相互交织激荡,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农业生产严重衰退。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相继废止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这表明①金本位制的崩溃导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②整个社会生活陷人混乱是经济危机的表现③资本家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力度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分散性是罪恶根源,未来社会应是有计划地协作生产,以避免经济危机。他主张建立一种实行公有制的“和谐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劳动非但不使人痛苦,反而使人身心健康,人的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社会生产迅速发展。可见,傅立叶①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③认为劳动可以成为人的自觉需求④提出了实现公有制社会的具体路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剩余价值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深人剖析了资本家如何从工人身上榨取剩余价值,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剥削机制。可见,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①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②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③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高一思想政治第2页(共6页)】■0Q夸克扫描王极速扫描,就是高效奇高一思想政治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的能力。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驯化动物、种植农作物,生活逐渐从依赖采集和狩猎转向定居的农耕生活。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尚未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A不选。该遗址出土的石器制作相对简单、粗糙,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生存资源,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共同劳动,集体进行采集、狩猎等活动,B正确。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是在奴隶社会,C不选。在氏族制度下,一切大事都在氏族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D不选。2.A【解析】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衡量奴隶主财产多少的重要一项就是看他占有奴隶的数量,奴隶主打伤或杀死自己的奴隶就像毁坏了自己的物品一样,体现了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还完全占有奴隶本身,①正确。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强迫其劳动且不给予报酬,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同奴隶阶级是剥削和被剥削关系,③正确。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了显著提高,这说明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社会历史的进步而非倒退,②排除。材料仅描述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未提及奴隶的反抗行为,④排除。3.C【解析】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根本原因,C正确。苛捐杂税繁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一种具体方式,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可能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两个主要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均非“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根本原因,A、B、D排除4.D【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导致财富不断向少数资本家集中,使得财富差距不断扩大,故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财富差距扩大的根源;资本主义社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其内在的社会矛盾,这种矛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断加剧,引发各种社会问题,③④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美国社会财富差距大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不稳定等问题,未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建立初期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①不选。材料中引起美国社会不稳定的直接原因是财富差距过大,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不选。5.D【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的能力。材料中工业、农业、贸易、金融等领域的混乱状况,表明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是经济危机的表现,②正确。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下降,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等,都是生产过剩的表现,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④正确。金本位制是经济危机的后果,而非原因,①错误。失业人数激增等是经济危机的结果,而非加大剥削和压榨力度的体现,且材料未体现剥削程度的变化,③错误。【高一思想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pdf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