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红丝带”飘起来》课件+素材【浙摄影版】《人·自然·社会》初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红丝带”飘起来》课件+素材【浙摄影版】《人·自然·社会》初三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8课时
“红丝带”飘起来
(人·自然·社会)初三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进一步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与恐惧,引导培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尊重、包容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
通过课堂分享,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防艾宣传,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争做红丝带精神的践行者。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核心预防方法,明确日常接触不传播的科学结论。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辨别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运用防护知识规避感染风险。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爱越多,“艾”越少
小女孩蒂纳希是南非每年出生的10万艾滋病患婴之一,出生仅6个月的她,被发现从19岁的母亲那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阅读P37页这则小故事,说一说对这些防治措施你是如何看待的
启思园
新知导入
启思园
这些防治措施体现了对艾滋病防治的重视,财政投入和婚检检测等举措有助于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对患者关爱,对控制艾滋病传播有积极意义。
探究新知
学一学
“红丝带”知多少
20世纪80年代末, 美国的一些艺术家就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后在世界艾滋病大会上,红丝带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冲浪带
探究新知
说一说
你是否想过能为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做点儿什么
冲浪带
可以为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如陪伴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
也可以参与志愿活动,宣传防艾知识,减少社会对他们的歧视。
探究新知
知识链接
知识引入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通过性、血液、母婴传播,会破坏免疫系统。规范治疗可延长患者寿命,日常接触无感染风险,患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肝脏传染病,经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慢性感染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时接种疫苗和规范治疗是关键。
认识“三病“
探究新知
知识链接
知识引入
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可侵犯多系统。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淋巴结肿大;二期梅毒有梅毒疹、斑片状脱发等症状;三期梅毒可出现永久性皮肤黏膜损害,还可侵犯骨骼、心脏、神经系统等。
认识“三病“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场
活动一:伸出你的手,传递“红丝带”
请你积极地参与当地志愿者协会组织的“红丝带志愿者”活动,积极投身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
请你布置艾滋病知识宣传栏(或墙报),面向本校学生、家长和当地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探究新知
知识链接
知识引入
内容分板块呈现:核心知识区用图表展示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误区纠正区澄清日常接触的安全性;
案例区分享患者励志故事。搭配温暖色调设计,预留互动角张贴学生宣传作品,底部标注免费检测机构及咨询热线,确保信息科学、直观且具感染力。
宣传栏或墙报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场
活动一:伸出你的手,传递“红丝带”
探究新知
读一读
活动场
活动二:朗诵诗歌
一种声音
——致一个特殊的群体
有一种感觉叫受伤 我终于知道
有一种心情叫绝望 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早上
我站在现代化的城市里 有一个温柔的声音提醒我
却感觉不到阳光 提醒我的尊严和坚强
……
……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智慧泉
世界艾滋病大会呼吁艾滋病防治应以人为本
2024 年 7 月 22 日至 26 日,第 25 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专家呼吁以人为本应对艾滋病“以人为本意味着在推进艾滋病防治过程中,无论是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还是实施新的政策与计划,都必须确保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受艾滋病病毒影响的人群是最终受益者,更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行的核心力量。”虽有突破,但全球防治仍面临诸多挑战。
探究新知
学一学
智慧泉
世界艾滋病大会呼吁艾滋病防治应以人为本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称 2023 年新增艾滋病感染人数高达 130 万,远超 2025 年目标,各国应提供充足资源、长效方案,打破歧视壁垒。
首先,为艾滋病应对行动提供充足资源;其次,向所有中低收入国家提供长效治疗和防治方案;最后,打破歧视壁垒,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排斥在医疗体系之外。
探究新知
知识链接
知识引入
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1988 年由世界卫生组织确立,旨在提升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凝聚全球力量对抗疫情。
红丝带是其象征,代表对感染者的支持与关爱。每年有特定主题,活动涵盖知识宣传、反歧视倡导等,提醒人们艾滋病防控仍需努力,同时缅怀逝者、助力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世界艾滋病日
探究新知
学一学
链接纽
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
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爱工程”)是于2006年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支持下,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发起主办的一个慈善公益项目。
2011年,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成为青爱工程项目的主办单位,并设立“中华儿慈会青爱工程专项基金"。
2014年,青爱工程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主管单位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探究新知
学一学
链接纽
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
阅读教材P40页,说一说我国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为进一步防御青少年艾滋病做出了哪些努力?
青爱工程通过援建青爱小屋
培训师资、开展家长课堂等活动
推动防艾及相关教育
资助困境青少年
探索出符合国情的 “性教育防艾模式”
知识拓展
各国预防青少年艾滋病感染采取的措施
中国: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学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主题讲座、手抄报比赛等形式普及知识,要求重点城市学校开课率达 100%,发放健康处方强化防护意识。
美国:推行综合性性教育,将防艾知识融入日常课程,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提升学生应对高危场景的能力。
知识拓展
各国预防青少年艾滋病感染采取的措施
泰国:开展校园同伴教育计划,培训学生志愿者在同龄人中传播防艾知识,同时联合社区提供免费检测咨询服务。
南非:加强政策干预,在学校设置健康服务站,提供安全套发放和抗病毒治疗咨询,针对性减少性传播风险。
知识拓展
全球防艾进展
全球防艾取得阶段性成果,2023 年新增艾滋病感染人数降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最低,超 3000 万人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降至 2004 年峰值后的最低水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成效显著。
知识拓展
全球防艾进展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防控目标致力于到 2030 年终结艾滋病作为公共卫生威胁。
目标包括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获得检测、知晓自身状况,并立即得到可负担的高质量治疗;消除儿童新感染艾滋病病毒情况,保障感染母亲的健康;让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和少女能获得综合预防服务,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知识拓展
多元化预防艾滋病宣传途径
新媒体矩阵传播:在抖音、视频号开设官方账号,制作趣味动画、专家直播访谈,结合世界艾滋病日开展无人机进校园直播活动,扩大青年群体覆盖范围。
线上互动平台:开发微信小程序,提供匿名咨询、风险评估、检测点导航等服务,同时根据用户画像精准推送个性化科普内容,实现宣传与服务一体化。
知识拓展
多元化预防艾滋病宣传途径
沉浸式数字体验:利用 VR 技术模拟艾滋病感染后的身体变化与生活场景,让受众获得直观认知;通过 AR 技术在校园、商场等场所投放互动科普信息,扫码即可触发知识讲解。
校园创意活动:举办防艾主题剧本杀、短视频创作大赛,让学生在沉浸式参与中学习知识;开展同伴教育志愿活动,培训学生志愿者在同龄人中传播防艾理念。
知识拓展
多元化预防艾滋病宣传途径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判断题。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上课、拥抱属于高危行为,可能被感染。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时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寿命。
蚊虫叮咬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
我国法律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入学、就业等合法权益。
×
×


课堂总结
1
完成启思园新知引入
“红丝带”飘起来
2
认识“红丝带”的来源
3
进行“红丝带”传递活动
4
认识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
5
完成课堂练习并学习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红丝带”飘起来
1.新知引入
2.新知讲解
3.活动实施
4.课堂练习
5. 进行相关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完善艾滋病预防思维导图,梳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误区纠正等核心内容,形成个性化知识手册。
课后作业
2、向父母或亲友开展防艾知识宣讲,录制 5 分钟讲解视频或撰写宣讲心得,记录交流反馈。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